物理课堂呼唤“慢”的艺术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量高速增长的今天,吃饭要吃快餐,出行要坐高铁,生活要快节奏……好像一切都与“快”字有关,就连课堂教学也在追求高效的背景下有了“大容量、快节奏、堂堂清”的口号,也与“快”字难分难舍!例如,一位教师在“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的公开课教学中,进行了大容量的问题情境预设,除了教材中的速度位移公式,又带领学生利用基本公式一口气推导出六个二级公式。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多个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解决问题,同时又推导出六个二级公式,弄清公式的来源,从而体现高效物理课堂的理念。然而,这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忙于完成一个个理论推导。一节课下来,学生很累,也很迷茫。由于所有的问题情境都是教师预设的,大多学生不清楚为何要推导这些公式,更不清楚公式的用途和用法,事实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低。
  笔者把类似的课堂称为“快课堂”,这类课堂的显著特点有两个:一是教师教学的节奏较快,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即为所谓的“快节奏”、“大容量”;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行动和思维都是被动的。高效课堂的形式一定是快教吗,慢教可否也高效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效不等于“快教”
  1.快教的容量大、学得少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⑴,即没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就不存在意义建构,认知过程就无法真正完成。在“快课堂"中,大容量物理知识的快速呈现,教师活动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学生主动参与思维的机会太少。因此教师教得越多,学生消化吸收得反而越少。
  2.“快教”的本意高效,实为低效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⑵。即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3」然而,“快课堂”上,教学更多情况下是教师对物理知识的快速、直接、浅层的呈现,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一知半解,即使教师课后设置大量练习也难以弥补课堂的缺陷,也易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厌学情绪,本意省时高效,实则耗时低效,当然更谈不上促进人的发展了。如此物理教学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脱离了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其结果只能是低效的。
  二、实践高效的“慢”课堂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孩子都渴望尽享知识的营养,但是孩子的成长和树木一样有着他们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期待给他们多浇水、多施肥,甚至打一些激素,就能立刻長成参天大树。张文质先生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艺术》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⑷。物理教学同样是慢的艺术,教学的质量体现在“慢课堂”中。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实践慢课堂使之达到高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践谈谈几点感悟。
  1.“慢”课堂呈现的是公平与对话
  “快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的学科优等生是配角,大多数的中下等学生只能是观众,甚至有可能是看不懂剧情、总想着退场的观众,这种待遇的明显差异显然很不公平。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是公平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2.“慢”课堂体现的是适度与适量
  俗话说,“十快三分假,九慢一枝花。”快课堂往往造成容量大、有深度的假象,然而学生却几乎没有收获,感觉到的只有疲劳和厌倦。教学内容的适度与适量应针对学生而言,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了解其具备的前概念、思维发展水平。
  3.“慢”课堂打造的是等待与体验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时间。”即教师需要适时闭口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等待学生思维的绽放,这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也是学生体验生长的契机,是静待花开的智慧!
  师:怎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的质量?你能设计一个方案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后分享小组方案,结果可归为三种:
  (1)利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约等于重力;
  (2)地球对其卫星(可以月球为代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师:哪一种方案可行?需要先测出哪些物理量?
  学生思考再讨论……
  改进后的教学最突出的一大特点是,教师教学的速度慢了下来,倾听学生思维碰撞的声音,陪伴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虽然多用了一些时间,但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强塞入学生的大脑,而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有着亲身经历知识生成的体验,有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更有着经历错误后的反思和归纳。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记忆更长久,根本不需要课后做大量的练习来强化记忆,因而也更高效。
  4.“慢"课堂挖掘的是深度和广度
  那么,在短暂的45分钟内,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在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以及理解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比在知识的数量上入手效果好得多。具体的做法可从一位德国学者对教学的比喻中找到答案,“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师就好比厨师,将知识溶入一锅美味的汤,文火慢熬,带着学生一起享用佳肴,这个过程急不得。做汤的最佳方式莫过于物理情境的创设。以下用实例说明情境创设的时机和作用。
  三、教学案例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失重和超重的本质及其条件的理解,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在情境中活跃起来,学得轻松,学得深入。物理情境的设置,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让课堂灵动起来。   5.“慢”课堂培养的是创新与生成
  案例2“慢”的收获——“电场中的导体”教学片段
  课堂上,笔者演示了静电屏蔽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验电器置于金属笼外,用导线连接金屬笼上的金属球和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球带电,观察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笼子外表的电羽张开。
  (2)将验电器置于金属笼内,再与金属笼下方金属丝相连,使金属球带电,观察到验电器的箔片未张开,笼子外表的电羽张开。
  两个实验做完后,我们得出结论金属笼所带的电荷分布在其外表面上。此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老师,如果把第一次实验中的验电器直接拿到笼子内,现象会怎样呢?”
  听了这个问题,笔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实验设计不足,实验中,的验电器和笼子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缓过神来,又非常惊喜学生给了我一个补充教学的契机,何不抓住这个有效的契机呢?
  师:“大家预测一下,放进后验电器的箔片会张开吗?”生:“会张开!"(学生们异口同声)
  师:“你们的理由是什么?"(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生:“物体所带电荷分布在其外表面上,验电器接触的是笼子的外表面,所以箔片张开。”
  师:“很高兴大家能用到我们刚学的结论,结果真是这样吗?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有请提出这个
  问题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实验的结果当然让所有同学大吃一惊.笔者乘胜追击。
  师:难道刚才得到的结论错了吗?这其中的奥妙,谁能解释?
  班级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紧接着是热烈的讨论和观点的分享。
  本节课中,收获最大的莫过于笔者,这一小小的令人意外的教学插曲,帮助笔者对实验进行了创新,突破了教学难点,更让学生真正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以至于接下来的教学进程非常流畅。感谢学生思维的火花,感谢自己慢下来的脚步,让教学多了一些创新和生成。
  四、小结
  物理观念与探究意识的养成不是通过简单记忆就可一蹴而就的,核心素养的习得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慢,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因此,教师要适时慢下脚步,恰当把握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以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达到同频共振,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走进语文课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探索和实践的共同方向。经过一些尝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作文兴趣  有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滔滔不绝,可一写起作文来却非常头痛,抓耳挠腮,半天也理不出一点头绪。写作文如同受苦刑,厌恶极了
“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揭示了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更需要广大青少年勇于担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是明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历史必定会将实现伟大梦想的接力棒交给他
俄罗斯教育科学督察署新闻中心宣布,汉语将作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大学入学考试)和会考的外语科目,从2017年秋季开始大范围试行,近期正在进行题库准备以及汉语会考模式实验,明年春季试验结束。  日前,由联邦考试院制订的汉语教育纲要即将送达教科部接受审查。自2015年起,俄罗斯教育科学督察署开始为将汉语引入国家统一考试持续进行实验,2015年10月有来自16个联邦主体的约3000名8~11年级的中学生
庚子年,举国抗疫。教学实践研究一时不能与学生面对面开展,借着远程教学的东风,我开展了一项研究性课题——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学习指的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方式。疫情期间,项目如何确定、形式如何展开、成果如何展现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结合生活实际,确定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是一个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核心,在项目式学习初期确定好主题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过:“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创设悬念激趣法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
摘要:健美操运动是近年来发展兴起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是有氧健身操,体操,舞蹈等一体的一个大众健身方式,同时也是世界竞技运动中的一个项目;健美操从影响学生发育的角度来说,具有改善体型体态,增强学生的自信,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陶冶情操,提高协调性和韵律感,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5所高级中学的健美操运动
九年制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教学创新意识。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让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从教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解决。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的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用数字意识的训练,创新意识的提高,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实质性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凝聚性思维创新
当今教育发展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意师生关系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坪小学坚持“立志立新、笃行和乐”的办学理念,秉承“严格而自由”的校训。针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滞缓,教师专业成长较慢的现状,校长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并与全体行政和教师个别谈心,其目的是统一思想与认识,找到一个能形成共识的源动力。大家都认同: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凸显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基于此,学校决定以“教学质量预期管理”为突
自2019年12月初武汉市出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以来,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国内迅速传播,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也从开始个位数猛涨到了数万人。新冠病毒肆虐,作为一名科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加强科学教学中的防疫教育,助力孩子们科学防护新冠病毒,保护好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帮助孩子在防护病毒中获得特殊成长,成为了我需要完成的光荣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按照党中央部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