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就数学科目而言,传统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显得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学生缺少兴趣的情况下,想要在比较复杂的数学科目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发现了任务模式的重要作用,该种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基于情境布置任务,鼓励合作完成任务和组织展示回顾任务三个方面,对任务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应用;任务模式应用
目前,一些中职数学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计划,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到底学到了什么。这与当前教育界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最多只能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而任务模式,或者说任务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锻炼,学生可以在任务中有更大的学习自由,重新确定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深入挖掘学生在数学领域持续发展的潜力。
一、基于情境布置任务
任务模式中的任务与一般的学习任务是不同的。在过去的中职数学课堂上,学习任务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缺少变化,范围狭窄,比如各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题目。而在任务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数学知识灵活且综合的运用来完成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去进行充分且深入地探索。相比之下,任务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增加任务的趣味,教师应该为任务设置一个情境,学生通过这个情境能够明了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认识到自己完成这一任务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学习过“概率与统计初步”这一章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对学校的某些情况进行统计。比如学校的用电量或用水量,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给出节水或节电的方案。同时,教师再设计一个情境,如学校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节水或节电参与环境保护。因为大家都是学校的主人,也是用水用电“大户”,所以把制定方案的重要任务交给大家。学生们可以自由结组完成任务,最后进行评比,优秀方案会被学校酌情采纳并得到学校的奖励。这个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
二、鼓励合作完成任务
上文的例子中提到了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结组。事实上,在任务模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首先,任务模式下的学习难度相对更高,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高效的完成。其次,这些任务都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具体的问题,有具体的情境,与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面临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涉及到学生根本性的能力。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必然要与他人进行紧密的配合协作,才能适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时代发展潮流。鼓励合作完成任务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任务和情境:学校准备组织一次大型的集体活动,需要布置舞台,对舞台背景进行设计,安置各种舞台道具。为了尽可能地利用空间,提升舞台的美感和利用效率,需要大家利用立体几何知识来进行具体的规划。随后向学生提供各种基础道具的大小尺寸等信息。随后,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能力的观察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全程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任务完成情况,成为学生之间的润滑剂。
三、组织展示回顾任务
在任务模式下,绝不是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经过简单点评后就结束的。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展示,涉及到学生的全面能力素養。不把他们在能力素养方面存在的缺陷加以弥补和调整,只关注最终结果的改正,学生今后参与任务时很可能还会犯下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在每次任务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整个任务过程进行展示与回顾,师生双方在这一环节中要有充分的互动,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供反馈,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师生双方要实现共同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商定,每次任务结束后都抽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专门进行任务成果的展示,组织学生小组之间互相点评,学习对方优点,查找自身缺点。完成之后,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发言,再由教师加以整理,挑选出其中的重点,以这些重点为线索带领大家回顾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最后,要对展示回顾加以记录,与之前的任务完成成果进行对比,看看大家的成长情况,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要在下次任务进行中予以特别注意。
总之,任务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是推动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模式,完善具体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提升完成任务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一定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彭翠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等比数列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8(28):58-59.
[2]吴长刚.问题导向的中职数学课堂任务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92.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应用;任务模式应用
目前,一些中职数学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计划,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到底学到了什么。这与当前教育界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最多只能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而任务模式,或者说任务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锻炼,学生可以在任务中有更大的学习自由,重新确定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深入挖掘学生在数学领域持续发展的潜力。
一、基于情境布置任务
任务模式中的任务与一般的学习任务是不同的。在过去的中职数学课堂上,学习任务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缺少变化,范围狭窄,比如各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题目。而在任务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数学知识灵活且综合的运用来完成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去进行充分且深入地探索。相比之下,任务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增加任务的趣味,教师应该为任务设置一个情境,学生通过这个情境能够明了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认识到自己完成这一任务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学习过“概率与统计初步”这一章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对学校的某些情况进行统计。比如学校的用电量或用水量,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给出节水或节电的方案。同时,教师再设计一个情境,如学校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节水或节电参与环境保护。因为大家都是学校的主人,也是用水用电“大户”,所以把制定方案的重要任务交给大家。学生们可以自由结组完成任务,最后进行评比,优秀方案会被学校酌情采纳并得到学校的奖励。这个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
二、鼓励合作完成任务
上文的例子中提到了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结组。事实上,在任务模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首先,任务模式下的学习难度相对更高,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高效的完成。其次,这些任务都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具体的问题,有具体的情境,与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面临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涉及到学生根本性的能力。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必然要与他人进行紧密的配合协作,才能适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时代发展潮流。鼓励合作完成任务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任务和情境:学校准备组织一次大型的集体活动,需要布置舞台,对舞台背景进行设计,安置各种舞台道具。为了尽可能地利用空间,提升舞台的美感和利用效率,需要大家利用立体几何知识来进行具体的规划。随后向学生提供各种基础道具的大小尺寸等信息。随后,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能力的观察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全程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任务完成情况,成为学生之间的润滑剂。
三、组织展示回顾任务
在任务模式下,绝不是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经过简单点评后就结束的。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展示,涉及到学生的全面能力素養。不把他们在能力素养方面存在的缺陷加以弥补和调整,只关注最终结果的改正,学生今后参与任务时很可能还会犯下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在每次任务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整个任务过程进行展示与回顾,师生双方在这一环节中要有充分的互动,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供反馈,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师生双方要实现共同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商定,每次任务结束后都抽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专门进行任务成果的展示,组织学生小组之间互相点评,学习对方优点,查找自身缺点。完成之后,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发言,再由教师加以整理,挑选出其中的重点,以这些重点为线索带领大家回顾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最后,要对展示回顾加以记录,与之前的任务完成成果进行对比,看看大家的成长情况,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要在下次任务进行中予以特别注意。
总之,任务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是推动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模式,完善具体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提升完成任务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一定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彭翠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等比数列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8(28):58-59.
[2]吴长刚.问题导向的中职数学课堂任务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