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中的弊病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深刻地揭示20世纪初期工业化给英国带来的弊端是现代英国文坛巨匠戴维·劳伦斯的写作特色。劳伦斯所谴责的丑恶现实并不为20世纪初的英国所独有,它跨越时空,在近一百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存在。那么,揭露这些弊端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工业社会的两大弊病,以期为今天的人们敲响警钟。
  关键词:弊病 工业社会 戴维·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深刻地揭示20世纪初期工业化给英国带来的灾难是现代英国文坛巨匠戴维·劳伦斯的写作特色。在劳伦斯看来,工业发展使世界变得丑恶,无论是城镇、房屋、学校、家具,还是人们的婚姻、工作,都无从逃脱,而这种丑恶正是英国社会的悲哀。劳伦斯所谴责的丑恶现实并不为20世纪初的英国所独有,它跨越时空,在近一百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存在。劳伦斯对工业化的负面影响的揭露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透彻地分析劳伦斯的作品中由于工业化而出现的丑恶现象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从劳伦斯的许多小说中都可以察觉出他对工业化引起的丑恶现象的憎恶和对现代英国社会的忧虑,如《白孔雀》、《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其中,《恋爱中的女人》最受评论家和劳伦斯本人的青睐。英国最主要的劳伦斯研究者利维斯对《恋爱中的女人》赞不绝口,称其为劳伦斯的最高成就:“我始终认为《恋爱中的女人》是小说中最能显示创造性才华的杰出作品之一。”劳伦斯本人也认为这本小说比任何小说都更深刻,是自己灵魂的体现。
  《恋爱中的女人》之所以倍受推崇,是因为它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工业社会中环境的肮脏与丑陋,以及人物的苦难与不幸。在煤区小镇贝尔多佛,劳伦斯第一次不遗余力地向读者展现了工业社会污秽的自然环境,而这在其他几部小说中或了无踪迹,或有如惊鸿一瞥。此外,《恋爱中的女人》充分展示了工业机器对人性的严重压抑和摧残。《虹》中布朗温家族的祖先生活在未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有机的农业社会中,过着自然淳朴、与土地融为一体的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主人公则处于危机时代,在濒临灭亡的社会中挣扎。显然,对工业社会中的弊病的深入揭露和无情批判正是《恋爱中的女人》这本小说最重要的主题内容。
  一 劳伦斯的工业观
  劳伦斯对工业化社会充满了憎恶与仇恨。他认为,自然、田园式的传统社会正逐步被肮脏丑陋的工业社会所取代,工业化的烟尘让花草枯萎,让树木凋零,美丽的森林和田野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毁坏。更为严重的是,被强烈的压抑感束缚着的人们越来越沦为机器的奴隶,人的自然本性遭到摧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由于受到金钱社会的腐蚀而不复存在。
  劳伦斯对工业化社会的憎恶与其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息息相关。劳伦斯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伊斯伍德的一个矿区,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伊斯伍德的煤矿虽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长期以来煤矿开采只被视作农业生产的一个分支,没有形成规模,所以那时的伊斯伍德的景色依然非常优美。村里的人们自然淳朴,对土地无比迷恋,与大自然相处和睦,生活充满激情。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伊斯伍德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葱绿青翠的森林被砍伐,美丽的农田被侵占,取而代之的是井架林立的煤矿区和滚滚的黑烟。身处其中的人们,尤其是矿工们,生活变得与环境一样丑恶。单调机械的采煤工作将矿工们沦为机器,他们成天在阴暗潮湿的坑道里干着非人的苦工,生命每时每刻都处于危险之中。渐渐地,自然淳朴的他们变得粗暴蛮横起来,只有酒才能使他们暂时忘却忧愁和疲劳,只有在家里粗声恶语才能发泄他们心头郁积的怒气。于是,从矿井到酒馆,深夜醉酒回家,便成了矿工们特定的生活方式。
  劳伦斯的父亲正是这些矿工中的一员,他的家庭生活也正是伊斯伍德的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劳伦斯的母亲对他的父亲越来越失望,既恨他又蔑视他,转而将全部的爱都转移到孩子们的身上。夫妻间形同陌路,矛盾不断激化。
  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促成了劳伦斯的工业观。亲眼目睹了家乡景色和人们的变化的他认为,是工业化破坏了环境,损害了人们的心灵和本性,从而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劳伦斯将他对工业化社会的憎恶诉诸笔端,在众多的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肮脏与丑恶、冷酷与无情。其中最典型、最深刻也最受评论家和劳伦斯本人青睐的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
  二 《恋爱中的女人》中工业社会的弊病
  《恋爱中的女人》讲述的是厄秀拉和古德伦两姐妹的爱情纠葛。劳伦斯借此深刻地反映了工业社会的弊端:丑陋的环境和纠缠着人们的强烈的紧张感。
  1 丑陋的环境
  工业化是导致《恋爱中的女人》中的煤区小镇贝尔多佛变得肮脏丑恶的罪魁祸首。劳伦斯笔下肮脏的小镇跃然纸上:马路、房屋、花园、小径……一切都淹没在煤烟和黑灰之中,一切都是黑暗、混乱和污秽的,就像一个死气沉沉的地下世界。刚刚返回家乡的古德伦对此无比厌恶,感觉自己像“在黑灰中艰难爬行的甲虫”。不言而喻,这种环境会给人带来无可明状的压抑感,从而严重破坏人们的心理成长和相互关系。
  2 纠缠着人们的强烈的紧张感
  《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人物都与工业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也就或多或少地被笼罩在工业化带来的紧张感的阴影之中。与工业关系越紧密,感受到的紧张感也就越强烈。这些在紧张感控制之下的人们,本性和身心遭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心中充满对人类社会深深的失望和绝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格格不入。
  (1)杰拉德致命的性格缺陷
  作为工业巨子的杰拉德集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和实业家的精明冷酷于一身,是现代机械文明的化身。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业之中,像一台机器,因此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为工业化社会紧张感的牺牲品,成为工业社会中本性压抑、人际关系扭曲的人物的典型代表。为紧张感所困的他,虽然野心勃勃却心灵空虚,虽然精力充沛却道德沦丧,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异化为机器,空有一副躯壳。   杰拉德似乎应该是当时英国社会的绅士典范:他相貌堂堂,有着金色的头发、白皙的肤色、蓝亮的眼睛;他体格健美,擅长骑马、游泳和滑雪等各项活动;作为煤矿主的儿子,他富甲一方;此外,他聪颖、勤奋而又成功。可惜,他只是空有其表。杰拉德是工业机器的具体化身,他毫无目标、冷酷无情、刚愎自用、观念迂腐,这些无疑是他致命的缺陷。
  杰拉德心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影,郁闷无聊的心境令他难以将息。他把经营煤矿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然而事实却是,他内心中缺乏生活目标,一心只想从煤矿管理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找寻真实自我。随着企业的顺利发展,不再需要杰拉德的亲自参与,他突然发现自己落入了虚无的深渊之中。他试图用爱——异性及同性的来填补心灵的孤独,可陌生的心总也无法沟通。
  无法与他人沟通是杰拉德的又一致命缺陷。事业上看似成功的他,感情生活中却是一片荒芜。他对女人没有爱,只是把她们当作随意操纵的工具,这一点在他对待古德伦之前那些女人的态度上可见一斑。当他感觉压抑需要寻求慰藉时,他就转向女人,与她们短暂的相处能给他以片刻的宁静。古德伦显然比那些女人优秀得多,她漂亮、骄傲、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气质。但是,对她杰拉德同样没有爱情可言,更没有任何承诺。他之所以越来越依赖她,是因为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因为他要逃避空虚和恐惧。除了女人之外,伯金是杰拉德最亲近的人。他喜欢杰拉德,并向他提出建立“血谊兄弟”关系,无奈杰拉德永远无法与别人心灵相通,他们的关系不可能那么深入。女人无法使杰拉德产生爱,伯金也同样不能。
  杰拉德性格中还有刚愎自负的一面。由于生活缺乏目标,毫无感情,因此他逐渐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恐惧感、危机感。受恐惧感左右的人要么残酷任性,要么传统保守,而杰拉德显然两者兼具。他具备前者,因为他会残酷地逼迫他受惊的母马站在铁路交叉口面对轰隆而过的火车而后快,他会在使女人处于屈辱服从的地位后感到知足,他会以强制手段使矿工成为机械干活的工具而自得……与此同时,他的行为方式中又表现出传统的约束。
  杰拉德迂腐的观念源于他对周围环境的恐惧感和危机感,外部世界控制他,约束他,使他只能按传统观念行事。在整部小说中,杰拉德都固执地捍卫传统礼仪,强调得体的举止,适当的着装。同时,他有着顽固的阶级概念,坚持与合适的甚至是高贵的人群交往。只有做好了这一切,他才感到踏实自在。
  (2)杰拉德畸形的人际关系
  杰拉德性格中这些致命的缺陷引导他走上了一条毁灭和自我毁灭之路,也为他的人际关系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小说中与杰拉德关系最亲密的是古德伦和伯金,杰拉德与他们的畸形关系是现代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杰拉德与古德伦之间的交往不可能持久。在令人窒息的紧张感的包围下,他们本性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有着致命的缺陷:既刚愎自负,又情感荒芜的两个人所维持的关系缺乏生机,注定要以失败告终。他们的交往过程就是意志对抗的过程。随着小说的推进和两人关系的深入,这种对抗变得越发的激烈和致命,最终成了生与死的较量。只有一方完全的服从甚至毁灭才会平息。越来越依赖古德伦的杰拉德无疑是在自求毁灭。万念俱灰的他终于以自杀性的方式使自己葬身于雪谷之中。
  倘若杰拉德接受了伯金建立“血谊兄弟”关系的建议,他或许不会走向死亡,但他总是退缩不前。首先,他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勇气经历男女之情的生死考验,却害怕面对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他无法与别人心灵沟通,所以也就无从回报伯金给予的爱。杰拉德选择了古德伦,选择了生与死的对抗,因此不可避免地远离伯金,走向毁灭的深渊。
  杰拉德的夭折是他失败的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而这正是他遭受紧张感严重压抑的结果。
  结语
  《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表现了劳伦斯对工业主义的憎恶。作为矿工的儿子,劳伦斯亲眼目睹了工业化社会带来的肮脏与丑恶。更严重的是,在其影响之下,人们成为紧张感的受害者,本能为其所制,本性遭其摧残,失去了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也就失去了幸福甚至生命。
  我们应该从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所揭示的工业社会所带来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虽然劳伦斯的小说中有戏剧化的成分,但这些灾难也正在威胁着现实社会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再不对工业化带来的肮脏、丑恶和紧张感加以控制,将会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应该提高对其危害的认识,并不遗余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参考文献:
  [1] BEecker,G.J.D.H.Lawrence.New York:Frederick Ungar Pub.Co.1980.
  [2] Leavis,F.R.D.H.Lawrence:Novelist.Harmondsworth,Middlesex:Penguin Books.1955.
  [3] Macleod,S.Lawrence’s Men and Women.London:Heinemann.1985.
  [4] Mensch,B.D.H.Lawrence and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New York,N.Y.:St.Martin’s Pr.1991.
  [5] Murfin,R.C.Sons and lovers:a novel of division and desire.Bosston,Mass:Twayne Pub.1987.
  [6] Pinion,F.B.A D.H.Lawrence companion;life,thought and works.London:Macmillan.1978.
  [7] Salgado,G.and G.K.Das,ed.The Spirit of D.H.Lawrence:Centenary Studies.Totowa,N.J.:Barnes & Noble Books.1988.
  [8] F.R.Leavis,D.H.Lawrence:Novelist,Pelican,1981.
  [9] D.H.Lawrence,Women in Love,Yilin Press,1996.
  [10]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1]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 吴秀辉:《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赏析》,《芒种》,2012年第21期。
  [13] 张俊香:《社会环境和人物的悲剧性格——解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赵晴,女,1973—,辽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话剧《雷雨》中曹禺留给观众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女性悲剧形象——周繁漪。繁漪在剧中是一个典型的也是塑造最成功的悲剧人物。本文以对繁漪女性性格形象和戏剧冲突下的女性悲剧形象为主线进行探讨,以此阐明女性追求自我解放人性的醒悟,这种觉醒虽然让人感到凄凉甚至悲哀,但是确是一种女性追求自我,与命运做斗争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雷雨》 繁漪 女性悲剧精神 戏剧冲突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汪曾祺一生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他将生活悲喜与隐处写得充满韵律美,主要体现在他创作的散文和小说上。他写的散文,用词平淡朴实且充满了韵味,这和他高超的表达技巧和文学修养是息息相关的。而汪曾祺的小说,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却有着纷繁复杂的结构设计和优美如诗的语言描绘,将散文的优美写作手法应用于小说,使得他的小说清新雅丽,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分析汪曾祺作品表达出来的悲意和隐处,除了被作品那和谐的韵律
期刊
摘要 《复仇》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一部新现实主义著作。作者以沉重的笔调讲述了主人公因不堪承受责任的重压而遭遇了命运的捉弄的故事。小说的结构设计十分有趣,叙述手法巧妙。小说作者通过对故事主人公的遭遇进行剖析,试图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建构对人生的态度。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复仇》 责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被中国作家苏童称为“心灵的写手”的菲利普·罗斯(Ph
期刊
摘要 芭芭拉是美国小说《小镇姑娘》里的女性角色,她身处当时的女性运动时代,家庭条件丰厚。她个性突出,独立意识强烈,梦想成为追逐潮流者,可是,她不仅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运动的弄潮人,反而最终成为杀人罪犯。芭芭拉人性上的异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和社会对其悲剧的产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运动 家庭 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国小说《小镇姑娘》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将《等待野蛮人》中老行政长官的经历与作者库切的经历进行互文性分析,并指出这种经历使深陷折磨话语中的老行政长官对自我及外围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而这一点正是融入了作者库切自身的体会与期望;同时,通过对老行政长官的塑造,作者也给同处于类似环境的人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出路。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互文性 J·M·库切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期刊
摘要 本文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艾米丽之所以拒绝承认改变,不愿面对真实时间的原因是她的心理时间停滞,在生活中把过去与现在交糅,不能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同时指出,正是由于福克纳采用混乱无序的叙述时间和独特的叙述声音才使我们感到,艾米丽在过去并只能在过去才会是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  关键词:心理时间 叙述时间 叙述声音 永不凋零的玫瑰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
期刊
摘要 戴维·洛奇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本文阐释了其在创作初始阶段、转折阶段和创作成熟阶段这三个时期中使用的单一二元结构、双重二元结构和多维二元结构,说明其小说创作中融合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戴维·洛奇小说二元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戴维·洛奇是英国著名的身兼二职的学者型作家,他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文学评论家。他的小说创作才气十足,不拘泥于简单的
期刊
摘要 《美国悲剧》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美国梦的内涵和美国梦追求与破碎的故事。本文以勒内·基拉尔的欲望模仿理论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说中欲望主体、客体及介体的欲望呈现,从而揭示出小说的欲望主题。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 《美国悲剧》 欲望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悲剧》是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被称作“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小说故事取材于
期刊
摘要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和他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历来是文学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解读《马丁·伊登》,并且从美国19世纪末的商业化、19-20世纪美国的哲学思潮和20世纪美国的社会矛盾激化三个方面论述作为文本的《马丁·伊登》的历史性。  关键词:文本的历史性 《马丁·伊登》 商业化 哲学流派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著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追寻自由的逃亡过程中,主人公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及黑奴吉姆的形象内涵,向读者展现了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寄托了美国人民对于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的殷殷向往。  关键词:自由 逃亡 种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深远的天幕上,点点繁星像宝石一样在闪闪发光。宽广静谧的密西西比河上一只小小的竹筏仿佛躺在母亲臂弯里的婴儿随着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