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库的角色就如同桥梁:它连接知识和政策,连接思想和权力,也连接公众和政府。在全球化和新科技浪潮的洗礼下,中国智库如能抓住机遇,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
全球智库界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他既不是知名智库的执行人,也不是为智库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家,但他具有在全球智库界一呼百应的能力。近10年来每个新年伊始,全球数以万计的智库都将目光聚集到他的身上,因为其所领导的“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团队将带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年度“全球智库排名”。
作为智库界奥斯卡的创造者,詹姆斯·麦甘(James McGann)近日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邀请来到中国,与中国智库先行者们进行深入交流。他表示,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观察“目前世界上智库建设最为活跃的国家”,“在全球化和新科技浪潮的洗礼下,中国智库如能抓住机遇,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
全球化与新技术
“如今智库发展面临四大挑战:更多议题、更多参与者、更多竞争和更多冲突。导致这四项挑战的原因有许多,全球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满头银发的麦甘聊起智库发展趋势时,神采奕奕。
“没有什么是一国之内的事情,如今一切都是有着国际影响的,就如同西亚北非政治动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任何积极的、消极的事情都可能产生横扫全球的影响,这就是科技发展、全球化进程的结果。”麦甘将全球化视为“打通文化壁垒”的力量,它意味着信息、知识、观念的流通与共享。
信息流通与共享促进思想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我对智库的研究已经进行了30年,但是直到1990年代后期我才真正地与许多智库进行了合作交流,互联网在这其中发挥了大作用。有时我遇到一些人,他们说认识我,而我却并不记得与其面对面交流过——他们就是通过网络与我认识并合作的。” 麦甘对于互联网在智库发展中的作用赞不绝口。
“科技具有无穷的潜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省钱、高效、可移动。科技改变了一切,我们必须掌握科技、改善智库的工作。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我们不能指望政府主动来倾听智库的声音。如何运用网络视频、社会媒体在内的各式新技术来扩大影响力,是信息共享时代对智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他鼓励中国智库实践者们学会运用新技术提升智库的影响力。
麦甘向瞭望智库介绍了其研究生涯中最为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位于华盛顿的The Ideas Lab为了节省决策者阅读时间,将关键政治问题做成视频短片,以供决策者使用移动设备下载观看。”在他看来,新科技与智库工作的结合将会具有广阔的前景。
政府、智库与公众
智库的角色就如同桥梁:它连接知识和政策,连接思想和权力,也连接公众和政府。“如今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维度的协作,而不是某一个领域所能独立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各种专业知识的支撑,政府自身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外部的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麦甘认为,日益尖锐的政治对立正影响着政府的决策。
“自由派与保守派、无神论者与信教者、要求改革与反对改革者、紧缩政策与刺激政策的对立,都在挤压着政府进行决策的空间。因此,政府非常需要智库独立的资讯和分析。”麦甘表示,政府机构对智库的需求与日俱增。
公众不再拘泥于政府所垄断的信息流。公众呼唤更为透明、独立、可信的有关决策的信息,这无疑也给智库提供了市场。如今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爆炸的数据看似让人获取了许多信息,但同时也使人们陷入了混乱的泥潭。麦甘认为,在巨量的信息面前,人们需要智库、需要专家对数据进行阐释。
他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大数据的巨大作用:“我们通过研究社会媒体上讨论流行性感冒的情况,可以追踪流行性感冒在一个国家中蔓延的趋势。”如何运用大数据改善智库的工作,则是留给智库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中国智库要注重对外传播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麦甘注意到,中国政府对于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正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麦甘走访过94个国家,不断地观察和总结国家和地区间智库发展的趋势和差异。他认为,各国智库发展的关键要素实际上是大体相同的,比如智库成果的质量、与决策者沟通或参与决策的程度、机构活力和可信度,等等。
他认为,提升中国智库的发展质量,首先应是改善呈现成果的方式与效果;其次是鼓励跨学科的智库研究,建立成熟的组织;第三是智库应当具备灵活性,提升对具体问题的应对能力;最后是提升科技水平,改善研究方法。
作为一名不懂汉语的美国学者,麦甘对中国智库网站呈现方式的改革有许多期待。“提升全球影响力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让全球的人们有渠道了解中国智库的研究成果和学者。大多数中国智库的网站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网页要使用双语。如果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摘要部分就要由英语写成。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都有双语或多语的网站。这是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全球智库界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他既不是知名智库的执行人,也不是为智库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家,但他具有在全球智库界一呼百应的能力。近10年来每个新年伊始,全球数以万计的智库都将目光聚集到他的身上,因为其所领导的“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团队将带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年度“全球智库排名”。
作为智库界奥斯卡的创造者,詹姆斯·麦甘(James McGann)近日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邀请来到中国,与中国智库先行者们进行深入交流。他表示,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观察“目前世界上智库建设最为活跃的国家”,“在全球化和新科技浪潮的洗礼下,中国智库如能抓住机遇,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
全球化与新技术
“如今智库发展面临四大挑战:更多议题、更多参与者、更多竞争和更多冲突。导致这四项挑战的原因有许多,全球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满头银发的麦甘聊起智库发展趋势时,神采奕奕。
“没有什么是一国之内的事情,如今一切都是有着国际影响的,就如同西亚北非政治动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任何积极的、消极的事情都可能产生横扫全球的影响,这就是科技发展、全球化进程的结果。”麦甘将全球化视为“打通文化壁垒”的力量,它意味着信息、知识、观念的流通与共享。
信息流通与共享促进思想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我对智库的研究已经进行了30年,但是直到1990年代后期我才真正地与许多智库进行了合作交流,互联网在这其中发挥了大作用。有时我遇到一些人,他们说认识我,而我却并不记得与其面对面交流过——他们就是通过网络与我认识并合作的。” 麦甘对于互联网在智库发展中的作用赞不绝口。
“科技具有无穷的潜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省钱、高效、可移动。科技改变了一切,我们必须掌握科技、改善智库的工作。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我们不能指望政府主动来倾听智库的声音。如何运用网络视频、社会媒体在内的各式新技术来扩大影响力,是信息共享时代对智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他鼓励中国智库实践者们学会运用新技术提升智库的影响力。
麦甘向瞭望智库介绍了其研究生涯中最为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位于华盛顿的The Ideas Lab为了节省决策者阅读时间,将关键政治问题做成视频短片,以供决策者使用移动设备下载观看。”在他看来,新科技与智库工作的结合将会具有广阔的前景。
政府、智库与公众
智库的角色就如同桥梁:它连接知识和政策,连接思想和权力,也连接公众和政府。“如今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维度的协作,而不是某一个领域所能独立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各种专业知识的支撑,政府自身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外部的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麦甘认为,日益尖锐的政治对立正影响着政府的决策。
“自由派与保守派、无神论者与信教者、要求改革与反对改革者、紧缩政策与刺激政策的对立,都在挤压着政府进行决策的空间。因此,政府非常需要智库独立的资讯和分析。”麦甘表示,政府机构对智库的需求与日俱增。
公众不再拘泥于政府所垄断的信息流。公众呼唤更为透明、独立、可信的有关决策的信息,这无疑也给智库提供了市场。如今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爆炸的数据看似让人获取了许多信息,但同时也使人们陷入了混乱的泥潭。麦甘认为,在巨量的信息面前,人们需要智库、需要专家对数据进行阐释。
他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大数据的巨大作用:“我们通过研究社会媒体上讨论流行性感冒的情况,可以追踪流行性感冒在一个国家中蔓延的趋势。”如何运用大数据改善智库的工作,则是留给智库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中国智库要注重对外传播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麦甘注意到,中国政府对于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正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麦甘走访过94个国家,不断地观察和总结国家和地区间智库发展的趋势和差异。他认为,各国智库发展的关键要素实际上是大体相同的,比如智库成果的质量、与决策者沟通或参与决策的程度、机构活力和可信度,等等。
他认为,提升中国智库的发展质量,首先应是改善呈现成果的方式与效果;其次是鼓励跨学科的智库研究,建立成熟的组织;第三是智库应当具备灵活性,提升对具体问题的应对能力;最后是提升科技水平,改善研究方法。
作为一名不懂汉语的美国学者,麦甘对中国智库网站呈现方式的改革有许多期待。“提升全球影响力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让全球的人们有渠道了解中国智库的研究成果和学者。大多数中国智库的网站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网页要使用双语。如果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摘要部分就要由英语写成。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都有双语或多语的网站。这是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