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家院子里有一株枣树。高大结实,黝黑的枝杈倔强地向空中伸展。每逢七八月枣子就沉甸甸地缀满了枝头,青红混杂的果儿在枝叶中起起伏伏,牵引着树下人儿的味蕾。
五月底,枣树开了花,黄绿色的小花,密集地生长,有序地开放着。芒种一过,天渐渐热了。枣树的叶子已经密得透不过光了,满树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等花儿谢了后,精灵一样的枣粒儿在阳光照射下闪动点点光亮,它们摇曳多姿而近在咫尺,引发了我采摘的冲动。
七月的阳光,热烈而奔放。经历了日照和风雨洗刷,没几天工夫,好似给果子染上了朱红的颜料,枣儿渐渐熟了。
“我要打枣——我就要打枣!”我扯着嗓子喊着,稚嫩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举着根青黄色的细竹竿,摇摇晃晃地打起枣儿来,“哗啦哗啦”,樹上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枣粒如雨点般散落下来,在地上欢快地跳跃着。
外婆把枣儿一个挨一个,铺满了整个米筛子。外婆把米筛子放在通风干燥的屋檐下,每天翻晒一次,我在一旁看着饱满圆润的枣,心中痒痒的,真想吃上几个。
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大约一周的时间,枣儿阴干了。
于是,外婆开始忙碌起来了。外婆开始做枣泥饼,先将枣核剥离,然后在小石臼里将枣舂碎,再加红糖、猪油拌匀备用。把面粉用温水揉成团,搓成长条,揪成均匀的剂子,擀成皮。将馅儿放进去,裹成球形,压平,一个个枣泥饼就成型了。小铁锅里倒入少量的油,将圆圆的枣泥饼放在上面,小火烙,大概两分钟后翻面。等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时,枣泥饼就好了。
香味窜进了我的鼻子,甜甜的。我挑了个大的给外婆,自己再拿上一个,不顾烫嘴,咬上一口,满口的酥脆香甜。每年枣儿成熟的那段日子,外婆家的厨房都会飘出枣泥饼的香甜味,而我也是百吃不厌。
上了中学后就很少去外婆家了,每次去也是匆匆的,更是来不及吃外婆的枣泥饼了。
又是一年枣儿成熟的时节,但儿时的枣树因为拆迁被砍了,记忆中的枣泥饼不会再有了。
我长大了,外婆却老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的枣泥饼为什么这么好吃了,在那金黄的饼衣里,包裹着香甜的枣泥,是我童年的牵挂,也是外婆对我甜甜的爱。
【评 语】农家小院,枣香弥漫,一个个枣泥饼里,都是外婆对“我”甜蜜的爱。文章首先在立意上,就兼顾了具体甜与抽象甜,将枣泥饼作为甜的情感载体,挖掘了深藏于枣泥饼背后的美好亲情,既以充实的内容吸引人,也以两代人之间的深情打动人。细腻、温暖又生动的语言,则是文章另一大亮点,无论是开篇对枣树优美的景物描写,还是文中对枣泥饼制作步骤的详细刻画,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引人入胜。而记叙、描写与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完美融合,辅之以流畅舒缓的叙事方式,共同成就这篇情辞相称的妙文,每每读之,都不由得使人对香甜的枣泥饼还有那棵高大的枣树心生向往。在结尾的处理上,此文也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从回忆转入现实,用一句话交代了枣树的命运,给人以淡淡的遗憾之感。最后一段点出亲情之甜,恰到好处,与枣泥饼之甜相互映衬,增添了文章的余味。
(讲评教师 康虞佳)
五月底,枣树开了花,黄绿色的小花,密集地生长,有序地开放着。芒种一过,天渐渐热了。枣树的叶子已经密得透不过光了,满树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等花儿谢了后,精灵一样的枣粒儿在阳光照射下闪动点点光亮,它们摇曳多姿而近在咫尺,引发了我采摘的冲动。
七月的阳光,热烈而奔放。经历了日照和风雨洗刷,没几天工夫,好似给果子染上了朱红的颜料,枣儿渐渐熟了。
“我要打枣——我就要打枣!”我扯着嗓子喊着,稚嫩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举着根青黄色的细竹竿,摇摇晃晃地打起枣儿来,“哗啦哗啦”,樹上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枣粒如雨点般散落下来,在地上欢快地跳跃着。
外婆把枣儿一个挨一个,铺满了整个米筛子。外婆把米筛子放在通风干燥的屋檐下,每天翻晒一次,我在一旁看着饱满圆润的枣,心中痒痒的,真想吃上几个。
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大约一周的时间,枣儿阴干了。
于是,外婆开始忙碌起来了。外婆开始做枣泥饼,先将枣核剥离,然后在小石臼里将枣舂碎,再加红糖、猪油拌匀备用。把面粉用温水揉成团,搓成长条,揪成均匀的剂子,擀成皮。将馅儿放进去,裹成球形,压平,一个个枣泥饼就成型了。小铁锅里倒入少量的油,将圆圆的枣泥饼放在上面,小火烙,大概两分钟后翻面。等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时,枣泥饼就好了。
香味窜进了我的鼻子,甜甜的。我挑了个大的给外婆,自己再拿上一个,不顾烫嘴,咬上一口,满口的酥脆香甜。每年枣儿成熟的那段日子,外婆家的厨房都会飘出枣泥饼的香甜味,而我也是百吃不厌。
上了中学后就很少去外婆家了,每次去也是匆匆的,更是来不及吃外婆的枣泥饼了。
又是一年枣儿成熟的时节,但儿时的枣树因为拆迁被砍了,记忆中的枣泥饼不会再有了。
我长大了,外婆却老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的枣泥饼为什么这么好吃了,在那金黄的饼衣里,包裹着香甜的枣泥,是我童年的牵挂,也是外婆对我甜甜的爱。
【评 语】农家小院,枣香弥漫,一个个枣泥饼里,都是外婆对“我”甜蜜的爱。文章首先在立意上,就兼顾了具体甜与抽象甜,将枣泥饼作为甜的情感载体,挖掘了深藏于枣泥饼背后的美好亲情,既以充实的内容吸引人,也以两代人之间的深情打动人。细腻、温暖又生动的语言,则是文章另一大亮点,无论是开篇对枣树优美的景物描写,还是文中对枣泥饼制作步骤的详细刻画,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引人入胜。而记叙、描写与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完美融合,辅之以流畅舒缓的叙事方式,共同成就这篇情辞相称的妙文,每每读之,都不由得使人对香甜的枣泥饼还有那棵高大的枣树心生向往。在结尾的处理上,此文也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从回忆转入现实,用一句话交代了枣树的命运,给人以淡淡的遗憾之感。最后一段点出亲情之甜,恰到好处,与枣泥饼之甜相互映衬,增添了文章的余味。
(讲评教师 康虞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