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怎样指导孩子“看图写话”,提高孩子“看图写话”的能力,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我通过四加一的方法(四是一看二想三说四写,加一就是对日常积累的运用。)指导孩子进行“看图写话”,长期坚持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看就是教会孩子有序观察,有话可说
“看图写话”的基础是要学会观察,这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了解观察顺序,我先出示整体图、再出示分解图,最后回到整体。以春天来了图画为例,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我把这幅图制作成课件先整幅图演示,接着像连环画一样分解,第一步,先放映柳树绿了,提示学生,看见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好词,能用这些词说一句或几句话吗?第二步,再放映桃花开了的图画,指导学生用“……的……桃花……”“有的……有的……”的句式把桃花盛开的图画说出来。第三步,把这两幅图画合起来,指导学生要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不能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说,即“从远到近”的顺序,先说远处的柳树,再说近处的桃花。第四步,出示人物玩耍的画面,这也是按顺序观察,即“先景物后人物”的顺序。最后再次出示完整画面,目的是当孩子了解观察顺序,在头脑中形成总体的印象以后,夯实对整幅图的观察顺序的把握,这样有序观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二、想就是思考想象,活化画面
图上的内容从表面上看是静止的,细心地孩子会发现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像才能得到体现。有了语言心理描写才会使表达生动具体,画面的内容会为此活起来动起来,令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想象画面内容以外的东西,同时又使静止的画面传递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在教学“雨中情”这幅图时,指导看妈妈冒雨为孩子撑伞这一部分时,除了让学生找出“看图写话”的四个要素(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分别是什么,弄清图意及这幅图所要表达的母爱这个主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进丰富的想象,如:妈妈和儿子明明会说些什么?妈妈在撑伞的一刹那会说什么想什么,儿子明明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他们深情地看看对方又都会想些什么;回家后明明看看妈妈被淋湿的长发,再看看母亲保护下毫发未损的自己又会说什么等等。这样给孩子一些提示,让他们合理想象,于是孩子的说话兴趣和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妈妈拽过儿子,急忙说:“快过来,快过来,书包给我,妈妈给你打伞。”“妈妈,您也到伞里面来,这把小花伞中藏着您浓浓的爱,好温暖。”“到家后,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喳喳叽叽,为这对母子唱歌跳舞。”就是这些想象的火花,让画面变得如此生动鲜活。
三、说即理清思路,积极表达
从想象到写话,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口头表达。低年级学生表达时,往往缺少条理,不连贯。所以我们在教学“看图说话”时,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有开头,有结尾,语句通顺完整,条理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先让孩子在小组里说一说,这样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就会带动其他同学跟着说。然后再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让其他同学听并给予评价。
四、写,成竹在胸,落笔成稿
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層层训练,再来写话就得心应手了。让孩子把说话内容列个简单提纲,顺着思路有顺序表达。
最后就是注重积累,鼓励运用。要提高“看图写话”的质量,还要注意平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多积累好词佳句,经常进行词语、句子、片断的训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表达能力。只要发现孩子能用上他见过背过的词句就及时鼓励,他们运用语言的兴趣有了,写话能力很快就会形成。
一、看就是教会孩子有序观察,有话可说
“看图写话”的基础是要学会观察,这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了解观察顺序,我先出示整体图、再出示分解图,最后回到整体。以春天来了图画为例,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我把这幅图制作成课件先整幅图演示,接着像连环画一样分解,第一步,先放映柳树绿了,提示学生,看见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好词,能用这些词说一句或几句话吗?第二步,再放映桃花开了的图画,指导学生用“……的……桃花……”“有的……有的……”的句式把桃花盛开的图画说出来。第三步,把这两幅图画合起来,指导学生要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不能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说,即“从远到近”的顺序,先说远处的柳树,再说近处的桃花。第四步,出示人物玩耍的画面,这也是按顺序观察,即“先景物后人物”的顺序。最后再次出示完整画面,目的是当孩子了解观察顺序,在头脑中形成总体的印象以后,夯实对整幅图的观察顺序的把握,这样有序观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二、想就是思考想象,活化画面
图上的内容从表面上看是静止的,细心地孩子会发现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像才能得到体现。有了语言心理描写才会使表达生动具体,画面的内容会为此活起来动起来,令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想象画面内容以外的东西,同时又使静止的画面传递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在教学“雨中情”这幅图时,指导看妈妈冒雨为孩子撑伞这一部分时,除了让学生找出“看图写话”的四个要素(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分别是什么,弄清图意及这幅图所要表达的母爱这个主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进丰富的想象,如:妈妈和儿子明明会说些什么?妈妈在撑伞的一刹那会说什么想什么,儿子明明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他们深情地看看对方又都会想些什么;回家后明明看看妈妈被淋湿的长发,再看看母亲保护下毫发未损的自己又会说什么等等。这样给孩子一些提示,让他们合理想象,于是孩子的说话兴趣和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妈妈拽过儿子,急忙说:“快过来,快过来,书包给我,妈妈给你打伞。”“妈妈,您也到伞里面来,这把小花伞中藏着您浓浓的爱,好温暖。”“到家后,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喳喳叽叽,为这对母子唱歌跳舞。”就是这些想象的火花,让画面变得如此生动鲜活。
三、说即理清思路,积极表达
从想象到写话,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口头表达。低年级学生表达时,往往缺少条理,不连贯。所以我们在教学“看图说话”时,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有开头,有结尾,语句通顺完整,条理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先让孩子在小组里说一说,这样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就会带动其他同学跟着说。然后再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让其他同学听并给予评价。
四、写,成竹在胸,落笔成稿
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層层训练,再来写话就得心应手了。让孩子把说话内容列个简单提纲,顺着思路有顺序表达。
最后就是注重积累,鼓励运用。要提高“看图写话”的质量,还要注意平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多积累好词佳句,经常进行词语、句子、片断的训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表达能力。只要发现孩子能用上他见过背过的词句就及时鼓励,他们运用语言的兴趣有了,写话能力很快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