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学生自主学习观念的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个方面来探求构建主体张扬的高中语文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的主要舞台是课堂,这一点已深为教师认可并接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类的话语也常常挂在教师的口头,表明教师们已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已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主体意识”这一教学理念。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否真正地实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呢?教师又如何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创建一个主体张扬的语文课堂呢?在此,就结合我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经历,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培养意识,树立语文学习观念
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其中启发学生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生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以至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语文课堂要张扬学生这一主体,首先,就必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学生明白了语文学习的意义,清楚了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及要求,树立了高中大语文学习观念,才会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参与课堂教学,增进学习效率。因此,我的高中语文第一课这样安排: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树立大语文学习意识;3.培养自主学习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语文学科特点,理解大语文和自主学习这个概念。
教学措施:1.说故事,品名言,教师讲解引导。
2.师生对话,畅谈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及初中的语文学习。
教学内容安排:
1.“语文”的概念理解。
2.语文学习的重要性:①高考要求;②生活需要:a 少年郭沫若、朗宁的机智故事;b 熟语、对联、广告词等欣赏;③加强自身修养需要(名人故事与名言欣赏);④专业学习与传承文明需要。
3.语文学习内容:①学习基础知识,②培养语文能力,③了解中华文化,④通晓做人道理。
4.小结:①生活处处学语文;②语文学习是自主学习;③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丰富学识。
通过第一课,我让学生全面理解了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第一课,我培养了学生的大语文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通过第一课,我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快速高效地提高语文水平。
二、强化参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要充分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自如地展示其才华,尽可能多地得到锻炼。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析在15-20分钟为宜,保证有30分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自学、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
1.自学是配合教师分发的《导学提纲》进行的,包括朗读或默读,速读或精读,思考《导学提纲》中的有关问题,上台表演,教师讲课等,学生容易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小组或集体活动是充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意识的好方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位名人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你我就都拥有两种思想。”活动可以是讨论,可以是辨论,可以是自由表达,也可以是互评互改练习等等。
《〈呐喊〉自序》一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对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来体悟鲁迅忧愤深广的思想,为突破这难点,我在教学时将“板书设计”改造成如下表格,作为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培养学生的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完成后再进行调板,引导学生比较讨论,斟词酌句,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提高的热情。(附表如下)
三、养成习惯,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发展自我的重要条件,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得以发挥主体作用的保障条件,教师应在课堂上时刻注意培养并巩固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课堂应着重培养巩固的好习惯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朗读背诵的习惯。宋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朗读、熟读以至成诵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层次脉络和思想感情都有深刻的体会,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语文能力。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学习的“哑巴先生”,另一位随身老师,有它相伴,必能获益终身。
3.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要“聪”,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此外还要手到,要养成“左手一本书,右手一支笔”,随时圈点勾画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规范表达的习惯。上课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思考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高中学生要能通过自主学习,从所学知识中发现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找出知识规律,在吸收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高中阶段,还要敢讲,敢说,而且要想好了再说。一个人要拥有两种或更多思想,就要拿自己的思想与别人交流;要表达得准确得体,条理清楚,就要有腹稿,要用规范的语言,而课堂是锻炼表达能力、训练口才的最佳场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创造能给“鱼”跃的“阔海”,给“鸟”飞的“高天”,而且还要让“鱼、鸟”能在这“阔海”“高天”中尽情地跃,尽情地飞,让他们跃得更高,飞得更远,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的主要舞台是课堂,这一点已深为教师认可并接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类的话语也常常挂在教师的口头,表明教师们已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已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主体意识”这一教学理念。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否真正地实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呢?教师又如何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创建一个主体张扬的语文课堂呢?在此,就结合我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经历,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培养意识,树立语文学习观念
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其中启发学生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生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以至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语文课堂要张扬学生这一主体,首先,就必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学生明白了语文学习的意义,清楚了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及要求,树立了高中大语文学习观念,才会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参与课堂教学,增进学习效率。因此,我的高中语文第一课这样安排: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树立大语文学习意识;3.培养自主学习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语文学科特点,理解大语文和自主学习这个概念。
教学措施:1.说故事,品名言,教师讲解引导。
2.师生对话,畅谈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及初中的语文学习。
教学内容安排:
1.“语文”的概念理解。
2.语文学习的重要性:①高考要求;②生活需要:a 少年郭沫若、朗宁的机智故事;b 熟语、对联、广告词等欣赏;③加强自身修养需要(名人故事与名言欣赏);④专业学习与传承文明需要。
3.语文学习内容:①学习基础知识,②培养语文能力,③了解中华文化,④通晓做人道理。
4.小结:①生活处处学语文;②语文学习是自主学习;③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丰富学识。
通过第一课,我让学生全面理解了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第一课,我培养了学生的大语文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通过第一课,我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快速高效地提高语文水平。
二、强化参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要充分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自如地展示其才华,尽可能多地得到锻炼。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析在15-20分钟为宜,保证有30分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自学、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
1.自学是配合教师分发的《导学提纲》进行的,包括朗读或默读,速读或精读,思考《导学提纲》中的有关问题,上台表演,教师讲课等,学生容易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小组或集体活动是充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意识的好方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位名人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你我就都拥有两种思想。”活动可以是讨论,可以是辨论,可以是自由表达,也可以是互评互改练习等等。
《〈呐喊〉自序》一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对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来体悟鲁迅忧愤深广的思想,为突破这难点,我在教学时将“板书设计”改造成如下表格,作为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培养学生的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完成后再进行调板,引导学生比较讨论,斟词酌句,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提高的热情。(附表如下)
三、养成习惯,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发展自我的重要条件,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得以发挥主体作用的保障条件,教师应在课堂上时刻注意培养并巩固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课堂应着重培养巩固的好习惯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朗读背诵的习惯。宋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朗读、熟读以至成诵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层次脉络和思想感情都有深刻的体会,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语文能力。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学习的“哑巴先生”,另一位随身老师,有它相伴,必能获益终身。
3.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要“聪”,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此外还要手到,要养成“左手一本书,右手一支笔”,随时圈点勾画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规范表达的习惯。上课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思考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高中学生要能通过自主学习,从所学知识中发现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找出知识规律,在吸收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高中阶段,还要敢讲,敢说,而且要想好了再说。一个人要拥有两种或更多思想,就要拿自己的思想与别人交流;要表达得准确得体,条理清楚,就要有腹稿,要用规范的语言,而课堂是锻炼表达能力、训练口才的最佳场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创造能给“鱼”跃的“阔海”,给“鸟”飞的“高天”,而且还要让“鱼、鸟”能在这“阔海”“高天”中尽情地跃,尽情地飞,让他们跃得更高,飞得更远,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