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作曲指挥神童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英籍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父亲是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幼年时期,亨德尔便显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七岁即以管风琴演奏而令人惊叹,十岁开始作曲。1702年,亨德尔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入哈雷大学法学院,同时兼任教堂管风琴师,为圣乐团作曲。1703年起,亨德尔任汉堡歌剧院第二小提琴手,并开始创作歌剧。1705年,他创作的首部歌剧《阿尔米拉》在汉堡首演。1706年,亨德尔应邀去意大利,其间周游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地,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歌剧、清唱剧和三重奏鸣曲等大量作品。回到德国后,亨德尔出任汉诺威宫廷乐长,并应邀去伦敦创作意大利式歌剧。1714年起,亨德尔定居英国,主要从事音乐创作、演奏和经营歌剧演出。1717年至1720年,他在埃奇韦厄的卡农斯宫先后任卡纳文侯爵和钱多斯公爵的常驻作曲家,在此期间亨德尔加入皇家音乐学会任音乐指导。1726年,亨德尔加入了英国籍。1751年,他因事业受挫和劳累过度而双目失明。1759年4月14日,亨德尔病逝于伦敦,终年七十四岁。


01亨德尔


02哈雷大学

  亨德爾与巴赫同年出生,两人虽从未谋面,且音乐生涯迥异,但两人均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歌剧和清唱剧。他共写了四十多部歌剧,其中三十六部是在英国首演的。虽然他写于1708年的歌剧《阿格丽品娜》在威尼斯狂欢节时演出了二十七场而大获成功,他的《尤利乌斯·恺撒在埃及》《塔麦拉诺》《罗德琳达》等歌剧也曾在英国的音乐生活中占了主要地位,但是随着1728年的一部英国民族歌剧《乞丐歌剧》的上演,他的意大利歌剧逐渐被冷落,于是他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起将创作重心逐渐移向清唱剧。他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将清唱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代表作有《弥赛亚》和《以色列人在埃及》等。他创作的《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等管弦乐曲也是传世佳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亨德尔的歌剧在德国恢复上演。1955年创立的亨德尔歌剧团在三十年中重新排演了二十多部亨德尔的歌剧,有的甚至是世界首演。

二、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父亲是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曾任宫廷乐队队长。从三岁和六岁起,莫扎特随父亲学钢琴和小提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时,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去慕尼黑、维也纳和普雷斯堡巡回演出。七岁时,父亲又带他和十岁的姐姐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和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广受好评。在此期间,莫扎特曾随J.C.巴赫、马蒂尼和萨马蒂尼等作曲家学习,并创作了一些奏鸣曲、交响曲和歌剧。九岁那年,莫扎特的《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首演于伦敦。十二岁时,其歌剧《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首演于维也纳,次年,歌剧《装痴作傻》首演于萨尔茨堡宫廷,同时他被萨尔茨堡宫廷任命为名誉首席小提琴手。1770年和1772年,他的歌剧《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和《卢奇奥·西拉》首演于米兰。1773年底,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继续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和文化,同时运用在旅行演出中获得的知识和素材,创作了大量作品。


01莫扎特


02十八世纪的萨尔茨堡

  1777年9月至1778年,莫扎特再度去慕尼黑、奥格斯堡、曼海姆和巴黎巡回演出、教学和创作。1779年1月,他回到萨尔茨堡,任宫廷与大教堂管风琴师。1781年,他因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愤然辞职,以自由作曲家的身份去维也纳谋生。在维也纳的十年中,莫扎特结识了作曲大师海顿,并随其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1789年4月,迫于生计的莫扎特再度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巡回演出和创作,并再次引起轰动。1791年12月5日,当正在创作他人委托的《安魂曲》时,莫扎特因贫病交加而逝世,终年只有三十五岁。他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遗骨至今没有找到。关于莫扎特的死因有多种推测,至今没有定论。
  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二十余部歌剧、四十余部交响曲、五十余部协奏曲、五十余部奏鸣曲、大量的室内乐和宗教音乐等。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是世界音乐史上屈指可数的音乐大师。


01门德尔松


02歌德

八、美国指挥家、小提琴家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


  马泽尔1930年3月6日生于法国纳伊,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匈牙利和俄罗斯的混血儿。四岁时,马泽尔随父母移民美国,定居匹兹堡。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七岁开始学钢琴,九岁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出,十一岁时在卢韦森体育场的夏季音乐会上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演出,此后又指挥过芝加哥交响乐团和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等。十四岁时,马泽尔指挥的匹兹堡交响乐团与十六岁的美国钢琴家拜伦·亚尼斯合作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協奏曲》。
  1946年,马泽尔考入匹兹堡大学,攻读语言学和哲学,1948年起任匹兹堡交响乐团小提琴手,不久被提拔为乐团见习指挥。1951年,马泽尔获富尔布莱特奖学金去意大利研究巴洛克音乐,并于1953年在意大利卡塔尼亚指挥了他成年后的首场音乐会。从1955年起,马泽尔先后在佛罗伦萨音乐节、维也纳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拜罗伊特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1965年至1971年期间,马泽尔出任德意志歌剧院音乐指导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6年至1980年,他担任了伦敦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1977年至1982年任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80年至1986年、1994年、 1996年、1999年和2005年,马泽尔多次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2005年,他创作的歌剧《1984》首演于伦敦科文特花园歌剧院。2008年和2012年,他先后率纽约爱乐乐团和英国爱乐乐团访问中国,2013年4月率慕尼黑爱乐乐团再访中国。2014年7月14日,马泽尔在美国弗吉尼亚因肺炎并发症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里卡多·夏伊

  马泽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享誉世界的指挥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还能演奏单簧管、长笛和小号等乐器。他还会作曲,1998年在意大利演奏和指挥了自己的作品《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2000年在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交响曲。他曾担任过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出版过一部自传体小说《最后一个神童》。

九、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


  夏伊1953年2月20日生于米兰,父亲卢恰诺·夏伊是一位作曲家和音乐学家,曾任斯卡拉歌剧院艺术指导和米兰音乐学院教授。夏伊自幼随父学音乐,后考入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十四岁时,夏伊在帕多瓦的指挥下,与威尼斯独奏家室内乐团合作,举行了平生第一场音乐会,一鸣惊人,被誉为“指挥神童”“带着指挥棒来到世间的少年”。后来,夏伊转入佩鲁贾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家贝格里诺教授。毕业后,夏伊又到锡耶那拜指挥家费拉拉教授为师。1971年,时任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指导和首席指挥的阿巴多看了他指挥的一场音乐会后,立即聘请他任自己的助理。1972年,应米兰一家歌剧院之邀,夏伊指挥了马斯内的歌剧《维特》,好评如潮。
  1974年,夏伊赴美国指挥芝加哥抒情歌剧院演出《蝴蝶夫人》。三年后,他在旧金山与帕瓦罗蒂、卡巴耶合作演出歌剧《图兰朵》,1978年在斯卡拉歌剧院指挥演出《海盗》。1979年后,夏伊又多次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一流乐团。1982年至1990年,夏伊出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其间他应卡拉扬之邀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演。1988年,百年华诞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选中夏伊接替海廷克出任该团新一届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1997年,夏伊率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访华,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多场音乐会。2005年起,夏伊任德国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音乐总监。2016年,夏伊任瑞士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总监。
  夏伊的指挥热情爽朗,明快生动,极富感染力,广泛涉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擅长演释多尼采蒂、威尔第、普契尼、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他为多家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唱片,并荣获多项唱片大奖。他与阿巴多、穆蒂和辛诺波利一起被誉为“意大利四杰”。


西蒙·拉特

十、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Simon Rattle)


  西蒙·拉特1955年1月19日生于利物浦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学习钢琴和打击乐器,七岁已能读管弦乐总谱,八岁在莫西塞德青年乐队任打击乐手。十一岁时,西蒙·拉特观看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的演出后立志要当指挥家,并师从皮埃尔·布列兹学习指挥和作曲。十五岁时,西蒙·拉特在利物浦首次登台指挥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1971年至1975年,他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期间,获约翰·普雷尔国际指挥比赛一等奖。之后,西蒙·拉特与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和小交响乐团签订了两年合同。
  1 9 8 0年至1 9 9 8年,西蒙·拉特任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并于1990年升任音乐指导,将该团训练成世界一流的乐团。1981年起,他出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并先后指挥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1987年西蒙·拉特受封不列颠帝国四级勋位,并首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马勒的《第六交响曲》,1994年被封为爵士。2002年,西蒙·拉特接替阿巴多任柏林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和音乐指导,指挥亨策的《第十交响曲》,首演于瑞士琉森音乐节。2005年11月,西蒙·拉特率柏林爱乐乐团访问中国北京和上海,2011年11月再次率柏林爱乐乐团访问上海。
  西蒙·拉特的指挥生动流畅、富于激情、反应敏捷、挥洒自如。他的指挥曲目丰富,从古典乐派到现代音乐,从交响乐到歌剧,几乎无所不包。他录制的六十多张唱片荣获多项大奖,包括英国《留声机》杂志颁发的“年度最佳”“最佳管弦乐”和“最佳录音”三项大奖。2004年,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获英国大奖的“最佳录音奖”。
其他文献
2020年的第一天,我带着三岁的女儿在大鲸鱼剧场(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聆听来自意大利古城博洛尼亚的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音乐会。  这是女儿第一次全神贯注地听完整场音乐会。当孩子们齐声喊出“Siamo Noi”时,演出开始了。《金币就是我们》(Lo Zecchino Siamo Noi)是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固定的开场曲目,简单的歌词与充满韵律的旋律很适合暖场。在指挥塞布瑞娜·西蒙妮(Sabrina Si
期刊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以下简称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这一备受业界瞩目的音乐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6年成功举办第一届起,以其在赛制、评审及选手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劲实力,已被业界公认为国际重量级音乐赛事,名列百年杂志《环球美国音乐》(Musical America Worldwide)编选的《2018全球顶尖音乐赛事指南》。入选的其他赛事包括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音乐比赛、维尼亚夫斯基国际
期刊
2020年2月,国际乐坛不时传出悲伤的消息:钢琴家彼得·塞尔金(2月1日)、指挥家内洛·桑蒂(2月6日)、女高音歌唱家米瑞拉·弗蕾妮(2月9日)这三位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越的大师于短短十天内相继辞世,令人惋惜不已。不料2月26日,又一则来自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讣闻映入眼帘:该院教授,著名钢琴家、教育家谢尔盖·多连斯基(Sergei Dorensky)因病于当天逝世,享年八十八岁。较之先前几位因长
期刊
2020年是贝多芬年,也有一位同贝多芬关系最密切的演释者离世,那就是阿玛迪乌斯四重奏的大提琴家洛维特(Martin Lovett)。至此,阿玛迪乌斯四重奏这一传奇组合的所有成员都已告别人间。  众所周知,贝多芬创作的核心体系,就是钢琴奏鸣曲、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有这样一种说法,大意是乐圣每个阶段的风格,基本都是从钢琴奏鸣曲中进行探索,在交响曲中走向成熟,最后在弦乐四重奏里得到完善,可见四重奏的重要
期刊
《玫瑰三愿》是一首在音乐色彩与文化内涵方面都获得过极高赞誉的艺术歌曲。它不愧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歌曲创作的经典。《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  歌曲创作于1932年,恰逢中国动荡时期,战乱夹杂着革新,社会矛盾极端激烈。词作者龙榆生时任国立音专教师,一览校园内满地凋零的玫瑰,触景生情,一时心怀愁绪,写下了这首词,随即由黄自先生谱曲。此曲描绘如凋谢玫瑰的柔弱女子,虽心有不甘,却又无奈至极,内心无
期刊
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而发生著质的剧变,越来越多的工作只需要通过网络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全世界发达国家有六千七百万的孤独症患者,在过去二十年里继续呈现爆发式上涨的趋势。在数码世界中,你可以找到最性感的虚拟伴侣,所以很多孤独症患者愿意彻夜地尬聊,只为了确认屏幕后面是否就是那个最懂自己的人。查娅·捷诺文  人类的情感需求从未改变,每个在繁华都市中奔波的疲惫心灵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温柔
期刊
对于音乐文化的流布而言,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只是东来西往的驼队商贾,还有传播自异域的乐器和令人心醉神迷的美妙乐舞。古老的玛卡姆(Maqam)音乐传统跨越整个穆斯林世界,从非洲西北部马格里布地区到中国新疆,清冽的甘泉将沙漠中的绿洲温润地连接,滋养着生命,哺育着文明。因为玛卡姆,古老丝绸之路的生命之歌才始终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01布哈拉 02萨曼王朝宫廷乐舞  千百年以来,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古代都城布哈拉
期刊
01 Voces8音乐总监巴纳比·史密斯 02 Voces8在天津大剧院的首秀两兄弟打磨八音天籁  选用拉丁语“八个声音”作为名字,Voces8一出道就显得格调不俗。自2005年正式创立以来,他们迅速成为国际合唱舞台尤其是阿卡贝拉领域一支潜力无穷的后起之秀。他们每年都举行大量的音乐会及巡演,与杰出的交响乐团、指挥和独奏家合作,年均超过一万名的观众亲临他们的音乐会现场。众多著名的音乐殿堂,如德国汉堡
期刊
二战前的柏林,聚集了很多重要的演奏家、指挥家,后来人们将那个时代称为“黄金年代”。我们在录音中领略“黄金年代”的面貌时,发现某些小提琴家所达到的艺术的丰富性,显得有些“不可思议”——独奏、室内乐与教学活动平行发展,有时也作为乐队首席,并且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这样的“丰富”原本仿佛已随着“黄金年代”而逝去,但近年来,国内乐迷才渐渐了解,它依旧活在一位德国小提琴家身上,她就是薇特哈斯(An
期刊
每年八月,都会有一群特殊的音乐爱好者,响应一种声音,开始一场不一样的音乐之旅。他们追寻的是人声的艺术,耳中所闻的是亚洲的声音,这就是亚洲阿卡贝拉音乐节(Vocal Asia Festival,以下简称VAF)。VAF是由台湾中华畅声亚洲音乐协会(Vocal Asia)创办的一个以无伴奏纯人声演唱形式——阿卡贝拉为主题,以阿卡贝拉音乐交流活动、演出、学习等为内容的专题性音乐节。  阿卡贝拉(Aca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