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就像公安战线上的一颗星,在指挥台,他是智者;在战斗一线,他是勇者,;在生活中,他真以见性,柔以见情;面对手中的权,他更是廉政的典范,不断升华中华卫士之尊
他是肯于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苦育时,内心多的是坦然。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砺出锋芒,在披荆斩棘中出类拔萃……
在黑龙江省成千上万的干警中,崔存德这位传奇式的人物称得上是“壁立千仞”的巨石,刺破云天的苍鹰。
从上世纪70年代步入警界,30多年来,他经受过无数次战斗的洗礼:承受过常人难熬的艰辛与苦难。他面对过陷阱、吊雷、匕首、子弹的死亡考验,指挥破获过刑事、经济、禁毒一个个大案要案……
他的光灿灿的业绩,曾使无数人为之动容。他对公安事业无私的奉献也得到市、省的多次褒奖。更为引以自豪的是,他曾获得令所有公安干警向往的最高荣誉:国家公安部、黑龙江省公安厅授予的一等功两次;二等功四次!
面对这位值得钦敬的传奇人物,各地新闻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都争相采访过他。接触过平和、谦逊、开朗、健谈的崔存德,众多无冕之王得出这样一个评论:“他有仪表、风度的魅力;他还有人格、道德的魅力;他更有决断、拼搏的魅力!”
深埋的烈焰被意外的火花点燃
1972年,一个普通平实,满脸稚气的中学生,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七台河煤矿,成了一名最年轻的矿工。
不久,领导看他聪明机灵,派他做保卫干事,这成为他日后挥洒才华的契机!
做为“初出茅庐的业余警察”,他以其敏锐的直觉,生擒了七台河挂名的大盗。由此,他顺理成章地穿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警察制服,成为一名专业的刑警。
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
1979年底,七台河茄子河区俱乐部发生震惊全国的恶性报复爆炸案,近百人炸死,300余人炸伤。在侦破爆炸案中,崔存德连续54天没脱衣服,天天探寻案情到深夜。凭着惊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敏锐地锁定懂爆破,盗窃过炸药,有严重报复心理的“徐氏二兄弟”,并建议对“徐氏二兄弟”迅即密捕。
“79.12.1”惊天大案的告破,崔存德立了大功,受到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的最高嘉奖。一支乍秀,淡淡如菊。破大案或许有些意外,但却蕴含着必然。这一荣耀把他推向了日后的辉煌。在人生转折的发祥地他像一羽矫健的雄鹰一飞冲天!
1980年,这位警界青年才俊被调入黑龙江省公安厅。他感谢上级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但想的更多的是未来与责任。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漫长的奋斗旅途,有阳光,但更多的是坎坷和泥泞。我只有踏稳脚步,勇敢地迎接挑战,并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拘一格降人才。省公安厅领导读懂了这位后起之秀,并决心造就这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启用它在省公安厅的主要处室接受严酷的考验和锤炼。
从1980年起,肩负着厅领导的厚望,他不辱使命地战斗在治安处、技术处、刑侦处、经侦处、南方工作站、法制处,最后定位于禁毒总队。在辗转轮换的工作中,他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不停地奋斗。在每一个处室,他始终率先垂范,攻难破坚,令人折服地兑现了“一处一辉煌!”
做为一处首长,他告诫自己:不可有丝毫得意,丝毫放松,丝毫侥幸。因为要承担此起彼伏的挑战和有形无形的压力,他也经常叮嘱身边的干警:我们每个人都是离开枪膛的子弹,停止便意味着坠亡!
在破获形形色色大案要案中,冲锋陷阵,他身先士卒;遥控指挥,他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南方工作站的“拓荒牛”
为了狠狠打击各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实现为黑龙江经济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省公安厅决定在深圳设立“南方工作站”。
崔存德欣然领命组建“泡影”中的南方工作站,肩负起建站、破案的两大使命。他像一位豁达、无畏的渔夫,怅然伫立在时间之流的岸边,凭一支浆,一张帆和一支舵,期待风雨与浪涛的评判。
深圳,当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各类人物怀揣发财梦的角斗场。上任之初,崔存德肩上扛的是沉重负荷,面对的是人生地不熟的尴尬与囊中羞涩的无奈。
就是在步履维艰的创业中,在居无定所,食无温饱的岭南困顿中,崔存德凭借北方汉子的质朴与真诚,凭借自身特有的豪爽与大度,硬是博得了有关部门与警界同仁的认可与支持,开拓了崔存德在心中预期的“建站有人扶、破案有人助”的大好局面。
凭借“白纸绘蓝图”的胆识和魄力,崔存德日复一日地在暴雨或酷热中奔波。一家一家的拜,他鞠躬寒暄;一杯一杯的饮,他突发过脑溢血;为荡平建站的路,他求助亲朋好友的资助……
仅用两年没黑夜没白日的工作,崔存德和几位“拼命三郎”式的干警建起了黑龙江省公安厅南方工作站。在改革开放初期,崔存德领导的“南方站”成为中国警界的一个“品牌”,他自然成为这一品牌的形象代表。出生入死的战友钦敬地送给崔存德一个绰号:“拓荒牛”!就是这头拓荒的牛,在他功德圆满离开南方站时,为省厅带回了300多万元的装备和物资,可他依然固我的两袖清风!
丹心报国是男儿,恶竹应须斩万竿。在建站的同时,崔存德带领南方站的干警仍然肩负着“保驾护航”的使命,连续侦破了多起大案要案。
黑龙江省经贸中心和另外几个单位,在香港与外商签订电冰箱购销合同,被诈骗几千万。面对这一起特大诈骗案,崔存德一方面制定破案思路与细节,一方面动用所有关系拉近与香港警方的距离,取得香港警方的理解与配合。兵贵神速,崔存德和战友们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大获全胜,把藏匿在香港的被骗巨款,分文不少的全部追回。在香港回归前,这是首笔大陆从香港追返的巨额赃款!的确,一提起这个黑龙江省公安厅和香港警方合作成功的案例,香港警督沾沾自喜,得意洋洋,每次与各国交流案例时都娓娓道来,以此案为辉煌力作。这一胜利,充分显示了崔存德办案的指挥才能,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时度势和计划行动;二是善于亲自使行动计划付诸实施,直至成功!
最令崔存德难忘的是省内一家著名钢铁企业被诈骗案的侦破。当时,这家企业经济效益已濒临谷底,几千名职工面临下岗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危机中,企业被诈骗几千万,危在旦夕。企业的重托与几千名工人的期盼沉沉压在心头。崔存德带领战友昼夜奋战,仅用三个月火速破案并追回赃款。当崔存德和战友们亲临工厂报喜时,数百名干部工人列队欢迎,场面盛大而热烈。一位老工人眼含热泪把一碗酒举过头顶,对不相识的崔存德说:“恩人,是你救了我们工厂,救了我们全家,老哥敬您!”崔存德眼眶也湿润了。他和战友们忘记了连日战斗的辛劳与疲惫。
一桩绑架案报警。被害人在广州被绑架,向他有钱的哥哥索要赎金200万。崔存德当机立断:这是一起熟人绑架案!在毫无头绪的困难中,崔存德指导专案组缜密研究,在受害人的近期通话中找到蛛丝马迹,于是顺藤摸瓜,分三个组在哈尔滨、厦门、长春抓获罪犯11人。大案仅历时半个月告破。
一手抓建站,一手抓破案。崔存德这个拓荒牛没有辜负厅领导的信任和家乡父老的重托。几年时间,在各大商家赞誉和支持下,他在沿海地区建立了5个分站,其触角一直伸延到香港、澳门、东南亚。通过破案,他为黑龙江挽回经济损失3个多亿。面对各方的赞誉与各级领导部门的褒奖,崔存德总是谦逊地说:“我们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源自领导、团队和支撑我的警界同仁们。”
跟着崔存德在深圳战斗过的干警们发自内心地说:“跟着大崔的岁月,是能力、经验、勇气提升的黄金阶段。这是我们从警生涯中最值得纪念和自豪的美好光阴!”
天降大任于斯人
大作家巴尔扎克手杖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仔细想来,崔存德应该配得上这句名言。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在用他的才智与果敢,荷枪实弹地去粉碎社会稳定发展中的“一切障碍”。
世纪之交,省公安厅任命崔存德为“黑龙江省禁毒总队总队长”。天降大任于斯人,崔存德欣然领命,同时做好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思想准备。
毋庸置疑地说,崔总队长上任后,面对的是一个使弱者怯步的局面:第一,全省从事禁毒战线工作的,只有省厅禁毒处的14人,且素质参差不齐;第二,只有三辆嗷嗷待修的破警车,且欠外债一百多万;第三,全省毒情严重,工作千头万绪;第四,没有工作据点,没有戒毒教育阵地……
千磨万砺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临危受命,不知“难”为何物的崔存德夜不能寐地梳理着昨日的纠结,思索着明日的攀援。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言:“人的才能在于使艰辛成为快乐;在于用灿烂的色彩,使阴暗环境明亮起来。”
他点燃了新官的“三把火”;他挥动武将的“三板斧”。
一抓禁毒队伍的建设。他连日起草在全省组建禁毒队伍的报告,请示省、部各级主管部门,据理力争建设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还多次跑省进京,向有关领导陈述组建队伍的构想。在他不懈地努力下,省、部下文批准了他的报告,实现了他的夙愿:批准省建总队,各地、市成立支队,各县设立大队。这样,在全省范围内就形成了一支可以上下通气,联合办案的专职、精干的禁毒新军。这支队伍的建设,崔存德奋力推进,功不可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崔存德深谙“人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内涵,他又竭尽全力申请队伍建设资金。国家公安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很快批准了崔存德的请示,调拨队伍建设资金。从县大队到各地市支队和省总队都鸟枪换炮,配备了适应工作急需的设备、用品和警用车辆。
二抓“打几场翻身仗”。队伍壮大并形成“拳头”,极大提高了办案、破案的聚合力。崔存德非常重视破案率的提高。他号召全省禁毒干警从往年破案仅有几百起的汗颜中起步,打一场提高破案率的比拼。他常说,禁毒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破案是“以义击不义,以积德击积怨,以积爱击积憎,何故而不胜?”在崔存德的策划指挥下,全省破案率猛增。2003年,全省禁毒破案率突破7300多起,这一数字极大振奋了广大禁毒干警的激情,得到上级的表彰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抓基础。过去,黑龙江省上报的吸毒人数仅为千人左右。国家禁毒局一直认为,作为紧临俄罗斯等国的黑龙江,这一数字未必可信。崔存德为了摸清准确数字,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吸毒人员大收戒”活动。全省禁毒干警上下齐动员,并发动全民参战。通过一系列翔实的调查摸底,一个比较精确的数字跃然纸上:黑龙江吸毒人员近5万人。对一个刚刚上任不久的总队长,国家禁毒局赞赏不已。
为铲除罂栗种植地而战
在黑龙江的莽莽大山里,藏匿着大小不一的罂栗种植地,被定为“毒源地”“重灾区”。这里的毒犯手中有枪支、砍刀,进山的狭窄涉路布满陷阱、炸子、吊雷。为围剿罪犯,不少战士、刑警的鲜花滴洒在林海深处。
面对深藏难觅和危险四伏的毒源地,崔存德深知肩上的责任。他耳畔犹如战马嘶呜,号声震颤。像无数次披挂上阵一样,他时时准备竭尽全力去抒写生命,创造人生。在他的指挥下,不断压缩毒犯的种置范围。
正在追剿行动节节推进的关键时刻,公安部和省里决定打一场以“天目”为代号的围剿种毒违法犯罪的行动,崔存德自然担当起前线总指挥的重任。在行动前的每一天,崔存德都在用坚实的脚步踏向不可知的艰辛与磨励,书写“禁毒战”灿烂的篇章。在公安部和黑龙江省公安厅的直接指挥下,崔存德布兵遣将,设计战局,把禁种铲毒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在参战干警的共同协作下,禁种铲毒取得节节胜利,圆满完成了公安部和省厅“铲除毒源”的使命。为了巩固成果,崔存德严命有关地、市,加强侦察巡逻,杜绝回流,创下黑龙江省连续十年毒品源植物“零产量”的记录,功勋卓著,得到国家禁毒局的高度赞扬。
开拓建立禁毒宣传教育阵地
从上任之初开始,他指挥过一场又一场的拔关夺隘,他也创造过一次又一次的事业辉煌。尽管世间的美好一瞬都曾为他停留,但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创立。历时3年,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马不停蹄地跑发改委、跑财政、跑公安部力争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2006年6月26日,黑龙江省禁毒教育基地落成。这其中,崔存德饱尝申报艰辛和嫉贤妒能者告刁状的辛酸苦辣,这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和承受的。建立永久性的禁毒教育基地,是崔存德开拓进取结出的硕果。基地的建立,使全省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崔存德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猛士,更是未雨绸缪决胜千里的智者。经过深思熟虑和忘我的奔走,他又高瞻远瞩地建立了中俄禁毒合作办公室——绥芬河站,并在哈市建立了黑龙江禁毒队信息技术情报中心。基地、中心、站的相继设立,迅即打开了全省禁毒工作的新局面,并为省公安厅积累下上亿的固定资产。体悟崔存德不断求索,不断进取的强者之路,人们或许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像崔存德那样,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勇气和自信,当然还更需对事业的热情与忠贞!
开拓与俄罗斯合作禁毒的双赢之路
高尔基先生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做为一个省禁毒工作总指挥,上任不久就瞄准了与俄罗斯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利用工作余暇,他多次沿边界调研、走访,构架着禁毒国际合作的会战。
在公安部、省政府、省厅的批准支持下,崔存德亲临一线指挥与俄方的禁毒合作。他连续走访哈巴罗夫斯克、滨海、阿穆尔州,多次与行政区警方首长共商禁毒大计,并在取得共识后,积极推进禁毒合作。
崔存德紧紧围绕国家禁毒工作全局和禁毒国际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与俄罗斯警方举行定期会谈会晤,及时通报毒情形势,犯罪特点,走私犯毒品种类、价格、渠道;定期交换相关禁毒法律法规。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联合查缉毒品专项行动,合作侦办跨国走私毒品大案要案。强化堵源截流,切断走私毒品犯罪通道。
在崔存德领导下,总队积极构建禁毒国际合作的渠道和平台,不断扩大和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禁毒领域双边、多边业务,认真实施联合国禁毒合作项目,取得显著成绩。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在崔存德指挥下,禁毒合作硕果累累,侦破大案要案成就可歌。
2001年3月6日,省总队指挥七台河市局,成功侦破特大跨国制造冰毒案。抓获毒贩7名包括韩籍毒犯,缴获冰毒1.33吨及制毒物品、设备。
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侦办境内与俄罗斯毒犯勾结,走私麻黄素、摇头丸,同时,俄向境内走私大麻、大麻油和冰毒案。经过缜密侦查获取大量证据后,2005年1月27日,崔存德一声“收网”令,将哈尔滨、牡丹江、东宁12名罪犯抓获。缴获麻黄素935公斤,摇头丸25粒,冰毒3克,大麻45克,枪支7支,子弹481发……。
2005年8月17日,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全总局配合,摧毁了中、俄毒犯勾结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摇头丸1618粒,氯胺酮11.4克,运毒车一台。
2009年,中俄联合打击“8·27”跨国走私、制造、贩卖毒品案。历时两年的侦查,8月12日收网,抓获罪犯16人,缴获大麻7.35公斤及大量吸毒、制毒工具,捣毁制毒窝点5个……。
其实这只是破案中的一部分,比如还有破获震惊世界的100吨咖啡因大案、86吨大麻案件。还有令许多影视工作者争相采编的“8·27”卧底两年破获毒品加工厂案件等。为表彰崔存德总队长在联合缉毒工作中的业绩,俄罗斯政府两次向崔存德颁发“国际合作勋章”。
崔存德是公安战线霞光四射的一颗星。在指挥台,他是智者,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在战斗一线,他是勇者,可以燃烧成一团火,幻化成一把剑!在生活中,他似墨梅,真以见性,柔以见情;面对手中的权,他更是廉政的典范:非我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时光剪影,追求永恒光芒。我们羡慕并尊重他。他在巨量的工作和不俗的业绩中,他升华着中华卫士之尊,他无愧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责任编辑 柳林
他是肯于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苦育时,内心多的是坦然。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砺出锋芒,在披荆斩棘中出类拔萃……
在黑龙江省成千上万的干警中,崔存德这位传奇式的人物称得上是“壁立千仞”的巨石,刺破云天的苍鹰。
从上世纪70年代步入警界,30多年来,他经受过无数次战斗的洗礼:承受过常人难熬的艰辛与苦难。他面对过陷阱、吊雷、匕首、子弹的死亡考验,指挥破获过刑事、经济、禁毒一个个大案要案……
他的光灿灿的业绩,曾使无数人为之动容。他对公安事业无私的奉献也得到市、省的多次褒奖。更为引以自豪的是,他曾获得令所有公安干警向往的最高荣誉:国家公安部、黑龙江省公安厅授予的一等功两次;二等功四次!
面对这位值得钦敬的传奇人物,各地新闻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都争相采访过他。接触过平和、谦逊、开朗、健谈的崔存德,众多无冕之王得出这样一个评论:“他有仪表、风度的魅力;他还有人格、道德的魅力;他更有决断、拼搏的魅力!”
深埋的烈焰被意外的火花点燃
1972年,一个普通平实,满脸稚气的中学生,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七台河煤矿,成了一名最年轻的矿工。
不久,领导看他聪明机灵,派他做保卫干事,这成为他日后挥洒才华的契机!
做为“初出茅庐的业余警察”,他以其敏锐的直觉,生擒了七台河挂名的大盗。由此,他顺理成章地穿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警察制服,成为一名专业的刑警。
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
1979年底,七台河茄子河区俱乐部发生震惊全国的恶性报复爆炸案,近百人炸死,300余人炸伤。在侦破爆炸案中,崔存德连续54天没脱衣服,天天探寻案情到深夜。凭着惊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敏锐地锁定懂爆破,盗窃过炸药,有严重报复心理的“徐氏二兄弟”,并建议对“徐氏二兄弟”迅即密捕。
“79.12.1”惊天大案的告破,崔存德立了大功,受到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的最高嘉奖。一支乍秀,淡淡如菊。破大案或许有些意外,但却蕴含着必然。这一荣耀把他推向了日后的辉煌。在人生转折的发祥地他像一羽矫健的雄鹰一飞冲天!
1980年,这位警界青年才俊被调入黑龙江省公安厅。他感谢上级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但想的更多的是未来与责任。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漫长的奋斗旅途,有阳光,但更多的是坎坷和泥泞。我只有踏稳脚步,勇敢地迎接挑战,并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拘一格降人才。省公安厅领导读懂了这位后起之秀,并决心造就这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启用它在省公安厅的主要处室接受严酷的考验和锤炼。
从1980年起,肩负着厅领导的厚望,他不辱使命地战斗在治安处、技术处、刑侦处、经侦处、南方工作站、法制处,最后定位于禁毒总队。在辗转轮换的工作中,他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不停地奋斗。在每一个处室,他始终率先垂范,攻难破坚,令人折服地兑现了“一处一辉煌!”
做为一处首长,他告诫自己:不可有丝毫得意,丝毫放松,丝毫侥幸。因为要承担此起彼伏的挑战和有形无形的压力,他也经常叮嘱身边的干警:我们每个人都是离开枪膛的子弹,停止便意味着坠亡!
在破获形形色色大案要案中,冲锋陷阵,他身先士卒;遥控指挥,他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南方工作站的“拓荒牛”
为了狠狠打击各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实现为黑龙江经济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省公安厅决定在深圳设立“南方工作站”。
崔存德欣然领命组建“泡影”中的南方工作站,肩负起建站、破案的两大使命。他像一位豁达、无畏的渔夫,怅然伫立在时间之流的岸边,凭一支浆,一张帆和一支舵,期待风雨与浪涛的评判。
深圳,当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各类人物怀揣发财梦的角斗场。上任之初,崔存德肩上扛的是沉重负荷,面对的是人生地不熟的尴尬与囊中羞涩的无奈。
就是在步履维艰的创业中,在居无定所,食无温饱的岭南困顿中,崔存德凭借北方汉子的质朴与真诚,凭借自身特有的豪爽与大度,硬是博得了有关部门与警界同仁的认可与支持,开拓了崔存德在心中预期的“建站有人扶、破案有人助”的大好局面。
凭借“白纸绘蓝图”的胆识和魄力,崔存德日复一日地在暴雨或酷热中奔波。一家一家的拜,他鞠躬寒暄;一杯一杯的饮,他突发过脑溢血;为荡平建站的路,他求助亲朋好友的资助……
仅用两年没黑夜没白日的工作,崔存德和几位“拼命三郎”式的干警建起了黑龙江省公安厅南方工作站。在改革开放初期,崔存德领导的“南方站”成为中国警界的一个“品牌”,他自然成为这一品牌的形象代表。出生入死的战友钦敬地送给崔存德一个绰号:“拓荒牛”!就是这头拓荒的牛,在他功德圆满离开南方站时,为省厅带回了300多万元的装备和物资,可他依然固我的两袖清风!
丹心报国是男儿,恶竹应须斩万竿。在建站的同时,崔存德带领南方站的干警仍然肩负着“保驾护航”的使命,连续侦破了多起大案要案。
黑龙江省经贸中心和另外几个单位,在香港与外商签订电冰箱购销合同,被诈骗几千万。面对这一起特大诈骗案,崔存德一方面制定破案思路与细节,一方面动用所有关系拉近与香港警方的距离,取得香港警方的理解与配合。兵贵神速,崔存德和战友们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大获全胜,把藏匿在香港的被骗巨款,分文不少的全部追回。在香港回归前,这是首笔大陆从香港追返的巨额赃款!的确,一提起这个黑龙江省公安厅和香港警方合作成功的案例,香港警督沾沾自喜,得意洋洋,每次与各国交流案例时都娓娓道来,以此案为辉煌力作。这一胜利,充分显示了崔存德办案的指挥才能,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时度势和计划行动;二是善于亲自使行动计划付诸实施,直至成功!
最令崔存德难忘的是省内一家著名钢铁企业被诈骗案的侦破。当时,这家企业经济效益已濒临谷底,几千名职工面临下岗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危机中,企业被诈骗几千万,危在旦夕。企业的重托与几千名工人的期盼沉沉压在心头。崔存德带领战友昼夜奋战,仅用三个月火速破案并追回赃款。当崔存德和战友们亲临工厂报喜时,数百名干部工人列队欢迎,场面盛大而热烈。一位老工人眼含热泪把一碗酒举过头顶,对不相识的崔存德说:“恩人,是你救了我们工厂,救了我们全家,老哥敬您!”崔存德眼眶也湿润了。他和战友们忘记了连日战斗的辛劳与疲惫。
一桩绑架案报警。被害人在广州被绑架,向他有钱的哥哥索要赎金200万。崔存德当机立断:这是一起熟人绑架案!在毫无头绪的困难中,崔存德指导专案组缜密研究,在受害人的近期通话中找到蛛丝马迹,于是顺藤摸瓜,分三个组在哈尔滨、厦门、长春抓获罪犯11人。大案仅历时半个月告破。
一手抓建站,一手抓破案。崔存德这个拓荒牛没有辜负厅领导的信任和家乡父老的重托。几年时间,在各大商家赞誉和支持下,他在沿海地区建立了5个分站,其触角一直伸延到香港、澳门、东南亚。通过破案,他为黑龙江挽回经济损失3个多亿。面对各方的赞誉与各级领导部门的褒奖,崔存德总是谦逊地说:“我们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源自领导、团队和支撑我的警界同仁们。”
跟着崔存德在深圳战斗过的干警们发自内心地说:“跟着大崔的岁月,是能力、经验、勇气提升的黄金阶段。这是我们从警生涯中最值得纪念和自豪的美好光阴!”
天降大任于斯人
大作家巴尔扎克手杖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仔细想来,崔存德应该配得上这句名言。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在用他的才智与果敢,荷枪实弹地去粉碎社会稳定发展中的“一切障碍”。
世纪之交,省公安厅任命崔存德为“黑龙江省禁毒总队总队长”。天降大任于斯人,崔存德欣然领命,同时做好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思想准备。
毋庸置疑地说,崔总队长上任后,面对的是一个使弱者怯步的局面:第一,全省从事禁毒战线工作的,只有省厅禁毒处的14人,且素质参差不齐;第二,只有三辆嗷嗷待修的破警车,且欠外债一百多万;第三,全省毒情严重,工作千头万绪;第四,没有工作据点,没有戒毒教育阵地……
千磨万砺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临危受命,不知“难”为何物的崔存德夜不能寐地梳理着昨日的纠结,思索着明日的攀援。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言:“人的才能在于使艰辛成为快乐;在于用灿烂的色彩,使阴暗环境明亮起来。”
他点燃了新官的“三把火”;他挥动武将的“三板斧”。
一抓禁毒队伍的建设。他连日起草在全省组建禁毒队伍的报告,请示省、部各级主管部门,据理力争建设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还多次跑省进京,向有关领导陈述组建队伍的构想。在他不懈地努力下,省、部下文批准了他的报告,实现了他的夙愿:批准省建总队,各地、市成立支队,各县设立大队。这样,在全省范围内就形成了一支可以上下通气,联合办案的专职、精干的禁毒新军。这支队伍的建设,崔存德奋力推进,功不可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崔存德深谙“人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内涵,他又竭尽全力申请队伍建设资金。国家公安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很快批准了崔存德的请示,调拨队伍建设资金。从县大队到各地市支队和省总队都鸟枪换炮,配备了适应工作急需的设备、用品和警用车辆。
二抓“打几场翻身仗”。队伍壮大并形成“拳头”,极大提高了办案、破案的聚合力。崔存德非常重视破案率的提高。他号召全省禁毒干警从往年破案仅有几百起的汗颜中起步,打一场提高破案率的比拼。他常说,禁毒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破案是“以义击不义,以积德击积怨,以积爱击积憎,何故而不胜?”在崔存德的策划指挥下,全省破案率猛增。2003年,全省禁毒破案率突破7300多起,这一数字极大振奋了广大禁毒干警的激情,得到上级的表彰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抓基础。过去,黑龙江省上报的吸毒人数仅为千人左右。国家禁毒局一直认为,作为紧临俄罗斯等国的黑龙江,这一数字未必可信。崔存德为了摸清准确数字,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吸毒人员大收戒”活动。全省禁毒干警上下齐动员,并发动全民参战。通过一系列翔实的调查摸底,一个比较精确的数字跃然纸上:黑龙江吸毒人员近5万人。对一个刚刚上任不久的总队长,国家禁毒局赞赏不已。
为铲除罂栗种植地而战
在黑龙江的莽莽大山里,藏匿着大小不一的罂栗种植地,被定为“毒源地”“重灾区”。这里的毒犯手中有枪支、砍刀,进山的狭窄涉路布满陷阱、炸子、吊雷。为围剿罪犯,不少战士、刑警的鲜花滴洒在林海深处。
面对深藏难觅和危险四伏的毒源地,崔存德深知肩上的责任。他耳畔犹如战马嘶呜,号声震颤。像无数次披挂上阵一样,他时时准备竭尽全力去抒写生命,创造人生。在他的指挥下,不断压缩毒犯的种置范围。
正在追剿行动节节推进的关键时刻,公安部和省里决定打一场以“天目”为代号的围剿种毒违法犯罪的行动,崔存德自然担当起前线总指挥的重任。在行动前的每一天,崔存德都在用坚实的脚步踏向不可知的艰辛与磨励,书写“禁毒战”灿烂的篇章。在公安部和黑龙江省公安厅的直接指挥下,崔存德布兵遣将,设计战局,把禁种铲毒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在参战干警的共同协作下,禁种铲毒取得节节胜利,圆满完成了公安部和省厅“铲除毒源”的使命。为了巩固成果,崔存德严命有关地、市,加强侦察巡逻,杜绝回流,创下黑龙江省连续十年毒品源植物“零产量”的记录,功勋卓著,得到国家禁毒局的高度赞扬。
开拓建立禁毒宣传教育阵地
从上任之初开始,他指挥过一场又一场的拔关夺隘,他也创造过一次又一次的事业辉煌。尽管世间的美好一瞬都曾为他停留,但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创立。历时3年,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马不停蹄地跑发改委、跑财政、跑公安部力争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2006年6月26日,黑龙江省禁毒教育基地落成。这其中,崔存德饱尝申报艰辛和嫉贤妒能者告刁状的辛酸苦辣,这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和承受的。建立永久性的禁毒教育基地,是崔存德开拓进取结出的硕果。基地的建立,使全省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崔存德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猛士,更是未雨绸缪决胜千里的智者。经过深思熟虑和忘我的奔走,他又高瞻远瞩地建立了中俄禁毒合作办公室——绥芬河站,并在哈市建立了黑龙江禁毒队信息技术情报中心。基地、中心、站的相继设立,迅即打开了全省禁毒工作的新局面,并为省公安厅积累下上亿的固定资产。体悟崔存德不断求索,不断进取的强者之路,人们或许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像崔存德那样,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勇气和自信,当然还更需对事业的热情与忠贞!
开拓与俄罗斯合作禁毒的双赢之路
高尔基先生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做为一个省禁毒工作总指挥,上任不久就瞄准了与俄罗斯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利用工作余暇,他多次沿边界调研、走访,构架着禁毒国际合作的会战。
在公安部、省政府、省厅的批准支持下,崔存德亲临一线指挥与俄方的禁毒合作。他连续走访哈巴罗夫斯克、滨海、阿穆尔州,多次与行政区警方首长共商禁毒大计,并在取得共识后,积极推进禁毒合作。
崔存德紧紧围绕国家禁毒工作全局和禁毒国际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与俄罗斯警方举行定期会谈会晤,及时通报毒情形势,犯罪特点,走私犯毒品种类、价格、渠道;定期交换相关禁毒法律法规。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联合查缉毒品专项行动,合作侦办跨国走私毒品大案要案。强化堵源截流,切断走私毒品犯罪通道。
在崔存德领导下,总队积极构建禁毒国际合作的渠道和平台,不断扩大和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禁毒领域双边、多边业务,认真实施联合国禁毒合作项目,取得显著成绩。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在崔存德指挥下,禁毒合作硕果累累,侦破大案要案成就可歌。
2001年3月6日,省总队指挥七台河市局,成功侦破特大跨国制造冰毒案。抓获毒贩7名包括韩籍毒犯,缴获冰毒1.33吨及制毒物品、设备。
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侦办境内与俄罗斯毒犯勾结,走私麻黄素、摇头丸,同时,俄向境内走私大麻、大麻油和冰毒案。经过缜密侦查获取大量证据后,2005年1月27日,崔存德一声“收网”令,将哈尔滨、牡丹江、东宁12名罪犯抓获。缴获麻黄素935公斤,摇头丸25粒,冰毒3克,大麻45克,枪支7支,子弹481发……。
2005年8月17日,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全总局配合,摧毁了中、俄毒犯勾结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摇头丸1618粒,氯胺酮11.4克,运毒车一台。
2009年,中俄联合打击“8·27”跨国走私、制造、贩卖毒品案。历时两年的侦查,8月12日收网,抓获罪犯16人,缴获大麻7.35公斤及大量吸毒、制毒工具,捣毁制毒窝点5个……。
其实这只是破案中的一部分,比如还有破获震惊世界的100吨咖啡因大案、86吨大麻案件。还有令许多影视工作者争相采编的“8·27”卧底两年破获毒品加工厂案件等。为表彰崔存德总队长在联合缉毒工作中的业绩,俄罗斯政府两次向崔存德颁发“国际合作勋章”。
崔存德是公安战线霞光四射的一颗星。在指挥台,他是智者,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在战斗一线,他是勇者,可以燃烧成一团火,幻化成一把剑!在生活中,他似墨梅,真以见性,柔以见情;面对手中的权,他更是廉政的典范:非我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时光剪影,追求永恒光芒。我们羡慕并尊重他。他在巨量的工作和不俗的业绩中,他升华着中华卫士之尊,他无愧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责任编辑 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