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立了“综合与实践”的领域。这一领域的应用教学并不十分常见,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引起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强调的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及锻炼。
【关键词】数学知识;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传统教学模式;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活动课在小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二)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三)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
(四)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
(五)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关于“问题”科学家曾有过精辟论述,如“问题”会引起学生思考、猜想和论证,“问题”促使学生发展。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领会,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步。
1.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2.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一)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2.从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二)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教师在实践活动课中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3.教师在实践活动课中转变了教学的评价标准。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知识;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传统教学模式;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活动课在小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二)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三)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
(四)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
(五)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关于“问题”科学家曾有过精辟论述,如“问题”会引起学生思考、猜想和论证,“问题”促使学生发展。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领会,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步。
1.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2.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一)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2.从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二)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教师在实践活动课中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3.教师在实践活动课中转变了教学的评价标准。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