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发展等级·丰富 意境深远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um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丰富”中有一条要求是“意境深远”,主要是就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提出的。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形象系统,以及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审美想象空间。只有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真正让意境达致“深远”。
  技法点拨
  1.注重画面的诗意美
  “诗意”就是像诗里描述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可以说,记叙文或叙事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多数情况下,景物描写应该是人物心情的折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用心加强景物描写对于作文意境深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寫作时,考生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传神。运用比喻的手法,可以展现意境深远的图画,形成强烈的画面感,如再加以象征手法,可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氛围,使读者产生共鸣。
  2.追求画面的音乐性
  即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作文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收到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文中可运用多种形式,或排比,或对偶,或长短句相间,或整散句交错,给读者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3.含蓄地抒发感情
  写叙事类作文,要善于在叙述生活琐事时融入真挚的情感,使作文富有艺术生命力。当然,要使自己的感情含而不露、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就要采用虚实相生的方法。“实”,就是要刻画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虚”,就是要由眼前物象引起联想、想象,因实生虚,虚实相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给读者以回味的空间,使作文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当然,古典诗词本身就有语言凝练、含蓄隽永的特点,考生在行文中将之巧妙融入,自然会使作文意境深远。
  4.形象地表达思想
  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等转移到描写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袁鹰的《井冈山翠竹》之所以脍炙人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通过“睹物思人”和“以物喻人”的手法,成功地做到了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简洁而又生动地勾勒出了苍山竹海的蓊郁气势,又表现了井冈山人民往昔和现今的战斗风貌。
   为了使作文“意境深远”,在表现手法上,考生可以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比喻、设问启迪等表现手法。
  文题呈现
   (2019·上海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试题题干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从“音乐”的范畴谈接触外部差异性的音乐,有助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第二句提示考生,不宜就音乐说音乐,而要从音乐延伸开来,重点谈论“认识事物”。这样看来,解读本题有两个思维层面可供选择:
  1.立足材料内容,核心概念是“中国味”(即中国文化味),据此可以将题意转化为“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中国味”的内涵丰富,选材面广,可写音乐,也可写本民族的美食、绘画、书法、建筑、文学、曲艺、民俗乃至体育运动等,从文化特色到人格个性以及生活特性,这些都可以为“味”所涵盖。此外,为了表现“中国味”,可举出域外事例进行对比,以凸显中国特色、中国个性。
  2.着眼材料含意,“如何认识事物”深蕴哲理,同样给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考生完全可以从“中国味”中挣脱出来,由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展开自主性思考(如认识哪些事物、事物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认识等,均在可写之列)。具体说来,就此立意需关注这段话是如何启发人们去认识事物的。
  考生可参考以下立意:
  1.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
  2.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更能理解也会更爱自己的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
  3.有开放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就有深化。我们要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下去感受,去认知。
  踏雪寻梅
  一考生
   一声,芬芳四溢;二声,沁人心脾;三声,零落成泥。
  三声弹奏,一点泛音,一曲《梅花三弄》,勾出一季白雪纷飞,描出一枝寒霜傲骨。点点灵动,声声温婉,万千心灵必能为之一震,我想,那大概是一种共鸣吧。我们从民间拾起几近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国乐,尝试着从《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高山流水》中找寻那一抹“中国味”,寻找与生俱来埋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它是民族,是文化,亦是生命,是一株被风雪掩埋的寒梅,是满眼云烟后的一束微弱的光。
  踏雪寻梅,或许能够拨云见日。我们缘何要去寻找那心中的“中国味”呢?
  我想,这应当是源于一种失落。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民族之味,进而找回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欧美、日韩文化逐渐占据了所谓文化的主流地位。看着始于我国的端午节甚至汉字被他国拿去申遗时(即使没有成功),愤懑不平的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缺失,我们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从《经典咏流传》到《国家宝藏》,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探寻,从传唱诗歌的乡村教师梁越群,到坚持古法制取颜料的仇庆年老先生,我们称他们为匠人,给予他们崇高的敬意,我们开始努力,让中华民族再次以自信、美好的民族文化精神,屹立于“东方日出之地”。
  我想,这也应当是源于一种博观。许渊冲先生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笔耕不辍,将我国大量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译成外文出版。我们敬佩他的毅力与决心,更认同他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我们在对外开放中看到了不同文化的绚丽多彩,对这光辉灿烂的世界文化之林产生了难以丈量的热爱与憧憬。博观之后,我们懂得,文化在交流中产生,更在交流中进步。我们想要海纳百川,就应当用灵魂深处的东西去回馈世界。
  我想,这还应当是源于一种归属。我们希望找到一种生命之味,这是一种使命感、归属感。“中国味”埋藏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甚至可以说造就了中国人的灵魂,它时时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应担负的使命。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信中如是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想,“中国味”于我们而言亦是如此。我们携着这心底的生命之味,即使走遍千山万水,依然经不起一曲秦腔的荡气回肠,或半句羌笛的婉转悠扬。“中国味”是生命之味,寄寓了我们对故乡的无比怀念,也正是这“中国味”,给我们带来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我们热爱梅,只因它自信而不张扬,芳香而不霸道,即使零落,也“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寻找“中国味”,找那民族之味、文化之味、生命之味,是因为这“中国味”带给我们的,是失落之后重拾的自信,是博观之后学会的认同,更是用心感悟之后体味到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是的,踏雪寻梅,终有所得。
  点评
   作文是一篇文笔优美、感情深挚、意境深远的佳作,将“中国味”具象化为“一株被风雪掩埋的寒梅”,其核心意思非常明确——寻找“中国味”,就是要拥有一种归属感与使命感。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都注意了照应;首尾部分用笔简练而意蕴深厚,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他文献
“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该怎样理解和操作呢?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是理解好考点的内涵,二是明确答题的思考过程。   “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指两个方面,一是几则材料中的某一则材料涉及的问题,二是所有材料都涉及的问题。也就是说探究的对象要么是局部的问题,要么是整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也不是自己有什么看法就可以说什么看法,而是要有限制性地回答,比如联系材料、联系现实,而不是天
期刊
希望年轻人保持老一辈地质学家野外艰苦工作的作风,能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学好最基础、最传统的地质考察工作的同时,结合电脑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日前,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树忠荣获地层学国际个人突出贡献奖。这一由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设立、每4年颁发一次,且每次仅有一人获奖的个人突出贡献奖,旨在奖励在国际地层
期刊
范本呈现  木车的激情  ◎张 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也就有了各不相同的生活。而我想要的生活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曾几何时,我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痛苦不堪,陷入负面情绪;会急功近利,想要一步登天。好高骛远的我会在一次又一次残酷的现实面前怀疑自己,失去自信。所以,“好高鹜远”“一步登天”,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有一段时间,我虚度光阴,逃避学习,无所事事。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回顾这一天,没有任何成果,心里便痛苦不堪。
期刊
【导语】  什么是理想和信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生的价值观,就是人们所信仰、向往、追求的奋斗目标,它是人生目标的直接反映,是人生价值的客观表现和核心形态,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对理想的思索 周国平  一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
期刊
1.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2.89岁又怎样?我还要继续追梦。   3.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全球人民。   近日,在湖南长沙开展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大家惊喜地看到袁隆平院士用一段简短的英文致辞,表达了他对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地区
期刊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在其位的这个明阿公,细听我来言呐……”近日,由德云社改编并演唱的北京小曲《探清水河》,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此种现象,究竟是人们出于对“鲜肉”“星爷”的过于赞赏和追捧,还是对中华传统戏曲曲艺的坚守和传承?  也许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紧跟时尚文化步伐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戏曲曲艺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发、自觉地致力于民族曲艺的传
期刊
诺贝尔曾说过:“生命,那是大自然交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有的人选择做柜台里的一个小角色,而有的人则选择在熔炉里不断地感受火和热,直到雕琢出最美丽的形态。时间这条清澈的溪流,可以过滤一切,淡化一切,但后者将以其璀璨的光芒流芳百世——是辉煌还是平淡,全由生命的境界来决定。  忍受烦闷,听从命运,此第一境也。末代皇帝溥仪便是代表人物。他从小便被那些掌权者玩弄于股掌之间,反抗的棱角渐渐消失;中青年时代依然
期刊
航天精神,热爱最重要,如果你不热爱,就谈不上奋斗、奉献、严谨、协作、负责、创新……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荣誉称号……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多年发射卫星,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背后都有他筹谋、忙碌的身影;从1958年进入国防部第五
期刊
考题连线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了生机。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