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保定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状况、压力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调查的结果从自身、学校以及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保定市;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36-03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无形中给大学生这一群体造成诸多压力,使其承载的社会责任与各种生活负担也越加沉重。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条件丰富、文化内容多元化的网络时代,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多元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不懂如何排解等问题。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保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深入分析压力原因,得出结论;对不同的学校类别、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家庭状况、不同年级等进行对比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区别性的方向;同时,分析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善方案,为相关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有益的支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保定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分级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样调查较具代表性的四所高校(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每个学校按年级随机抽取大学生填写问卷。实际发放问卷520份,网上征集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共500份,问卷回收率为88.03%。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一年级占25%、二年级23.24%、三年级26.45%、四年级25.41%;男生49.4%、女生59.6%;独生子女36.4%、非独生子女63.6%。
(二)测试工具
调查采用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参考了专业调查问卷并兼顾了保定高校大学生特点。调查问卷中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有七题,压力认知五题,压力来源设计占一个表格,涉及八个方面,压力应对方面设计了六个题目。最后是采用了李虹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测试压力程度,大学生压力量表由30个题目组成,可以分为三个分量表。三个分量表是: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此量表采用4点分数(0=没有压力;1=轻度压力;2=中度压力;3=严重压力),采用理论中数45分来划分压力的高低,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超三成的大学生压力程度偏高
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压力程度适中”,但是有29.4%的大学生认为“压力较大”,其次“明显感觉到压力大”的学生占7.2%,也就是36.6%的学生认为“压力偏大”,选择“压力较小”、“时有时无或没感觉”者仅占16.6%。这说明保定市高校大学生仅有少数感觉压力较小,超过三成的学生心理压力感偏大。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一数值令人担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的疏解应从社会层面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交叉性分析,可以发现:
(1)男生压力大。调查表明,男生选择“压力大”和“较大”的比例都大于女生,而选择“压力适中”的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可见男大学生的压力普遍大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2)大三学生压力最大。从图表上可以看出大三这一目标群体选择“压力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级,选择“压力较小”和“对压力没有感觉”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大三学生外出“闯荡”已有两年多,父母对学生的期望有增无减,加上大三学生专业课程的增加、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的压力以及本科毕业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会给大三学生造成情绪波动与心理压力。对于这一问题学校也应给予重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排解其压力。
(二)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心理承压能力堪忧
心理承受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在遇到困难挫折时的应对能力。调查显示,当学生选择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时,仅有45.4%的学生选择“很好”和“好”,选择“一般”的占46.8%,7.8%的学生认为是“不好”和“很差”。可见,保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的比例还不足一半。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堪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以后的工作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阻力,将来可能是工作当中的绊脚石。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交叉性分析,可以发现:
(1)性格与承压能力关系很大,性格活泼开朗的大学生选择承压能力“很好”和“好”的比例都高于其他性格,且此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沉稳内敛,怪异孤僻和双重性格;选择“一般”的比例又依次从低到高。
(2)性别不同,承压能力也有差异,男生选择心理承受能力“很好“以及“好”的比例都明显大于女生。可能男生现实压力本身就比女生大,而且男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心理承压力好。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个人前途及就业、考证过级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家长期望等。但是压力源是多元化、具体化且因人而异的。调查显示,保定高校大学生选择压力 “非常大”和“比较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个人前途和就业”,其次是考证过级,再次是考研考博。但是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家长期望”中选择比较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因素。
(四)大学生对心理压力的看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认为“压力是正面影响”的学生占的比例比较大,是31.8%,对压力没感觉的人占了25.2%,即大部分同学能在压力与自己的情绪中寻找到平衡点。有27个人觉得压力完全负面影响,较大一部分同学(31.8%)觉得压力影响较为负面,会影响情绪。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心态其实还是挺好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受到压力的不良影响,这部分人在当今校园中出现因无法缓解压力而最终想不开的人群中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类别的人群。 (五)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
从表中数据我可以看出“缓解释放”是大学生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当被问及缓解压力方式时,大学生选择“缓解释放”的比例最高(60%),其次为“自我安慰、主动遗忘”(比例为48.4%),“沉默不语、情绪隐藏”(比例为32. 2%)此外,较少的学生选择学习转移、强烈宣泄等方式进行排解,可见,大学生在心理压力较大时,选择的应对方式还是比较合理的。
四、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角度——提高自我认知,掌握释压方式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升抗压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调节目标期望与压力的关系。首先,大学生应有正确的压力认知,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压力本身是个中性词,适当的压力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释放压力,如自我意识调节法、语言暗示调节法、倾述法、情感调节法等,找到适合自己的释压方式。
(二)家庭角度——家庭教育的正确性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与孩子自身情况相结合,降低期望,不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再则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三)学校角度——完善思想建设,促进不良情绪的宣泄
1、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
完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学生接纳并且信任心理咨询;另一方面高校要巩固咨询条件,培训专业心理老师,增加隐蔽咨询场所;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高校咨询室是公共场所,即教职工办公区,咨询老师也多半路出家并兼任授课老师或班主任,事务繁忙,受访学生大多表示预约困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学科各专业中的渗透,整体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教育要划清年级、性别导向,注重学生的区别教育,针对就业及考研等学生比较关心的热门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讲解。
3、关注网络教育
大学生出生在网络年代,微信、QQ、人人、微博等通讯工具深受学生喜爱,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喜欢发微博、写日志等方式诉说压力。“微博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学校应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Jerrold S. Greenberg.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M].12th Edition,2011.
[2] 杨玉宇.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张昊冉.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研究[D].海南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13.
[4] 刘新颜.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7期.
[5]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2年第8卷第1期.
关键词:保定市;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036-03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无形中给大学生这一群体造成诸多压力,使其承载的社会责任与各种生活负担也越加沉重。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条件丰富、文化内容多元化的网络时代,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多元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不懂如何排解等问题。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保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深入分析压力原因,得出结论;对不同的学校类别、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家庭状况、不同年级等进行对比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区别性的方向;同时,分析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善方案,为相关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有益的支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保定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分级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样调查较具代表性的四所高校(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每个学校按年级随机抽取大学生填写问卷。实际发放问卷520份,网上征集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共500份,问卷回收率为88.03%。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一年级占25%、二年级23.24%、三年级26.45%、四年级25.41%;男生49.4%、女生59.6%;独生子女36.4%、非独生子女63.6%。
(二)测试工具
调查采用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参考了专业调查问卷并兼顾了保定高校大学生特点。调查问卷中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有七题,压力认知五题,压力来源设计占一个表格,涉及八个方面,压力应对方面设计了六个题目。最后是采用了李虹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测试压力程度,大学生压力量表由30个题目组成,可以分为三个分量表。三个分量表是: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此量表采用4点分数(0=没有压力;1=轻度压力;2=中度压力;3=严重压力),采用理论中数45分来划分压力的高低,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超三成的大学生压力程度偏高
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压力程度适中”,但是有29.4%的大学生认为“压力较大”,其次“明显感觉到压力大”的学生占7.2%,也就是36.6%的学生认为“压力偏大”,选择“压力较小”、“时有时无或没感觉”者仅占16.6%。这说明保定市高校大学生仅有少数感觉压力较小,超过三成的学生心理压力感偏大。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一数值令人担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的疏解应从社会层面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交叉性分析,可以发现:
(1)男生压力大。调查表明,男生选择“压力大”和“较大”的比例都大于女生,而选择“压力适中”的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可见男大学生的压力普遍大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2)大三学生压力最大。从图表上可以看出大三这一目标群体选择“压力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级,选择“压力较小”和“对压力没有感觉”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大三学生外出“闯荡”已有两年多,父母对学生的期望有增无减,加上大三学生专业课程的增加、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的压力以及本科毕业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会给大三学生造成情绪波动与心理压力。对于这一问题学校也应给予重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排解其压力。
(二)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心理承压能力堪忧
心理承受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在遇到困难挫折时的应对能力。调查显示,当学生选择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时,仅有45.4%的学生选择“很好”和“好”,选择“一般”的占46.8%,7.8%的学生认为是“不好”和“很差”。可见,保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的比例还不足一半。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堪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以后的工作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阻力,将来可能是工作当中的绊脚石。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交叉性分析,可以发现:
(1)性格与承压能力关系很大,性格活泼开朗的大学生选择承压能力“很好”和“好”的比例都高于其他性格,且此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沉稳内敛,怪异孤僻和双重性格;选择“一般”的比例又依次从低到高。
(2)性别不同,承压能力也有差异,男生选择心理承受能力“很好“以及“好”的比例都明显大于女生。可能男生现实压力本身就比女生大,而且男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心理承压力好。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个人前途及就业、考证过级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家长期望等。但是压力源是多元化、具体化且因人而异的。调查显示,保定高校大学生选择压力 “非常大”和“比较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个人前途和就业”,其次是考证过级,再次是考研考博。但是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家长期望”中选择比较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因素。
(四)大学生对心理压力的看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认为“压力是正面影响”的学生占的比例比较大,是31.8%,对压力没感觉的人占了25.2%,即大部分同学能在压力与自己的情绪中寻找到平衡点。有27个人觉得压力完全负面影响,较大一部分同学(31.8%)觉得压力影响较为负面,会影响情绪。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心态其实还是挺好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受到压力的不良影响,这部分人在当今校园中出现因无法缓解压力而最终想不开的人群中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类别的人群。 (五)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
从表中数据我可以看出“缓解释放”是大学生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当被问及缓解压力方式时,大学生选择“缓解释放”的比例最高(60%),其次为“自我安慰、主动遗忘”(比例为48.4%),“沉默不语、情绪隐藏”(比例为32. 2%)此外,较少的学生选择学习转移、强烈宣泄等方式进行排解,可见,大学生在心理压力较大时,选择的应对方式还是比较合理的。
四、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角度——提高自我认知,掌握释压方式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升抗压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调节目标期望与压力的关系。首先,大学生应有正确的压力认知,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压力本身是个中性词,适当的压力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释放压力,如自我意识调节法、语言暗示调节法、倾述法、情感调节法等,找到适合自己的释压方式。
(二)家庭角度——家庭教育的正确性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与孩子自身情况相结合,降低期望,不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再则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三)学校角度——完善思想建设,促进不良情绪的宣泄
1、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
完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学生接纳并且信任心理咨询;另一方面高校要巩固咨询条件,培训专业心理老师,增加隐蔽咨询场所;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高校咨询室是公共场所,即教职工办公区,咨询老师也多半路出家并兼任授课老师或班主任,事务繁忙,受访学生大多表示预约困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学科各专业中的渗透,整体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教育要划清年级、性别导向,注重学生的区别教育,针对就业及考研等学生比较关心的热门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讲解。
3、关注网络教育
大学生出生在网络年代,微信、QQ、人人、微博等通讯工具深受学生喜爱,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喜欢发微博、写日志等方式诉说压力。“微博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学校应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Jerrold S. Greenberg.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M].12th Edition,2011.
[2] 杨玉宇.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张昊冉.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研究[D].海南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13.
[4] 刘新颜.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7期.
[5]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2年第8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