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和MRI鉴别诊断肝脏肿瘤的价值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和MRI鉴别诊断肝脏肿瘤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60例,均进行螺旋CT与MRI三期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病灶70个,高密度病灶28个,门静脉期检出病灶40个,低密度病灶24个,手术病理证实28例原发性肝癌,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0例肝血管瘤,5例肝转移瘤;螺旋CT与MRI三期扫描均可反应病灶血供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联合鉴别诊断肝脏肿瘤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少、准确率高等优点,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肝脏肿瘤;多层螺旋CT;MRI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57-02
  通过多层螺旋CT和MRI结合诊断,半分钟内便可实现全肝扫描,借助高压注射器对对比剂用量及注射方式加以严格控制,结合实际检查需要,于增强的不同阶段实施全肝扫描[1]。本研究对4年来60例肝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肝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4)岁。60例患者中有28例为原发性肝癌,20例为肝血管瘤,9例为FNH,3例为肝转移瘤。患者中有18例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经体检才诊断出肝占位性病变;7例有眩晕、腹痛等症状,经B超检测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29例在上腹部肝区出现痛感,经影像学诊断确认为肝脏占位性病变,后采取多层螺旋CT和MRI联合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甲胎蛋白阳性者26例,其余均呈阴性,肝功能正常者22例。
  1.2研究方法 通过多层螺旋CT对指定部位进行一次彻底的常规容积薄层扫描。扫描设定参数如下:层距2.5mm,层厚5mm,螺距0.75mm。利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增强三期扫描,计算剂量以每千克体重1.5mL的标准计算,通常总剂量在80到100mL范围内,扫描完毕后对全部原始横断图像实施薄层重建,重建层厚在1~3mm之间,重建间隔在0.5~1mm之间。对增强后病灶CT值及同层肝实质CT值进行测量,对不同时间病灶强化程度加以比较[2]。
  通过MRI扫描仪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扫描参数:层距3mm,层厚5~8mm,层数30层,以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应用。然后将全部重建的CT及MRI影像图结合并加以诊断,对不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加以对比研究。
  2结果
  2.1病灶大小和三期密度 动脉期诊断发现病灶70个,其中高密度28个,等密度11个,低密度9个;静脉期诊断发现病灶40个,低密度为24个,经CT平扫后有6例显示正常,MRI诊断,T2WI序列出现异常信号,行增强扫描见病灶呈明显强化。
  2.2 CT、MRI表现和各期特点 根据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同层影像,分析如下:
  28例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也就是动脉期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大都很快转变为低密度;MRI诊断,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动脉期信号显著增强,静脉期与平衡期大都发生剧减。
  20例增强扫描呈“慢进慢出”,由边缘向中间强化,门脉期瘤内强化灶向中间融合、填充,随延迟强化往中间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MRI诊断平扫出现长T1、长T2信号,重T2WI出现“亮灯泡征”。
  5例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模糊,2例呈均匀等密度,2例出现星状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结果:动脉期全部病灶都有显著增强,2例可见中央瘢痕,瘢痕始终未强化,表现为低密度放射状或分隔状。
  最后3例总共诊断出转移瘤25个,瘤径在5~105mm之间,平扫CT呈单个和多个不同大小、分散分布的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及静脉期分别呈连续的边缘环状强化,病灶中央供血不足,可见牛眼征,平衡期降为低密度。
  3讨论
  肝细胞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变,在原发性肝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在75~85%之间。肝癌是除肺癌、肠癌外最普遍的一种致死性肿瘤疾病,其病因学说有以下三种:化学致癌物质、病毒性肝炎、感染寄生虫,并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特别与乙肝、丙肝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肝脏血液有75~80%由门静脉供给,只有20~25%来自肝动脉,而发生肝癌后,肝动脉成为主要供血途径,同时瘤体含有充足的肿瘤血供,在CT诊断动脉期很快达到峰值,使得动脉期病灶常出现显著强化[3]。本组病例动脉期诊断发现病灶70个,其中高密度28个,这反映其主要靠肝动脉供血。但部分病灶强化方式并不典型,本组病例7例(8个病灶),注入对比剂均可见动脉期显著增强,其中均匀5例,不均匀2例,静脉期3例呈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肝动脉期诊断发现肝细胞癌病灶数量比价多,但部分病灶只能在静脉期及平衡期检出,且平衡期不仅能够发现部分动脉期无法发现的病灶,还能较为清晰地显示出一些小肝癌的包膜,这对于小肝癌的定性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本组研究20例中,诊断标准如下:(1)CT平扫得到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周边结节状可见显著增强,平衡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有时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可见显著、迅速一致性强化。(2)MRI平扫得到边缘清晰的长T1、长T2信号,重T2WI出现“亮灯泡征”,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较大比例为非典型的血管瘤病灶,CT及MRI均表现为多样化,诊断较为困难。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和MRI三期扫描对于肝脏肿瘤的检测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准确反映肝肿瘤血供特点,增加肝肿瘤检出率,尤其是CT和MRI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可靠的诊断信息和特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芬,邓旦,陈重,等.动态三维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对肝肿瘤成像质量的评价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2):123-127.
  [2]卢先东.肝血管瘤45例CT影像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16):2479-2481.
  [3]刘勇,薛鹏,肖智博,等.CT和MRI诊断肝脏原发性透明细胞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87-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抢救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急诊抢救治疗,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105例痊愈,7例患者留院观察,6~12h内,呕吐停止、神志恢复,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临床上在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 将2013年4月~2014年9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为研究组,并将同期30例无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神经电生理检查变化呈现出多样化,且其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检测值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危重病性多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9例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手术,77例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2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仅2例发生胆漏,经过腹腔引流1个月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吸氧、维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94.7%)优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期刊
【关键词】气泵;颅脑损伤;中枢性尿崩症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47-02  1 案例  李某,男,19岁,于某年3月18日修理轮胎时被气泵炸伤头部。伤后在医院查体:嗜睡,GCS10分,双眼睑充血肿胀,瞳孔无法观察,前额部可及两处各约1.5cm的伤口,已缝合,少许渗出,双鼻腔及口腔流血。四肢可见自主活动,肌力检查不配合。辅助检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收诊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9),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选择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以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8例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4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处理和临床干预,观察组患者34例,治疗期间加强对切口的处理,重视无菌操作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 果 观察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头孢噻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本研究1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腹泄,而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低热症,后经治疗均消失;其中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2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是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结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是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积极的预防。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胆囊结石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8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治疗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