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再满足于仅向欧美国家输出廉价劳力,发展中国家开始着力开拓他们自己的奢侈品牌。这种争夺,是奢侈品产业真正向全球化市场转变的开始。
东方面孔,打造时尚新势力
纽约时装周上,与Marc Jacobs、Michael Kors、Oscar de la Renta诸多大设计师的作品一样,Ports 1961推出的新系列收到美国一线百货公司的订单,可与那些美国品牌不同的是,Ports 1961 的生产线和总部位于中国厦门,是个中国公司下的时装品牌。它的定位瞄准于欧美顶级时尚,显示出中国试图努力走出成衣制造王国、跻身奢侈品产业与市场的渴望。
近年来,东亚企业通过收购欧美的服饰公司,纷纷涉足时尚业。2000年,香港纺织业大亨方氏公司(SC Fang & Sons)买下苏格兰顶尖毛衣品牌Pringle of Scotland;2001年,台湾报业发行人王效兰女士买下法国高档服饰品牌Lanvin,成为其经营者。Ports 1961今天的所有者陈氏家族走的也是这条路线。
当众多欧美品牌把生产环节外包给劳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的厂家时,Ports 1961在厦门建有完整的原料供应和生产线,因而在与同类欧美品牌的竞争上,享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在高端时尚界,比价格更重要的,是口碑与形象,这成了摆在Ports 1961面前的艰巨难题。众所周知,中国几乎占据了全球成衣生产与制造业的大半天空,伴随而来的是对“中国制造”的某些成见,价廉、质次、盗版、假冒伪劣,这无形中成为Ports 1961进军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近年来,引起时尚圈关注的不仅仅是华人企业家的资本注入,还有出现在巴黎、纽约T台上的新一代华人设计师。2006年,谢锋成为第一位登上巴黎时装发布会T台的中国设计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Jefen By Frankie。2008年,台湾女设计师陈夏姿即简钰峰、潘伯勳的“驭风骚”(Yufengshawn)后,在巴黎时装周上推出自己品牌时装秀。她于1978年创立的服饰品牌夏姿?陈(SHIATZY CHEN),从1990年在巴黎成立工作室、2001年在巴黎开设门市店、成为台湾第一个进驻欧洲的时尚品牌至今,已是一个拥有高级女装、高级男装、高级配件及高级家饰品的世界级综合精品时尚品牌。09年推出的“诗路”主题女装,用现代典雅的方式,把中国美学的诗意演绎得淋漓尽致,把东方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另外,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今年初在奥巴马就职当晚的舞台上,第一夫人一袭斜肩白色礼服,使26岁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顿时名声大噪,一个月后,他在纽约的09秋季时装周上推出以自己名字Jason Wu命名的品牌服装秀,颠覆传统、摩登浪漫的设计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危机变契机,新生代品牌崛起
拥抱西方奢侈时尚品牌,已成鉴定第三世界国家里新贵的一个标志。然而因去年秋天全球经济的震荡,印度、中东、中国、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的有产阶级,对香奈儿手袋或GUCCI名鞋的热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放弃了对时尚奢侈品的钟爱。事实上,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小有名气的本土设计师。市场的不景气为这些本地高端品牌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契机。堪比Armani、Bottega Veneta的高品质设计,价格却只是大品牌的几分之一。
Manish Arora和Rajesh Pratap Singh 是当前印度国内最具天赋的两位时装设计师。他们将印度文化的元素与审美品味融入现代时装理念,把印度服饰中饱满的色彩和绣花与西方时装一丝不苟的精致剪裁相结合,创出独特的风格。他们的设计不仅在国际上受到瞩目,更特别能唤起印度本国消费者的共鸣。在两位设计师开设于孟买的品牌旗舰店里,一件高档礼服的定价只要350美元。适中的价格,亦是他们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的关键之一。一位奢侈品零售业的咨询师这么形容印度的设计师,他们“对市场很敏感,据此调整产品的设计和价位,给顾客造成一种花小钱买名品的感觉”。
郭培和马可的无用是中国本土新兴的两个设计师品牌,虽然产品定价不菲,但也在中国国内赢得新的拥趸。她们的作品不具明显的中国风特色,欧美时装的轮廓线条更受中国高消费阶层的青睐。郭培和无用开创的夸张奇想式晚装,定价从4300美元高达至43000美元不等。融汇层层叠叠的雪纺、深浅条纹的流苏和宽大膨胀的裙摆,隐约中透出东方风情。据郭培的CEO称,尽管市场下滑,但2008年公司的收益增长了25%,他预计,今年还将增长20%,全赖本国市场的销售额。
在黎巴嫩,设计师Georges Hobeika工作室推出的绣花晚装,精美绝伦,可与某些20万美元一件的法国高级定制礼服相比,其定价低廉到15000美元。去年,虽然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油价下跌的影响,这一品牌在黎巴嫩的销量还是增加了20%,其中,光顾者主要是本国的富人一族。
再来看巴西,设计师Ronaldo Fraga和Oskar Metsavaht 对古典的奢华风兴趣寡然,他们着眼于综合南美民俗、慵懒的沙滩文化与突出的手工传统,串联出一系列“从低端到高端”的时尚造型。Metsavaht 设计的品牌Osklen,以宽松舒适的裁剪,搭配休闲又不失高雅的面料──如配以金属装饰的棉质套衫,将冲浪和滑版文化提升为一种时尚。Fraga的设计以活泼明快的印花和质朴的手工刺绣为主打,充满艺术气息,飘逸灵动。这些精巧不落俗套、带有柔美伤感的时装,深得本国人的喜爱。当圣保罗国际精品名店的销售受挫时,本土品牌Osklen的销量却在2009年第一季度增加了24%,成绩喜人。
从这些发展中国家兴起的本土时尚品牌上,可以看出几大共同点:拥有廉价却技艺高超的手工劳动者,设计的作品色彩丰富、点缀繁多,新晋涌现的超级富豪阶层仍乐于追逐张扬的消费,花三分之一的钱,可以购买到与欧美顶级时尚不分伯仲的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令他们欢喜满意。除了价格因素的考量,对本民族、本国的自豪感,也是个中原因之一。不再满足于仅向欧美国家输出廉价劳力,发展中国家开始着力开拓他们自己的奢侈品牌。这种争夺,是奢侈品产业真正向全球化市场转变的开始。今日,欧美时尚品牌要学会与外国市场的本土品牌同生共存,明天,它们可能在伦敦、米兰、巴黎或纽约的故乡,面临这些外来新生代品牌的严峻挑战。
东方面孔,打造时尚新势力
纽约时装周上,与Marc Jacobs、Michael Kors、Oscar de la Renta诸多大设计师的作品一样,Ports 1961推出的新系列收到美国一线百货公司的订单,可与那些美国品牌不同的是,Ports 1961 的生产线和总部位于中国厦门,是个中国公司下的时装品牌。它的定位瞄准于欧美顶级时尚,显示出中国试图努力走出成衣制造王国、跻身奢侈品产业与市场的渴望。
近年来,东亚企业通过收购欧美的服饰公司,纷纷涉足时尚业。2000年,香港纺织业大亨方氏公司(SC Fang & Sons)买下苏格兰顶尖毛衣品牌Pringle of Scotland;2001年,台湾报业发行人王效兰女士买下法国高档服饰品牌Lanvin,成为其经营者。Ports 1961今天的所有者陈氏家族走的也是这条路线。
当众多欧美品牌把生产环节外包给劳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的厂家时,Ports 1961在厦门建有完整的原料供应和生产线,因而在与同类欧美品牌的竞争上,享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在高端时尚界,比价格更重要的,是口碑与形象,这成了摆在Ports 1961面前的艰巨难题。众所周知,中国几乎占据了全球成衣生产与制造业的大半天空,伴随而来的是对“中国制造”的某些成见,价廉、质次、盗版、假冒伪劣,这无形中成为Ports 1961进军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近年来,引起时尚圈关注的不仅仅是华人企业家的资本注入,还有出现在巴黎、纽约T台上的新一代华人设计师。2006年,谢锋成为第一位登上巴黎时装发布会T台的中国设计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Jefen By Frankie。2008年,台湾女设计师陈夏姿即简钰峰、潘伯勳的“驭风骚”(Yufengshawn)后,在巴黎时装周上推出自己品牌时装秀。她于1978年创立的服饰品牌夏姿?陈(SHIATZY CHEN),从1990年在巴黎成立工作室、2001年在巴黎开设门市店、成为台湾第一个进驻欧洲的时尚品牌至今,已是一个拥有高级女装、高级男装、高级配件及高级家饰品的世界级综合精品时尚品牌。09年推出的“诗路”主题女装,用现代典雅的方式,把中国美学的诗意演绎得淋漓尽致,把东方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另外,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今年初在奥巴马就职当晚的舞台上,第一夫人一袭斜肩白色礼服,使26岁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顿时名声大噪,一个月后,他在纽约的09秋季时装周上推出以自己名字Jason Wu命名的品牌服装秀,颠覆传统、摩登浪漫的设计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危机变契机,新生代品牌崛起
拥抱西方奢侈时尚品牌,已成鉴定第三世界国家里新贵的一个标志。然而因去年秋天全球经济的震荡,印度、中东、中国、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的有产阶级,对香奈儿手袋或GUCCI名鞋的热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放弃了对时尚奢侈品的钟爱。事实上,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小有名气的本土设计师。市场的不景气为这些本地高端品牌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契机。堪比Armani、Bottega Veneta的高品质设计,价格却只是大品牌的几分之一。
Manish Arora和Rajesh Pratap Singh 是当前印度国内最具天赋的两位时装设计师。他们将印度文化的元素与审美品味融入现代时装理念,把印度服饰中饱满的色彩和绣花与西方时装一丝不苟的精致剪裁相结合,创出独特的风格。他们的设计不仅在国际上受到瞩目,更特别能唤起印度本国消费者的共鸣。在两位设计师开设于孟买的品牌旗舰店里,一件高档礼服的定价只要350美元。适中的价格,亦是他们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的关键之一。一位奢侈品零售业的咨询师这么形容印度的设计师,他们“对市场很敏感,据此调整产品的设计和价位,给顾客造成一种花小钱买名品的感觉”。
郭培和马可的无用是中国本土新兴的两个设计师品牌,虽然产品定价不菲,但也在中国国内赢得新的拥趸。她们的作品不具明显的中国风特色,欧美时装的轮廓线条更受中国高消费阶层的青睐。郭培和无用开创的夸张奇想式晚装,定价从4300美元高达至43000美元不等。融汇层层叠叠的雪纺、深浅条纹的流苏和宽大膨胀的裙摆,隐约中透出东方风情。据郭培的CEO称,尽管市场下滑,但2008年公司的收益增长了25%,他预计,今年还将增长20%,全赖本国市场的销售额。
在黎巴嫩,设计师Georges Hobeika工作室推出的绣花晚装,精美绝伦,可与某些20万美元一件的法国高级定制礼服相比,其定价低廉到15000美元。去年,虽然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油价下跌的影响,这一品牌在黎巴嫩的销量还是增加了20%,其中,光顾者主要是本国的富人一族。
再来看巴西,设计师Ronaldo Fraga和Oskar Metsavaht 对古典的奢华风兴趣寡然,他们着眼于综合南美民俗、慵懒的沙滩文化与突出的手工传统,串联出一系列“从低端到高端”的时尚造型。Metsavaht 设计的品牌Osklen,以宽松舒适的裁剪,搭配休闲又不失高雅的面料──如配以金属装饰的棉质套衫,将冲浪和滑版文化提升为一种时尚。Fraga的设计以活泼明快的印花和质朴的手工刺绣为主打,充满艺术气息,飘逸灵动。这些精巧不落俗套、带有柔美伤感的时装,深得本国人的喜爱。当圣保罗国际精品名店的销售受挫时,本土品牌Osklen的销量却在2009年第一季度增加了24%,成绩喜人。
从这些发展中国家兴起的本土时尚品牌上,可以看出几大共同点:拥有廉价却技艺高超的手工劳动者,设计的作品色彩丰富、点缀繁多,新晋涌现的超级富豪阶层仍乐于追逐张扬的消费,花三分之一的钱,可以购买到与欧美顶级时尚不分伯仲的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令他们欢喜满意。除了价格因素的考量,对本民族、本国的自豪感,也是个中原因之一。不再满足于仅向欧美国家输出廉价劳力,发展中国家开始着力开拓他们自己的奢侈品牌。这种争夺,是奢侈品产业真正向全球化市场转变的开始。今日,欧美时尚品牌要学会与外国市场的本土品牌同生共存,明天,它们可能在伦敦、米兰、巴黎或纽约的故乡,面临这些外来新生代品牌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