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专业群“工学交替,轮岗晋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新零售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培养主体单一、课程知识体系需要重新构建、教学组织运行方式比较单一、专业群内“双师型”素质型教师短缺、实习实训资源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出新零售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梳理专业岗位群能力标准,明确双元多企业共同培养目标;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包;组织运行“工学交替、轮岗晋级”的实践教学,提升专业群建设;建设群内双导师分工协同分类教学;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践资源,提高专业群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配套完善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制度。
  【关键词】新零售专业群;工学交替;轮岗晋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22-04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将具有相同产业行业背景、相近岗位职业能力的一组专业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相近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专业集合体。本文对新零售商贸专业群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实训资源等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出发,提出建设意见。
  一、新零售专业群建设现状
  以个性化+智能化、线上线下融合、快捷物流为特征的新零售正在改写现代商业的业态。零售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催生了小店合伙人经营模式(如永辉超市和河马生鲜等),在这种模式中员工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员工同时兼具所有人和管理者的部分特性,这些变化对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单纯的校内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比如人际沟通、制度文化认同、定制信息交互系统操作和内部经营创新等关键能力的习得必须依赖企业的真实环境,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成新零售人才培养的必然模式。
  其次,新零售职业岗位要求员工既要掌握传统管理方法与思维,又要掌握网络营销、现代物流等智能化的新思维和新工具,人才的复合性和综合性要求日益突出,单个专业(如连锁经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的知识和技能已无法满足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融合多个领域知识的专业群建设已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最后,零售行业因基础业务岗位劳动强度大、待遇相对低导致基层员工流动性过大(流失率达20%,甚至30%),储备干部和干部梯队管理面临困境,促使企业转变招工模式,希望能从高校招聘更多优秀的学生作为储备干部人才。因此,高职商科要顺应行业发展,树立培养一线管理干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新零售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主体單一,缺乏校企合作和产业背景。新零售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连锁业态,这些业态往往千差万别,市场状况和企业内部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企业不仅需要管理的“通才”,更需要适应行业的“专才”。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方向。当前,许多高职都在倡导深化校企合作,但真正做到的不多。同时,专业建设缺乏必要的产业背景,人才培养方向不特定,与行业、企业或是岗位对标性差,教学和课程体系普适性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位比较模糊。
  同时,专业一般与一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徒培养的数量有限,职业岗位定位单一,并且投入的成本高。而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学徒制培养,则需要解决多岗位多技能的人才培养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用人需求差异性。总结不同企业的共同培养目标,找出共同的职业岗位群,成为必然。
  (二)课程知识体系需要重新构建。新零售人才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不仅需要设置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课程,也需要将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技术应用、智慧物流等各项知识融为一体,满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传统专业各自条块化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需要。
  以各专业共同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构建公共课程,是专业群传统课程建设思路,容易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梳理与融合。如果这样把许多专业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上“大课”,专业教学的质量反而会下降。
  (三)教学组织运行方式比较单一。“理论教学+校内实践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是大部分商贸类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存在问题是: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实训时并没有接触到真实企业,对真实企业的工作情境和工作方法的了解只能通过书本、教师讲解等方式获得,缺乏亲自实践的经验。即使部分实践课程能到企业见习参观,也只是走马观花大致了解了企业概况,缺乏实际接触并真正上手学习掌握更深层次的企业工作流程和方法。
  (四)专业群内“双师型”素质型教师短缺。新零售专业群建设需要具有行业经验和实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学校给教师每年能争取到企业挂职锻炼机会,但局限于时间短、实操能力偏低、专业技能提升空间较小等因素,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学校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专业群建设,但企业技师一般缺乏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如何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企业导师教学能力也是新零售专业群建设的重要问题。
  (五)实习实训资源不足。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实习实训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从校内资源看,兴建众多模拟实训室,投入实训设施设备成本大、更新速度慢,容易造成专业实训任务与真实岗位任务内容脱节。而在校外资源上,合作企业缺乏不同专业的共享共用,同时学生实习实训时间短,实习岗位与实习专业不吻合,未能将企业实践实习发挥出最大优势。
  (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必要保障机制。专业群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校企合作资源。一方面,专业与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专业与企业的校企合作程度尚浅,合作企业变动性大,合作项目未涉及企业重要岗位。另一方面,专业与专业之间并没有共享合作企业,专业之间合作企业的类型相似性重复率高。而学员双身份的认定缺乏制度保障、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机制也是商贸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三、新零售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梳理专业岗位群能力标准,明确双元多企业共同培养目标。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双元多企业参与的联合培养方式,通过梳理多家企业相同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或相似就业岗位方向,明确岗位知识、能力、技术,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个对接”,开展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例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肯德基有限公司、人人乐商贸有限公司、广西安踏、名创优品等多家连锁企业合作开展“学生—学徒—员工—职业店长”的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与阿里巴巴、百色九个农夫等企业合作实施“学生—学徒—员工—项目负责人”的人才培养。
  (二)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包。课程既是专业群形成的纽带,也是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潜在知识关系固化的载体,因而课程构建是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专业群按“宽基础、小方向、做交叉、跟产业”的思路,将不同业务或者项目进行综合模块划分,将各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群共享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集中实践课”三个模块,构建“基础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1),围绕“专业群共享课”开发课程包,建设群集式网络课程平台。
  “专业群共享课”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共享知识”构成专业基础课模块。具体围绕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六门课程进行课程优化开发,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实现专业基础知识的共享。“专业核心课”模块是各专业的核心能力模块,是最能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主要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是专业的核心。“专业岗位技能课”模塊以实现学生岗位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四个专业中各选择两门具有代表性和共享性的实训课程作为群内集中实践课程、校内实训项目实现共享和优化。同时,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整合,解决个别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足的现状,扩大校外实习范围,提高产学融合的深度。
  图1;群课程体系
  在专业群课程系统基础上,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课程包(见图2)。课程包分为课程技能包、专项技能包、综合技能包及企业岗位实践包。每个课程包又包含若干技能点。例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适应现代零售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销售型店长、管理型店长、经营型店长等不同类型职业店长岗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构建销售课程技能训练包、门店管理专项技能训练包、门店运行综合技能训练包及企业岗位实践训练包。销售技能训练包又包含销售与服务技巧、收银实操、沟通技巧、客户服务等若干专业技能点。专业课程包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满足专业群内共享课程的教学使用。
  图2;“职业素质、岗位技能、职业发展”课程包
  (三)组织运行“工学交替、轮岗晋级”的实践教学,提升专业群建设。为了解决实践环节不足、形式简单、分散实习岗位不便管理等实践教学问题,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零售专业群采用“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前三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合作企业每学期通过植入部分企业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个学期以企业培训和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的任务逐步增加,人才培养从以学校为主转变为以企业主,培养场所从以学校教师和实训室为主转向以企业真实岗位为主,(见图3)。在这期间,专业课程采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集中授课(理论指导)+岗位工作实践+现场指导与课业成果汇报。实现“理论课程—专项实训”对接,“实训环节—专业学期”设置相匹配的方式,以轮岗的方式从一年级一直开设到大三,滚动贯穿分层推进,改变原来只有顶岗实习这一项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实践教学模式下,分别形成了物流专业“企业进校产教一体”、电商专业“企业进班级学产互融”、工商专业“学校进企业教学经营一体”等特色工学交替实践模式(见图4)。
  同时,根据新零售专业群职业生涯的发展,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储备干部”四个阶段,通过专业岗位层次的替换学习,将原来分散的实训技能点转变为以岗位模块设置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岗位必修课在课程内容上与公司的内部培训衔接,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初级店长岗前培训(营业员—训练员—营销专员)、晋升中级店长岗前培训(门店助理经理)、晋升职业店长训练营培训等纳入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实现低级—高级岗位的晋级学习。
  (四)建设群内双导师分工协同分类教学。在专业群背景下,利用同类企业的合作,委派教师到合作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学生实习指导。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建立“企业教师+校内骨干教师”双结合的方式,通过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企业模块的课程管理、现场化的教学管理、岗位化的实训管理、产业化的基地管理等五方面内容开展对学生员工的管理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的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方式,依托“企业训导场景、企业生产场景、企业管理场景”三个教学场景环境,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要求统一、校内实训与合作企业课程实训统一”的建设思路,做到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相渗透,教学进度计划、课程设置与企业运营生产实际相结合,创建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解决企业不同岗位分散学习、学习内容凌乱、学习时间不够、岗位技能掌握不足等教学组织实施难题。如连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真实场景转换成“销售模块+经营模块+管理模块”等不同知识模块,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型、实物、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职业店长岗位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践资源,提高专业群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首先,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将企业专家请进来,提升实际教学思维和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实施,这是搭建实践教学的第一平台;建立多层次、共享的商贸企业实习基地,从认知实习开始,依次完成基础环节顶岗实习,了解采购、物流、销售、客服、结算等商贸服务岗位,参加相关岗位的实习,完成相关实习内容,这是实践教学的第二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群内合作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完成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共享、科研反哺教学等环节全程合作,这是实践教学的第三平台。   其次,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践资源。从专业群实践教学要求出发,对原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升级为专业群共享的实训项目。例如,从电商、连锁、工商、物流四个专业中各选择一门具有代表性和共享性的实训课程作为群内专业实训课程,进行实训项目整合。校外,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教师工作站、教学标准门店、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提升学员岗位技能。通过共享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一定程度上解决个别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足的现状,提高产学合作的深度,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电商与连锁专业共建新零售数据中心实训基地,物流与电商共建智慧物流基地,连锁与工商共建视觉营销与门店陈列实训基地。具体如图5、图6。
  图5;群共享校内实践基地
  图6;群共享校外实践基地—— 以校企合作企业苏宁为例
  (六)配套完善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制度。为了保障新零售专业群人才培养适应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推动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在岗培养的顺利实施,扎实推进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完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如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管理制度、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学生实训保险及工作津贴等保障权益制度、实训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岗位标准、课程标准、师傅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通过必要的保障机制,明确新零售专业群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和承担的权、责、利,从而推动“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建设。
  综上所述,新零售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从人才培养要素着手,围绕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主线,整合校企各项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设置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运行模式,体现现代学徒制教与学的特点,从而实现专业和实际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郭福春,徐伶俐.高职院校专业群视域下的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5(9)
  [2]陳保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9)
  [3]何卫华,李黎.“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6)
  [4]林媛媛.“新零售”背景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5]龙昱.浅谈“新零售”模式下传统零售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新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7(11)
  [6]占挺,阚雅玲,黄雪薇.产业集群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学院建设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产权理论视角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以高职商科类为例”(2019A027)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钟 苹(1977— ),女,广西桂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物流管理。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边际效益理论介入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合理性,针对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中布局与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专业设置特色难凸显、专业投入与生成效益不对等的问题,提出基于边际效益理论的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原则:前瞻性按需设置原则、可行性原则、特色性发展原则、效益优先发展原则。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 专业设置 边际效益理论 效益优先原则 特色性发展原则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合作模式,论述面向行业的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途径:深度合作,职前职后育训齐头并进;深度实践,建设特色实践教学体系;跨国推广,整体输出高铁课程体系;勇于探索,校企共育多元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集团强化产学研用合作。  【关键词】社会服务 职业培训 国际合作 职教集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办学定位模糊、育人质量不佳、产教融合不深、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必须准确把握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的价值取向,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作为推动转型的逻辑起点,论述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明确定位,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回归本质,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对接需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关键;创新机制,以推进综合改革为保障。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 转型 逻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自我认知、教学形式、学习动力、课堂环境、教师素质五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学生教学满意度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从增强课程的实例化和趣味性、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挖掘课程自身的岗位价值、加强授课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适应性等方面提出提升教学满意度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师范分院教师的科研能力情况,发现研究样本中师范分院教师在2006年至2018年人均发表论文数仅为3.88篇,机构h指数平均为12,同期和同地区本科院校数据则分别为12.52篇和72篇,差距十分明显。为此提出提升师范分院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快改善师资队伍;重视人才转型培养,加强教师提升工程建设;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关键词】师范分院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良好的文化氛围、精神导向、智力补充、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优秀校园文化在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并提出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强化課程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夯实文化载体建设,拓展教育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对于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科研资源配置优化和开放共享、科研人员的培养提高,以及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协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载体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载体建设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实效,内容包括新闻学专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对个人发展目标定位的认知、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建议、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建议、融媒体新闻生产技能的习得情况、对实训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等。  【关键词】新文科;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论述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状况,阐述广西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培养面向东南亚进行汉语推广、文化传播人才”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东盟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加强与东盟高校的实质性合作,建立“3+1”学制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应用型、外向型、国别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外向型;国别化  【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思考,针对高职院校“毛概课”教学课时较短、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分析“毛概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提出应确立教学模式创新思想、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以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關键词】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