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良好的文化氛围、精神导向、智力补充、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优秀校园文化在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并提出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强化課程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夯实文化载体建设,拓展教育有效途径;深化文化品牌内涵,凸显育人功能。
【关键词】优秀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042-03
优秀校园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分析优秀校园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讨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内在素养和自觉行动。
一、优秀校园文化在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一)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提供正确的精神导向。校园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校园精神,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强烈的渗透感和动力性。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强化校园文化的正确导向和营造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充分发挥校报、电视台、广播站以及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理论研讨会、板报设计大赛、演讲比赛以及征集校史、校训、校徽、校歌等,明确校园文化活动与时代特征相一致的引导方向和凝聚集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想追求和道德品德于一体的校园精神,可以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提供正确的精神导向。
(二)提供强劲的智力补充和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随着广西外国语学院校园文化设施的完善和“三月四节”、英语活动角等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深化,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中的知识教育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全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服务了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同时,通过开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提炼和建设,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求知、自觉向善、自觉成才。
二、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广西外国语学院党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学校出台的《关于开展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校园文化中,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广西外国语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广西外国语学院“大爱教育”工程实施办法》《广西外国语学院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等各项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提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亲自主抓,其他部门各司其职、构建合力,逐步构筑起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党委办公室牵头、各方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整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引导广大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广西外国语学院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要让师生视线所到、足迹所至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启迪性的文化精髓和熏陶性、感染性的美育景观。一是打造思源亭、五棵松、孔子像、东南亚风情园等优秀人文景观,不断积淀文化内涵,制定了教室、宿舍、广场、走廊、食堂等场所文化建设细则,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做到积极向上、健康美观、整齐统一、简洁明了、文化氛围浓厚、品位高雅,既能体现大学精神,又能以先进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的特征。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文化广场以及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等主题景观,将主题教育与校园景观和谐统一,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感受正能量熏陶。三是建设学校视觉识别系统。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推广并使用办公用品、证件、环境标识、旗帜、服装、礼品、包装、交通运输等各类视觉识别系统成果,学校文化标识和形象符号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宣传,发挥其规范管理、凝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设立广西外国语学院“五棵松”校园文化活动奖、“思源亭”音乐角。正是通过这些物质文化景观,广大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校园物质环境。
(三)强化课程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广西外国语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专业课程教育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教育人、关心人和理解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一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模式创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广西各类教育基地,加强理论和实践融合,利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广西民办高校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习近平新时代研究所,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引导师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行动。结合学校部分专业,增设国学经典、书法鉴赏、诗词欣赏等选修课,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汲取政治智慧,延续、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价值认同。三是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建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多门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要求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1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夯实文化载体建设,拓展教育有效途径。广西外国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优秀校园文化教育与传承,以文化育人,以价值铸魂,创新文化载体建设,拓展教育有效途径,夯实学子文化自信根基。一是围绕“三个依托”,深化主题教育,构建多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利用五四运动、建党纪念日、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民族团结等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日等契机,开展“校训校风大家谈”“读大学、明校训”等校训校风育人活动,深入挖掘校训校风蕴含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价值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爱国爱校、校史校情、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和成人成才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二是以“经典名著导读”和“人文讲坛”为载体,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推广和名家学术报告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月”和“博学大讲堂”,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外文化有关的经典诵读、经典图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把践行道德文化与在校学习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思考和视野范围。三是以实践育人为目标,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紧扣办学定位,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担当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越青年大联欢、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亚洲国际集邮展等重大国际社会活动的接待、翻译和志愿服务工作。四是举办格调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打造优秀校友文化。邀请国内知名演出团体来校开展文化经典剧目展演,积极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戏曲进校园、东盟文化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中外音乐会、话剧表演等,大力打造多彩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拍摄广外学子东盟创业纪录片,做好广外学子东盟创业的宣传报道。加强校友会的联系,经常组织校友返校为在校师生讲传统、讲创业成才经历,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五是加强多元化平台建设,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高地。利用网络技术集中展现学校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采用“学校组织、网络搭台、学生唱戏”的模式,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和易班,推动核心价值观数字化作品保存和传播,讲好“广外”故事,传播正能量。深入挖掘校史、校训、校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时代精神、价值理念,将其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创作形成一批校园文化产品,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计划,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五)深化文化品牌内涵,凸显育人功能。广西外国语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品牌化、特色化、项目化”为重点,以文化活动立项为牵引,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集中优势资源,深化活动主题,广泛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是塑造“大爱”特色文化。以学校“大爱教育”工程实施为契机,以“大爱”理念引导师生,把“大爱”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铸成校园文化的灵魂,打造了“慈善—爱心”主题慈善系列活动—— 无偿献血活动、“关爱特殊儿童、孤寡老人”行动、“衣牵爱心暨我的爱心不毕业”等形式多样的“大爱教育”活动,创造性地开辟大爱精神,形成独具魅力的“大爱”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爱人的大爱情怀。二是深化以“三月四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三月四节”即雷锋月、读书月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女生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特别是第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思想引领、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为思路,注重思想性、专业、艺术类的统一,开展了包括“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影随心动·情满广外”第五届大学生校园微电影节、“盖世音雄”第十三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驻邕高校现场书画大赛等19个项目,进一步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三是打造“一社一品”,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的载体。坚持学生社团“四个一体化”建设即文化育人一体化、专业建设一体化、能力培养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大力倡导公益社团、精心打造专业社团、正确引导文化社团、积极扶持品牌社团,切实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阵地,鼓励社团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多样性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活动参与的选择性,提升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目前校院两级学生社团共128个,英语精英俱乐部、记者团、飞斯特轮滑协会等学生社团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四是深化国旗教育、养成教育、毕业教育等主题教育。将国旗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工作载体与抓手,不断深化国旗教育中升旗仪式的教育内涵,按照品牌化、工程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丰富活动形式,拓深活动内容,提升师生在国旗教育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担历史重任。以“大爱致远”的校风培育良好学风。通过学风建设年活动、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增强学风教育活动的鲜活性和感召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立德感恩、自我约束、自立自强,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在毕业教育中坚持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育人的情感教育理念,开展以同学情、校友情、师生情、母校情、爱国情为主线的“五情”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毕业生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高校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在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功能,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形成良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严明祥.论引导高职学生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1)
[2]徐晓滢,李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的主体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
[3]魏玉娟.应用型本科高校立德树人的文化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4]陈文俊,李晓敏.大学文化之学院文化建设浅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5]邱书明.将“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
[6]常益.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師范大学,2019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价值研究”(2019KY0890);2013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塑造及路径探析”(2014SZ018);2018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民办高校‘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与研究”(2018LSZ029)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曾扬阳,男,广西宾阳人,讲师,广西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彭 洁,女,广西钦州人,讲师,广西外国语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优秀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042-03
优秀校园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分析优秀校园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讨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内在素养和自觉行动。
一、优秀校园文化在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一)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提供正确的精神导向。校园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校园精神,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强烈的渗透感和动力性。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强化校园文化的正确导向和营造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充分发挥校报、电视台、广播站以及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理论研讨会、板报设计大赛、演讲比赛以及征集校史、校训、校徽、校歌等,明确校园文化活动与时代特征相一致的引导方向和凝聚集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想追求和道德品德于一体的校园精神,可以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提供正确的精神导向。
(二)提供强劲的智力补充和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随着广西外国语学院校园文化设施的完善和“三月四节”、英语活动角等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深化,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中的知识教育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全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服务了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同时,通过开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提炼和建设,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求知、自觉向善、自觉成才。
二、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广西外国语学院党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学校出台的《关于开展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校园文化中,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广西外国语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广西外国语学院“大爱教育”工程实施办法》《广西外国语学院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等各项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提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亲自主抓,其他部门各司其职、构建合力,逐步构筑起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党委办公室牵头、各方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整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引导广大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广西外国语学院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要让师生视线所到、足迹所至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启迪性的文化精髓和熏陶性、感染性的美育景观。一是打造思源亭、五棵松、孔子像、东南亚风情园等优秀人文景观,不断积淀文化内涵,制定了教室、宿舍、广场、走廊、食堂等场所文化建设细则,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做到积极向上、健康美观、整齐统一、简洁明了、文化氛围浓厚、品位高雅,既能体现大学精神,又能以先进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的特征。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文化广场以及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等主题景观,将主题教育与校园景观和谐统一,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感受正能量熏陶。三是建设学校视觉识别系统。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推广并使用办公用品、证件、环境标识、旗帜、服装、礼品、包装、交通运输等各类视觉识别系统成果,学校文化标识和形象符号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宣传,发挥其规范管理、凝聚人心的作用。四是设立广西外国语学院“五棵松”校园文化活动奖、“思源亭”音乐角。正是通过这些物质文化景观,广大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校园物质环境。
(三)强化课程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广西外国语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专业课程教育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教育人、关心人和理解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一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模式创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广西各类教育基地,加强理论和实践融合,利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广西民办高校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习近平新时代研究所,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引导师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行动。结合学校部分专业,增设国学经典、书法鉴赏、诗词欣赏等选修课,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汲取政治智慧,延续、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价值认同。三是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建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多门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要求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1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夯实文化载体建设,拓展教育有效途径。广西外国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优秀校园文化教育与传承,以文化育人,以价值铸魂,创新文化载体建设,拓展教育有效途径,夯实学子文化自信根基。一是围绕“三个依托”,深化主题教育,构建多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利用五四运动、建党纪念日、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民族团结等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日等契机,开展“校训校风大家谈”“读大学、明校训”等校训校风育人活动,深入挖掘校训校风蕴含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价值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爱国爱校、校史校情、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和成人成才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二是以“经典名著导读”和“人文讲坛”为载体,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推广和名家学术报告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月”和“博学大讲堂”,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外文化有关的经典诵读、经典图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把践行道德文化与在校学习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思考和视野范围。三是以实践育人为目标,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紧扣办学定位,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担当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越青年大联欢、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亚洲国际集邮展等重大国际社会活动的接待、翻译和志愿服务工作。四是举办格调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打造优秀校友文化。邀请国内知名演出团体来校开展文化经典剧目展演,积极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戏曲进校园、东盟文化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中外音乐会、话剧表演等,大力打造多彩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拍摄广外学子东盟创业纪录片,做好广外学子东盟创业的宣传报道。加强校友会的联系,经常组织校友返校为在校师生讲传统、讲创业成才经历,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五是加强多元化平台建设,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高地。利用网络技术集中展现学校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采用“学校组织、网络搭台、学生唱戏”的模式,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和易班,推动核心价值观数字化作品保存和传播,讲好“广外”故事,传播正能量。深入挖掘校史、校训、校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时代精神、价值理念,将其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创作形成一批校园文化产品,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计划,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五)深化文化品牌内涵,凸显育人功能。广西外国语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品牌化、特色化、项目化”为重点,以文化活动立项为牵引,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集中优势资源,深化活动主题,广泛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是塑造“大爱”特色文化。以学校“大爱教育”工程实施为契机,以“大爱”理念引导师生,把“大爱”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铸成校园文化的灵魂,打造了“慈善—爱心”主题慈善系列活动—— 无偿献血活动、“关爱特殊儿童、孤寡老人”行动、“衣牵爱心暨我的爱心不毕业”等形式多样的“大爱教育”活动,创造性地开辟大爱精神,形成独具魅力的“大爱”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爱人的大爱情怀。二是深化以“三月四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三月四节”即雷锋月、读书月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女生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特别是第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思想引领、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为思路,注重思想性、专业、艺术类的统一,开展了包括“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影随心动·情满广外”第五届大学生校园微电影节、“盖世音雄”第十三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驻邕高校现场书画大赛等19个项目,进一步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三是打造“一社一品”,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的载体。坚持学生社团“四个一体化”建设即文化育人一体化、专业建设一体化、能力培养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大力倡导公益社团、精心打造专业社团、正确引导文化社团、积极扶持品牌社团,切实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阵地,鼓励社团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多样性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活动参与的选择性,提升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目前校院两级学生社团共128个,英语精英俱乐部、记者团、飞斯特轮滑协会等学生社团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四是深化国旗教育、养成教育、毕业教育等主题教育。将国旗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工作载体与抓手,不断深化国旗教育中升旗仪式的教育内涵,按照品牌化、工程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丰富活动形式,拓深活动内容,提升师生在国旗教育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担历史重任。以“大爱致远”的校风培育良好学风。通过学风建设年活动、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增强学风教育活动的鲜活性和感召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立德感恩、自我约束、自立自强,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在毕业教育中坚持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育人的情感教育理念,开展以同学情、校友情、师生情、母校情、爱国情为主线的“五情”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毕业生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高校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在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功能,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形成良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严明祥.论引导高职学生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1)
[2]徐晓滢,李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的主体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
[3]魏玉娟.应用型本科高校立德树人的文化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4]陈文俊,李晓敏.大学文化之学院文化建设浅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5]邱书明.将“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
[6]常益.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師范大学,2019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价值研究”(2019KY0890);2013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塑造及路径探析”(2014SZ018);2018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民办高校‘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与研究”(2018LSZ029)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曾扬阳,男,广西宾阳人,讲师,广西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彭 洁,女,广西钦州人,讲师,广西外国语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