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妇一生只吃糖不吃饭身体健康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重庆一名老妇从小就不吃饭,嗜吃甜食和糖,近年来仅以硬糖为食物。但其一生健康,没住过院,牙齿也健康,未患糖尿病。医师表示,她可能患有选择性厌食症,是特殊个例,不能模仿不宜提倡,不符合营养学。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但八旬老太谢顺德见到饭就反胃,一生只以糖和甜食为主食,最近5年更是只吃硬糖。可是,老太身体很健康,一生从没住过院。
  
  她的午餐只吃糖
  中午,永川区渝西大道谢顺德全家围坐桌前准备开饭,芋儿鸡、红烧鸭、炒胡豆、小菜汤……丰盛的饭菜摆了一桌。
  当大家端起饭碗时,满头白发的谢顺德却摸出一把硬糖,一边往嘴里塞,一边说:“饭菜再好对我没吸引力,这才是我的口粮。”谢婆婆身边的垃圾篓里,全是花花绿绿的“阿尔卑斯”、“大喜日子”等糖纸。
  “从没见谢婆婆吃过饭,她只吃糖。”谢婆婆吃糖不吃饭在附近早已人人皆知。楼下汇龙超市的杨老板,指着货架上那排硬糖说:“这些硬糖除了办酒席的人买,平时全是谢婆婆一个人包了,两三天就会买两斤,没见过吃糖这么凶的。”
  邻居况綦学说,因不吃饭,谢婆婆走亲戚都是“自带口粮”,送了人情别人上桌吃饭,她就坐到一边吃自带的糖。以前工作外出开会,她也自坐一桌,吃馒头蘸白糖。因此,谢婆婆一生从没炒过菜。
  
  从小吃饭就要吐
  为啥不爱吃饭爱吃糖?谢婆婆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从小就“恨”饭“爱”糖。
  谢婆婆说,母亲告诉她,自己断奶后,同龄孩子都开始吃米饭,她不吃,只吃加糖的玉米糊。长大后也不爱吃饭,只吃糖或甜食。因此,她常被父母打。有时候被父母强迫吃一碗饭,谢顺德必定是边吃边哭,吃下不久就呕吐出来,“印象中,最多一次只吃了半碗饭。”
  后来,父母拿谢顺德没法了。那个年代穷,没钱买糖,疼爱孙女的爷爷便用糯米煮了晒干加糖自制“炒米糖”,这成了谢顺德小时候的主粮。
  都说糖吃多了会得蛀牙,但谢婆婆牙齿却一直很健康,直到两三年前才掉光。
  
  已经吃糖数千斤
  谢顺德14岁嫁人,先后生了8个孩子。第一次坐月子时,婆婆给她炖了鸡汤,谢顺德一点没沾,就喝加了白糖的甜酒,奶水居然好得娃儿吃不完。
  困难年代物资匮乏,买糖是个大问题。谢婆婆一家可没为她的口粮少发愁,亲朋不得不从每月3斤供应白糖里匀出半斤一斤的票给她。有个姓彭的亲戚,老家在内江,内江出白糖,每次这个亲戚回老家都会给谢顺德带20斤白糖。为了让谢顺德有糖吃,丈夫还去找过当时分管物资供应的局长开过后门,每天要保证二三两的量。
  70岁以后,谢顺德就完全不沾米饭和蔬菜,只吃加糖的面包和糖果。为此,家人特意到面包店为她订做一种豆沙夹心面包,豆沙夹心里的糖要比普通面包多3倍。
  吃了5年面包后,谢婆婆吃腻了,从此专吃各种硬糖。不定时不定量,想吃就吃。一天下来至少半斤,还不算白糖。每个月,谢顺德要吃15斤硬糖,15斤白糖。谢婆婆粗略算了一下,自己已经吃了数千斤糖。
  
  身体一直很健康
  靠糖维生的谢婆婆身体一直很健康,儿媳妇苏祖琼说,婆婆从未住过院,只有一次因脑血管问题在附近诊所输过3次液,平时连感冒都很少。
其他文献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四川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就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
期刊
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都与情绪、运动、营养、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及保健医疗等密切相关,要防治老年人常见病,就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 保持乐观的情绪: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健康。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年人应该做到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及时调节好心态,享受离退休后新的生活。情绪紧张、心理不平衡常常引起人体的生理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等病。  ⑵ 注意合理的饮
期刊
树枯根先衰,人老足先老。老年人养生就要从保养脚开始,尤其是冬天,泡脚是必不可少的养生绝招。泡脚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也是很有学问的事,一起来听听专家的高招吧!  泡脚把握“1355”原则 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以内,水温50℃左右,泡完后晾5分钟。这是泡脚的基本原则,虽说泡脚是日常的小事,但却是保健养生的首要秘方。 如果在泡脚时适当地加以按摩,效果会更好。如果不会按摩穴位也不要紧,只要两脚互相搓
期刊
近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悄悄崛起了一座年轻的城市,居民却全是老人。  故意放慢节奏的城市  这座以“太阳”命名的城市,40年前还是一片沙漠棉田。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位名叫德尔·韦布的地产建筑商路过此地,觉得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土地非常便宜,就决定在这儿建一个专供退休老人居住和疗养的地方。居民年龄限在55岁以上,子女低于55岁的不能随同居住,要照顾老人,也只能住在该地以外的附近地区。奇怪的
期刊
85岁的西班牙老人胡斯托·加耶哥(JustoGallego)老人从未受过专业建筑训练,半个世纪以来不顾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凭着虔诚的信仰在马德里的郊外建造了一座大教堂。  教堂用砖厂丢弃的变形砖头盖成,柱子所用的水泥则是在一只塑料桶里铸模,中心的圆顶高达60米,甚至还有一座巨大的地下室,几乎颠覆了一切建筑学定律。除了周日,每天他都高踞在脚手架上工作。老人甚至没有设计建筑草图,一切都只在他的头脑中。 
期刊
一、许昌城市名片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50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之乡”。  二、许昌区位、交通优势特别明显  “到许昌游中原”是游客来河南旅游的最佳选择。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中国之中,距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
期刊
我患高血压几年了,靠药物支持,才较稳定,但低压总是90多,偏高。我担心,是药三分毒,日久天长,药物会损伤我的肝肾。开始我用红酒泡洋葱头,效果不佳,大儿媳告诉我用香蕉皮煮水喝,每天三个香蕉皮,煮水分三次喝,喝三天观察一下,血压降下来,就不用再喝了。我前三天喝了效果不明显,第四天我没喝,一量血压,85/138,我又喝两天,高压没再降,低压降至80,哈哈,成功了,说明对降低压效果明显,现在我已不再喝了,
期刊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  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田螺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她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
期刊
核心提示:22年前,一位类风湿全身瘫痪的母亲,冒死剖腹产下了孩子;22年间,父亲、姥姥相继去世,男孩担负起养家的重任;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他将瘫痪的母亲带在身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    “木头妈妈”生死孕育双胞胎  张忘香1962年出生于新洲区大埠镇中堂湖渔场,由于家里很穷,兄妹5人从小就睡在家里铺满稻草的地面。久而久之,他们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家里没有钱治病,以张忘香的病情最
期刊
在武汉新洲区张店中学,学校师生常常能看到历史老师罗一鸣捡垃圾的身影。  54岁的罗一鸣自己是公办教师,老伴是学校的宿舍管理员,两个儿子现都已参加工作。他家在当地不算很富裕,但远不会拮据到捡垃圾补贴家用的程度。罗老师捡垃圾是为了倡导节俭和做善事。  近日,张店中学为罗老师的“废品回收工作室”挂牌,并为罗老师办了一个“废品回收展览”。  罗老师把学校分给他的两间宿舍(每间约20平方米)中的一间,改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