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对孩子成长起90%的作用
王少卿:在《发现母亲》中,您的母教理论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理论体系,能否具体地在家庭教育方面谈一谈?
王东华:我的母教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呼吁整个社会对女性生育价值的重视,二是呼吁社会对母亲价值的尊重。我认为,母亲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和创造性的工作,因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其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作为母亲,她可以不是天才,但她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可以说,母亲就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我们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事实上,孩子成长由谁负责?是家庭。家庭又由谁负责?是母亲。
王少卿:在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女性的作用,是不是意味着男性的作用可有可无?
王东华: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父亲在孩子长大后作用日显,他代表的是外在的世界,因此,只有父亲和母亲的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王少卿:您为什么特别强调“母亲”呢?
王东华:中国是一个有着母教传统的国家,特别是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母亲的作用要占到90%以上。母亲不仅对孩子的生理有极其巨大、深刻、永久的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智力、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一个自私自利的母亲,不可能培养出慷慨大方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母亲,不可能培养出视野宽广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身为母亲,怎么可以只埋怨孩子而不自我反思呢?
孩子品德不是几堂课能够解决的
王少卿:请具体地从母亲教育的理论来谈谈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王东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母亲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没有挑起教育子女的担子。每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没有不良的少年,有问题的孩子大多出自有问题的家庭。我有一个看法,无论你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官,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你都不是成功的,你都是玩忽职守。其次,我们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这是错误的。学校只是一个职能培训所,主要教给孩子知识,而家庭则是造人的地方,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教孩子如何做人,这不是在学校几堂课就能够解决的。
不可忽视的气概教育
王少卿:您认为影响孩子成长主要有智力、意志、品德、气概四个因素,意志、品德、气概是不是平常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您认为气概教育不容忽视,能不能具体谈一谈?
王东华:意志、品德、气概就是我们平常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我认为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应该是气概,其次是品德,它决定气概的方向正确与否,并为气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再次是意志,它为气概的实现提供个体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后才是智力,它仅仅提供工具性的帮助。
关于家庭教育中气概的教育,我要特别提醒所有母亲,孩子在3岁前可以进行早期智力教育,6岁以后就应该重点进行气概教育,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伟人传记,以感受伟人的博大胸怀。
王少卿:您提倡的气概教育我非常有同感。一个人具有大气度才能有大作为,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往往是被忽视了的。
王东华:气概和胸襟这些东西是孩子7岁到十七八岁这个时间段培养出来的,父母亲的胸襟影响着孩子的胸襟。现在谈教育,人们更强调理想教育,长大以后要做文学家、科学家什么的。而气概教育则决定了孩子将来做第几流的人物,气概不凡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比没有气概的人做得好。孟子说,做人要有浩然之气,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王少卿:现在的家长更注重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您能不能给一些好建议?
王东华:其实,非智力品质决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教”是“显教育”层次上的,“育”是“潜教育”层次上的。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父母亲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社会遗传结果,因此,它不仅要求父母懂得教育的艺术,而且更要懂得自己正确地做人。
非智力品质是从人与人的实践中学习与培养起来的,目前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就是同龄交往环境的丧失,所以母亲更应该成为孩子的伙伴,以提高他的生存适应能力。孩子经历的事情越多,处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强,非智力品质也就越好。比如在安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孩子之间的争吵、哭闹、和解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学着去处理,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王少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与母亲的非智力品质是密切相关的,如何才能提高母亲的非智力品质呢?
王东华:家长的素质影响着孩子的素质,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因此说,素质教育应该从家庭抓起,从母亲抓起。对“素质教育”我是这样理解的,素质更多地出自于家庭,教育更多地出自于学校。学校是刃,家庭是刃上的钢。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只有1500万人的犹太民族中找到。这个民族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在家庭里完成了全部的教育,使孩子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所以,增强母亲的心理健康,提高母亲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整个民族的需要,更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需要。解决了母亲问题才能解决孩子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工程,为此我提出的母亲教育工程,包含了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是“优识”,父母首先在精神上、思想上、认识上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第二是“优体”,必须在身体上为做一个健康的父母奠定基础;
第三是“优恋”,每一个想恋爱结婚的人都应生发出最好的父母意识,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去寻找最合适的配偶;
第四是“优婚”,找到合适人选最终缔结盟约,从而开始实施这一宏伟的人类生产工程;
第五是“优孕”,选择最佳时机受孕,并让母亲和胎儿得到最好的养护;
第六是“优娩”,让母亲和胎儿得到最安全、合理的生产;
第七是“优养”,让孩子获得一个最强健的身体;
第八是“优育”,让孩子获得最完美的精神;
第十是“优教”,让孩子获得最卓越的智慧;
第十一是“优境”,让孩子能够得到最和谐、幸福的成长。
王少卿:在《发现母亲》中,您的母教理论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理论体系,能否具体地在家庭教育方面谈一谈?
王东华:我的母教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呼吁整个社会对女性生育价值的重视,二是呼吁社会对母亲价值的尊重。我认为,母亲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和创造性的工作,因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其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作为母亲,她可以不是天才,但她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可以说,母亲就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我们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事实上,孩子成长由谁负责?是家庭。家庭又由谁负责?是母亲。
王少卿:在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女性的作用,是不是意味着男性的作用可有可无?
王东华: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父亲在孩子长大后作用日显,他代表的是外在的世界,因此,只有父亲和母亲的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王少卿:您为什么特别强调“母亲”呢?
王东华:中国是一个有着母教传统的国家,特别是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母亲的作用要占到90%以上。母亲不仅对孩子的生理有极其巨大、深刻、永久的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智力、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一个自私自利的母亲,不可能培养出慷慨大方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母亲,不可能培养出视野宽广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身为母亲,怎么可以只埋怨孩子而不自我反思呢?
孩子品德不是几堂课能够解决的
王少卿:请具体地从母亲教育的理论来谈谈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王东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母亲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没有挑起教育子女的担子。每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没有不良的少年,有问题的孩子大多出自有问题的家庭。我有一个看法,无论你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官,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你都不是成功的,你都是玩忽职守。其次,我们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这是错误的。学校只是一个职能培训所,主要教给孩子知识,而家庭则是造人的地方,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教孩子如何做人,这不是在学校几堂课就能够解决的。
不可忽视的气概教育
王少卿:您认为影响孩子成长主要有智力、意志、品德、气概四个因素,意志、品德、气概是不是平常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您认为气概教育不容忽视,能不能具体谈一谈?
王东华:意志、品德、气概就是我们平常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我认为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应该是气概,其次是品德,它决定气概的方向正确与否,并为气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再次是意志,它为气概的实现提供个体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后才是智力,它仅仅提供工具性的帮助。
关于家庭教育中气概的教育,我要特别提醒所有母亲,孩子在3岁前可以进行早期智力教育,6岁以后就应该重点进行气概教育,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伟人传记,以感受伟人的博大胸怀。
王少卿:您提倡的气概教育我非常有同感。一个人具有大气度才能有大作为,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往往是被忽视了的。
王东华:气概和胸襟这些东西是孩子7岁到十七八岁这个时间段培养出来的,父母亲的胸襟影响着孩子的胸襟。现在谈教育,人们更强调理想教育,长大以后要做文学家、科学家什么的。而气概教育则决定了孩子将来做第几流的人物,气概不凡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比没有气概的人做得好。孟子说,做人要有浩然之气,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王少卿:现在的家长更注重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您能不能给一些好建议?
王东华:其实,非智力品质决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教”是“显教育”层次上的,“育”是“潜教育”层次上的。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父母亲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社会遗传结果,因此,它不仅要求父母懂得教育的艺术,而且更要懂得自己正确地做人。
非智力品质是从人与人的实践中学习与培养起来的,目前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就是同龄交往环境的丧失,所以母亲更应该成为孩子的伙伴,以提高他的生存适应能力。孩子经历的事情越多,处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强,非智力品质也就越好。比如在安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孩子之间的争吵、哭闹、和解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学着去处理,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王少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与母亲的非智力品质是密切相关的,如何才能提高母亲的非智力品质呢?
王东华:家长的素质影响着孩子的素质,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因此说,素质教育应该从家庭抓起,从母亲抓起。对“素质教育”我是这样理解的,素质更多地出自于家庭,教育更多地出自于学校。学校是刃,家庭是刃上的钢。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只有1500万人的犹太民族中找到。这个民族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在家庭里完成了全部的教育,使孩子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所以,增强母亲的心理健康,提高母亲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整个民族的需要,更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需要。解决了母亲问题才能解决孩子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工程,为此我提出的母亲教育工程,包含了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是“优识”,父母首先在精神上、思想上、认识上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第二是“优体”,必须在身体上为做一个健康的父母奠定基础;
第三是“优恋”,每一个想恋爱结婚的人都应生发出最好的父母意识,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去寻找最合适的配偶;
第四是“优婚”,找到合适人选最终缔结盟约,从而开始实施这一宏伟的人类生产工程;
第五是“优孕”,选择最佳时机受孕,并让母亲和胎儿得到最好的养护;
第六是“优娩”,让母亲和胎儿得到最安全、合理的生产;
第七是“优养”,让孩子获得一个最强健的身体;
第八是“优育”,让孩子获得最完美的精神;
第十是“优教”,让孩子获得最卓越的智慧;
第十一是“优境”,让孩子能够得到最和谐、幸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