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地处我国中心地带,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京津冀豫四省份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然而,水危机的阴影时刻困扰着这些地区,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短板。
水是生命之源。每年人均500立方米水是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而京津冀和河南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这一标准,焦渴状态日益严峻,水资源状况逐年恶化。
庆幸的是,今年汛期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全线贯通,京津冀和河南四省市终于要喝上期盼多年的“南水”了。当前四省市在配套工程建设方面是否已经做好迎接“南水”的准备、清澈的“南水”北来之后能否让人们放心饮用等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是配套设施
北京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市中建成最早、发挥效益最早的城市,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首都重要的供水生命线。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主任孙国升介绍,为确保南水北调的来水“调得进、用得上”,北京市需建设约200公里的输水管线工程、总调蓄库容约4000万立方米的调蓄工程、供水总规模约400万立方米/天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工程,以及输、供水系统的通信、调度、监控和水质监测预警、管理设施等项目来接纳来水。
在北京的配套工程设施建设中,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的建设不得不提。“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包括引输水工程、净配水厂工程及配套工程,总用地规模为24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17万平方米。工程铺设输水管线近4公里,将净配水厂与南水北调南干渠郭公庄分水口相连通;净配水厂将新建臭氧接触池、机械加速澄清池、活性炭吸附池、超滤膜车间、紫外消毒间、清水池、排泥池、变电站等各种设施,把经过深度处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输送到市政大管网中。”北京自来水集团郭公庄水厂项目办主任唐升卿告诉本刊记者。
不单单是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省市也都在积极建设配套工程。
“我市的配套工程依托‘一纵(中线总干渠)一横(石津干渠)’两条骨架,通过16个分水口引水,建设16条输水管道、24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实现向市区、总干渠沿线及以东的12个县(市)和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西部生态新区、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赞皇五马山工业区4个重点园区供水,年均供水量7.82亿立方米。”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说。
水质保障核心在防患
除了配套工程设施,水质问题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水质优良,常年可达二类以上饮用水标准,是全国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源头水质如此清凉,又如何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水质不被污染?
事实上,为防患于未然,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均为新开明渠,全部用混凝土板衬砌防渗,干渠两侧是宽阔的绿化带,并与沿线的河渠立体交叉,既不通航,也不纳污,且渠道远离大城市,减少了污染,可以有效地保证水质。尽管如此,沿线各省市对“南水”的水质依旧层层把关,不允许一丝纰漏出现。
记者从保定市供水总公司获悉,为了解掌握南水北调对该市市区管网水质的影响,让市民喝上放心的“南水”,保定供水总公司承接的“南水北调”保定市区城市管网适应性实验研究启动。
“我市的配套工程全部采用地下箱涵暗渠输水,并利用地下管道输水到水厂,不会在途中造成污染。”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到。
与石家庄和保定不同,在中线水质统一监测的基础上,北京市专门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建设相应的水质监测预警设施。第一道防线是当河北来水水质出现问题时,关闭总干渠北拒马河暗渠进口节制闸,开启退水闸,将来水排入拒马河内,问题水“不进京”;第二道防线是当永定河以西水质突发问题时,关闭永定河倒虹吸进口闸,将来水排入滞洪水库或永定河,问题水“不进城”;第三道防线是当水厂取水口前水质发现问题时,停止取水,问题水“不进厂”。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已提前着手进行水质适应性研究,2011年在丹江口库区建立了水处理试验基地,包括北京现有地表水厂的所有工艺,并将北京不同地区在用的供水管道运到基地,进行浸泡实验,研究管网的适应性问题。”孙国升告诉本刊记者,“针对水质变化情况,北京市确定了迎接南水北调水源的30多套制水工艺方案,到2013年底,改造和新建供水管网近1200公里,为确保江水进京后供水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水就有永续发展
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现实承载力可根据“木桶理论”来确定。对京津冀和河南地区而言,水资源是其发展的短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无疑将有效缓解四省市水资源危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其在惠及民生方面的相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对北京而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先是提高了北京市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通过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城市供水格局得到了优化,实现了主要自来水厂双水源供水,城市供水保证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其次是明显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尤其是通过逐步关闭自备井,能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在明显改善首都水生态环境的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健康的饮用水,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孙国升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沿线,湖北、河南在保障水源、保护生态、移民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牺牲,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这些地方的回报也是不言而喻的。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方面拉动了河南省经济增长,河南省境内南水北调干线和配套工程总投资近1000亿元,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大基础性设施;另一方面,对改善河南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都意义重大。同时,对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投资环境改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每年人均500立方米水是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而京津冀和河南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这一标准,焦渴状态日益严峻,水资源状况逐年恶化。
庆幸的是,今年汛期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全线贯通,京津冀和河南四省市终于要喝上期盼多年的“南水”了。当前四省市在配套工程建设方面是否已经做好迎接“南水”的准备、清澈的“南水”北来之后能否让人们放心饮用等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是配套设施
北京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市中建成最早、发挥效益最早的城市,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首都重要的供水生命线。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主任孙国升介绍,为确保南水北调的来水“调得进、用得上”,北京市需建设约200公里的输水管线工程、总调蓄库容约4000万立方米的调蓄工程、供水总规模约400万立方米/天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工程,以及输、供水系统的通信、调度、监控和水质监测预警、管理设施等项目来接纳来水。
在北京的配套工程设施建设中,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的建设不得不提。“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包括引输水工程、净配水厂工程及配套工程,总用地规模为24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17万平方米。工程铺设输水管线近4公里,将净配水厂与南水北调南干渠郭公庄分水口相连通;净配水厂将新建臭氧接触池、机械加速澄清池、活性炭吸附池、超滤膜车间、紫外消毒间、清水池、排泥池、变电站等各种设施,把经过深度处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输送到市政大管网中。”北京自来水集团郭公庄水厂项目办主任唐升卿告诉本刊记者。
不单单是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省市也都在积极建设配套工程。
“我市的配套工程依托‘一纵(中线总干渠)一横(石津干渠)’两条骨架,通过16个分水口引水,建设16条输水管道、24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实现向市区、总干渠沿线及以东的12个县(市)和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西部生态新区、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赞皇五马山工业区4个重点园区供水,年均供水量7.82亿立方米。”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说。
水质保障核心在防患
除了配套工程设施,水质问题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水质优良,常年可达二类以上饮用水标准,是全国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源头水质如此清凉,又如何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水质不被污染?
事实上,为防患于未然,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均为新开明渠,全部用混凝土板衬砌防渗,干渠两侧是宽阔的绿化带,并与沿线的河渠立体交叉,既不通航,也不纳污,且渠道远离大城市,减少了污染,可以有效地保证水质。尽管如此,沿线各省市对“南水”的水质依旧层层把关,不允许一丝纰漏出现。
记者从保定市供水总公司获悉,为了解掌握南水北调对该市市区管网水质的影响,让市民喝上放心的“南水”,保定供水总公司承接的“南水北调”保定市区城市管网适应性实验研究启动。
“我市的配套工程全部采用地下箱涵暗渠输水,并利用地下管道输水到水厂,不会在途中造成污染。”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到。
与石家庄和保定不同,在中线水质统一监测的基础上,北京市专门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建设相应的水质监测预警设施。第一道防线是当河北来水水质出现问题时,关闭总干渠北拒马河暗渠进口节制闸,开启退水闸,将来水排入拒马河内,问题水“不进京”;第二道防线是当永定河以西水质突发问题时,关闭永定河倒虹吸进口闸,将来水排入滞洪水库或永定河,问题水“不进城”;第三道防线是当水厂取水口前水质发现问题时,停止取水,问题水“不进厂”。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已提前着手进行水质适应性研究,2011年在丹江口库区建立了水处理试验基地,包括北京现有地表水厂的所有工艺,并将北京不同地区在用的供水管道运到基地,进行浸泡实验,研究管网的适应性问题。”孙国升告诉本刊记者,“针对水质变化情况,北京市确定了迎接南水北调水源的30多套制水工艺方案,到2013年底,改造和新建供水管网近1200公里,为确保江水进京后供水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水就有永续发展
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现实承载力可根据“木桶理论”来确定。对京津冀和河南地区而言,水资源是其发展的短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无疑将有效缓解四省市水资源危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其在惠及民生方面的相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对北京而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先是提高了北京市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通过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城市供水格局得到了优化,实现了主要自来水厂双水源供水,城市供水保证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其次是明显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尤其是通过逐步关闭自备井,能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在明显改善首都水生态环境的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健康的饮用水,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孙国升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沿线,湖北、河南在保障水源、保护生态、移民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牺牲,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这些地方的回报也是不言而喻的。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方面拉动了河南省经济增长,河南省境内南水北调干线和配套工程总投资近1000亿元,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大基础性设施;另一方面,对改善河南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都意义重大。同时,对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投资环境改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