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R4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84-02
护理理论(本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代表着护理知识体系的提升,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护理理论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2]。虽然西方护理理论在指导我国护理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3]。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舒适模式、顺应自然理论、天人合一等护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并不理想[4]。可以说,在我国推行、应用和发展护理理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综述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1 护理学科领域常见模式/理论的分类
大多数现有的护理模式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从南丁格尔时代至今,护理人员逐渐發展了自己的护理理论,同时,护理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其它学科的理论。目前常被护理学科应用的模式/理论包括5类。
1.1 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代表人物包括:南丁格尔的环境学说及Orem的自理模式等。Orem的自理模式认为自理是一种有一定形式的、连续的和有意识的行为。自理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一个人的自理能力越好,则显示其健康状况越佳。与健康有关的自理能力缺陷则是确定是否需要护理的指标,所以护理工作应以如何更好地去恢复和满足患者的自理能力为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护理系统帮助患者自己来满足自理需要。在Orem的护理系统中包括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以及支持和教育系统①。
1.2 以护患关系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以护患沟通交流技巧为中心,主张所有的人类活动是一种相互作用;护理活动被看作是护士与患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论着重阐述护士如何通过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护患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决定于护士及其患者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代表人物包括: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Peplau的人际关系模式及Watson
的人类照护理论等。
1.3 以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由不同的亚系统所组成的开放系统,这些系统有机地协作成为一个整体来满足人的需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Roy的适应模式,Neuman B的系统模式及Leininger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等。
1.4 以能量源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能量源或能量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能量稳定或健康。主要代表人物有Rogers人类统一整体科学理论的及Newman M的健康意识理论等。
1.5 护理学科常应用的其它学科的理论 由于护理学科探讨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因此公共卫生、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模式常常被护理学科借鉴和应用,例如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Erikson的成长发育理论、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Lazarus&Folkman的压力和应对模式、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学说等等。
2 护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2.1.护理理论的现实有效性
护理理论给护士提供评估、诊断和干预的目标,可帮助护理人员发展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明确专业的价值和推论,为护理实践、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理论可加强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例如在为1例患糖尿病住院治疗的14岁少女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在评估该患者时就可应用到Mash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生长发育理论、应激和应对理论、角色理论,并可应用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以及Orem的自理理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2.2.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的紧张关系甚至被认为是临床护理变革的必需②。
2.2.1避免生搬硬套,应用理论的精髓和思想
一些有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文章由于太在乎理论的应用,而忽略了临床的实际情况和应用理论的意义,即平常所说的“为了应用而应用”,效果很难持久。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将理论的精髓和思想付诸实践,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例如,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就是将Orem的自理理论的思想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2.2.大力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EBN):EBN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并在实践过程中能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④。EBN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并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指导护理实践,因此,EBN对建立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对于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中间类型理论(middle-range theories)的发展和应用:过去的30~40年间,理论的发展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有学者指出⑤,1980年以前发展的概念模式和理论由于不是直接起源于科研并且由于它们太抽象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发展更多的理论,这些理论能紧密地和护理的实践相结合并且是通过科研系统的发展起来的⑥。这种实质性的理论被赋予实践的特征并产生能影响护理结果的新的实践方法③。中间类型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实质性的理论。它以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概念为焦点,例如,社会支持,疼痛,悲痛,疲乏或生活的变迁。这样发展出来的理论由于关注一个实际的领域,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例如,Phillips⑧]的家庭护理质量理论就描述了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人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于指导社区的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2.4.改革现有的教育方法,使之更贴近护理的本质: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问题其实主要是针对护生而来的,教育者教理论而临床教师教实践,从而产生了两者的脱节。但是学生并不是问题的焦点,实质上是课程的问题⑦。目前有学者提出经验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护理本科生将理论和科研融入实践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借鉴。该法是基于人们从经验中学习并在实践中以之为基础的事实,这种方法是促进护生学习的有效方法⑨。例如,教师先以学生最熟悉的压力为背景讲解如何将压力-适应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访谈确定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症状、应对机制、情绪和对健康或疾病的主观感觉,并根据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⑩。该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让护生认识到护士在健康照顾领域的独特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医嘱的执行者。
2.3 护理理论应用的局限性
我们移植西方的护理理论,只能移植知识和观点,而不能移植它的文化底蕴。如把西方的理论作为解决中国护理现实问题的框架或标准,但又未充分考虑理论的文化背景和应用理论时的民族文化差异,而一味地生搬硬套,则会影响护理理论应用的效果,而致难以真正地解决中国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以及指导护理学科的发展⑾。
西方发达国家护理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护理模式、护理观念、护理教育、护理研究上,还包括护理理论的应用⑿。事实上,一个有效的护理理论是产生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的,很难有一个外来的理论可以联系并解决中国的护理实际问题的状况。
3 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只有本土生长的理论,才是真正原创性的理论;也只有不断创造本土的理论,才能创造民族间对话的可能。相对于西方护理理论,原创性表现为立足于本土护理,研究本土护理,服务于本土护理,改变本土护理对外来理论的依附性。中国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别需要中国的原创性护理理论的指导⒀。
3.1发展中国原创护理理论已具备条件
西方护理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已经有20余年,中国护理学术界在学习、应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原创中国的护理理论,需要借鉴西方护理理论家们发展理论的经验,吸纳西方护理理论的精髓,融合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结合中国护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做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实际上,护理学科从哲学指导思想到具体研究方法,都应该在更宽阔的领域中学习、领会、吸收、融合,最后形成护理学科独特的研究模式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胡雁,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上海护理,2007年7月第7卷第4期,5-6
[2] Rafferty AM, Allcock N, Lathlean J. The theory/practice’gap’:taking issue with the issu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6, 23:685-691
[3] Chinn P, Krammer MK. Theory and nursing: integrated knowledge development. 5thed, St Louis: Mosby, 1999.142-146.
[4] 胡雁,楊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4):245-248.
[5][6] Blegen M, Tripp-Reimer T. Implications of nursing taxonomies formiddle-range theory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997, 19(3): 37-49.
[7] Schwartz-Barcott D, Patterson BJ, Lusardi P, et al.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tightening the link via three fieldwork strategi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9(3): 281-289.
[8] Phillips L, Rempusheski V. Caring for the frail elderly at home: toward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poor qualityfamily caregiving.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986, 8: 62-68.
[9] Jarvis P. The way forward for practice education. Nursing Education Today, 1999, 19(4):269-273.
[10]Welch JL,Jeffries PR, Lyon BL, et al.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into practice. Nurse Educator, 2001,26(5):240-243.
[11][12][13]殷磊。中国护理的发展需要原创性护理理论指导.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4):315-317
护理理论(本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代表着护理知识体系的提升,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护理理论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2]。虽然西方护理理论在指导我国护理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3]。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舒适模式、顺应自然理论、天人合一等护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并不理想[4]。可以说,在我国推行、应用和发展护理理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综述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1 护理学科领域常见模式/理论的分类
大多数现有的护理模式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从南丁格尔时代至今,护理人员逐渐發展了自己的护理理论,同时,护理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其它学科的理论。目前常被护理学科应用的模式/理论包括5类。
1.1 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代表人物包括:南丁格尔的环境学说及Orem的自理模式等。Orem的自理模式认为自理是一种有一定形式的、连续的和有意识的行为。自理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一个人的自理能力越好,则显示其健康状况越佳。与健康有关的自理能力缺陷则是确定是否需要护理的指标,所以护理工作应以如何更好地去恢复和满足患者的自理能力为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护理系统帮助患者自己来满足自理需要。在Orem的护理系统中包括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以及支持和教育系统①。
1.2 以护患关系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以护患沟通交流技巧为中心,主张所有的人类活动是一种相互作用;护理活动被看作是护士与患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论着重阐述护士如何通过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护患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决定于护士及其患者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代表人物包括: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Peplau的人际关系模式及Watson
的人类照护理论等。
1.3 以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由不同的亚系统所组成的开放系统,这些系统有机地协作成为一个整体来满足人的需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Roy的适应模式,Neuman B的系统模式及Leininger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等。
1.4 以能量源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能量源或能量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能量稳定或健康。主要代表人物有Rogers人类统一整体科学理论的及Newman M的健康意识理论等。
1.5 护理学科常应用的其它学科的理论 由于护理学科探讨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因此公共卫生、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模式常常被护理学科借鉴和应用,例如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Erikson的成长发育理论、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Lazarus&Folkman的压力和应对模式、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学说等等。
2 护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2.1.护理理论的现实有效性
护理理论给护士提供评估、诊断和干预的目标,可帮助护理人员发展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明确专业的价值和推论,为护理实践、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理论可加强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例如在为1例患糖尿病住院治疗的14岁少女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在评估该患者时就可应用到Mash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生长发育理论、应激和应对理论、角色理论,并可应用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以及Orem的自理理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2.2.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的紧张关系甚至被认为是临床护理变革的必需②。
2.2.1避免生搬硬套,应用理论的精髓和思想
一些有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文章由于太在乎理论的应用,而忽略了临床的实际情况和应用理论的意义,即平常所说的“为了应用而应用”,效果很难持久。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将理论的精髓和思想付诸实践,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例如,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就是将Orem的自理理论的思想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2.2.大力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EBN):EBN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并在实践过程中能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④。EBN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并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指导护理实践,因此,EBN对建立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对于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中间类型理论(middle-range theories)的发展和应用:过去的30~40年间,理论的发展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有学者指出⑤,1980年以前发展的概念模式和理论由于不是直接起源于科研并且由于它们太抽象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发展更多的理论,这些理论能紧密地和护理的实践相结合并且是通过科研系统的发展起来的⑥。这种实质性的理论被赋予实践的特征并产生能影响护理结果的新的实践方法③。中间类型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实质性的理论。它以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概念为焦点,例如,社会支持,疼痛,悲痛,疲乏或生活的变迁。这样发展出来的理论由于关注一个实际的领域,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例如,Phillips⑧]的家庭护理质量理论就描述了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人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于指导社区的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2.4.改革现有的教育方法,使之更贴近护理的本质: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问题其实主要是针对护生而来的,教育者教理论而临床教师教实践,从而产生了两者的脱节。但是学生并不是问题的焦点,实质上是课程的问题⑦。目前有学者提出经验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护理本科生将理论和科研融入实践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借鉴。该法是基于人们从经验中学习并在实践中以之为基础的事实,这种方法是促进护生学习的有效方法⑨。例如,教师先以学生最熟悉的压力为背景讲解如何将压力-适应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访谈确定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症状、应对机制、情绪和对健康或疾病的主观感觉,并根据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⑩。该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让护生认识到护士在健康照顾领域的独特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医嘱的执行者。
2.3 护理理论应用的局限性
我们移植西方的护理理论,只能移植知识和观点,而不能移植它的文化底蕴。如把西方的理论作为解决中国护理现实问题的框架或标准,但又未充分考虑理论的文化背景和应用理论时的民族文化差异,而一味地生搬硬套,则会影响护理理论应用的效果,而致难以真正地解决中国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以及指导护理学科的发展⑾。
西方发达国家护理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护理模式、护理观念、护理教育、护理研究上,还包括护理理论的应用⑿。事实上,一个有效的护理理论是产生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的,很难有一个外来的理论可以联系并解决中国的护理实际问题的状况。
3 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只有本土生长的理论,才是真正原创性的理论;也只有不断创造本土的理论,才能创造民族间对话的可能。相对于西方护理理论,原创性表现为立足于本土护理,研究本土护理,服务于本土护理,改变本土护理对外来理论的依附性。中国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别需要中国的原创性护理理论的指导⒀。
3.1发展中国原创护理理论已具备条件
西方护理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已经有20余年,中国护理学术界在学习、应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原创中国的护理理论,需要借鉴西方护理理论家们发展理论的经验,吸纳西方护理理论的精髓,融合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结合中国护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做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实际上,护理学科从哲学指导思想到具体研究方法,都应该在更宽阔的领域中学习、领会、吸收、融合,最后形成护理学科独特的研究模式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胡雁,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上海护理,2007年7月第7卷第4期,5-6
[2] Rafferty AM, Allcock N, Lathlean J. The theory/practice’gap’:taking issue with the issu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6, 23:685-691
[3] Chinn P, Krammer MK. Theory and nursing: integrated knowledge development. 5thed, St Louis: Mosby, 1999.142-146.
[4] 胡雁,楊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4):245-248.
[5][6] Blegen M, Tripp-Reimer T. Implications of nursing taxonomies formiddle-range theory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997, 19(3): 37-49.
[7] Schwartz-Barcott D, Patterson BJ, Lusardi P, et al.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tightening the link via three fieldwork strategi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9(3): 281-289.
[8] Phillips L, Rempusheski V. Caring for the frail elderly at home: toward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poor qualityfamily caregiving.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986, 8: 62-68.
[9] Jarvis P. The way forward for practice education. Nursing Education Today, 1999, 19(4):269-273.
[10]Welch JL,Jeffries PR, Lyon BL, et al.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into practice. Nurse Educator, 2001,26(5):240-243.
[11][12][13]殷磊。中国护理的发展需要原创性护理理论指导.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4):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