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数量就急剧增加.再加上今年金融危机,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矛盾显得格外突出。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注目。如何就业和怎样更好的促进就业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想通过对就业难现状的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
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會议上,教育部公布:2002年至2006年的大学生人数为:145万人、212万人、280万人、336万人、413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67万人、68万人、58万人、75万人、;这样的增加幅度使的我国高校就业形式空前严峻。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大学生就业还变难了,原因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往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变为了个人自由择业。这一制度的改变,一方面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带来了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因为政府对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的编制制度。而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每年招考的职位是有限的,且人才进入途径基本上实行统一公开招考录用或聘用办法。这样一来使人才凭自己势力进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各个人才就相互竞争进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造成了人才竞争激烈。
二、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有13亿的人口,人口素质低,这就要加强我国国民的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数量就急剧增加,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影响极大。正是人口多,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多,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提供的岗位有限。我国生产力落后,第三产业还不发达。第三产业的落后导致我国失去了就业的好出路。加上今年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不得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三、专业设置不对口的后果。时代在变,社会也在变,专业设置也要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今天市场经济下需要应用型人才。过去有的专业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的的需要,从而大量专业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四、高校就业指导被动。有一些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于被动,不到学生毕业就不开始指导大学生就业,由于学生缺少充分就业培训,对就业现状了解少,不能很好规划自己生涯,就不能面对就业市场。
五、教学质量不高。高校不仅仅要给学生上好理论课,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仅学校活动重要而且学校外活动更重要,因为学生毕业终究要走向社会,自己独立地去面对生活。
六、用人单位招聘制度不合理。用人单位要有完整的工作经验的求业者,要重点高校大学生、要学历高,要长的好。仔细想一想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那有工作经验。要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产生了"名牌效应",使地方高校毕业生被冷落。
七、大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大学生期望值过高,想去好单位,要高工资、要到大城市里工作;大学生自身能力差,大学生业务素质差,道德素质差、团队合作能力差、竞争能力也差、眼高手底喜欢频繁换工作,不会用知识包装自己,推荐自己,依靠父母亲友联系安排。这些自身因素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具体有以下几个解决对策。
首先,政府要做的。政府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大学生待业人数下降;政府要规范就业市场,加强劳动市场地建设,立法保护就业者利益,防止就业者被歧视;要对教育进行改革,注重高校教学质量减少高校扩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
政府要投资对大学生的进行就业培训,使得大学生有一技之长,是大学生充分就业。另外要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实行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政策优惠条件。使得大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总之政府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政策开路。
其次,高校要解决的问题。高校要作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要不但提高教学质量,要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而打下了基础。
再次,用人单位要建立科学人才观。对应届大学生能力作好定位,肯对应届大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取消歧视制度限制女性,无理要求身高;招聘人时学历要求符合职位,要求不能过高。
最后,大学生要不但提高自己能力。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联系社会,不但规划人生,达到符合社会需要;大学生可以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大学生可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相应国家政策到基层就业,到艰苦的地方就业,支教和从医等。
就业,乃民生治本。要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因此全社会都要关注就业,重视就业、促进就业。只有形成和谐就业的局面,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我相信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式,能够做到政府、高校、毕业生三方通力合作协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春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6年02期
[2]耿鹏翔 :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制度分析 [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年07期
[3]覃海逢: 求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作者简介:吴可富(1983.10--),男,陕西省商洛市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法系思想政治教育0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
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會议上,教育部公布:2002年至2006年的大学生人数为:145万人、212万人、280万人、336万人、413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67万人、68万人、58万人、75万人、;这样的增加幅度使的我国高校就业形式空前严峻。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大学生就业还变难了,原因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往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变为了个人自由择业。这一制度的改变,一方面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带来了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因为政府对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的编制制度。而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每年招考的职位是有限的,且人才进入途径基本上实行统一公开招考录用或聘用办法。这样一来使人才凭自己势力进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各个人才就相互竞争进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造成了人才竞争激烈。
二、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有13亿的人口,人口素质低,这就要加强我国国民的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数量就急剧增加,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影响极大。正是人口多,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多,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提供的岗位有限。我国生产力落后,第三产业还不发达。第三产业的落后导致我国失去了就业的好出路。加上今年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不得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三、专业设置不对口的后果。时代在变,社会也在变,专业设置也要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今天市场经济下需要应用型人才。过去有的专业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的的需要,从而大量专业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四、高校就业指导被动。有一些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于被动,不到学生毕业就不开始指导大学生就业,由于学生缺少充分就业培训,对就业现状了解少,不能很好规划自己生涯,就不能面对就业市场。
五、教学质量不高。高校不仅仅要给学生上好理论课,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仅学校活动重要而且学校外活动更重要,因为学生毕业终究要走向社会,自己独立地去面对生活。
六、用人单位招聘制度不合理。用人单位要有完整的工作经验的求业者,要重点高校大学生、要学历高,要长的好。仔细想一想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那有工作经验。要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产生了"名牌效应",使地方高校毕业生被冷落。
七、大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大学生期望值过高,想去好单位,要高工资、要到大城市里工作;大学生自身能力差,大学生业务素质差,道德素质差、团队合作能力差、竞争能力也差、眼高手底喜欢频繁换工作,不会用知识包装自己,推荐自己,依靠父母亲友联系安排。这些自身因素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具体有以下几个解决对策。
首先,政府要做的。政府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大学生待业人数下降;政府要规范就业市场,加强劳动市场地建设,立法保护就业者利益,防止就业者被歧视;要对教育进行改革,注重高校教学质量减少高校扩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
政府要投资对大学生的进行就业培训,使得大学生有一技之长,是大学生充分就业。另外要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实行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政策优惠条件。使得大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总之政府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政策开路。
其次,高校要解决的问题。高校要作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要不但提高教学质量,要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而打下了基础。
再次,用人单位要建立科学人才观。对应届大学生能力作好定位,肯对应届大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取消歧视制度限制女性,无理要求身高;招聘人时学历要求符合职位,要求不能过高。
最后,大学生要不但提高自己能力。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联系社会,不但规划人生,达到符合社会需要;大学生可以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大学生可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相应国家政策到基层就业,到艰苦的地方就业,支教和从医等。
就业,乃民生治本。要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因此全社会都要关注就业,重视就业、促进就业。只有形成和谐就业的局面,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我相信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式,能够做到政府、高校、毕业生三方通力合作协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春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6年02期
[2]耿鹏翔 :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制度分析 [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年07期
[3]覃海逢: 求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作者简介:吴可富(1983.10--),男,陕西省商洛市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法系思想政治教育0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