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海豹.在北极圈生存了两千万年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年竖琴海豹身长约为1.7米,体重可达130公斤,大多数情况下,雄性块头远比雌性要大。竖琴海豹头部为黑色,背部通常为浅灰色,上面有一块巨大的竖琴状黑色斑纹。
  海豹妈妈每天要哺乳四、五次,值得一提的是,它们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是牛奶的10倍,而雌海豹的产奶量也比一般母牛多出10倍。
  由于竖琴海豹脂肪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因此它们长期被人类捕杀。在加拿大,在配额内捕猎竖琴海豹是合法的,每年都有约30万只海豹被有计划捕杀。
  3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已是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位于加拿大北部的圣劳伦斯海湾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不时有暴风雪降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飞禽走兽几乎绝迹,而雌性竖琴海豹却在这个时候爬上冰面,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竖琴海豹因背部有一块巨大的竖琴状斑纹而得名。按地域划分,竖琴海豹可分为3个种群——大西洋西北部种群、白海种群和北冰洋种群。竖琴海豹是游泳健将和优秀的潜水员,很少离开海水。它们听力超群,不仅能在上万只小海豹的鸣叫中分辨出自己的孩子,还总是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一旦出现异常,就会通过海冰面上的孔洞逃生。
  竖琴海豹的一生都在酷寒的北极圈附近度过,在这样极端的低温环境下,它们已经生存了2000万年。
  靠潜水躲避北极熊攻击
  竖琴海豹身体呈粗壮的纺锤形,脑袋圆圆的,眼睛也是又大又圆。它们的耳朵没有外耳廓,只剩下两个小洞,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听觉,在游泳时耳洞还可以自由开闭,防止进水。
  由于竖琴海豹长期在水里生活,四肢退化严重,已经无法在陆地上行走。它们的前肢短小有力,长着锋利的爪子,后肢脚上五趾俱在,但趾间有蹼,已经蜕变成鳍状肢,对游泳十分有利。此外,竖琴海豹的尾巴短小扁平,在水中游泳时能像螺旋桨一样快速打水,驱动身体前进。这样的身体构造让它们在陆地上活动时,总是十分别扭——拖着累赘的后肢,扭曲着身体“匍匐前进”,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迹。但只要它们下水,立即就能展示出游泳高手的风范——不但速度极快,还能下潜很深。
  成年竖琴海豹身长约为1.7米,体重可达130公斤,大多数情况下,雄性块头远比雌性要大。竖琴海豹头部为黑色,背部通常为浅灰色,上面有一块巨大的竖琴状黑色斑纹——这块斑纹是它们区别于其他海豹的最显著特征,也是“竖琴海豹”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的由来。
  人们很少有机会直接观察到竖琴海豹在水里的矫健泳姿,但却能经常看到它们在冰面上蹒跚爬行的样子。为了抵御北极圈内零下40℃的酷寒,竖琴海豹不得不长出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在冰面上,竖琴海豹防御力极低,几乎不堪一击——天敌北极熊可以毫不费力地捕杀它们。不过一旦入水,竖琴海豹能迅速潜入270米深的海洋深处,并持续10多分钟,令北极熊望洋兴叹。
  除了陆上的天敌北极熊,海里的虎鲸和格陵兰鲨也是竖琴海豹的危险对手。如果竖琴海豹能逃过天敌捕猎,一般的自然寿命将超过40岁。
  小海豹在暴风雪中诞生
  每年的3月初,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春光明媚,唯独北极圈附近还结着厚厚的冰,暴风雪不时光临这里,让这一片海洋真正地“雪上加霜”。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竖琴海豹浮出了海面,开始在北极圈附近寻找最厚、最老的冰块产崽。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海湾一直拥有大量厚实的海冰,因此被竖琴海豹视为天然的生产和哺育幼崽的安全场所。不到一个星期,数十万只竖琴海豹聚集于此,它们踏上冰面,使原本空旷、寂静的海湾变得热闹非凡。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咕咕”鸣叫,大腹便便的竖琴海豹通过冰洞爬上冰面。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超过10万只小海豹在这里诞生,一时间,海湾的冰面上布满了新生的小海豹。雌性竖琴海豹每次只生一胎,刚出生的小海豹体重仅10公斤,白色的体毛被母亲体内的羊水染成黄色,只有鼻子和嘴是黑色的。从小海豹出生到20天大的时候,是它们的哺乳期,这段时间里,海豹妈妈与小海豹几乎形影不离。
  刚出生一周内,小竖琴海豹依靠妈妈的奶水生存。海豹妈妈每天要哺乳四五次,值得一提的是,它们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是牛奶的10倍,而雌海豹的产奶量也比一般母牛多出10倍。因此,在这一周里,小竖琴海豹会以每天增加两公斤的速度飞速成长,一周后,小竖琴海豹的体重就能达到30公斤——约为出生时的3倍。
  随着小竖琴海豹的不断长大,它们的体毛也逐渐被冰雪染成了白色。能在母亲身边的日子越来越短,它们必须在未来的10多天里学会游泳、潜水、打冰洞等生存技能,以保证在酷寒的北极圈内存活下去。它们的第一课是如何用气味和鸣叫来与母亲联系——自然的威力是可怕的,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常常将竖琴海豹母子分开。感到饥饿或者害怕的小海豹必须学会叽叽咕咕地大声呼唤。这时,在暴风雪中视力不佳的海豹妈妈,能分辨出自己孩子的声音特点,划定大致的范围,再用气味来确定孩子的具体位置。
  为了寻找到足以维生的食物,小竖琴海豹必须熟练游泳,并学会从水里爬上冰洞。像鸟儿初次学习飞翔一样,这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先天的身体条件能使它们很快掌握游泳、潜水技能,但臃肿的身体也让它们从冰下钻出时格外艰难。常常有小竖琴海豹下水后无法自己从冰洞爬上冰面——如果一直待在水里,它们会筋疲力尽溺水死亡。每当这个时候,在冰上进行指导的海豹妈妈会下水,在水里将自己的孩子顶出水面,到达安全的地方。
  打冰洞是竖琴海豹必须学会的另一项重要生存技能。在结冰的海面上,冰洞是竖琴海豹来往于水下与冰面的重要通道,也是它们的观察哨所和逃生道路。冰面上的竖琴海豹行动缓慢,为躲避北极熊的袭击,冰洞也是它们唯一的逃生通道;当海豹在海里觅食时,通过冰洞“登陆”也是它们逃离虎鲸捕杀的好方法。通常一个冰洞就有好几只竖琴海豹出入,一旦这个冰洞被冰雪封死,海豹们就会搬到另一个冰洞去。但是,自然形成的冰洞不是随时都能发现的,这时海豹就需要自己打洞。因此,当小海豹短小有力的前肢刚刚长出锋利爪子时,它们就必须学会这一格外重要的技能。
  在哺育小海豹的日子里,雌性竖琴海豹与孩子形影不离,它们几乎完全不进食,而高热量的母乳也会消耗它们很多的能量。在20天的哺乳期结束后,海豹妈妈的体重会骤降四分之一甚至更多。   母子共聚天伦的时光是短暂的,哺乳期一结束,小海豹就要离开妈妈开始独立生活了。在离开母亲大约一周后,它们开始长出坚硬的棕色皮毛。到了4月,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大量浮游生物和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小型鱼虾也聚集在了这里,小竖琴海豹必须在这段时间里努力捕食,补充体力,名贵的北极鳕鱼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4月下旬,小竖琴海豹们会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开始准备近千公里的“长征”,奔赴更为寒冷的北极圈内。直到6岁达到性成熟后,为了种族的繁衍,它们才会再次回来,重新聚集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海湾。
  雄性海豹费尽心力的恋爱
  小竖琴海豹的成长全靠妈妈一力抚养,它们从来不认识自己的爸爸。那么,在竖琴海豹的哺乳期里,雄海豹们都在做什么呢?
  雄性竖琴海豹在前一年的9月就来到了圣劳伦斯海湾——最富盛名的竖琴海豹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到达之后,就忙着划分领地,以便在次年的繁殖期获得爱人的芳心。为了维护领地的安全,它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减少到海中去捕食的次数,于是,它们脖子上又大又厚的“油库”——集聚了大量脂肪的地方——逐渐缩小,体型逐渐消瘦,尽管如此,消瘦的雄性海豹的体型也比雌性大很多。
  哺乳期结束之后,等候已久的雄竖琴海豹终于有了机会,开始热烈地追求摆脱了幼崽的雌竖琴海豹。在每年的繁殖期,竖琴海豹没有固定的爱人。因此,为了争夺伴侣,雄性海豹面临着有激烈的竞争,甚至还不时发生流血事件。求爱成功后,竖琴海豹情侣在冰面上一起嬉戏、追逐,用前鳍肢互相拍打、抚摸,用清亮的鸣叫声来表达彼此的爱意。在冰面或者水下,完成交配,繁衍下一代。
  4月是竖琴海豹北迁的时间。成年海豹与幼年海豹并不一起出发。找到爱侣后,成年竖琴海豹将小海豹留在圣劳伦斯海湾,先一步向北迁徙到格陵兰岛附近和北冰洋东部的岛屿消夏。它们在那里一直呆到9月,才再次往南迁徙过冬。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豹捕杀活动
  竖琴海豹的天敌不多,主要有冰面上的北极熊,以及海中的虎鲸和格陵兰鲨。一般情况下,竖琴海豹只要潜入深海就能躲避北极熊的追杀;通过冰洞爬上冰面就能逃过虎鲸和格陵兰鲨的捕猎。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在逃亡途中它们就已成为了猎手的盘中美餐。好在竖琴海豹的繁殖能力很强,在6岁性成熟之后,雌性竖琴海豹在之后的20年内每年都能生下一只小竖琴海豹,也就是说,一只成年雌性竖琴海豹在没有遭遇意外的情况下,一生中至少能生下20只小海豹。
  事实上,竖琴海豹的最大天敌不是北极熊或虎鲸,而是人类。
  人类对竖琴海豹的大规模捕杀开始于16世纪。那时的人们主要用海豹油做润滑剂和燃料,海豹皮也是难得的高档皮草。上个世纪,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竖琴海豹皮下脂肪内含有大量特殊脂肪酸,这种脂肪酸被人体摄入后,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炎症、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并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于是,竖琴海豹油被大量用于保健品和药品。由于竖琴海豹良好的经济价值,加上早期加拿大政府对竖琴海豹的捕杀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20世纪中期,过度捕杀导致竖琴海豹数量急剧减少。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加拿大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一度禁止猎杀海豹——但是几年后,繁殖能力极强的竖琴海豹又有了大规模的增长,仅大西洋西北的种群数量就达到130万只,并以每年20万只的速度增长。竖琴海豹的疯狂增长消耗了大量鱼类,这不仅影响到生态平衡,还威胁到渔民的生计。于是从1994年起,加拿大政府开始有计划地捕杀部分竖琴海豹。
  每年加拿大政府允许捕杀的竖琴海豹数额都不相同,近10年来一般每年为30~40万只。加拿大政府声明这一数据由科学家进行严谨的调查和研究后得出,不会影响到海豹的种群繁衍。但是,杀戮总是残忍而血腥的。在这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豹猎杀活动中,上千名配备步枪、渔枪和棍棒的渔民,驾着船来到这片冰冻的海域,开始在浮冰上猎杀海豹。通常,一个晚上就有上万只竖琴海豹被步枪和棍棒活活打死,鲜血染红了整个冰原,它们的皮被剥下来,准备贩卖到世界各地。
  猎杀竖琴海豹的确极为残忍,因此这一猎杀活动遭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谴责。据动物保护组织的统计,每年被捕杀的海豹数量远远高于政府的配额。由于竖琴海豹并不属于保护动物,猎杀活动也受加拿大法律保护,个人或组织都无权进行干涉。因此,动物保护组织正在努力让加拿大政府修改法律,禁止每年一度的竖琴海豹捕杀活动。
其他文献
小小一根绣花针,却能在穿金走银、上下翻飞之间,绣出一幅精美绝伦的乾坤气派。本页上方两张图,为潮绣工艺中的精品之作,下方小图,为博物馆中潮州女子刺绣的塑像。  潮州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粤北、赣南以及闽西人员往来、内外商贸货物的集散地。潮商从这里出发,携带潮州瓷、潮绣、玉雕等“土特产”走南闯北,还引进多姿多彩的新式技术和西方工艺,传统与新潮、古典与西式,加上本地手艺人的创意,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
“感官餐厅”,正如其名,不仅得有美食可餐,还得秀色可睹、醉音可闻、妙味可嗅,集聚视、听、味、嗅于一室,全方位震撼食客的每一条感官神经。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是全球第一家感官餐厅,于2012年5月18日开门迎宾。有趣的是,这家由法国人创始的餐厅并不在法国,而是在中国上海。  餐厅简称“UV”,被中国食客亲切地译作“紫外线餐厅”,以表达他们对该餐厅前卫风格的赞同。2
理光在传统相机领域的名气很大,但是在数码相机时代,却总是不温不火。为了扭转这一局势,理光研发了新的图像处理器SIEII,并将其装备了最新的产品R5上。R5是理光今年推出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在之前的产品基础上把CCD的有效像素提高到了724万,SIEII图像处理器有效地降低了噪点,同时R5将感光度值提高到了ISO1600。理光相机一贯的大广角在R5上被发扬光大,28mm广角和7.1倍的大变焦功能对于家
一方世界的构成,一种格局的打开,一处气场的聚团,都离不开人与非人的互见、同好和共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甑子场不仅地灵,出山水,出文化,也出人杰。大名鼎鼎的街场,若没有大名鼎鼎的人杰相匹和,是不适宜的,更是不可思议的。名人是名镇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撩开笼罩在甑子场的雾霭,我看见了从这块场子里走出去的人物,看见了那些行走在场子里的大师。  国学大家王叔岷一族  从胡适到傅斯年,从傅斯年到王叔
魏延,是继“五虎将”之后勇谋双全的蜀汉大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一登场,就被诸葛亮定为“头生反骨”“日后必反”。而他最后的结局,似乎也验证了诸葛亮的“识人之能”:魏延背负“谋反”罪名被斩于马下,全家三代也尽被诛灭。  但是,历史上的魏延真有谋反之心吗?曾为诸葛亮左膀右臂的他因何被质疑?他那悲惨的人生结局究竟是什么导致的?现在,请跟随历史的步伐,回到两千年前的风云时
▲“虎鎣”,原属清宫皇家旧藏,在1860年的劫难中流失海外,百年无踪迹。如今,它终于回归,人们在欣喜之余,却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沧桑与悲凉。  法国作家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曾如是描述圆明园:“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在1860年,圆明园遭受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经过这场惨痛的劫难,上百万件文物流失海外。而百余年
▲薄如轻纱的绚丽木片,完美地贴合在实木器具上。这是自然的本色,也是人工的巧思,人力与天然,在这一小小手工中完美相协。  伊豆半岛的箱根,是日本的温泉之乡,这里翠峰环拱,温泉如宝石般散落山间,除了温泉,这里其实还存在着日本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寄木细工。寄木细工,是以箱根本地的树木为原材料,辅以匠人独门巧技而制成的一系列精美工藝品的总称。  平安时代,箱根的寄木细工就有了雏形,到了江户时代,箱
山姓听起来似乎并不那么罕见——熟悉“魏晋风度”的人,对名士山涛再熟悉不过。然而,山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就在2014年最新百家姓排行榜中,山姓只排在了第324位。据统计,整个华夏大地的山姓人士如今仅剩不到两万人。事实上,山姓已经在历史长河中走过了几千年,且得姓源流莫衷一是。  多数人都期望自己的姓氏大有来头,说到山姓,确实也来头不小。东汉献帝年间泰山太守应劭所著《风俗通义》
胡杨是一种古老的树,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生命力顽强。作为风景的胡杨,诠释着一种精神——坚毅:“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本期视觉,请跟随摄影师的镜头,走进胡杨的两大主要聚集地:内蒙古和新疆。你会发现,苍茫的西部大地因胡杨而尽显大自然最壮丽的美:生机盎然的绿、璀璨耀眼的黄、热烈似火的红、晶莹纯净的白……而有的胡杨孤寂地屹立在沙漠之中,有的却随风在水中摇曳……深秋,新疆巴
唐人街,通常又称中华街、中国城、华人区或华埠,它是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区。自唐代以来,流寓海外的中国人日益增多,他们自称“唐人”“唐家子”“唐山客”,称祖国为“唐山”,唐人街之名便由此而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万国来朝的同时唐人遍布四海。因此,唐人街的称谓既寄托了华人对故土的眷念,又饱含对祖国历史的自豪。  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时需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