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逻辑图形建立一个知识框架的学习方法,它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具有高效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使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分析能力。在初中的语文写作中,记叙文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文体,在写作审题中运用思维导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对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操作方式进行分析,浅谈思维导图如何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审题时发挥出作用,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审题
思维导图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逻辑图形建立一个知识框架的学习方法,它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具有高效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使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分析能力。在初中的语文写作中,记叙文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文体,在写作审题中运用思维导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对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操作方式进行分析,浅谈思维导图如何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审题时发挥出作用,以供教师参考。
1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记叙文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的一种文体,也是学生在考场上运用最多的文体。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写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般分为害怕写作、不会写作、以及在平时生活中没有积累足够的素材导致没有东西可以写。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如何正确的审题,因此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时把作文看成文与图统一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文字和图像缺一不可。作文是学生经过思考后的结果,利用思维导图在日常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文章的要求,从一个立体的角度来进行审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这样就能够逐渐的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对后续的语文学习而言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2研究概述
思维导图,英文名字叫“TheMindMap”,又名心智导图、脑图,让人们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简单的图形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各级之间的隶属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将人的思维形象化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前要想出大概框架,把主题先写好,然后根据不同的特征或者划分的要求,把对象一个个地列在主题后面,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划分和归类,简而言之就像一棵大树和它的树杈。思维导图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在我们看书、做笔记、列计划等等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我们记忆。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自由、没有局限的记忆方式,形式简单但却很有效,所以学会这个学习办法对学生是十分有用的。
在素質教育普及后,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把思维导图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在现阶段,记叙性的文章多为命题或者半命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学生在遇到这种命题式的作文时,就要首先认真解读文章的要求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以中心句为起点,扩展关键词:逐步的提出更多的与中心句有关的内容,这样就能够逐渐的扩展学生的思维,快速的使学生找到写作思路,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文章写作审题中的具体运用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文章训练多为记叙性文体,这是因为记叙性的文体多为写人写事,更加易于学生抒发情感,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找到写作灵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后,许多学生就展现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需要经过半节课甚至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构思才能找到灵感,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写作效率,不利于学生在考场上的发挥。因此教师就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的激发思维,进而流畅的写出记叙性文章。无论是哪种文体写作,学生的审题是重中之重,学生审题正确与否决定了文章的最终得分,因为一旦文章偏题,对于写作而言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般常见的审题错误有以下两种,在这两种情况中,笔者将简述如何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
3.1审题全面,避免偏差
例如2013年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是《迟了一分钟》,但是有许多学生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迟到”上面,在写作时更加偏向记叙一件迟到了的事情,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进行全面的审题,文章的重点之一还有“一分钟”,这是一个时间上的限制性的词语,要求学生只能写迟到一分钟的事情,如果记叙的事情超过了一分钟,那么就会造成跑题的现象。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首先就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紧扣题目,根据思维导图来进行思维的发散。在确定了中心词以后,学生接下来的叙事就围绕“迟”和“一分钟”展开,由“迟”学生可以想到“迟到”,由“一分钟”可以确定记叙的事情的时间限制。接下来学生就可以从题目上进行延伸思考,例如是什么事情迟到了一分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迟到了一分钟;迟到了一分钟有没有造成什么后果;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做到层层递进,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紧紧的扣住主题,在不跑题的情况下做到叙事完整,思路清晰。
3.2挖掘暗含意义,避免误解
在很多文章中,题目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是不同的,学生要注意挖掘题目的隐藏含义,例如以《暖流》为题,学生不能仅仅认为暖流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应该意识到,这里的“暖流”是用来喻人喻事的,“暖流”可以是教师或同学对自己温暖的帮助,可以是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可以是困惑时的启迪,压抑时的关怀等,这些事情就像一股暖流,让人从心底感觉到温暖。在进行审题时,学生首先写出作文题目“暖流”,然后开始思考“暖流”隐含的信息和象征意义,主要是表达一些温暖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接下来开始发散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自己感觉到了温暖,是老师还是同学,是家长还是陌生人,确定好一个方向后,学生就开始在纸上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尾,并且还要注意点题,为什么这件事像一股暖流温暖了自己,从这件事我收获了什么等等。这样,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完成了。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隐含着象征意义的字词,例如“桥”、“路”、“太阳”、“光”、“灯塔”等等,学生在写作时就要探究本质,由虚到实,升华立意,一步一步揭示主题,让文章更加深刻。
4结束语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效率大幅提升,思维导图就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语文记叙文的审题能力,对写作产生兴趣,能够写出一篇优秀、深刻、立意明确、不跑题的好文章,并在最后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袁衍萍,何建波.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6(04):43.
[2]张跃.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引教学法[J].学周刊,2018(03):19.
[3]俞渊.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06):76.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审题
思维导图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逻辑图形建立一个知识框架的学习方法,它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具有高效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使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分析能力。在初中的语文写作中,记叙文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文体,在写作审题中运用思维导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对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操作方式进行分析,浅谈思维导图如何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审题时发挥出作用,以供教师参考。
1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记叙文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的一种文体,也是学生在考场上运用最多的文体。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写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般分为害怕写作、不会写作、以及在平时生活中没有积累足够的素材导致没有东西可以写。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如何正确的审题,因此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时把作文看成文与图统一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文字和图像缺一不可。作文是学生经过思考后的结果,利用思维导图在日常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文章的要求,从一个立体的角度来进行审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这样就能够逐渐的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对后续的语文学习而言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2研究概述
思维导图,英文名字叫“TheMindMap”,又名心智导图、脑图,让人们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简单的图形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各级之间的隶属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将人的思维形象化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前要想出大概框架,把主题先写好,然后根据不同的特征或者划分的要求,把对象一个个地列在主题后面,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划分和归类,简而言之就像一棵大树和它的树杈。思维导图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在我们看书、做笔记、列计划等等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我们记忆。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自由、没有局限的记忆方式,形式简单但却很有效,所以学会这个学习办法对学生是十分有用的。
在素質教育普及后,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把思维导图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在现阶段,记叙性的文章多为命题或者半命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学生在遇到这种命题式的作文时,就要首先认真解读文章的要求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以中心句为起点,扩展关键词:逐步的提出更多的与中心句有关的内容,这样就能够逐渐的扩展学生的思维,快速的使学生找到写作思路,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文章写作审题中的具体运用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文章训练多为记叙性文体,这是因为记叙性的文体多为写人写事,更加易于学生抒发情感,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找到写作灵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后,许多学生就展现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需要经过半节课甚至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构思才能找到灵感,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写作效率,不利于学生在考场上的发挥。因此教师就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的激发思维,进而流畅的写出记叙性文章。无论是哪种文体写作,学生的审题是重中之重,学生审题正确与否决定了文章的最终得分,因为一旦文章偏题,对于写作而言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般常见的审题错误有以下两种,在这两种情况中,笔者将简述如何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
3.1审题全面,避免偏差
例如2013年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是《迟了一分钟》,但是有许多学生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迟到”上面,在写作时更加偏向记叙一件迟到了的事情,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进行全面的审题,文章的重点之一还有“一分钟”,这是一个时间上的限制性的词语,要求学生只能写迟到一分钟的事情,如果记叙的事情超过了一分钟,那么就会造成跑题的现象。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首先就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紧扣题目,根据思维导图来进行思维的发散。在确定了中心词以后,学生接下来的叙事就围绕“迟”和“一分钟”展开,由“迟”学生可以想到“迟到”,由“一分钟”可以确定记叙的事情的时间限制。接下来学生就可以从题目上进行延伸思考,例如是什么事情迟到了一分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迟到了一分钟;迟到了一分钟有没有造成什么后果;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做到层层递进,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紧紧的扣住主题,在不跑题的情况下做到叙事完整,思路清晰。
3.2挖掘暗含意义,避免误解
在很多文章中,题目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是不同的,学生要注意挖掘题目的隐藏含义,例如以《暖流》为题,学生不能仅仅认为暖流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应该意识到,这里的“暖流”是用来喻人喻事的,“暖流”可以是教师或同学对自己温暖的帮助,可以是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可以是困惑时的启迪,压抑时的关怀等,这些事情就像一股暖流,让人从心底感觉到温暖。在进行审题时,学生首先写出作文题目“暖流”,然后开始思考“暖流”隐含的信息和象征意义,主要是表达一些温暖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接下来开始发散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自己感觉到了温暖,是老师还是同学,是家长还是陌生人,确定好一个方向后,学生就开始在纸上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尾,并且还要注意点题,为什么这件事像一股暖流温暖了自己,从这件事我收获了什么等等。这样,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完成了。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隐含着象征意义的字词,例如“桥”、“路”、“太阳”、“光”、“灯塔”等等,学生在写作时就要探究本质,由虚到实,升华立意,一步一步揭示主题,让文章更加深刻。
4结束语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效率大幅提升,思维导图就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语文记叙文的审题能力,对写作产生兴趣,能够写出一篇优秀、深刻、立意明确、不跑题的好文章,并在最后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袁衍萍,何建波.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6(04):43.
[2]张跃.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引教学法[J].学周刊,2018(03):19.
[3]俞渊.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