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为王多屏并举提升教育新闻引导力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主流专业媒体,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坚守职责和使命,扎实推进媒体融合,不断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舆论生态;媒体融合;节目内容;样态创新;引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①作为主流媒体中的教育电视专业媒体,应该在媒体传播生态中找准定位,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努力做好教育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
  一、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找准节目生产的关键和核心
  对于教育电视专业媒体来说,“内容为王”既是在媒体传播生态中竞争的需要,也是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需要,在媒体传播生态中,应当让教育电视媒体的内容更加具有传播价值。
  (一)找定位、稳方向,紧扣主旋律,呼应新时代
  专业媒体如何唱响主旋律,首先要定好位,要有目标感和方向感。只有在党和国家的大“棋局”中找准专业媒体的传播定位,才能做强内容、做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充分体现教育新闻的服务档次和水平。
  一是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新闻媒体的内容供给能力。为此,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进行了多次升级改版,完善了《全国教育新闻联播》《e视界》等新闻栏目结构,适时推出《教育新闻直播间》为教育新闻的播发和传播搭建新的平台和渠道,同时联合各家兄弟单位逐步建构教育新闻传播高地,使教育新闻的全媒体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提升教育新闻传播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专业媒体的方式关注国计民生,推出一系列作品。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际,我们连续5天在黄金时段推出2.5小时的直播节目《奋进新时代 教育新华章》,集中呈现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摆事实,讲道理,强化议题设置,用心讲好故事
  全媒体时代,议题设置呈现主体多元化趋势,甚至有些时候呈现个人倒逼媒体舆论的情况。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保持主流引领地位?优质内容生产仍是核心能力。能否准确把握“时度效”,主动设置报道议题,则体现出一个媒体的报道能力和水平。2019年全国“两会”前夕,我们开展了《跟着代表委员去调研》系列网络直播,跟随11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前往北京、重庆、海南、江西等地,将“两会”报道舆论宣传做新推热。该系列直播推出一周,在各平台累计观看量就超过2000万人次。
  作为专业媒体,近年来,我台在“两会”、高考高招、开学、教师节等重要节点,准确把握“时度效”,通过推出大型直播报道的方式强化媒体议题设置能力,使专业媒体的话语能力不断增强。在2019年的《直通高招》大型直播中,节目坚守“党媒”“主流媒体”的责任使命,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以“服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初心宗旨,在全国高考高招的重要时间段强化媒体的舆论引导。“节目在主流媒体站位高,将正确舆论导向作为整合直播节目的灵魂,在为考生、家长提供实实在在的高考媒体服务的同时,充分宣传国家高招政策,有效排解和疏导了相关考生、家长的焦虑情绪,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国家级专业媒体的独特功能。”②
  二、从“受众”到“用户”,推进媒体融合进程
  “传统新闻主要是依托大众传播实践,将受众视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认为内容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而融合新闻的发展,逐渐重构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发布、运营观念,使得新闻实践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融合趋势。”③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媒体有了关注度,才会有更好的引导力。在传播实践中,我台不断探索以用户思维来构建和完善新闻节目生产体系,不断创新观念,突出专业媒体的传播特色,有效提升教育新闻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一)以融合思维创新教育专业媒体的节目形态
  以融合思维创新教育新闻节目形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选题的全媒体制作与传播;二是同一选题不同媒体的表现形式和样态创新。教育行业新闻报道与其它综合性社会新闻报道相比,选题的事件性、时效性较弱,缺乏吸引力和关注度。因此,必须以融合思维创新教育新闻的传播形态,提升教育新闻的关注度。在创新节目形式的过程中,我们以广大师生、家长以及关心教育改革发展的受众为传播对象,精心策划选题,合理规划节目,深度关注教育热点、亮点和改革创新点,以融合思维讲述教育故事,增强新闻的资讯集萃能力、观点提供能力、舆论引导能力,有效提升教育新闻的关注度。
  作为融合思维的创新实践,打造“大型直播”品牌,成为教育台快速提升新闻节目关注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17年开始,我臺陆续推出了《直通高考》《直通高招》《开学啦》《老师好》及《招办主任@你》等多个大型直播节目品牌。大型直播通过“1+N”多地演播互动和多点位现场报道,服务对象清晰,受众反响很好,新闻资源聚合能力、节目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
  (二)以用户思维创新专业媒体的生产方式
  在用户思维的主导下,我台积极推进新闻节目全媒体生产体系建设,从节目策划、内容制作、平台分发、立体传播等方面,全流程、全媒体同步跟进。在抗击疫情背景下,我台推出大型全媒体互动栏目《一职为你》,该栏目以高校大学生为关注对象,充分整合官方就业指导机构、市场求职中介机构、企事业招聘单位等资源,打通毕业生求职就业全媒体双向沟通渠道,致力于打造为大学生求职就业服务的“深度咨询平台、学习镜鉴案例库、权威信息窗口”。该栏目以用户思维进行全媒体创新,内容贴近、形式新颖,以“电视+网络直播+新媒体”的方式紧扣“求职就业”,提供深度咨询和服务。   同时我台在已有的多项大型直播品牌基础上,深耕服务内涵,提升节目生产和服务水平。2020年在《直通高考》和《直通高招》的基础上,推出“梦想启航·高考考生服务月”大型全媒体节目组合。通过垂直化拓展和深度融合创新,全面提升招考节目品牌。一个月内,以递进式、深入化形式相继展开四个主题服务,为考生、家长提供了权威、优质的资讯服务,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三、移动优先,多屏并举,强化媒体融合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④媒体融合是提升新闻传播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台坚持移动优先,多屏并举,深入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特别是在各项重大报道中,打通多平台渠道,将融合传播贯穿其中,有效提升了新闻全网传播效果。
  (一)搭平台,构建新媒体产品矩阵式融合传播模式
  用户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在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我台不断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构建新媒体矩阵式融合传播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在构建“两微一端”、网台融合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平台的同时,我台还在新媒体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推出一批“爆款”新媒体产品。“我和我的祖国·70个瞬间”系列新媒体报道紧贴主旋律,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70个重要事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极大地唤起了民族记忆、激发了爱国热情;“这才是职教”说唱接力用全新的形式、独特的表达,诠释出新時代职教师生的形象;2020年高考高招期间,新媒体创新产品“高考倒计时日历”“志愿技巧每日速递”“从零开始的大学生活”等内容形式新颖、表达接地气……多样态、多渠道的全媒体传播有效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二)聚人气,打通多平台多链路全媒体融合传播渠道
  “电视直播+多平台直播”一直是教育台大型直播报道中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基础上,我台不断创新积累媒体融合实践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移动优先”“先网后台”“台网并重”“融合传播”的新格局。
  新媒体融合模式和传播方式的拓展,使我们的新闻的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梦想启航·高考考生服务月”推出的《直通高考》全媒体直播特别节目中,通过“电视新闻直播+新媒体多链路直播+高考咨询直播+大型慢直播活动”联动,收获了3755.91万阅读量。以电视直播为依托,来自全国各地公安、交通、医疗、学校的35路直播链集结,一起同步直击“高考首日”,以全景化的视角和信息关注高考。本次直播是电视平台与新媒体平台融合联动创新的成功实践,也是通过多链路平台联动提升新闻传播力和引导力的一次突破。
  受众在哪里,新闻舆论工作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用内容吸引观众,借渠道占领市场,用服务和创新营造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在融合发展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④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年第6期。
  ②张平、孟小曼:《守“教育电视”之正 出“媒体融合”之奇》,《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5期。
  ③刘涛:《融合新闻策划:从形态创新到渠道对话》,《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5期。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教育领域,有“诗意栖居之地”的校园文学,已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与实践的热点课题,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摇曳生姿。校园文学横跨“文学”和“教育”两个领域,具有独特的隐性教育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潜能素养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言:“文学兼及智育和美育两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通过审美教育塑造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生之功用。”  校园文
期刊
学校管理是门大学问,有其规律性;学校管理又是门艺术,具有创造性。如何遵循规律,讲求艺术,实施有效的学校管理,是每位校长每天都在思考和亲历的问题。我在十多年来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有诸多体验,现在,就感悟深的地方谈一点粗浅认识。   刚柔相济带队伍  有人讲:有一名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这样的提法只强调了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全面。还应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才行。好队伍的形成过程需要用刚柔并济的
期刊
“蝴蝶,夹翅而飞,然也。”从古至今,蝴蝶一直以其优雅、轻盈、从容之美为人们欣赏,历代咏诵,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如今,身处“十八蝴蝶”发源地的高镇小学,从蝴蝶的身上汲取教育灵感,破茧创新,走出一条优雅教育的“蝶变”之路。  “蝶变”背后的理念升级  高镇小学隶属东城街道,临近溪心桥旁,近年来,借助城区东扩的春风,这所新崛起的市直属小学日渐受到关注。  早在2008年,学校师生结合永康本土文化,带头
期刊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大家都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只有通过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逐步积淀校园读书文化,引导小学生及早进入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和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根据教科院《培养读书习惯,提高素质品味》总课题组的要求,学校教师着重在读书习惯培养机制方面进行探索。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无
期刊
时下,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些“有效教学”模式,如“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等,普遍存在着过度操作化、忽视教学生成性与境遇性的偏向,追求知识维度的教学进展与应付考试的质量效率等系列问题。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对倡导生成性思维主导下的教书育人的教学,是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反转课堂与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反转课堂”概念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被称作“翻转教学”(
期刊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  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  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
期刊
2020年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尽快堵住疫情有可能大规模蔓延的漏洞,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艰难决定: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  武汉封城,目的是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离开武汉的水、陆、空通道封闭,为的是保武汉以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安全。武汉市内暂停全部公共交通,除抗疫和保城市基本运转外,最大限度地停工、停产,目的是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山东“合村并居”的有关报道为例,分析了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理念,重点阐释作为一种新的报道方式的建设性新闻在实践上的有益尝试:积极回应现实问题的行动导向、多元声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导向和追求公共利益的公众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合村并居;实践报道  “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亦称“解困新闻”(Solution-b
期刊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关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修辞隐喻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将隐喻视作是一种具有美文功能的修辞格。其间尽管有学者提倡将隐喻从修辞格研究转向人的认知思维研究,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才正式揭开了认知隐喻研究的序幕。此后,世界范围内,隐喻及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
【内容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逐步深化推进,高校本科招生宣传正处于一个具有新生态特征的时期。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借鉴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5个维度分析新时期高校招生宣传模式,并提出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 ;5W;传播模式;招生宣传;文化传播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