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隍,传说中的地方保护神,等级与管治范围都比起一般的乡村土地神大得多,所以古代一般县级以上城市才有城隍庙,但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仕版村的城隍庙却位于仕版村内,实属少见。
  仕版城隍庙是顺德著名神庙之一,与德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黄埔波罗庙并称“广东三大庙”。此城隍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一说始建于宋代),历经清顺治、嘉庆、道光、光绪,以及1984、1995多次重修、重建,今天我们看到的仕版城隍庙是1984年重建,1995年重修的。每年的农历四月中,这里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城隍诞!附近城镇的信众都会涌到城隍庙上香祈福,场面壮观!
  传说的城隍诞为五月十三,在明代定五月十一日为城隍诞正日:安徽安庆城隍诞为五月十五;河南归德城隍诞为五月廿八;湖北荆门城隍诞为九月初九:浙江会稽城隍诞为九月十二;广州城隍诞为七月廿四;而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为四月十二至十五日(正日是四月十三),仕版城隍在这点上也是相当与众不同。先有天后宫,后有城隍庙。
  相传,伦教仕版城隍庙最初并不叫城隍庙,而是叫天后宫。关于城隍庙得名,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清顺治初年,伦教仕版村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人畜深受其害。当时距仕版村不远的鸡洲村有一座颇具灵验的城隍庙,仕版村民在百求无望后,便派代表到鸡洲村去请城隍来仕版驱除瘟疫。
  城隍在仕版村巡游完毕路过当时的天后宫时,突然大雨倾盆、急如爆豆,人们只好将城隍暂时安置在天后宫内避雨。可是当雨过天晴,人们想将城隍抬起时,却怎么也抬不起來。人们一致认为城隍不肯走了,从此城隍便安置在了天后宫内,形成了城隍、天后、六祖济济一堂、共享香火的格局。由于城隍驱除瘟疫有功,为了表达对城隍的感激之情,村民们对天后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并将该神庙改名为“城隍庙”。从此仕版城隍庙香火不断、信众日盛,城隍也成了仕版村乃至周边地区最主要的神祗之一。
  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二至十五日(正日是四月十三),是仕版城隍庙最重要的日子,在此期间会有多达十余万人齐聚仕版城隍庙,参加每年一度的“城隍诞”活动,近者来自顺德、番禺、广州,远者来自香港、澳门,乃至南洋,可谓场面壮观、络绎不绝。
  域隍出巡,斫求福佑
  在农历四月十二这天,城隍诞的庆祝活动正式开始,当天早上9时左右,便是城隍出巡开始,城隍出巡是在近年才恢复的民俗,如果这天伦教仕版村有下雨,就是所谓的“洗街雨”,被视作城隍出巡的“前奏”。出巡队伍先是龙狮打头阵,然后分别是三面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城隍庙的黄旗尾随,扛起的人还带着锣,三步一锣,三位代天宣法的法师紧跟其后,一众后生提着灯笼跟在后,接下来就是仪仗,然后才是八壮汉拾着城隍爷出巡,后面跟着大批男女老少信众。
  城隍爷出巡是村中大事,没有尾随出巡队伍的信众就在村中夹道欢迎,更有信众在家门口摆好贡品,将城隍爷请到自家新宅,祈求城隍爷保佑家宅平安。
  城隍诞特有“擎香回家”
  仕版城隍诞期间,除了出巡,举办的活动主要有参拜神祗、擎香回家(或带“符”回家)、演大戏、烧水衣(在河边拜祭水鬼,放点好的油灯入河涌,但现已渐渐消亡,变成龙舟竞渡)、烧炮、围餐、花灯竞投等。
  城隍诞期间,城隍庙前的河涌出现船只如麻、延绵数里的奇观。岸上更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随着人流的不断汇聚,城隍庙门前逐渐形成墟市,各种小吃水果、香烛供品应有尽有。
  “擎香回家”是仕版城隍诞特有的民俗之一,许多信众在参拜完神祗后,都习惯地将一根点燃的大香带回家,这根大香一般拇指粗细,长约数尺,因为带有敬畏之心并防止伤及他人,人们普遍都是“擎”着香回家的。陆上人家把香插在家中的神台之上,水上人家则把香插在船头,插香时人们会双手擎香在神台前或船头拜三拜,以示敬畏,然后再插香。据传,这样就是把城隍请回家了,既可镇宅辟邪,又可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有些路途特别遥远的信众不便将点燃的大香带回家,便采用另一种形式——带“符”回家,来达到将城隍请回家的目的。所谓带“符”回家就是带着盖有仕版城隍庙印记的符咒回家,符咒是一张印着咒语及神像的红纸,相传只要红纸上盖了城隍大印,就会得到城隍的扶持。解放前,许多穷苦人家连红纸都买不起,于是便将印记印在随身穿戴的衣物上,相传穿上这些带有仕版城隍庙印记的衣物,可以消灾免病,于是人们纷纷效仿,甚至形成景观。据传,解放后仕版城隍庙尚存清道光年问所制大印两枚,一为玉印,一为青铜印,它们均在后来的文革期间丢失,甚是可惜!
  “城隍请戏”的传说
  演大戏,即粤剧表演是顺德许多神诞活动的必备节目之一。城隍诞期间的粤剧表演,从十二日晚开始到十五日晚结束,共计三天四夜,通宵达旦。关于伦教仕版城隍诞的粤剧表演,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年,一位白发老者请来搭棚师傅,在庙前的空地上在搭建了一个戏台。戏台搭好后,工头找庙祝讨要工钱,可是庙祝和村内的乡绅都不知道搭台演戏的事,甚至不认识那个白发老者,一时间大家都被弄糊涂了。工头来到庙内向城隍禀明缘由,谁知人们竞在神坛上发现白银百余两,一数恰好与搭棚的原料费和人工费数目一致,于是人们认为那个白发老人就是城隍的化身,城隍自己请来了搭棚师傅。戏台搭好后,戏班也来了,从此搭台演戏成为伦教仕版城隍诞的必备节目,它既为信众提供了一个娱神娱己的好去处,又增添了仕版城隍诞的节日气氛,可谓一举两得。值得一提的是,伦教仕版城隍诞的粤剧表演有一个传统延续至今,那就是开场剧目一定是《八仙贺寿》,以示为城隍贺寿。
  城隍请戏,可以说是相当具有顺德特色的传说,突出了当地粤剧风行,祭神必要看戏的民俗传统,就连神仙也无法免俗。
  抢花炮、聚围餐、竞花灯
  四月十五日,是城隍诞举行烧炮活动的日子,随着炮竹响起,神诞活动达到高潮。高高的爆棚下,人山人海,人们聚在一起争着抢炮,好不热闹。炮竹分丁、财、贵、福、寿等数十种,凡是碰到炮或抢到炮的人都会大富大贵,不是财运亨通就是吉祥平安。
  城隍诞期间,人们共举行两次围餐,分别是城隍诞的第一日晚和最后一日的晚上,即阴历十二日晚和阴历十五日晚。第一次围餐期间,人们会同时举行花灯竞投活动。因为顺德话“灯”和“丁”的发音很相似,故人们普遍认为灯是吉祥的象征,寓意非凡。为此,神诞活动的组织者们专门准备了各式各样、寓意吉祥的花灯,供信众竞投。花灯竞投一般采用“价高者得”的原则,寓意有“一帆风顺”、“人丁兴旺”、“财源广进”、“丁财两旺”。
其他文献
广州饼印,是生产广式月饼和杏仁饼、龙凤礼饼等各式传统广式饼食的主要工具,又称“饼模”。小小一枚饼印,一拍一扣,书写“食在广州”的传奇,也见证了广州木雕、广府民俗节庆、广府茶楼文化的发展和衍变。而今,手工饼印几近销声匿迹。2017年,广州饼印制作技艺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那曾经带给几代广州人香甜与祝福的小小饼印,正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只是,这千刀万凿雕刻而成的满怀手作温度的饼印,还
期刊
在国内林林总总的烧饼家族之中,您品尝过烂面烧饼吗?!我可以肯定地为您回答:大多数人没有。烂面烧饼是我们扬州一带的传统美食,外地有没有我不知道,不过,就算有,一定也没有扬州的做得好吃!  喷香无比烂面烧饼  放眼全国,烂面烧饼虽是小众美食,但在我们扬州一带,却是一道大名鼎鼎的大众美味。烂面烧饼外观浑圆,金黄油亮,饼皮如纸,馅料丰足,酥脆喷香。尤其是刚刚出锅的烂面烧饼,热气腾腾,喷香无比。那个香味,浓
期刊
10月5日早上 “第五届岭南祠堂文化节”在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古村正式开幕,本届岭南祠堂文化节将继续深挖黄埔古村“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刻内涵,以“一带一路”海丝文化等为重要内容,通过展览、巡游、文艺演出、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游客重走当年繁华之路,领略传统岭南祠堂文化,凸显海珠区在广州这个千年商都以及中外通商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文化节的开幕式上,由海珠区民间文化传承基地黄埔小学小龙队表演的《小龙精彩贺
期刊
中国古代,盛行礼教,礼节繁缛。其中令今人印象最深的跪拜礼,其来源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  在汉代以前没有凳椅,人们进食、议事和看书时,只在地上铺一块苇席或竹篾席子。人坐在席子上,称为“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当时,就连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只不过他们坐的席子比普通老百姓的好一些。  古代的“坐”与现代人完全不同。古人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后脚跟上
期刊
西江,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自广西梧州进入广东境内,流经封开县、郁南县,进入了德庆县境内。在此顺流东下,经广州、江门、直达香港、澳门。要溯江而上,也可抵桂、滇、黔。水量丰足的西江,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河运、发电等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湍急的水流也给沿岸居民带来灾难。古代的西江流域水患极为频繁,历史有记载,自宋太宗至道二年(997)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的895年间,德庆地区就发生过73次大水
期刊
神州茶饮博大精深,茶叶被西人誉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在安徽,国人对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名茶耳熟能详,可在涇县,还有种神秘的“琴鱼茶”,自古贵为皇家贡品却鲜为人知。  小河鱼竟然能当茶叶泡着喝?岂不匪夷所思满嘴鱼腥?  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如今的泾县“琴鱼茶”珍稀到论两卖,  你说稀罕不稀罕?天地灵气孕琴鱼  在闻名遐迩的宣纸之乡泾县城外8公里处的开阔山谷间,有一泓山溪冲击而成的清澈深涧,
期刊
身体足有丈二高,瘦长身节不长毛,  下身穿条绿绸裤,头戴珍珠红绒帽。  ——谜底 :高粱  一束高粱秆能干什么?  在中国北方农村,高粱秸秆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村民们不是把秸稈当作牲畜饲料就是当作为柴火肥料,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柴火棍儿”,在河北手工艺人赵润生的手里,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经过他匠心独运的巧妙制作,竟然变身成为一座座精美的微缩楼阁,一个个可爱的动物造型,这些充满乡土气息
期刊
农历八月十五处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而在深圳的客家人称作“八月半”。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深圳和全国各地一样在八月十五过中秋,但是,旧时的新安(深圳市的古称)和广东好些地方曾经有过八月十六“追月”的习俗。清代陈子厚的《岭南杂事钞》序“粤中好事
期刊
中国的酿酒业历史悠久,传说中夏朝的杜康是酿酒的祖师爷。中国酒里面,谷物酒占了大多数,但在西方,却以葡萄酒最为古老和普遍。据古希腊的神话传说:酒神狄俄尼索斯教會人们种葡萄、酿造葡萄酒,为了表示感谢,希腊人每年都要祭祀酒神——他们踩压葡萄,将其汁液发酵酿制葡萄酒,以祭祀酒神。这可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酿葡萄酒方法。  在千里之外,中国的新疆与欧洲一样,也是盛产葡萄的地方。这里的穆沙菜斯土制葡萄酒,酿制方法
期刊
采食山野果  在东北林区,人们还有采食山野果的习俗。森林中的山野果主要有山葡萄、山核桃、山丁子、山樱桃、山梨、山杏、稠李子、羊奶子、毛榛子、山茄子、面果、高粱果、托盘儿、蓝莓、雅格达(北国红豆)、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野玫瑰等。每年的八九月份,山葡萄成熟了。采山人摘一个放进嘴里,品尝那无与媲美的甘甜和芳香。因为山葡萄长在山林中,长在大自然中,它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所以,比家植葡萄还好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