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近几年来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立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的道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理工高校联合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近几年来由于高校大范围扩招,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各教学层次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多层次互动的教学改革系统,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将改革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新模式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深入走访和调研,多渠道进行教学改革。1.科学规划学科专业,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我们对淮海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作了大量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收到调研问卷1000多份,全面地调研使得我们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积极调整各学科专业的层次结构,扎实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南师大、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仔细听取了同行的介绍,对于所见、所听、所学都进行了认真的记录。
2.加强专业改革,建设精品教材和特色专业。通过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起了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密切配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抓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突出“精品和特色”教材建设,出版一批在全国同类学校和专业中有一定影响的教材,促进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我们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中就有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一项,已出版的《热学选论》等多部优秀教材,并将物理教育专业建设成了江苏省特色专业。
3.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利用多年人才培养的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建设,形成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格局,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突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江苏省树勋教师教育科研三等奖,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3门,校重点课程5门。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改善基础实验教学条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科前沿内容引入实验,建立学生课外实训基地,将仅仅围绕课本的验证型实验改为开放性、研究性、创造性实验,基础物理教学实验室获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3)以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积极把创新的因子渗透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去,通过课外科研实践和训练,使学生尽快接触实际,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我们与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联合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和省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4)借助于教育技术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将CAI教学技术引进课堂,收集和整理建设教学辅助CAI教学片以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开发数字化形式的教材,基本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信息化,先后整理了10多种教学录相片,7套演示实验被中央电大教学片选用。
加强理工高校联合,共同培养实用人才。我们正与211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进行联合办学,相互汲取对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共同成长,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的教育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和教育的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双方已联合探讨了优质教育资源互补方案,教学理念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问题;已就双方学科和专业建设改革方案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基本完成学科和专业改革计划;希望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同时,实现区域高教资源共享。
立足区域经济现状,高效培养优秀人才。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价值和发展空间,发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培养更多适应当地人才需求的人才,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在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效解决了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学、实验设施短缺等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高校生存之根本,综合素质能力是毕业生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借助于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优化了学科、专业建设,还带动了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出现,使学科由“专一性”迈上了“综合性”的良性发展轨道。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进步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扩大教学改革的应用范围和辐射面,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创教学改革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B。基金项目: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助项目(课题批准号:06AIJ0090048);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008)
参考文献:
[1].王形华等.高师院校光学教材内容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国西部科技,2006.10.
[2].申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J].江西科学,2005.08.
[3].熊言林等.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尝试[J].化学教育,2006.01.
[4].廖元锡,李江林.美国大学提供科学教师真实研究经历的课程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6.05.
[5].郭晓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我国高师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4.
作者单位:李延龄、尹钊、顾明亮、彭长德,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刁海军,九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江苏徐州
童敏明,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理工高校联合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近几年来由于高校大范围扩招,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各教学层次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多层次互动的教学改革系统,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将改革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新模式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深入走访和调研,多渠道进行教学改革。1.科学规划学科专业,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我们对淮海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作了大量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收到调研问卷1000多份,全面地调研使得我们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积极调整各学科专业的层次结构,扎实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南师大、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仔细听取了同行的介绍,对于所见、所听、所学都进行了认真的记录。
2.加强专业改革,建设精品教材和特色专业。通过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起了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密切配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抓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突出“精品和特色”教材建设,出版一批在全国同类学校和专业中有一定影响的教材,促进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我们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中就有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一项,已出版的《热学选论》等多部优秀教材,并将物理教育专业建设成了江苏省特色专业。
3.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利用多年人才培养的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建设,形成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格局,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突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江苏省树勋教师教育科研三等奖,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3门,校重点课程5门。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改善基础实验教学条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科前沿内容引入实验,建立学生课外实训基地,将仅仅围绕课本的验证型实验改为开放性、研究性、创造性实验,基础物理教学实验室获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3)以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积极把创新的因子渗透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去,通过课外科研实践和训练,使学生尽快接触实际,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我们与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联合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和省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4)借助于教育技术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将CAI教学技术引进课堂,收集和整理建设教学辅助CAI教学片以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开发数字化形式的教材,基本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信息化,先后整理了10多种教学录相片,7套演示实验被中央电大教学片选用。
加强理工高校联合,共同培养实用人才。我们正与211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进行联合办学,相互汲取对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共同成长,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的教育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和教育的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双方已联合探讨了优质教育资源互补方案,教学理念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问题;已就双方学科和专业建设改革方案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基本完成学科和专业改革计划;希望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同时,实现区域高教资源共享。
立足区域经济现状,高效培养优秀人才。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价值和发展空间,发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培养更多适应当地人才需求的人才,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在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效解决了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学、实验设施短缺等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高校生存之根本,综合素质能力是毕业生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借助于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优化了学科、专业建设,还带动了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出现,使学科由“专一性”迈上了“综合性”的良性发展轨道。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进步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扩大教学改革的应用范围和辐射面,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创教学改革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B。基金项目: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助项目(课题批准号:06AIJ0090048);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008)
参考文献:
[1].王形华等.高师院校光学教材内容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国西部科技,2006.10.
[2].申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J].江西科学,2005.08.
[3].熊言林等.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尝试[J].化学教育,2006.01.
[4].廖元锡,李江林.美国大学提供科学教师真实研究经历的课程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6.05.
[5].郭晓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我国高师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4.
作者单位:李延龄、尹钊、顾明亮、彭长德,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刁海军,九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江苏徐州
童敏明,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