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调印花税领衔的调控政策,对股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调控重拳下,广大股市投资者颇感迷茫,所以我们必须厘清思路,顺势而动。
政策重拳的深层意义
上调印花税,调控的重点是抑制短线交易和过度炒作,因为对中长期投资者来说,上调那么一点税收,在交易成本中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由于买卖基金、国债等不缴印花税,这项措施也将鼓励投资人购买基金,以改变目前股票投资散户比重过高、机构投资者比重偏低的现状,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5月30日登报宣布上调税率、5月30日当天立即实行,这样的调控时速既说明这是一项紧急措施,政府高层觉得泡沫已无法容忍,也预示着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因为如果5月30日宣布,从6月1日起实施,市场就会在实施前两天(趁印花税尚未上调)急抛股票,那时就不是下跌二三百点了。既然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我们才有继续讨论投资策略的必要,否则清仓离场就是!
高度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到目前为止,除了市场最关心的印花税上调之外,再次重申银行信贷资金不得违规入市,以及对由广发证券借壳上市违规引发的券商持股概念、交叉持股概念深跌等调控和监管举措,在笔者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将长期起作用的,乃是5月30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四大看点:
首先,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个命题,无疑是明年下半年起(国有股一般锁定5年,最早一批股改于2005年8月完成)一大批国有股将进入流通。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到,所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即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国有资本收益。要取得收益,当然得卖出所持股票,问题是到时国有股怎么抛、抛多少?需要有科学的、详尽而周密的预算。
其次,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央企为例,国资委已一再提到,将从目前的160多家,3年后集中到50多家。这就是说,有100多家央企以及其麾下的上市公司将被并购重组、卖出持股,然后将它们中的优质资产注入到需要加强做大的那50多家央企。哪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会减持,哪些会增持,投资人需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对中长期投资尤为重要。
第三,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二个用途是补偿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100多家央企要退出央企身份(地方国企同样要做精做强),肯定需要支付一大笔社会成本,由谁买单?说穿了就是由股市买单。这一点决定股市不可能(国家也不希望)急速拉升,因为如果再像前一阵那样动辄翻番,有关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抛售国有股予以调控。
第四,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三个用途是补充社会保障。这一点不言自明,实际上在当年国有股市价减持时就想这么做了。
重点投资三大板块
在这种情况下,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选好股票、作较长时间的投资(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短炒),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以下三类股票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回归概念股。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下半年会有一批重量级的蓝筹、红筹股要回归A股市场。“回归概念”就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
如中国石化,其利润约为中国石油的三分之一(中石化约500亿元、中石油约1500亿元)。随着中石油的回归,中石化肯定要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急起直追,做大做强。近期两家公司竞相宣布发现大油气田,就已初露端倪。我们已经看到,在大盘大调整之际,中石化股价不跌反升,周四甚至直奔涨停。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中国联通,随着中国移动的回归,联通也有了竞争对手,加上3G牌照发放在望,以及6元左右的低股价,应该会有所表现。
二是低估值板块,主要集中在大盘蓝筹股群体。如上海汽车,按其一季报每股收益0.177元、每股净资产5.07元,目前15元左右股价,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才20倍和3倍上下,该公司于去年底整体上市后,业绩和股价都还没有很好表现。而据媒体报道,汽车是今年头四个月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作为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相信会跑在前面。
又如兰花科创,一季报每股收益0.35元,每股净资产6.54元,目前股价30元出头,今年以来又属滞涨板块,同样会有潜力。
需要说明的是,钢铁股尽管估值很低,由于铁矿石涨价、出口政策不明等诸多因素,股价要上涨有相当困难;大银行其A股相比H股已有较多溢价,且估值已经不低,往往也是涨上数天、盘整数月。所以不属于最佳投资品种。
三是以二线蓝筹为主的成长股群体和整体上市概念股。
券商概念是否从此将一蹶不振
券商概念和交叉持股概念无疑是本次调控的重点。广发借壳受阻个案给人的感觉是,似乎券商借壳上市将就此止步。但笔者从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提到要“客观公正”地处理此案的提法中感到,凡涉及此案的当事人和相关公司将咎由自取,该处罚的处罚,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而广发借壳一事还将按理出牌。与此同时,一些已经宣布借壳的券商大部分也将走完程序。因为众所周知,券商借壳必须“预沟通”。所谓“预沟通”者,即事先同监管部门打过招呼才能发公告。如果就此“黄”了,监管部门岂非有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之嫌?
正因为如此,券商借壳概念经过一段调整后还是会有所表现。因为一则,面对吴仪副总理日前在美国承诺证券行业将对外开放,需要加快做大做强;二则尽管由于成交量不可能再像4、5月份那么大,但整个股市向好的格局没有变,券商就肯定是得益最多的行业。
政策重拳的深层意义
上调印花税,调控的重点是抑制短线交易和过度炒作,因为对中长期投资者来说,上调那么一点税收,在交易成本中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由于买卖基金、国债等不缴印花税,这项措施也将鼓励投资人购买基金,以改变目前股票投资散户比重过高、机构投资者比重偏低的现状,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5月30日登报宣布上调税率、5月30日当天立即实行,这样的调控时速既说明这是一项紧急措施,政府高层觉得泡沫已无法容忍,也预示着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因为如果5月30日宣布,从6月1日起实施,市场就会在实施前两天(趁印花税尚未上调)急抛股票,那时就不是下跌二三百点了。既然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我们才有继续讨论投资策略的必要,否则清仓离场就是!
高度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到目前为止,除了市场最关心的印花税上调之外,再次重申银行信贷资金不得违规入市,以及对由广发证券借壳上市违规引发的券商持股概念、交叉持股概念深跌等调控和监管举措,在笔者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将长期起作用的,乃是5月30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四大看点:
首先,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个命题,无疑是明年下半年起(国有股一般锁定5年,最早一批股改于2005年8月完成)一大批国有股将进入流通。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到,所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即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国有资本收益。要取得收益,当然得卖出所持股票,问题是到时国有股怎么抛、抛多少?需要有科学的、详尽而周密的预算。
其次,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央企为例,国资委已一再提到,将从目前的160多家,3年后集中到50多家。这就是说,有100多家央企以及其麾下的上市公司将被并购重组、卖出持股,然后将它们中的优质资产注入到需要加强做大的那50多家央企。哪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会减持,哪些会增持,投资人需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对中长期投资尤为重要。
第三,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二个用途是补偿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100多家央企要退出央企身份(地方国企同样要做精做强),肯定需要支付一大笔社会成本,由谁买单?说穿了就是由股市买单。这一点决定股市不可能(国家也不希望)急速拉升,因为如果再像前一阵那样动辄翻番,有关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抛售国有股予以调控。
第四,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三个用途是补充社会保障。这一点不言自明,实际上在当年国有股市价减持时就想这么做了。
重点投资三大板块
在这种情况下,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选好股票、作较长时间的投资(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短炒),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以下三类股票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回归概念股。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下半年会有一批重量级的蓝筹、红筹股要回归A股市场。“回归概念”就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
如中国石化,其利润约为中国石油的三分之一(中石化约500亿元、中石油约1500亿元)。随着中石油的回归,中石化肯定要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急起直追,做大做强。近期两家公司竞相宣布发现大油气田,就已初露端倪。我们已经看到,在大盘大调整之际,中石化股价不跌反升,周四甚至直奔涨停。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中国联通,随着中国移动的回归,联通也有了竞争对手,加上3G牌照发放在望,以及6元左右的低股价,应该会有所表现。
二是低估值板块,主要集中在大盘蓝筹股群体。如上海汽车,按其一季报每股收益0.177元、每股净资产5.07元,目前15元左右股价,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才20倍和3倍上下,该公司于去年底整体上市后,业绩和股价都还没有很好表现。而据媒体报道,汽车是今年头四个月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作为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相信会跑在前面。
又如兰花科创,一季报每股收益0.35元,每股净资产6.54元,目前股价30元出头,今年以来又属滞涨板块,同样会有潜力。
需要说明的是,钢铁股尽管估值很低,由于铁矿石涨价、出口政策不明等诸多因素,股价要上涨有相当困难;大银行其A股相比H股已有较多溢价,且估值已经不低,往往也是涨上数天、盘整数月。所以不属于最佳投资品种。
三是以二线蓝筹为主的成长股群体和整体上市概念股。
券商概念是否从此将一蹶不振
券商概念和交叉持股概念无疑是本次调控的重点。广发借壳受阻个案给人的感觉是,似乎券商借壳上市将就此止步。但笔者从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提到要“客观公正”地处理此案的提法中感到,凡涉及此案的当事人和相关公司将咎由自取,该处罚的处罚,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而广发借壳一事还将按理出牌。与此同时,一些已经宣布借壳的券商大部分也将走完程序。因为众所周知,券商借壳必须“预沟通”。所谓“预沟通”者,即事先同监管部门打过招呼才能发公告。如果就此“黄”了,监管部门岂非有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之嫌?
正因为如此,券商借壳概念经过一段调整后还是会有所表现。因为一则,面对吴仪副总理日前在美国承诺证券行业将对外开放,需要加快做大做强;二则尽管由于成交量不可能再像4、5月份那么大,但整个股市向好的格局没有变,券商就肯定是得益最多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