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她小时候不得不串着几家书店,饿着肚子在书店里“窃读”。对今天的孩子而言,作者描述的场景,显然有些陌生;作者叙述的感受,显然有些不解。然而,对好书的渴求和喜爱,读好书的经历和感受,是学生与作者的相通之处,可凭借这一连接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感受作者深深的读书之情和浓浓的爱书情怀。
一、朗读名言,叙谈自身感受
新课开始,可引导学生朗读下列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读书经历,叙谈自己的感受。
二、通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作者的爱书情怀,渗透于字里行间,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首先应读通课文。揭示课题时,引导理解“窃读”的含义,并围绕“窃读”激疑,继而边读边想:作者在文中具体描述了哪些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以“书”为线索,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走进书店前,想着那本书;刚进书店时,担心那本书;找到书本后,享受读书味(快乐与惧怕);饥肠辘辘时,看着那本书;灯光亮起时,放回那本书。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简单说说感受,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感受作者对书的喜爱、读书的认真。
三、抓住细节,体会思想感情
课文中,作者多以细致描写凸显自己对读书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求。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朗读想象,再现情境,仔细揣摩,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爱书的情怀。
1、从心理描写中体会。课文对“窃读”的心理进行了细致描写,读来既让人心酸,更让人感动。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认真阅读,设身处地,深入体会。
一是感受“窃读”的滋味。课文第2-3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我”进书店时的复杂心理,可设问:从“我”刚进店门时的高兴和担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理解:满屋的顾客,便于“浑水摸鱼”,不会暴露目标,可安心地读书,这让“我”高兴;满屋的顾客,可能有人已将那本书买去,这让“我”担心;看到那本书还在书架上,“我”才如释重负。作者为书而喜,为书而忧,因书而提心吊胆,因书而如释重负,可见她对书是多么喜爱。
课文第4自然段真切地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快乐与惧怕共存。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会想些什么?读后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接受采访:作者啊,此时你觉得很快乐,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借助采访表达情感,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打开书页的迫不及待,徜徉书海的万分欣喜,吮吸知识的无比快慰,对读书时光的百般珍惜。
课文第5自然段蕴涵着诸多的苦涩,可引导思考、想象:这里的“环境不适宜”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哪些情况不适宜继续阅读?教师提供下列范文,让学生练写片段。
范文:我虽然全神贯注地看着,但还是时时提防,万一被老板发现,虽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女孩子家被人指责的滋味可不好受!我正看着,突然传来老板的咳嗽声,怎么了,是不是老板注意我了?我马上警惕起来。可转头一看,老板还在那里整理图书,我这才舒了一口气,继续专心地看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传来一位顾客的声音:“老板,××书还有没有呢?”
我不禁一愣,这正是我看着的书。对了。昨天这里就只剩下两本了,难道那一本卖掉了。回头一看,老板正向这边走来,我赶紧把手中的书悄悄放回书架。又心不在焉地翻看起其他书来。
学生所写的片段,也许与此片段大同小异,但这样的片段练习,能让学生人情体验、用心领会,清晰地感受到:窃读带给作者的,既有内心的快慰,也有心理的惧怕。这种滋味,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书的喜爱。
第9自然段写道:“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句话集中反映了作者读书的满足和收获,教学时可这样引导:这句话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怎样理解“咽”和“吞”?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尽管腿酸脚麻,但两个钟头的饱读,使她享受了一顿精神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获得了快乐与满足。
二是感受“窃读”的智慧。书店人多、天下大雨,是窃读的最佳时机。对“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可引导学生具体描述或演示“她是怎样隐藏自己的”;对“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着重引导学生从“装着”、“不时望着”、“好像说”、“心里却高兴地喊着”等动作、心理活动、(内心)语言描写中加深体会,感受作者窃读的智慧、爱书的情怀。
2、从环境描写中体会。有关饭店的两处环境描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第一处描写(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可这样引导:从她匆匆的脚步可以看出,她虽想着饭店,但深知家庭贫穷,无力享受美味佳肴,一心只想赶到书店,可见她对读书是多么喜爱!
第二处描写(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来,已经有人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可这样引导:面对饭店飘来的菜香,作者想到了什么?她盼望出现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会想象描述作者对饭店的张望、对面条的向往、对沙发的期盼;想象描述作者进入饭店用餐、看到沙发惊喜、躺于沙发看书的情景。再联系实际体会她生活的艰辛,对知识的渴望,感受她爱书的情怀。
四、拓展延伸,感受读书快乐
阅读感悟后,可做下面假设,让学生练写片断:作者爱书的故事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作者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是同情,是感动,是热爱。是敬佩……任由学生尽情表达。
责任编辑:刘岭南
一、朗读名言,叙谈自身感受
新课开始,可引导学生朗读下列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读书经历,叙谈自己的感受。
二、通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作者的爱书情怀,渗透于字里行间,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首先应读通课文。揭示课题时,引导理解“窃读”的含义,并围绕“窃读”激疑,继而边读边想:作者在文中具体描述了哪些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以“书”为线索,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走进书店前,想着那本书;刚进书店时,担心那本书;找到书本后,享受读书味(快乐与惧怕);饥肠辘辘时,看着那本书;灯光亮起时,放回那本书。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简单说说感受,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感受作者对书的喜爱、读书的认真。
三、抓住细节,体会思想感情
课文中,作者多以细致描写凸显自己对读书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求。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朗读想象,再现情境,仔细揣摩,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爱书的情怀。
1、从心理描写中体会。课文对“窃读”的心理进行了细致描写,读来既让人心酸,更让人感动。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认真阅读,设身处地,深入体会。
一是感受“窃读”的滋味。课文第2-3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我”进书店时的复杂心理,可设问:从“我”刚进店门时的高兴和担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理解:满屋的顾客,便于“浑水摸鱼”,不会暴露目标,可安心地读书,这让“我”高兴;满屋的顾客,可能有人已将那本书买去,这让“我”担心;看到那本书还在书架上,“我”才如释重负。作者为书而喜,为书而忧,因书而提心吊胆,因书而如释重负,可见她对书是多么喜爱。
课文第4自然段真切地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快乐与惧怕共存。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会想些什么?读后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接受采访:作者啊,此时你觉得很快乐,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借助采访表达情感,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打开书页的迫不及待,徜徉书海的万分欣喜,吮吸知识的无比快慰,对读书时光的百般珍惜。
课文第5自然段蕴涵着诸多的苦涩,可引导思考、想象:这里的“环境不适宜”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哪些情况不适宜继续阅读?教师提供下列范文,让学生练写片段。
范文:我虽然全神贯注地看着,但还是时时提防,万一被老板发现,虽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女孩子家被人指责的滋味可不好受!我正看着,突然传来老板的咳嗽声,怎么了,是不是老板注意我了?我马上警惕起来。可转头一看,老板还在那里整理图书,我这才舒了一口气,继续专心地看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传来一位顾客的声音:“老板,××书还有没有呢?”
我不禁一愣,这正是我看着的书。对了。昨天这里就只剩下两本了,难道那一本卖掉了。回头一看,老板正向这边走来,我赶紧把手中的书悄悄放回书架。又心不在焉地翻看起其他书来。
学生所写的片段,也许与此片段大同小异,但这样的片段练习,能让学生人情体验、用心领会,清晰地感受到:窃读带给作者的,既有内心的快慰,也有心理的惧怕。这种滋味,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书的喜爱。
第9自然段写道:“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句话集中反映了作者读书的满足和收获,教学时可这样引导:这句话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怎样理解“咽”和“吞”?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尽管腿酸脚麻,但两个钟头的饱读,使她享受了一顿精神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获得了快乐与满足。
二是感受“窃读”的智慧。书店人多、天下大雨,是窃读的最佳时机。对“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可引导学生具体描述或演示“她是怎样隐藏自己的”;对“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着重引导学生从“装着”、“不时望着”、“好像说”、“心里却高兴地喊着”等动作、心理活动、(内心)语言描写中加深体会,感受作者窃读的智慧、爱书的情怀。
2、从环境描写中体会。有关饭店的两处环境描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第一处描写(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可这样引导:从她匆匆的脚步可以看出,她虽想着饭店,但深知家庭贫穷,无力享受美味佳肴,一心只想赶到书店,可见她对读书是多么喜爱!
第二处描写(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来,已经有人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可这样引导:面对饭店飘来的菜香,作者想到了什么?她盼望出现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会想象描述作者对饭店的张望、对面条的向往、对沙发的期盼;想象描述作者进入饭店用餐、看到沙发惊喜、躺于沙发看书的情景。再联系实际体会她生活的艰辛,对知识的渴望,感受她爱书的情怀。
四、拓展延伸,感受读书快乐
阅读感悟后,可做下面假设,让学生练写片断:作者爱书的故事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作者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是同情,是感动,是热爱。是敬佩……任由学生尽情表达。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