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之问(三)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育,我们是否教而不育,或者抓了教育而忘了教养?对学生,当今我们时常挂在嘴上的是“爱、尊重和微笑”,爱他们的什么?怎么爱?你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学生?微笑真是一副灵丹妙药吗?这种微笑服务是本色的、职业性的,还是商业性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们所处的现实真是这样吗?
  “谁出的题目啊?现在的星空还灿烂吗?怎么不改成美丽的太湖水呢?这个比较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小朋友才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激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闲话少说,还是要写作文,现在来论证怎么能够看到头上灿烂的星空:拿一大棒子,狠狠打在头上。”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为《怀想星空》,以上是一位考生的作文答卷,他得了零分。评卷老师的评判有道理吗?为什么?
  数学老师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对称”,一个男孩子起来回答:“人的屁股是对称的,还有两个蛋蛋,还有妈妈的奶子。”对此,你作何评价?生理卫生课的“生殖系统”一章还是让学生自学吗?
  国外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必须经队医同意才能上场,而在2007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运动员郑洁因伤退场,她的教练竟然批评她意志品质有问题,我们也习惯说“轻伤不下火线”,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面对慢慢长大的学生和孩子,你是沃土还是瘦地?是温软的海绵还是冷硬的石头?是凛冽的北风还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农村教师,你靠什么坚守农村校园?如果农村老师们连基本体面的生活水平都难以达到,他们还能靠什么坚守那片土地、看守那些孩子们呢?在一个什么都有的时代,一个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到的时代,你能买到幸福吗?
  在大多数国家,教育部门是最讲求专业精神的。在中国,你看到专业精神了吗?为什么在国外你做了20年的校长非常欣慰和自豪,而在国内如果你20年一直在校长位置上(尤其是大学校长)就是无能和无后台?为什么一些校长讲级别、讲排场,就是不讲课?为什么部分教育局长讲官话、讲套话,就是不讲行话?
  我们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法律背后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那教师待遇不是比公务员还要好吗?为什么2008年全国有3000人争考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职位,为什么广东有40名教授竞争一个处长职位?为什么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数十年不变?
  还记得“让领导先走”这句话吗?(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为欢迎上级派来的“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的25位官员,组织全市能歌善舞的中小学生796人在友谊馆剧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因舞台纱幕太靠近光柱灯被烤燃而引起火灾。当燃烧的火团不断地从舞台上空掉下时,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官员出来指挥学生,大叫道:“大家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20多个官员从第一排撤退到最后一排的出口处“先走”了之后,796名学生全部陷入火海,323人死亡,132人烧伤致残。在场的40多名教师,有36位遇难,绝大部分为掩护学生而殉职。)在幼小的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之时都得“让领导先走”,除了永远不会忘记“让领导先走”这句话,你还能多想什么?
其他文献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教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次跨越始于农业时代,教育从融入生产劳动走向与之分离,改变了原始教育,产生了教育的行业形态——学校教育:教育从原始的、简单的、朴素的、零星的生产劳动向成型的、系统的、专业的、有规模的学校教育转变,形成系统的知识和优质教育,文化传承得到优化。第二次跨越始于工业时代,学校教育从精美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改变了教育培养模式,产生了教育普及形态——全民教育:教育受
期刊
绘画在构图上有虚实相生的手法,文学作品中有虚写实写之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虚实结合。“实”体现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虚”则是其间留下的空间。不少教师重“实”轻“虚”,总是担心自己没讲清楚,没讲透彻,学生练得少,不能理解。因此,不遗余力地抓讲和练。而这样做效益并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巧留空间,那将是另一番景象。课堂中巧妙的空间就像投入石子后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就像欣赏美
期刊
“语文园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传统教材的继承与突破,与原来的“基础训练”相比,“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巩固外,更注重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语文园地”中的栏目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满怀自信地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因此,从“基础训练”到“语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要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培养。人文精神是指人的“真实精神、真情实感和真实愿望”,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集中在“人”字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人文思想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人文教育内容并不占明
期刊
教学片段赏析    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活动?  生:乒乓球、篮球、足球……  师:受场地限制,我们做个拍球比赛的游戏。全班分成两个队,每队选出3人,比一比哪一队拍得多。  (每队三名选手,每位选手拍5秒钟。两名裁判员数数,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结果统计:1号选手:22、16;2号选手:21、18;3号选手:23、18。  师:请大家把自己队拍球的总数算出来。(板书:22+21+23=66,
期刊
思维灵感往往能产生巧妙的方法,使问题获得快捷的解决,这种瞬息间萌发的灵感,使学生学习充满乐趣,学习信心倍增。    一、创设“趣境”,激发思维灵感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激发思维灵感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创设“趣境”是激发学生思维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正从“热闹”回归“常态”,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加深对课程理念的认识,构建真实而有效的“常态”课堂教学呢?    一、观念要更新,认识要清晰    课程改革实施到现在,教师观念有了更新,对课程改革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以下问题仍值得关注。  问题1:新课改一定要“大破大立”吗?  改革是对事物进行完善,将其不合理
期刊
教材分析:  《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五言谜语诗,配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的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整首诗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让学生主动感知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识字教学自身的规律所在。增添识字教学的情趣实为追求高效的识字,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接触汉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识字与积累、识字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多识多记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根、折”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根、折”等8个生字。 
期刊
文本解读:《灰雀》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同时表现了男孩的诚实与天真。文章采用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明线;发现灰雀不见了,列宁怀疑可能是被男孩抓走了。在列宁的诱导下男孩承认并改正了错误,这是暗线。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