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石板路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故乡离井冈山不远,是一个典型的乡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下放回到老家,与社员们共同生活了两年,对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有了深切的感触与体会,才算对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在故乡的诸多印象中,田垄中的那条石板路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在水泥路和柏油路没有出现之前,石板路无疑属于高等级道路。整条路宽约一米,全用经过切割的石板铺成,路面平整而光洁。这条路是什么年代修的,修这条路花了多少钱,无据可考。但从石板的磨损程度推断,它至少存在了几百年。这条石板路是我们村通往外村的一条干道,石板路的尽头,就是上井冈山的公路。石板路蜿蜒曲折,在田垄间东绕西拐,它的实际长度可能超过了三公里。
  这条石板路之所以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除了这样的路在乡间极少见之外,是因为它留给我的记忆太多了。小时候,我大姐出嫁,就是走的这条路。大姐比我大十多岁,她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她。她出嫁的那天,我一直送她到石板路的尽头。我不愿与她分离,很想跟着她一起去,被大人强抱了回来。分别的时候,我嚎啕大哭,大姐也泪如泉涌。这情景,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文革”期间我下放回乡,也是走的这条石板路。出工,走的是石板路;收工,走的是石板路;探亲访友,走的是石板路;迎来送往,也走的是石板路。路上每一块石板的颜色、形状、大小、纹理,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我的眼帘,刻入我的记忆。我时常想:这无言的石板,承载过多少人生的重量?承载过多少历史的负荷?它见证过多少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今后它还将见证些什么?
  离我们村子大约四公里,是巍峨的义山。一股巨大的瀑布从半山腰飞泻而下,直达谷底,落差一百多米,一座水电站正在那里兴建。建站用的沙石取自我们村旁河里的沙滩,因此,我们这个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社员,就承担着供应浇筑水泥坝所需沙石的任务。为了加快进度,大队每次都把公社下达的沙石任务分到个人,按重量计算,在水电站工地过秤验收,限期完成。在限期内提前完成任务的,允许干自己的私事,没有完成任务的,不得干私活。社员们为了能挤出时间去种自留地,料理家务,或搞点砍柴、烧炭之类的副业,便全家出动,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由于山高路陡,沙石全部是肩挑运送,于是,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挑沙大军。自早到晚,来的来,去的去,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是石板路问世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盛事,也是它第一次担当起的历史重任。如果没有这条石板路,社员们挑运沙石将付出更多的艰辛,挑运沙石的进度也无疑会受到影响。社员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添瓦,建功立业,石板路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水电站建好以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我们这个村想修一条从村口到公路边的机耕道,县委批准了这个计划。秋收一结束,全村的劳动力就打响了“改天换地”的战斗。经过一冬的大干,一条三米多宽、两公里长、从起点到终点成一直线的机耕道修好了。机耕道比石板路更宽、更直、更平坦,成了人们出工、出行的新通道。石板路上的行人一下子就少了起来,有的路段根本就没人走了。石板路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两年之后,我返回了工作单位。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全家都在单位工作,很少回故乡去,但故乡的石板路,依然时不时地会出现在我的梦中。
  不久前,一位居住在县城的亲戚办喜事,我应邀赴宴,顺道回了故乡一趟。我是从县城乘公共汽车直达村里的,汽车沿机耕道平稳而快速地驶入村子。第二天,我独自一人沿着机耕道缓步而行,我想看看以前劳动过的地方,看看我曾经十分熟悉但分别多年的石板路。现在的机耕道比当年加宽了许多,并且是水泥路面。靠近村口的机耕道两侧,新建了十多栋别墅式的楼房。路上来往的摩托车风驰电掣。两旁的田地里,农作物青翠欲滴。我不声不响地在田垄间搜寻着古老的石板路。原先被机耕道切断的石板路,大部分路段已经消失,石板不见了,路基成了耕地。有几段石板路被保留了下来,但杂草丛生,快要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石板路已经风光不再,石板路上当年挑沙石时的人声鼎沸,已成绝响。我在心里叹息着,感慨万千。
  返回村里的时候,遇见了几个熟人,我们很快就互相认了出来。一别三十多年,突然相逢,真是喜出望外。其中一位的儿子在这里开店,我们就在他的店堂里坐了下来。他们告诉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了,没有出去的,是年纪较大的男人和妇女。现在种田的方法比过去先进,犁、耙用的是拖拉机,收割用的是联合收割机,插秧改成了抛秧和撒播,也不用耘田了,农活比过去少了许多,老年人和妇女对付几亩田没有问题。一年下来,休息的时间多,下地的时间少。由于大量使用良种、化肥和农药,产量也比过去高得多。接下来,我又询问了一些共同认识的朋友的近况,有的已经去世,健在的,生活都还不错。他们最后慨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得到啊!
  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历史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点上。一代人走了,又一代人来了。该走的应该走,该来的总会来。石板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它的价值,见证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去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不会有遗憾,也不会有悲伤。
  责编/何之
其他文献
《老友》专家门诊:   最近我左脚大脚趾第一个关节疼痛,脚背肿胀呈紫色,伴有发热发烧,经血液检查,ASO阳性。请问:这种症状应怎样诊治?   宁都县·胡××   胡××同志:   你诉说左脚足趾趾关节处疼痛并有肿胀发热。不知你是否在病症出现之前喝过啤酒或白酒?因为这个部位出现疼痛多见于痛风性关节炎。鉴于此,你可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血尿酸。如尿酸增高即可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此病的诊治,发作比较严重时可应
期刊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钟南山院士说:“医改不只是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减压器’,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个健康的民族。一个是治病,一个是预防,二者不可偏废。”他的话博得了在座委员的鼓掌认可。话题一拉开,钟南山还对养生保健谈了自己的看法。   钟南山认为,决定健康长寿的核心是练就达观平和的心态。因为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又决定着你的健康状况。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曾患脑溢血造成了偏瘫,之后又患了痔疮和便秘,且一年比一年更重,小腹胀、肛门脱出、大便解不出来。请问:我应怎样治疗和调理?   南城县·吴××   吴××同志:   你近5年来便秘越来越严重,而且出现脱肛。这同你偏瘫、活动少、年龄大有关。你曾做过2次肠镜检查,都未发现异常,这说明你的大肠没有炎症,没有息肉,也没有肛病。便秘是肠道蠕动功能减退之故,建议你用下述方法治疗、调理:
期刊
小王和妻子结婚几年,一直没要孩子。小王在一家公司打工,妻子在商场当营业员,两人收入加起来不足两千,哪有资本和精力养孩子。   妻子娘家在外地,经济条件不好,根本帮不上他们。小王倒是家里的独子,结婚后就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的房子并不宽敞,面积不足八十平米。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让小王头疼的是,妻子跟母亲处不来,婆媳关系紧张。小王想要孩子,让父母帮忙带,但妻子死活不肯。   看到别人买房子,小王妻子心里
期刊
我的奶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客家妇女。她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在自己并不大的天地里,默默而顽强地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她几十年如一日围绕着灶台转,只知付出,从不指望回报。她以刚强坚韧的性格和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      “来生我俩还做夫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被称之为“红色故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
期刊
美国近期有医学研究报告显示,五种生活习惯不仅可以使老年男性长寿,更能使他们身体健康。这五种生活习惯包括戒烟、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进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避免糖尿病。研究报告表明,这五点与9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对2300个健康男性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随访。研究开始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2岁,现在有970人已经超过了90岁。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实:“年轻”的老年人刚进入
期刊
○雷一吉健身,各自有招。我选择“三自一包”:“自在自然,自得其乐,自觉不老,包容忍让。”   “自在自然”。退休后,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没有了冗长的会议,没有了烦人的应酬,没有了人际关系的困扰,可以轻松愉快,顺其自然地尽兴享受晚年生活,尽情挥洒自己的能量,尽性去做自己想做又能够做的事,尽量去读自己想读过去又没时间去读的书。做到不闲着,也不累着,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
期刊
记忆里儿时的灯,是自己动手制作的。选一只玻璃小瓶,在盖子上凿一个小圆洞,中间再插进去一个薄铁皮卷成的圆管子,撕下几撮旧棉絮,捻成一个灯捻子,通过那个薄铁皮圆管子,一个简易的照明用具就算做成了。在看过父亲操作几次后,我就自己动手制作了。小瓶里装上煤油或者豆油,就可以用火点着捻子照明了。只是这宝贵的油很少舍得用,所以晚上点灯也都是做些正经事,父母是不会长久地点着灯白耗油的。   学校里的作业要在天黑前
期刊
走路自测健康状况      如果你能在10分钟内走完1公里,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如果能在20分钟内走完2公里,说明健康状况优秀;而如果能在30分钟内走完3公里,那么你的身体状况则与青年小伙子一样棒。这是美国医学专家推荐的一个用走路自测健康状况的公式。   另外,每周适度锻炼三个小时,或每天快走两三公里,即可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月花上三个小时的时间快步走,或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慢跑及其他充满活力
期刊
勤奋人长寿懒惰催人老,勤奋人长寿,这两句话是从我爷爷多年的医疗积累资料中得来的。提到懒惰的人,由于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降低,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它应有作用,而导致肌肉萎缩,脑力衰退。如果长此下去,就会病魔缠身,影响寿命。   资料中强调,用进废退是基本的生物学规律。经常用的器官,就健康发达,不经常用的器官就逐渐衰退。脑子越用越灵,越爱动脑的人就越聪明。反之,不用或少用则会逐渐衰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