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目的地族群认同的影响研究

来源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振丽(1992- ),女,河南商丘人,新疆大学旅游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李晓东(1964- ),男,新疆巴州人,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
  【摘要】无论是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还是出于弘扬本民族文化的考虑,旅游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都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针对吐鲁番葡萄沟景区,通过田野调查法,运用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测定模型这一动态系统,分析目的地族群认同在受到外部经济、文化环境与内部族群认同成分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变化。研究发现:吐鲁番葡萄沟在长期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互融合中,旅游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助推作用,民族认同感得到提升。
  【关键词】旅游;族群认同;影响;田野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6.0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行为。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族群传统文化的保护、族群认同重构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碰撞等,尤其是族群认同问题受到人类学、旅游学等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基于旅游情景,考量族群文化、族群认同的变化,对发展地方经济和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针对吐鲁番葡萄沟这一地区的族群认同研究,也符合“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发展经济的理念,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的精神。
  一、对于族群认同的研究综述
  “认同”原本属于哲学范畴,后来在心理学中被频繁应用。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一词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而今,社会科学的学者从各种视角研究民族内部的认同感,“认同”一词便被普遍应用起来。很多学者都认为族群认同必须在民族互动中才能得以产生,在与外界隔离的孤立的群体中不会产生族群认同,而旅游的过程恰恰实现了这种民族之间的互动。旅游通过经济活动的形式不断改变着目的地族群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族群文化也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影响了族群社会的环境系统,从而导致族群认同发生改变。在本研究中,把族群认同认为是族群的身份识别与确认,也就是指族群成员对自己所属族群的认知和情感依附[2]。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族群认同的影响受到国内外旅游人类学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族群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认为旅游的日益发展必然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族群认同产生影响,但是对如何测定旅游情境下族群认同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并且目前针对旅游对新疆地区某个旅游社区族群认同影响的个案还尚未有学者进行研究。
  目前,以旅游情景下目的地族群认同变化规律的研究最多。吴其付研究发现,民族旅游既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化了民族的文化认同[3]。陈刚在研究中发现,泸沽湖摩梭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交流和融合加强,当地居民的族群认同被强化[4]。黄瑾则在对贵州安顺屯堡族群认同的研究中发现,随着旅游的发展,居民可以利用屯堡文化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族群认同就被重新建构起来,族群意识重拾并且被强化[5]。以上学者的研究都强调了旅游对民族认同的强化作用,体现出旅游与族群认同之间的正相关作用。周丽洁则从旅游与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旅游发展能使社区自发地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6]。区别于前者的是,孙九霞选择了三个个案进行对比分析,她认为,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旅游开发强度的目的地社区,旅游对当地的族群认同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那么,针对吐鲁番葡萄沟这一旅游社区,旅游与族群认同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维吾尔族的族群认同?
  三、旅游对族群认同影响的测定
  综合人类学、旅游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主要是根据陈修岭提出的旅游情境下的族群认同测定模型[8]分析旅游情境下族群认同的变化。模型以族群认同成分为基点,以族群认同理论为依据,以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要素为情景,从而进行构建。族群认同的成分主要包括族群自我认同、族群态度、族群归属感和族群卷入(文化实践和社会参与)等不同的维度,是动态的多维度的结构[9]。因此,本研究把握的一个理论方向,就是必须把旅游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放在一个情景中系统化地进行分析。族群认同的成分,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族群其认同状态直观体现的参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特定情景下族群认同感的强弱变化。
  影响族群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旅游情景下的族群文化变迁。在旅游目的地社区,通过旅游者和参与到旅游中的当地居民的接触与交往,外来文化与族群文化不断地交互影响与融合,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旅游文化。这种具有多元化形态的旅游文化不断渗透到当地族群社区,改变着族群原生文化,甚至引致族群认同重构[10]。
  四、 田野调查
  (一)田野调查区域简析
  吐鲁番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吐鲁番地区最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景区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村落以及与时俱进的葡萄文化,一直保持着鲜活的魅力。在葡萄沟这一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世代生活的维吾尔族居民,在不断适应和利用这种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融洽相处、勤俭古朴的自然村落。葡萄沟街道社区总人口10220人,共2206户。其中,维吾尔族8853人,占总人口的86.62%。汉族20人,占总人口0.20%。回族1347人,占总人口13.18%。党员323名。主导产业是葡萄种植和旅游服务业。共55个家访点。2014年度鲜葡萄销售18662吨,人均纯收入达10198元。葡萄沟共有4个社区,葡萄社区、布依鲁克社区、拜西买里社区和达甫散盖社区。   (二)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是旅游人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针对本研究内容,我们对葡萄沟景区进行了3次田野调查,第一次调查的时间是2015年5月26日至28日,此时为旅游淡季,主要调查葡萄沟社区的基本情况及旅游发展现状。第二次调查是在2015年7月24日至30日,为期一周,主要调查旅游对葡萄沟社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三次调查是在8月13日至17日,此时正是葡萄沟的旅游旺季,主要调查葡萄沟社区居民对旅游的态度以及居民在旅游发展中族群认同感的变化。3次田野调查历时15天,主要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来搜集信息。
  调查对象主要选择的是参与到与未参与到旅游业中的维吾尔族群体、社区维吾尔族工作人员以及游客群体,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旅游情景下各维吾尔族群体的族群认同所受影响与变化。为了清楚地分析调查结果,把访谈对象进行筛选、分类和编号,参与到旅游业中的葡萄沟社区居民(R1)、未参与到旅游业中的葡萄沟社区居民(R2)、葡萄沟社区维吾尔族工作人员(G)、游客(T)等(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览表
  访谈对象 编号 性别 职业
  葡萄沟居民
  (旅游业参与者) R101 男 家访A老板
  R102 女 家访A老板娘
  R103 男 家访B老板
  R104 男 家访C老板
  R105 男 家访D老板
  R106 女 家访D老板娘
  R107 男 家访E老板
  R108 女 家访E老板娘
  R109 男 民族纪念品F老板
  R110 男 民族纪念品G老板
  葡萄沟居民
  (旅游业未参与者) R201 男 农民
  R202 男 农民
  R203 男 放羊居民
  R204 女 公司职员
  R205 女 农民
  R206 男 居家老人
  葡萄沟社区工作人员 G001 女 葡萄沟社区工作人员
  G002 女 葡萄沟社区工作人员
  G003 男 葡萄沟社区工作人员
  游客 T001 男 烟台某企业职工
  T002 女 乌鲁木齐商场销售
  T003 女 武汉大学学生
  T004 男 乌鲁木齐退休职工
  T005 女 大学老师
  T006 男 自由职业者
  五、旅游对族群认同的影响
  (一)旅游改变了旅游地族群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葡萄沟景区的开发使景区成为夏日的避暑胜地和民俗风情园,独特的葡萄文化更是吸引了诸多的游客。在旅游的冲击下,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有所改变,生活质量以及家庭收入也有所提高,并且旅游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前几年我在市区里的餐厅当服务员,给别人打工,现在景区发展起来,政府政策也好,我们可以在自己家里开餐厅,自己当老板,不用再给别人打工了,钱也比以前挣得多了。”——R101
  “现在我们这里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很清静,我们就是种田,每天下地干活,靠土地生活,收入也少,现在家家户户都做家访点、卖葡萄,游客很多的,发展旅游好啊。”——R202
  (二)族群文化在民族展演中促使族群认同提升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每个民族都应该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旅游的发展在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同时,也让当地的居民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这对保护和传承维吾尔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民族歌舞表演是最具有表现力和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外来游客的称赞和掌声中,族群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得到了提升。
  “客人吃着饭高兴了想看歌舞表演,我们就叫那些姑娘们(专业的舞蹈团队)来跳舞,她们穿着我们的衣服(维吾尔族服饰)可美了,有时候客人也跟着一起跳,连我也一起跳,这就是我们维吾尔族的民族特色。”——R105
  “一些女游客就喜欢我们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衣服,一直夸衣服好看,每次都要和这些姑娘拍照,跳了舞还不让走,后来有些村民就经营照相和服装生意。”——R108
  (三)旅游促使外来文化与族群文化相融合
  当地旅游的发展并未对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和弱化,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和扩散。在旅游的过程中,维吾尔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互见所长。在长期的旅游过程中,外来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不仅促使维吾尔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且使当地居民接触到有益的外来文化,内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我做家访16年了,我的普通话说的很好,就是跟游客学习的,以前我一句汉语也不会讲,现在交流没问题了。我很欢迎他们,村子里热闹起来,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R104
  “以前我们的孩子没有上学的,从小就出去打工挣钱,现在只要孩子愿意上学我们就会支持。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也能像来我们这里的游客一样,去其他地方旅游,多读书,多出去看看。”——R205
  “在和葡萄沟的维吾尔族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习俗、服装、舞蹈、语言等等,维吾尔族是个热情神秘的民族,来到这里让我体验到了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T003
  六、结论与不足
  旅游业是一种具有开放性意义的特殊产业,旅游的过程本身就是传播、融合的过程,它代表着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旅游发展的带动下,葡萄沟居民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正悄无声息又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化。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维吾尔族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本民族对其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旅游情境下维吾尔族族群文化的变迁并不深刻,目前旅游对其族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在方面,比如日常服饰、语言方面,对其族群内在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并不能轻易弱化。其二,近年来,由于游客受到有关新疆旅游安全方面负面新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葡萄沟接待的游客主要来自疆内,游客量以及游客类型有所局限。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一定程度。其三,旅游业通过经济、文化的形式给吐鲁番葡萄沟的维吾尔族居民带来现代化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在长期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互融合中,旅游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助推作用,民族认同感得到提升。葡萄沟景区今后的发展应仍然坚持保护性开发的道路,保护葡萄沟旅游的生命线,即传统的维吾尔族文化。   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交通、时间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本研究所调查的葡萄沟社区居民数量有限,其反映真实情况的全面性还不够高。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略显单一,仍采用旅游人类学最主要的方法,在此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75.
  [2]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13-25.
  [3]吴其付.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J] .贵州民族研究,2009,01:132-140.
  [4]陈刚.多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以川滇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 2012,05:94-102.
  [5]黄瑾.旅游背景下贵州安顺屯堡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8-72.
  [6]周丽洁.民族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基于湖南省湘西地区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 2010,04:131-133.
  [7]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基于不同旅游作用的案例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70-177.
  [8]陈修岭,杨家娣,张颖.民族旅游对族群认同影响的测定与调查——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例[J].旅游研究,2014,01:57-63.
  [9]万明钢,王舟.族群认同、族群认同的发展及测定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07,03:1-9.
  [10]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454-488.
  Research of Impact aboutTourism onEthnic Identity- ACase Study fromTurpanGrape Valley
  LIZhenli; LIXiaodo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Abstract: Whether it isout of consideration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r forcarrying forwardthe national cultureconsiderations,tourismin ethnicareas of China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are indisputablefacts.AimingGrape Valley, throughfieldinvestigation,ethnic identitywas measuredusinga dynamicmodelof thesystemof tourismscenarios, Analysisdestinationethnic identityby a variety offactorsinthe external economic, culturalandethnic identityand othercircumstancesingredientsproducechange.The study found:TurpanGrape Valleyin the interactivefusion oflong-termforeign cultureandlocal culture, and tourismon the nationalcultural heritageplay arole in boostingnational identityhas been improved.
  Keywords:Tourism;Ethnic Identity; Influence;FieldInvestig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旅游法》中旅游者合同任意解除权的设置明显有将旅游者人身自由等利益保护与旅行社经营利益保护完全对立的嫌疑。这导致立法过度的考虑旅游者的利益而基本忽视了在同一制度下对于旅行社利益的适当照顾,不仅有违公平之原则,同时也在实践中出现了通过对“必要费用”计算方式的设置等实现对法律变相抵制的情况,从而较大程度上导致了立法者目标的落空。基于公平之原则,有必要通过设置取消金制度和引入情事变更之原则以及设置
期刊
【摘要】为了提升经济型酒店在青年目标客户群的竞争力,该研究通过随机问卷的方式,对青年群体的经济型酒店满意度及需求进行调查。文章选用法国雅高酒店集团针对经济型酒店进行满意度测量时所用的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服务体验、房间体验、装潢体验三个公因子。调查发现,青年群体对经济型酒店的装潢满意度最低。对经济酒店需求的调查研究结论为青年群体对配备一次性洗漱用品的独立卫浴需求程度最高。文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的迅速发展,探索一条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特色化道路是旅游高职院校从众多院校脱颖而出的制胜之举。本文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与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合作项目为例,对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解析,介绍了独特的项目发展模式,分析了旅游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建议,论证了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拓展高职院校海外实习项目、实现国际
期刊
【摘要】当今游客越来越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已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然而,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一些民俗文化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变迁和异化。本文以山东长岛县为案例,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如民俗文化失真、民俗旅游深度开发不够、民俗文化特异性缺失等,并以此提出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民俗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建构民俗旅游真实性等意见建议。  【关键词】
期刊
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42105综放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超过400m,在开采过程中多次发生强烈矿压,其显现特征与常规工作面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该地质条件下工作面的覆岩移动规律和顶板结构,进而提出有效的顶板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强矿压显现特征和覆岩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提出了采场强矿压灾害预防及控制技术,在42107综放工作面进行了工程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分析了布尔台煤矿地质特征,实验室测定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渗透性逐渐降低。煤层渗透性直接影响到矿瓦斯抽采的难易程度,为增加煤层渗透率,近年来低温液氮冷增透技术应运而生,研究液氮冷冻对煤体物性特征的影响,对于该技术的实施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核磁共振实验参数的合理选取出发,实验分析了液氮冷冻煤体的微观孔裂隙特性变化规律,研究了液氮冷冻煤体宏观力学性质与破裂特性,对比得出了液氮冷冻煤体瓦斯解吸能力变化,数值模拟分析了液氮冷冻对瓦斯驱替效果的影响,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为确保低场核磁共振实验测试煤体孔裂隙实验精度,对比了
【摘要】根据2000-2013年乌鲁木齐旅游流和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乌鲁木齐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数值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数值,从而得到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类型。研究发现:(1)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两个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且两个系统发展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期刊
【摘要】论文通过对包机旅游的整体研究,运用了包机旅游的内涵、性质以及地位的基本概况为理论,采用结合山东嘉华旅行社包机旅游发展现状的方法,对包机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存在四大问题:淡旺季客流量差异问题、不可抗力因素、旅行社竞争严重,低价产品恶性循环以及上座率问题,从而提出包机旅游的发展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的研究结论对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进步具有推动促进的意义。  【关键词】包机旅游;
期刊
【摘要】2014年“两会”聚焦旅游引导家庭农场模式创新。家庭农场旅游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发展家庭农场旅游必然涉及到农户土地流转问题。本文讨论的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以及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本文从家庭农场旅游相关概念、农户意愿入手,采用访谈调查法,走访了婺源县江湾镇的晓鳙村的两个农户,分析了当地旅游开发初期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期刊
【摘要】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亲子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骤然升温。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首先分析了亲子游升温的原因和其市场发展前景,其次根据目前我国亲子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从旅游产品设计原则的视角出发,认为亲子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符合顾客的市场需求,在设计上应该遵循安全性、差异化、体验性、个性化、教育性与延伸性等基本原则。研究旨在不断完善我国亲子旅游产品,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参考,希望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