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及合理(一)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综观声乐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道理。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民间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存在及合理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17-03
  
  一直以来,声乐教育界只承认美声、民族这两种唱法为学院派。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眼界也提高了。人民茶余饭后不在没事干了,开始唱歌跳舞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各种唱法的叫劲。如:通俗、原生态等等。追踪述源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洋为中用
  
  在解放初期的旧中国,因为老祖宗自大的结果是被打,被欺辱。使得当时的人们觉得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中国的什么都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大地上才有了美声唱法这朵嫁接的外国奇花。这就是洋为中用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
  首先作为学院派的美声唱法被引人中国,是在解放初期。美声唱法离不开它的国土与历史。美声唱法的发展是与欧洲的历史息息相关的。美声唱法的产生与欧洲整个声乐发展进程相互联系。漫长的欧洲中世纪,教会与封建主政权相互依托,基督教教义成为一切思想的基础,音乐、声乐同样附属于宗教教义的法规。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歌曲从罗马圣咏时代起就进入了鼎盛时期。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演唱技巧,还是一种演唱风格,而且是一种美学思想的体现。因此,美声唱法首先是一个文艺思想、艺术思想的学派,然后才可视为歌唱学派,从历史角度上我们可以这么说,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歌剧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文艺复兴运动是当时欧洲资产阶级运动期间萌芽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反映。
  
  2.古为今用
  
  在毛泽东的一句:“艺术要百花齐放”的号召下,人们开始猛醒:“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于是,有了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唱法。那么,什么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与民间唱法有什么不同?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可以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唱法。
  在学院派中所指的民族唱法则是作为狭义地来理解它的,这里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技术方法及一些规律。它们既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对民族唱法的研究上,我们更应该知道学习和研究民族唱法尤其不能离开民族语言,因为歌唱语言是生活语言的艺术加工。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上常提到“字是骨头,韵是肉”、“字领腔行”,甚至带有艺术夸张地说:“千斤白,四两唱”,可见对语言因素的强调与重视。因此语言规律的差别以及对咬字、吐字、语言在演唱上的不同处理与强调程度,是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原则区别。语言既是咬字吐字的依据,也是发声、用气、共鸣等技术手段的依据,又是音乐曲调的依据。而语调、语气、语势则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因素。
  民间唱法中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常常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去演唱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但是地方语与汉语普通话的总规律是相同的,因此用普通话来演唱也是行得通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①民族唱法同样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得来的。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等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曲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使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由于我过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此,我国民歌的种类极也及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等。在风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粗犷一些,南方民歌则要委婉灵巧一些,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区民歌则要舒展自如一些等等。我国是个多民族、地域广大的国家,因而语言丰富、民歌风格多而不同,不能一言以蔽之。一首歌曲是先有歌词后再谱曲的,演唱者不仅是要重视词作者和曲作者的歌词和音乐,而且还要在演唱是进行再一次的艺术再创作,要使词曲溶为一体。既要考虑到曲调的规律又要照顾到语调的起伏,用咬字吐字的技巧将语言加以艺术化、音乐化,才能达到词曲结合的要求。
  在知道和了解我国民族风格的生活及习惯后的今天,人们开始去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民族唱法,使得民族唱法在世界上开始被世人所接受和承认。如中国演出团近几年去维也纳等国演出的盛况就可以看出。因此也证明了:民族的就是最好的这个不变的话语。
  
  3.今为民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外面的东西在一夜间涌入中国。通俗唱法开始进入中国老百姓的家。那么,什么是通俗唱法?通俗唱法从何而来?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在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开始时叫流行歌曲唱法,后来逐渐才被人们称为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
  通俗唱法是以青年为中心,可以说是:写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听的一种娱乐行为。因此,它的演唱形式一直不被学院派认可,直到上世纪末才被学院派引入学校作为正式的一种演唱方法被人们去学习。
  古已有之的那种通俗唱法,并非我们目前所指的典型意义的通俗唱法。现代通俗唱法,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风格样式国标化;二是它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结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治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文化上的禁锢被解除,国门大开,首先是港台通俗音乐一拥而进,形成热潮。这决不仅仅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由于流行音乐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意愿。
  同时,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并风格各异,五彩缤纷。通俗歌曲从此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在如今这个各类流行音乐充斥于大街小巷电台电视网络的时代里,也许流行唱法这个词大家一点也不陌生了,我们可以这样肤浅的认为流行歌手演唱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就是流行唱法。曾经有朋友在聚会的时候当面质疑过通俗歌曲有唱法吗,唱流行歌曲需要学吗?虽然普遍意义上来说流行歌曲应该是以易于上口便于传唱为前提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当它发展到一定高度和层面的时候大俗的东西往往会变成大雅,流行音乐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从曾经的所谓的“自然声区,不足一个八度”的演唱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随随便便抓一大把最近相当走红且传唱度很高的歌手,比如周杰伦,林俊杰,陶喆,其实他们的歌并不是很好唱的,做一个不太适当的比较,其实在唱法上被许多人有相当程度质疑的周杰伦在《发如雪》里面高音的高度甚至比帕瓦罗蒂还要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和他的歌曲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说明了其实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听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了,所以流行歌曲有唱法,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学习,如果仅仅还停留在“自然声区,不足一个八度”的层次,那么它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
  其次,说说现在的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的出现是在近几界的青歌赛上被推出来的,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所谓的原生态就是指:歌手没有接触过外界世界,从小就在一个地区长大,歌声中没有掺杂外地口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手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经过包装,声音是原汁原味的一种演唱方法。
  “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来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也许不久的将来原生态唱法也会被学院派所接受也不一定。这就是事物的发展。首先被人民大众所承认,最后被学院拿来研究和学习。
  总之,无论什么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即从不知——到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到完全接受。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存在及合理。
  
  注释
  ①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2~283页
  
  参考文献
  
  [1]宋莉莉著.《中外音乐史》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出版
  [2]高天康编.《音乐知识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出版
  [3]李异鸣编著.《小寓言大智慧》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出版
  [4]郭建民著.《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出版
  [5]丹红、琚军编著.《声乐知识300问》曲歌,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在新农村建设思路、战略措施和产业模式,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与科技支撑战略,经营体制完善和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极度紧缺的农业大国,农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的不光是技术突破、资源节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战略和理念上的革命。可持续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前人研究成果,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感知质量概念模型:由网站系统管理(可进入性、导航性能、网站外观)、信息服务(准确性、适用性、易懂性)、商务交流(信任感、互动性、交易性)三个维度九个因子层面组成,借鉴国外成熟的wEBQuAL量表,设计新的调查量表(WEBQuAL on Tourlsm E—commerce),以携程旅行网为例,提出3个假设:假设期望一实际感知间差异性显著(H1);
期刊
摘要:对参加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竞赛对手6场比赛各位置主力人数、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技术指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后卫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进攻技术指标相比竞赛对手有相当差距;前锋队员只在3分球投篮及命中率、罚球次数及命中率的技术指标高于对手,其它技术数据统计都比竞赛对手差;中锋队员得分、罚球、篮板指标优于对
期刊
摘要:实现生态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不能实现生态和谐,需要政策和制度推动,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整体利益观。通过思想的力量,形成共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要真正树立起整体利益的观念,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的对待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存竞争意识。  关键词:价值导向 整体观念 生态和谐    The full di
期刊
摘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对现代农业的含义做了明确阐述,即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践中各地在都在探索实现农业
期刊
摘要:物价上涨会刺激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为物价的不断上涨提供了稳定的需求基础,两者之间的变化略有一个时滞,彼此关系协调才能促进发展。  关键词: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CPI    Price rise and economical growth relations research——Take Jiangsu Province as example  Wang Yuxia   Abstrac
期刊
摘要: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淮南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处在中年发展阶段。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优越的区域位置,且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旅游开发和大力发展是许多资源型城市发展及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选择之一。积极发展淮南的旅游产业不仅为其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为其将来转型做好必要的准备。  关键词:旅游业 资源型城市 转型 淮南  
期刊
摘要: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扶持的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社会保障住房,对其合理定价是关系此惠民政策能否落实,及切实地发挥政府调节作用的关键。而在其中确定政府利益的目标又是左右其合理定价的决定因素。本文对经济适用房定价中的政府利益进行研究,能对政府合理确定政府利益进而合理定价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定价政府利益目标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
期刊
摘要: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开放型、多元化和特色化等特点,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县域经济要善于招商引资,创造发展所需要的软硬环境。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剖析 思路对策    About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development ponder and countermeasure——Concurrently analyzes the Hen
期刊
摘要:目前,增加投入已成为中国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却忽视了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s Productivity,TFP)的增长贡献。随着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逐步上涨,粮食成本将被推高,进而影响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阻碍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在中国粮食产业现存的高成本、低效率和农民低收入等问题正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和中外学者关注焦点的今天,探讨其分析框架和政策措施具有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