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继新课改后,我国对高中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小组合作学习”,高中数学的实用性强、跨度大、内容深奥,教师的教学工作存在难度。因此,需要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数学;教学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高中教学的欢迎,因其多变性及功能性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数学相融合是十分正确的选择,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改善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十分值得推广及尝试的。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一) 概念
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组成,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个过程,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念。
(二) 特点
小组学习模式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规划具体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小组计划,每个小组的人员经过精心的调配,可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小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教师主要起到辅助教学作用,更好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探讨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脱离教师的单程教学模式,进入到互动学习状态,建立起更加平等的交流关系。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可以畅所欲言,对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活跃。小组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讲,可称为一种互助学习模式,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汲取他人的建议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并乐于将自我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分享给其他学生,做到取长补短、去粗取精。
二、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 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逐步被高中数学教学所采纳,但由于未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导致教学成果偏于形式化。高中教师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因其内容较为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找准主旨,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内容空洞。
(二) 小组活动失衡问题严重
教师在组员的分配上缺乏科学依据,通常为了烘托课堂气氛,教师倾向于将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安排到一组,导致各小组间落差明显,小组学习无法发挥本质作用,失去教学意义。
(三) 教师培训不到位
许多学校在采用此模式前,未对教师进行正规培训,因此,教师在试用过程中,仍然无法发现自身问题,无法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课堂效果微乎其微。
三、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对整个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能否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而是随便让几个学生组建一个小组,势必出现比较尴尬的情况,即善于合作的学生一直在小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一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只能承担观众的角色,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必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二)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只有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如果教师直接将解题方法告诉学生,可能当时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之后在解答类似题目时,仍会遇到思想障碍;如果通过采取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解题过程中,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就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在之后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例如,我在讲授“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共有几种解题方法”一题时,以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听懂我如何解题、使用了几种方法,但是自己在做题时思路就不是很清楚,即使我讲解之后,仍然有学生感到疑惑,现在我把这个问题分给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解答题目的过程,参与到解题情境中,学习热情高涨,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对该问题掌握得较清晰,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 提高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解放思想,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精神,意识到奠定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感情,才能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在高中数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教师不能作为旁观者,而应亲自加入到学生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这样就转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另外,通过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思想交流与思维碰撞,学生发表个人独立见解,也更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四) 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传统教学的课堂评价采用试卷测验的方式,评价方法单一、片面,缺乏客观性。实际上,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由于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对成功有一定的渴望,期待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以此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把握小组评价的契机,组织各组成员开展积极的自评与互评,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知自我,在评价中做到取长补短。另外,除了对课堂上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和小组点评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系统评价以外,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合作结果等也要进行综合评价,以让每一位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评价的方式应以小组积分制和鼓励性语言为主,如“非常棒”“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渐走向成功。这样不仅发挥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更实现了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采用有效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探究,提高合作意识,与素质教育目标需求相一致,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中急需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我们教师要积极应用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洪波.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學中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J].学周刊,2016(03).
[2]沈同浩.实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J].才智,2014(36).
作者简介:
罗朝辉,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中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数学;教学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高中教学的欢迎,因其多变性及功能性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数学相融合是十分正确的选择,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改善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十分值得推广及尝试的。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一) 概念
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组成,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个过程,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念。
(二) 特点
小组学习模式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规划具体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小组计划,每个小组的人员经过精心的调配,可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小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教师主要起到辅助教学作用,更好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探讨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脱离教师的单程教学模式,进入到互动学习状态,建立起更加平等的交流关系。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可以畅所欲言,对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活跃。小组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讲,可称为一种互助学习模式,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汲取他人的建议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并乐于将自我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分享给其他学生,做到取长补短、去粗取精。
二、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 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逐步被高中数学教学所采纳,但由于未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导致教学成果偏于形式化。高中教师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因其内容较为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找准主旨,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内容空洞。
(二) 小组活动失衡问题严重
教师在组员的分配上缺乏科学依据,通常为了烘托课堂气氛,教师倾向于将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安排到一组,导致各小组间落差明显,小组学习无法发挥本质作用,失去教学意义。
(三) 教师培训不到位
许多学校在采用此模式前,未对教师进行正规培训,因此,教师在试用过程中,仍然无法发现自身问题,无法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课堂效果微乎其微。
三、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对整个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能否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而是随便让几个学生组建一个小组,势必出现比较尴尬的情况,即善于合作的学生一直在小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一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只能承担观众的角色,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必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二)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只有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如果教师直接将解题方法告诉学生,可能当时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之后在解答类似题目时,仍会遇到思想障碍;如果通过采取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解题过程中,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就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在之后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例如,我在讲授“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共有几种解题方法”一题时,以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听懂我如何解题、使用了几种方法,但是自己在做题时思路就不是很清楚,即使我讲解之后,仍然有学生感到疑惑,现在我把这个问题分给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解答题目的过程,参与到解题情境中,学习热情高涨,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对该问题掌握得较清晰,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 提高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解放思想,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精神,意识到奠定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感情,才能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在高中数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教师不能作为旁观者,而应亲自加入到学生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这样就转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另外,通过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思想交流与思维碰撞,学生发表个人独立见解,也更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四) 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传统教学的课堂评价采用试卷测验的方式,评价方法单一、片面,缺乏客观性。实际上,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由于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对成功有一定的渴望,期待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以此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把握小组评价的契机,组织各组成员开展积极的自评与互评,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知自我,在评价中做到取长补短。另外,除了对课堂上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和小组点评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系统评价以外,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合作结果等也要进行综合评价,以让每一位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评价的方式应以小组积分制和鼓励性语言为主,如“非常棒”“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渐走向成功。这样不仅发挥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更实现了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采用有效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探究,提高合作意识,与素质教育目标需求相一致,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中急需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我们教师要积极应用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洪波.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學中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J].学周刊,2016(03).
[2]沈同浩.实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J].才智,2014(36).
作者简介:
罗朝辉,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