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创新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前的艺术形势,可以发现与以往相比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必须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本文拟对色彩教学的设计进行创新和改革。希望能够通过课程改革,使得学生们可以打破原有的禁锢,大胆的创作,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关键词】:色彩教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创新
  一、引言
  宇宙万物皆有色彩,人类除了透过形体,也可透过色彩来辨识物体。无疑地,色彩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不仅被运用在艺术专业领域,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也与色彩息息相关。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色彩具有深奥丰富的象征力,是一股可憾动人类情绪的强大力量;就艺术创作元素而言,色彩知识的不足,将导致创作窒碍难行;以心理发展来看,适当的颜色刺激可提升人的智商,在明亮的色彩中,则可增进人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行为;而就美感鉴赏来说,学生特别偏好色彩丰富之美术作品,并将颜色作为判断绘画美丑之主要依据。上述皆显示色彩对各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性。近来,艺术领域已注入相当多元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习,无论是写作教学、雕塑教学或是舞蹈教学等,对色彩教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增进学生变通力、独创力及想象力等。本研究除了发展创造思考色彩教学课程之外,亦将培养学生使用色彩表现能力为目标,透过实验教学,了解色彩教学成效及实施实验教学之历程与看法。
  二、色彩教学的内涵
  Victor Lowenfeld(1947)在其著作《创意与心智成长》(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中提及,学生的色彩表现发展仅到「党群期」(约九至十一岁),此时会渐脱离固定色的使用,对周围的色彩反应较不敏感。他认为若给予适当的刺激,学生会产生主观且情绪化的色彩反应,建议往后阶段需透过教学与学习,才能促使色彩表现进步。齐藤清(1983)在色彩知觉调查中发现,学生熟知的色名虽渐增,但因生活经验不足,对色彩情感反应不佳,且无能力依据主题用色。除此,他亦发现此阶段男生与女生的色彩配色偏好方式不同,经常被用色问题所困扰。Pavel Machotek(1966)的研究指出,学生重视色彩清晰性、对比性及调和性,而到青少年阶段(12岁以上)则开始关注色彩明暗变化的效果,至18岁以后,更重视光影变化的呈现。Betty Lark-Horovitiz(1937)对八至十六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色彩是影响学生绘画鉴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指出学生对色相、明度、彩度等概念尚未完全熟知,无法熟练色彩使用。吴仁芳(1993)主张从主观用色转变為客观用色,逐渐重视物体真实色彩呈现,需要更多混色技巧。上述可知,本研究对象正面临脱离色彩固定表现、对色彩情感反应不明显、无能力依据主题运用色彩、常为用色问题烦恼、关注色彩的对比调和表现、尚未熟知色彩概念、未达到成熟使用色彩阶段、需要更多混色技巧等问题。
  三、色彩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
  教师应用多元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与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必须以多元智能为架构,设计具体可行的创意教学活动,兼顾扩散性思维与聚敛性思维,秉持开放支持的态度,使用多元评量来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对色彩教学设计的创新特征主要有:1.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提供启发创造思考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采团队合作方式以增加学生互动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给予引导。3.提供支持、民主、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与气氛,容许学生自由发挥。4.教学方法具弹性及变化,着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并尊重学生不同意见。可见,对色彩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的原则在于教师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善用各种创造思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勇于发表,接受不同的意见,进而提升学生创造思考能力。
  (一)ATDE(爱的)创造思考教学模式
  爱的(ATDE)教学模式,其意义如下:第一步骤,问,教师设计安排情境,提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思考讨论;第二步骤,想,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联想,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第三步骤,做,透过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做中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第四步骤,评,师生共同拟订评估标准,相互欣赏与尊重。此教学模式有几项前提,教师须在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上进行教学活动,以鼓励代替批评,容许学生抱持相反的意见或想法,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此外,教师宜视情况弹性调整教学程序,不一定要按照问、想、做、评四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可在各学科中选择适当单元进行教学,亦可利用时间单独教学。
  (二)Williams 认知与情意的教学策略
  Williams(1970)列举出教师可使用的18种教学策略,根据本研究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所需,采用以下七种,分述如下:1. 归因法即提供许多元素对象,让学生发现找出事物共通点并加以归类。2. 模拟法系提供许多类似情况,让学生发现事物相似处后,能将两者做适当的比拟。3. 辨别法是让学生透过寻找已知事物的遗落环节,发现知识中未知的部分。4. 激发法即教师运用发问技巧启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进而发现新知或新事物。5.直观表达法系让学生表达感官对事物的情感与直接感受。6.创造的倾听技巧是从倾听他人的想法中产生新观念或新见解,训练学生的信息推理能力。7.视像法即使用具体图片或实例等方式,说明各种观念、思想、情感或经验。
  四、色彩教学设计创新的实施成效及问题
  (一)色彩教学设计创新的实施成效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教学前后的知识测验和配色表现,发现学生的色彩知识和色彩创作技能皆有显著提升。运用创造思考教学策略时,学生因知无标准答案,任何想法都被接受认同,使得创造力与想象力无拘无束,产生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喜欢这样自由发想的学习氛围,当老师给予肯定与支持时,他们更愿意把想象力化为行动力,实现脑里的各种想象。多数学生表示喜爱创色彩教学设计的创新课程,对创新的教学方式感到新鲜有趣,并且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课程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希望往后还有机会接受类似的课程学习。过去较不关注生活周遭的色彩使用,经由色彩课程学会配色技巧后,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改变。由此可见,色彩教学设计的创新课程不仅教导学生色彩相关知识和技能,更改变了学生日常生活色彩使用的态度。   (二)色彩教学设计创新课程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教学问题主要有如下以下:一、教师无法将每个单元活动明确划分出“问想做评”四步骤且按照顺序进行,每个单元活动内容不同,课程安排也不同。二、教师的提问若不够具体明确或超出学生经验所知和能力所及的范围,学生较无法进行思考与讨论。三、学生未必按照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学习。四、进行评论时,学生因顾虑面子问题而不敢对作品提出评论,较难从中获得真正的回馈。五、色相、明度、彩度属于固定的知识概念,不如色彩情感、配色原则等具有弹性空间,如何将创造思考教学法套用在课堂上,对教师是一大考验。六、使用模拟法(Williams, 1970)教导色彩知识时,少数学生缺乏相关生活经验,无法透过教师提供的举例说明来理解色彩概念。七、色彩作品评价本属主观的看法,全班共同进行评比时,经常发生偏颇的情形。综合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色彩教学设计的创新与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
  五、对于色彩教学设计创新与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每个学生的色彩预备知识皆不相同,教师需了解学生需要的色彩知识才能提供正确的开展色彩课程;学生受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若仅以课程教导的配色原则作为教学模板,其创作发展势必受局限,教师应该提供多样配色模板,帮助学生拓展色彩搭配表现;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经验的学习素材,刺激学生发挥创造思考能力;教师设计学习容易局限范围,而学生的色彩创作表现没有极限,故教学现场不宜多加设限;并非每项主题课程都能套入ATDE创造思考教学模式,教师宜弹性使用,不应该硬性遵循问想做评的四个步骤。
  (二)对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本研究仅限于研究者任教的班级,建议未来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其他年级或区域,并设计发展适用于其他对象的色彩教学课程,还可扩充教学范围,将其他色彩相关元素纳入课程内容。此外,色彩表现需要长期观察,建议未来研究者可延长时间持续观察学生的色彩运用情形,并针对学生较不易分辨的知识点,进行进阶色彩课程的相关研究。
  (三)对学校管理者的研究
  有鉴于视觉艺术色彩教学长期不受重视,建議学校管理者应该选用选用教科书的时候,多多考虑色彩教学内容的比例分配;在教师色彩知识的培训方面,举办并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创造思考色彩教学相关研究和学习。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通过对色彩教学设计的创新与改革使得学生的色彩相关知识与色彩配色技巧方面皆有显著提升;多数学生喜爱创新的色彩教学课程,认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很有趣,可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内容,对色彩教学课程抱持正面肯定的态度。此外,学生认为学完色彩课程后,其色彩创作成就感、色彩兴趣及色彩运用信心皆有提升,过去常为用色苦恼的学生,在色彩教学课程学习配色原则后,对自己完成的色彩搭配作品感到满意喜爱。
  参考文献:
  (1)田少煦, 李陵. 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以国家精品课程《数字色彩》为例[J]. 美术学报, 2011(6):38-41.
  (2)王宜川, 周冠婷. 广告学专业视觉传达基础课程中的色彩创新教学与实践[J]. 蚌埠学院学报, 2015(4):123-126.
  (3)金莹, 林剑. 知识溢出视角下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以《服装色彩》课程为例[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6(1):100-104.
  (5)孙甜, 应雷. 基于城市文化传播中的城市色彩设计研究——以苏州城市色彩为例[J]. 中国报业, 2015(2):75-77.
  (6)张玲. 设计色彩教学和创新性思维探索[J].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0(11):237-238.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对于提升学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学生如何保持客观的角度不受其干扰对于自身的发展极其重要,而高校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比较多,起到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这就需要探索出新路径,从而加以完善。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
期刊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强调实践性,但目前很多学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遭遇瓶颈,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旨在探索“(3+X)+1”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熟练的双语能力、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专门化和专业化需求。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建构  引言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迎来了信息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资源;然而,在校园中学生对于信息资源更是喜爱至极。信息网络对于高校而言,成为了高校教育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可是,大数据对于高校教育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利用价值;同时,在利益存在下还仍存在这风险。文章从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针对此应用价值的利与弊进行了探究,以此提出了指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许多教师运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求知欲。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从而也会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浅析了“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培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
期刊
【摘要】: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在钢琴演奏中,踏板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钢琴作品声效、风格有着重要影响,但踏板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踏板的性能、使用方法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钢琴演奏;踏板;运用  引言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无论是水平不高的钢琴
期刊
【摘要】:演奏心理训练在钢琴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对学生们的演奏心理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希望能够显著提升钢琴教学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钢琴教学;演奏心理;训练措施;策略探讨  引言  所谓的演奏心理是指学习者在演奏某样乐器时发生的心理活动,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心理活动主要来源于演奏者的实践认知,具体包括临场状态、应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与学生本身的前途有关,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在学生就业方面的有利作用,尤其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有一定影响。本文围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采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等措施,实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思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日渐缩小,传统的民族意识受到影响。互联网日益发展,各类思潮互相撞击,青年学生更易受到负面思想的腐蚀。同时,传统文化衰落,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当下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还不够充分。笔者对于当下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青年学生;爱国主义
期刊
【摘要】:新课改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数学课培养逻辑思维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意识。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规定,采取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此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互动;实践教学;策略分析;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课本中理论的学习而看轻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根生蒂固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質的基础,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梦”明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强劲动力。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以“中国梦”为切入点,采取合理的方式,运用适当的途径,唤醒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促使大学生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出更多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