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香玉的入党愿望迟迟不能实现,原因是她的丈夫陈宪章建国前曾做过国民党陕西渭南县的三青团书记。尽管陈宪章后来脱离了该组织,并资助过中共地下党组织,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她丈夫的“历史问题”就像是横亘在她入党道路上的一条鸿沟,使她无法逾越。后来,还是在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说了“常香玉是在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她的入党问题如果在河南不好解决的话,那就让我来做她的入党介绍人,由中央直接解决好啦”的话后,才终于入了党。
上世纪50年代,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正值盛年,她一直都在积极要求入党,却因丈夫的“历史问题”,而迟迟未被组织接受。就在她深为此事苦恼之时,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知道了这个事,并帮她说了话,才使她的愿望变为了现实。
常香玉:“哪怕不当演员,我也得做一个共产党员!”
常香玉,原名张妙龄,1922年9月出生在河南省巩县。她从9岁开始学戏,10岁登台,13岁就成了戏班里的台柱子,誉满汴梁……
建国后,常香玉非常感谢共产党让她这个在旧社会生活在底层、饱受欺凌的戏子翻身做了主人,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同时,她也渴望自己能尽快地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常香玉把她的这个美好愿望和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她博采众长,广泛吸收豫剧各派唱腔的优点,并融入了京剧、评剧和秦腔中的一些唱腔,形成了以真假声混唱见长的“常派”新腔,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豫剧,首先想到的就是“常派”。
“常派”的代表劇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和《大祭桩》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人都曾观看过常香玉的演出,并给予过她很高的评价。
1951年,常香玉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亲自率领她的演出团队辗转于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进行义演。他们用了半年时间,一共演出了180场。一路之上,她和大伙儿一样,乘火车坐硬座、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简单的饭菜。最后,她用这次义演的全部收入,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购买了一架战斗机,取名“常香玉号”,捐献给了志愿军。
1953年3月,常香玉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五团的副团长,带领着香玉剧社跨过鸭绿江,来到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为“最可爱的人”演出。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已经怀孕,为能成行,她毫不犹豫地做了流产手术。术后第五天,她就拖着虚弱的身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他们在朝鲜一共待了170天,香玉剧社共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了200场。常香玉不仅场场上场,还独自一人去到只有一两个志愿军战士的哨所慰问演唱18次。
在一个哨所,常香玉问一个年轻的战士:“你多大了?”战士回答:“22岁。”常香玉说:“你和我的弟弟一般大,你也是我的好兄弟。”她摸了摸战士的衣裳,说:“太薄了。”随即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战士披上,并且当场给他演唱了《花木兰》中“别双亲”的那段唱:“劝爹娘莫难过村头站稳,儿有几句话告禀双亲……但愿得此一去旗开得胜,平了贼儿回家再孝双亲。”
常香玉把温暖送到了战士们的心上,战士们也给予她最高的嘉奖。当她将要告别朝鲜战场的时候,战士们送给了她一枚特别的“勋章”——用击落的美机残骸做成的一个飞机模型。当战士们告诉她“这个飞机模型可是用您捐献的战斗机打落的敌机残片做成的”时,常香玉感动得哭了。
归国途中,常香玉想了很多很多。她觉得自己不仅是一名演员了,更是一名战士。她一闭上眼睛,一个个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形象就会出现在她的脑海中,而这些战斗英雄大都是共产党员。
常香玉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要入党,哪怕不当演员,我也得做一名共产党员!回国之后,她便又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组织上告诉她:“只要你经得起考验,你肯定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邓小平:“她的入党问题在河南解决不了,那就由中央来解决!”
1956年,河南豫剧院成立,常香玉当上了院长。她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香玉剧社的戏箱和1万多元现金全部交了公,并主动把自己的工资由原来的8110元降到了300元。为的是表明她已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给党和国家。
眼见梅兰芳、陈伯华、红线女、袁雪芬等戏剧艺术家纷纷加入了党组织,而自己递交上去的入党申请书却如石沉大海,常香玉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
常香玉的入党愿望迟迟不能实现,原因是她的丈夫陈宪章建国前曾做过国民党陕西渭南县的三青团书记。尽管陈宪章后来脱离了该组织,并资助过中共地下党组织,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她丈夫的“历史问题”就像横亘在她入党道路上的一条鸿沟,使她无法逾越。
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陈宪章受到冲击。为了不影响妻子入党,他主动要求妻子同他划清界限,并向她提出了离婚。当时,也有人劝常香玉与陈宪章“划清界限”,因为这样一来,她的入党问题就好解决了。可是,重情重义的常香玉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这样做。
这是因为,几十年来,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而且,丈夫也是常香玉事业上的好帮手——曾当过小学校长的陈宪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激情,曾为常香玉写过很多适合她演出的脍炙人口的剧本。她在台上演出时,丈夫经常会坐在台下认真观看,并把他认为需要改进的动作、唱腔一一记下来,然后和她商量,帮她分析如何改动。在家庭生活方面,丈夫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带孩子,样样都做得叫她挑不出毛病来。此外,在他们夫妻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不管是常香玉要救助穷人,还是要给志愿军捐飞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丈夫都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对于这样一个和自己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她怎么忍心与之“划清界限”,她又怎能与之“划清界限”?
常香玉打心眼里热爱党,想入党,同时也深爱着和自己同甘苦、共患难的丈夫,难道爱党就不能爱丈夫了?
真是应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句老话,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1960年2月17日至18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到河南视察工作。其间,邓小平观看了常香玉的演出,并接见了她。在与中共河南省委领导谈话时,邓小平关切地询问起常香玉的情况。当他听说常香玉的入党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就严肃地对河南省委的领导说道:“常香玉是在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她的入党问题如果在河南不好解决的话,就让我来做她的入党介绍人,由中央直接解决好啦!”应该说,邓小平的这番话算是说得很重的了。
1960年5月的一天,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河南省委为常香玉的入党问题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通过了批准常香玉入党的决定。
当天晚上,常香玉便站在了令她神往已 久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常香玉入党的消息发表以后,和她一直有联系的郭沫若看到了,还特意给她写了一封长信,祝贺她终于实现了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梦想。郭老还希望她能“又红又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入党后的常香玉,更加勤奋地工作,除正常演出外,她还和丈夫一起做起了戏剧研究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努力在演技、思想、作风等方面,做好对青年演员的“传帮带”。同时,她还在演艺界率先提出了“戏比天大”的口号。
毛泽东曾向周恩来推荐她的新戏,“文革”中她始终坚信党不会不要她
常香玉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还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并曾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常香玉做梦也没想到,她被造反派戴上了“反革命”、“走资派”、“大戏霸”等许多耸人听闻的大帽子,遭到了残酷的批斗。
由于常香玉拒不向造反派承认自己参加过国民党,而被打得遍体鳞伤,并被关进河南人民剧院的一间小黑屋里,一度失去了人身自由,就连其父去世,她也未被获准回巩县奔丧。那些打砸抢分子在抄她家时,竟把毛主席、周总理多次接见她的照片都抄走了,但那一张张照片却无时无刻不悬挂在她的心头——
1952年,周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接见了常香玉,表扬她唱得好,吐字清楚,观众都能听得清、聽得懂;1959年春天,毛主席来郑州,主持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观看了由陈宪章改编、常香玉主演的《破洪州》后,非常满意,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还走到她的跟前,亲切地询问她道:“前几天你怎么不在郑州呀?你上哪里去啦?”她激动地向毛主席汇报说:“我到农村演出去了。”毛主席听了,点了点头,连声说:“好!好!好!”后来,还写信给周总理,向他推荐这出戏;1959年底,她患癌症住进了北京肿瘤医院,周总理曾两次派人去医院慰问,并委托邓大姐亲自到医院看望了她;1962年,常香玉在北京演出,周总理又派人把她接到家里做客。还指示她要培养下一代,把几十年的经验传给青年;1964年元旦,她同河南豫剧院三团一起,在北京怀仁堂为毛主席演出《朝阳沟》,演出结束之后,毛主席高兴地走上舞台,与她亲切握手,当时她感激得泪流满面,说:“请主席指示。”毛主席则赞扬说:“祝贺你们演出成功。”
一想到这些,受尽折磨,甚至一度想到死的常香玉又坚强了起来。她始终坚信:党不会不要她,毛主席、周总理不会不要她,广大观众更不会不要她!
常香玉坚强地经受住了种种打击,闯过了道道难关。她深深懂得唱戏的人“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的道理,因此,她不论是在被关押期间,还是劳动改造期间,都始终抱定“戏比天大”的信念,日子再怎么难熬,也是每天坚持练唱和练功。
粉碎“四人帮”以后,常香玉的身心得到解放,她像是一个上足了劲儿的发条,一边坚持演出,一边积极培养接班人。除此之外,她特别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曾先后为唐山大地震、对越自卫反击战、北京亚运会、抗洪抢险、救助残疾儿童、狙击非典等举行义演,特别是2003年12月23日,已经80岁高龄的她,还以抱病之躯,来到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筑工地,参加了慰问河南民工的公益演出……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一个月后,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授仪式。2009年,在建国60周年前夕,她更在由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起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高票入选。
张宁据《党史文汇》李春发
上世纪50年代,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正值盛年,她一直都在积极要求入党,却因丈夫的“历史问题”,而迟迟未被组织接受。就在她深为此事苦恼之时,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知道了这个事,并帮她说了话,才使她的愿望变为了现实。
常香玉:“哪怕不当演员,我也得做一个共产党员!”
常香玉,原名张妙龄,1922年9月出生在河南省巩县。她从9岁开始学戏,10岁登台,13岁就成了戏班里的台柱子,誉满汴梁……
建国后,常香玉非常感谢共产党让她这个在旧社会生活在底层、饱受欺凌的戏子翻身做了主人,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同时,她也渴望自己能尽快地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常香玉把她的这个美好愿望和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她博采众长,广泛吸收豫剧各派唱腔的优点,并融入了京剧、评剧和秦腔中的一些唱腔,形成了以真假声混唱见长的“常派”新腔,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豫剧,首先想到的就是“常派”。
“常派”的代表劇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和《大祭桩》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人都曾观看过常香玉的演出,并给予过她很高的评价。
1951年,常香玉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亲自率领她的演出团队辗转于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进行义演。他们用了半年时间,一共演出了180场。一路之上,她和大伙儿一样,乘火车坐硬座、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简单的饭菜。最后,她用这次义演的全部收入,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购买了一架战斗机,取名“常香玉号”,捐献给了志愿军。
1953年3月,常香玉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五团的副团长,带领着香玉剧社跨过鸭绿江,来到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为“最可爱的人”演出。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已经怀孕,为能成行,她毫不犹豫地做了流产手术。术后第五天,她就拖着虚弱的身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他们在朝鲜一共待了170天,香玉剧社共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了200场。常香玉不仅场场上场,还独自一人去到只有一两个志愿军战士的哨所慰问演唱18次。
在一个哨所,常香玉问一个年轻的战士:“你多大了?”战士回答:“22岁。”常香玉说:“你和我的弟弟一般大,你也是我的好兄弟。”她摸了摸战士的衣裳,说:“太薄了。”随即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战士披上,并且当场给他演唱了《花木兰》中“别双亲”的那段唱:“劝爹娘莫难过村头站稳,儿有几句话告禀双亲……但愿得此一去旗开得胜,平了贼儿回家再孝双亲。”
常香玉把温暖送到了战士们的心上,战士们也给予她最高的嘉奖。当她将要告别朝鲜战场的时候,战士们送给了她一枚特别的“勋章”——用击落的美机残骸做成的一个飞机模型。当战士们告诉她“这个飞机模型可是用您捐献的战斗机打落的敌机残片做成的”时,常香玉感动得哭了。
归国途中,常香玉想了很多很多。她觉得自己不仅是一名演员了,更是一名战士。她一闭上眼睛,一个个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形象就会出现在她的脑海中,而这些战斗英雄大都是共产党员。
常香玉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要入党,哪怕不当演员,我也得做一名共产党员!回国之后,她便又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组织上告诉她:“只要你经得起考验,你肯定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邓小平:“她的入党问题在河南解决不了,那就由中央来解决!”
1956年,河南豫剧院成立,常香玉当上了院长。她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香玉剧社的戏箱和1万多元现金全部交了公,并主动把自己的工资由原来的8110元降到了300元。为的是表明她已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给党和国家。
眼见梅兰芳、陈伯华、红线女、袁雪芬等戏剧艺术家纷纷加入了党组织,而自己递交上去的入党申请书却如石沉大海,常香玉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
常香玉的入党愿望迟迟不能实现,原因是她的丈夫陈宪章建国前曾做过国民党陕西渭南县的三青团书记。尽管陈宪章后来脱离了该组织,并资助过中共地下党组织,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她丈夫的“历史问题”就像横亘在她入党道路上的一条鸿沟,使她无法逾越。
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陈宪章受到冲击。为了不影响妻子入党,他主动要求妻子同他划清界限,并向她提出了离婚。当时,也有人劝常香玉与陈宪章“划清界限”,因为这样一来,她的入党问题就好解决了。可是,重情重义的常香玉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这样做。
这是因为,几十年来,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而且,丈夫也是常香玉事业上的好帮手——曾当过小学校长的陈宪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激情,曾为常香玉写过很多适合她演出的脍炙人口的剧本。她在台上演出时,丈夫经常会坐在台下认真观看,并把他认为需要改进的动作、唱腔一一记下来,然后和她商量,帮她分析如何改动。在家庭生活方面,丈夫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带孩子,样样都做得叫她挑不出毛病来。此外,在他们夫妻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不管是常香玉要救助穷人,还是要给志愿军捐飞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丈夫都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对于这样一个和自己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她怎么忍心与之“划清界限”,她又怎能与之“划清界限”?
常香玉打心眼里热爱党,想入党,同时也深爱着和自己同甘苦、共患难的丈夫,难道爱党就不能爱丈夫了?
真是应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句老话,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1960年2月17日至18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到河南视察工作。其间,邓小平观看了常香玉的演出,并接见了她。在与中共河南省委领导谈话时,邓小平关切地询问起常香玉的情况。当他听说常香玉的入党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就严肃地对河南省委的领导说道:“常香玉是在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她的入党问题如果在河南不好解决的话,就让我来做她的入党介绍人,由中央直接解决好啦!”应该说,邓小平的这番话算是说得很重的了。
1960年5月的一天,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河南省委为常香玉的入党问题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通过了批准常香玉入党的决定。
当天晚上,常香玉便站在了令她神往已 久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常香玉入党的消息发表以后,和她一直有联系的郭沫若看到了,还特意给她写了一封长信,祝贺她终于实现了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梦想。郭老还希望她能“又红又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入党后的常香玉,更加勤奋地工作,除正常演出外,她还和丈夫一起做起了戏剧研究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努力在演技、思想、作风等方面,做好对青年演员的“传帮带”。同时,她还在演艺界率先提出了“戏比天大”的口号。
毛泽东曾向周恩来推荐她的新戏,“文革”中她始终坚信党不会不要她
常香玉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还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并曾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常香玉做梦也没想到,她被造反派戴上了“反革命”、“走资派”、“大戏霸”等许多耸人听闻的大帽子,遭到了残酷的批斗。
由于常香玉拒不向造反派承认自己参加过国民党,而被打得遍体鳞伤,并被关进河南人民剧院的一间小黑屋里,一度失去了人身自由,就连其父去世,她也未被获准回巩县奔丧。那些打砸抢分子在抄她家时,竟把毛主席、周总理多次接见她的照片都抄走了,但那一张张照片却无时无刻不悬挂在她的心头——
1952年,周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接见了常香玉,表扬她唱得好,吐字清楚,观众都能听得清、聽得懂;1959年春天,毛主席来郑州,主持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观看了由陈宪章改编、常香玉主演的《破洪州》后,非常满意,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还走到她的跟前,亲切地询问她道:“前几天你怎么不在郑州呀?你上哪里去啦?”她激动地向毛主席汇报说:“我到农村演出去了。”毛主席听了,点了点头,连声说:“好!好!好!”后来,还写信给周总理,向他推荐这出戏;1959年底,她患癌症住进了北京肿瘤医院,周总理曾两次派人去医院慰问,并委托邓大姐亲自到医院看望了她;1962年,常香玉在北京演出,周总理又派人把她接到家里做客。还指示她要培养下一代,把几十年的经验传给青年;1964年元旦,她同河南豫剧院三团一起,在北京怀仁堂为毛主席演出《朝阳沟》,演出结束之后,毛主席高兴地走上舞台,与她亲切握手,当时她感激得泪流满面,说:“请主席指示。”毛主席则赞扬说:“祝贺你们演出成功。”
一想到这些,受尽折磨,甚至一度想到死的常香玉又坚强了起来。她始终坚信:党不会不要她,毛主席、周总理不会不要她,广大观众更不会不要她!
常香玉坚强地经受住了种种打击,闯过了道道难关。她深深懂得唱戏的人“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的道理,因此,她不论是在被关押期间,还是劳动改造期间,都始终抱定“戏比天大”的信念,日子再怎么难熬,也是每天坚持练唱和练功。
粉碎“四人帮”以后,常香玉的身心得到解放,她像是一个上足了劲儿的发条,一边坚持演出,一边积极培养接班人。除此之外,她特别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曾先后为唐山大地震、对越自卫反击战、北京亚运会、抗洪抢险、救助残疾儿童、狙击非典等举行义演,特别是2003年12月23日,已经80岁高龄的她,还以抱病之躯,来到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筑工地,参加了慰问河南民工的公益演出……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一个月后,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授仪式。2009年,在建国60周年前夕,她更在由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起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高票入选。
张宁据《党史文汇》李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