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只有激情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繁多,知识涉及古今中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如《中国历史》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提高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为运用历史资料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因果关联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43-01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比较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当初中历史纳入升学考内容后,其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学生反馈的问题是:历史知识难记难背,主观题的回答找不到切入点,回答不完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得较差等,即历史难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自觉、主动、快乐地学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首先,学习历史中的比较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比较也具有多种层次,应按照学生思维的路径和规律来进行,先学会分类,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有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他们也不再被动应付,而是积极参与了。
  其次,把握历史的本质,结合学生实际,掌握和运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比较类型。在历史教学中比较方法根据不同的比较目的、比较范围、性质等可以分出很多类型,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比较类型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因果联系比较、历史地图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运用比較等。
  (一)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就是把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进而揭示其历史发展的规律。如中国近代史上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中,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及对国家的改造比较;新思潮萌发是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意识到要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己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开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海军 和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鉴于洋务运动的失败,认识到挽救民族危亡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从而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总结前人教训,并依中国国情掀起了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并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通过比较得出深层次的结论:近代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渐进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再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的步步深入的过程。
  (二)橫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是把同一时间或时期在不同空间(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联系。如:当提及世界古代文明均是大河文明的原因时,只要铺开地图,标识出简单的纬度和地形条件,学生就能很快得出四大文明古国均处于中纬度、温带,地处大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充沛的水源让人类较容易开展农业,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才会形成最早期的人类文明中心。这样在分析比较中论由史出,史论结合,学生的比较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因果联系是必然和客观的但也是错综复杂的。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一因多果、异果同因、异因同果。教师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搞清楚多样的因果关系。如:19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与我国的戊戌变法,从各自变法的原因、内容及其结果方面比较,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多因一果,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如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北部游牧民族内迁和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南迁,这两个事件就属于“异因同果”。
  (四)巧妙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历史比较的笫一层次就是形象思维,是从直观的图像开始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历史地图便是最好的工具之一。如在学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时,可让学生将《清朝前期的疆域》和现今的《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图进行直观性比较:现在的疆域有何变化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查资料、讨论、对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我国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归纳演绎,培养学生提高学习中外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
  历史学习中比较的第二层次是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归纳和演绎,在比较中来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本质,从而发现规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整体史观,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如果把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分开来讲,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孤立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师务必要做到中外史紧密结合,如对中外近代化的研究,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英国的近代化从资产阶级革命到工业革命,完成工业化,中国和英国的近代化有所不同,但是却都说明了近代化的共同点: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也揭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制度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规律。
  (六)综合运用比较,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发展目标上进行综合运用比较,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如,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课的点面交叉的交叉点,即坐标。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欧洲有个罗马帝国,亚洲有个东汉帝国,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对于历史比较的接受也是从浅层次到深层次,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可接受的程度,由形象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果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将终生受用,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李永顺.中学历史教材分析.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永顺.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功.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4]彭景华、高鹏飞.中学历史教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5]林兆其.教学优化与评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6]李永云.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操作技巧.四川出版集团,2011
  [7](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07-02  “阅读”与“数学”,这两个词似乎很少有人会把它们联系起来。“阅读”让人想起语文课、想起读小说;而说到数学课,往往会让人想到讲不完的例题、做不完的练习,很难将阅读与数学联系起来。这种观念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已经思维定势。但事实是这样吗?  记得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
【摘要】课外活动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课外活动对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然后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出开拓眼界、开展活动、组织课外阅读和成立小文学社四种方法,最后对方法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观点对习作教学有比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作能力 课外活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要】根据当前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理念和宏观背景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工商类专业的MIS 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结合工商类专业对MIS 知识的需求侧重,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突出工商类专业MIS课程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同类专业学校MIS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MIS 课堂教学模式 多维教学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自立科研课题《基
【摘要】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开阔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语文课堂阅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三者的对话过程。从语文学习的板块来看,写作是由内到外思想的表达,阅读是由外到内意义上的吸收。“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语言是课文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课文所选的特征之一,如散文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练,议论语言的严谨,说明语言的朴实等,体现了各式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理论思想,其精髓在于能与时俱进,对现代教育同样有着借鉴意义。虽然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不可忽视。本文就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其对高职语文教育的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教育思想 高职语文教育 陶行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40-01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学
【摘要】农村课改难以推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课改中的难题。只要教师心存学生成长的理念,坚持放手,给农村孩子做小老师的机会,也可以把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农村学生调动起来,让农村历史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农村高中 课改 历史课堂 小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41-02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已经深入校园深入了师
【摘要】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旨在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和思维的碰撞,正确处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关键词】课改 文本 自主 对话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42-01  (一)教师与文本对话,把握课堂的预见性。文本是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