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它在日常教学中的被重视程度又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发掘学科内在丰富的德育资源,以此来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5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信息社会公民成长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和学科特点的需要。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要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发展趋势,最后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当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希望本文能对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职员工有所帮助。
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信息社会公民成长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由此可看出,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以保证信息技术使用的“负责任”,即明确自己在信息社会下的公民义务和权利、公民伦理和法规,等等。事实上,这種“负责任”,在日常教学中亦有体现,如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
(二)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和学科特点的需要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无限精彩,但这种精彩并不能掩盖其发展过程中伴之而生的糟粕成分,如互联网上大肆传播的暴力和色情相关的垃圾,以及肆意破坏和获取不义之利为目的的计算机病毒等。这些都极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可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高发等。对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带给学生技术精彩的同时,也要加强和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否则,没有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做前提,再好的技术掌握,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无益甚至有害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表现
(一)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在学校的机房完成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操作计算机,在选定计算机座位的时候应该事先按照教师安排好的座位进行对号入座,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选择,经过多次的重复,学生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上课之前、下课之后计算机机房的一些必要的整理工作,如室内卫生、关闭用电设备及门窗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完成,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化技术教学,突出强调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在学生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探究未知领域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的特点,确定各种学习主题,最大程度地创设各种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有意识的学习、探究,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养成,将会促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意义是深远的。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是否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能力。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呵护,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与别人的沟通合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的问题,使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小组合作来完成。通过合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了解,最大程度上汲取别人的优点,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小组合作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使部分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挖掘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三、延伸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各种方法来实现德育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渗透。充分利用各种课内、课外资源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笔者在讲授完EXCEL的使用以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每个学生去采集自己家庭近三个月的家庭消费支出情况,这些支出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并制作成图表的形式。这一生活化的问题,既能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家庭变化,同时也能使学生看到家庭收入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综上,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延伸课堂教学,实现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琴.为信息技术插上隐形的翅膀:谈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J].赤子,2013(8).
[2]王晓海.浅谈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
[3]牟喜文.新课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实践与思考[J].才智,2009(16).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5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信息社会公民成长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和学科特点的需要。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要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发展趋势,最后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当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希望本文能对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职员工有所帮助。
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信息社会公民成长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由此可看出,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以保证信息技术使用的“负责任”,即明确自己在信息社会下的公民义务和权利、公民伦理和法规,等等。事实上,这種“负责任”,在日常教学中亦有体现,如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
(二)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和学科特点的需要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无限精彩,但这种精彩并不能掩盖其发展过程中伴之而生的糟粕成分,如互联网上大肆传播的暴力和色情相关的垃圾,以及肆意破坏和获取不义之利为目的的计算机病毒等。这些都极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可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高发等。对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带给学生技术精彩的同时,也要加强和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否则,没有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做前提,再好的技术掌握,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无益甚至有害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表现
(一)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在学校的机房完成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操作计算机,在选定计算机座位的时候应该事先按照教师安排好的座位进行对号入座,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选择,经过多次的重复,学生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上课之前、下课之后计算机机房的一些必要的整理工作,如室内卫生、关闭用电设备及门窗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完成,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化技术教学,突出强调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在学生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探究未知领域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的特点,确定各种学习主题,最大程度地创设各种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有意识的学习、探究,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养成,将会促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意义是深远的。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是否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能力。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呵护,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与别人的沟通合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的问题,使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小组合作来完成。通过合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了解,最大程度上汲取别人的优点,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小组合作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使部分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挖掘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三、延伸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各种方法来实现德育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渗透。充分利用各种课内、课外资源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笔者在讲授完EXCEL的使用以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每个学生去采集自己家庭近三个月的家庭消费支出情况,这些支出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并制作成图表的形式。这一生活化的问题,既能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家庭变化,同时也能使学生看到家庭收入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综上,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延伸课堂教学,实现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琴.为信息技术插上隐形的翅膀:谈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J].赤子,2013(8).
[2]王晓海.浅谈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
[3]牟喜文.新课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实践与思考[J].才智,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