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这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党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保障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政党文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6-0027-03
一、塑造政党意识
政党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它对于制度规范、组织心理、党纪党风等政党文化标志要素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政党意识本身的科学性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如何塑造政党意识、确保政党意识的科学性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内容。
(一)塑造民主意识
民主最早来自希腊语,是人民的意思。民主总是同利益、政治相关联。我们知道,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作为一种制度,能够带来积极效应。国家权力体系向社会开放是民主发展的必然体现,也是政党出现的关键。一定意义上说,民主是政党产生的前提,民主导向新型政党政治文化。塑造民主价值意识是建设政党文化、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必然。
1.塑造一国民主要与一国国情相适应的思想。我国民主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革命流血换来的,与美国民主的形成截然不同,走的是先有政党后有民主的道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与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再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可见,中国民主的真正确立经过了近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国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2.塑造党内民主思想。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特殊产物,是优越于多党制的合理内核。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就一般政党来讲,党内民主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政治原则和制度,是党的肌体和运行机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党的活力源泉,是党提高自我完善能力的有效手段。党内民主是决定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因素,是人民民主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的全过程。
3.塑造民主集中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其产生开始,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重要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在这里,民主侧重于政党本质属性,是“体”?熏而集中侧重于现实的需要,是“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运作的实际过程中?熏如何寻求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平衡点是正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强调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二)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源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理性自觉地产生的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文化。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这正是毛泽东同志对党和国家的忧患之心的体现。忧患意识是竞争和创新的火种,催生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增强忧党之心,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并且是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一是牢记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要以史为鉴,要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共产党兴衰存亡的惨痛教训中得出全党要不断增强忧党之心的结论,从而产生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精神。二是密切结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事业就是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从执政理念到执政方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增强凝聚力。三是要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防止脱离群众,防止权力失衡、以公谋私、既得利益集体的出现。从政党政治的历史经验看,政党长期执政有增大危险的可能性,犹如其他事物的运动规律一样,道路是曲折的。
2.强化忧国和忧民之情,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才能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是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风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通过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的需要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全面科学持续发展。
3.强化忧己之情,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进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个体是政党存在、发展的主体。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是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因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共产党员要体现先进性就要始终保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强烈紧迫感和危机感。一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尤其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品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创业精神。以先进的精神塑造党的形象。三是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各项工作,务必真干、不走形式;务必实干、做老实人;务必苦干、以苦为乐。
(三)扩大开放意识
我们知道,政党不仅是政治组织,也是社会组织,属于政治社会学的范畴。政党意识淡化了意识形态,突出了政党的社会性,更加适应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的形势。塑造政党意识要坚持立场与方法的统一。既要坚持自己的阶级立场,又要采取多样的形式。塑造政党的开放性意识是多样的形式之一。开放意识是政党文化的特性,适应政党文化发展的要求。
1.具有开放意识才能扩大开放意识。存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党文化首先要具有政党开放意识,才能扩大政党开放意识。政党开放意识包括党际间的开放意识,主要是政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思想,既有一国之内的党派间的交流与合作思想、也有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思想,也包括政党内部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思想。看一个政党是否进步主要看这个政党的开放意识,以及这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否有包容品质和对事物认识的前瞻意识,是否能比较借鉴世界上具有科学价值的先进文化和思维理念,是否符合政党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
2.要与整体社会文化相适应。政党文化是开放性的文化,政党价值和政党行为不会脱离社会的其他领域中的价值和行为。所以,政党文化要与整体社会文化相适应。唯有这种适应才能保证政党政治融化在整体社会当中并真正发挥政党功能,才能确保政党文化与政党政治相适应,推进党的建设与自身的变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扩大政党的开放意识,建设政党文化。当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前瞻性的政党开放意识、就很难保证我国改革开放思想的实施以及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和落实。
3.要具有世界眼光推动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要以学习包容之心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的、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代表世界潮流的文化和理念。因为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以及其表现的科学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或许就会失去它的光彩,失去它那时有的价值和先进性。法国著名学者迪韦尔热认为,“在一种文化已经存在很久的情况下,这种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所起的作用便不如所有的习惯和行为的作用大,而习惯和行为往往已同意识形态相去甚远。”[2]所以要扩大政党文化的开放意识,尊重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站在世界的高度推动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就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3]要吸取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要借鉴世界政党执政经验、减低执政成本,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让中国社会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
(一)着力培育廉洁价值理念
1.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廉洁从政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根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汲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前进的力量,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为民、务实、廉洁。
2.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党员是政党的主体。党员主体意识的发挥是政党建设的核心。失去主体意识的党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员,失去党员主体意识的政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党员的主体意识是政党建设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3]这是尊重党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鲜明体现。可见,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能够有利于形成廉洁从政的监督约束机制,为党员廉洁从政提供良好的内在环境。
(二)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就是把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与廉洁从政的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学与用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以政党廉洁的事实提升政党的形象和提高执政的能力。这种创建活动为政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
1.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环境着手。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的优秀文化传统,把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5]为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创造良好的个人和家庭环境。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管好、把家庭看好,才能有利于廉政文化的创建。综观当前的腐败现象,症结在于没有管好自己、看好家庭,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创造良好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环境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基点。
2.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环境着手。要加强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教育,将廉政文化融入工作中去,大力宣传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行廉政承诺制度,建设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示范点,建设廉政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丰富党员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有利于落实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的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环境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保障。
(三)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
社会存在是政党存在的前提条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来说,政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政党的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为政党提供生存、发展的环境。可见,社会风尚是政党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培育公民廉洁、诚信的道德观念。我们知道,社会是政党建设的大环境。可见,公民道德观的培育影响制约政党文化的建设,束缚政党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角色定位的形成。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让廉洁诚信等道德观念成为公民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推动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广泛开展行业廉洁教育,加强行业廉洁文化建设。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规范教育。要建立廉荣贪耻的道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2.增强公民的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腐败问题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民众对党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认识,模糊民众的视线,制约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腐败问题已成众矢之的,公民的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成为时代需要。要提高公民的监督意识,鼓励公民检举腐败行为,倡导抵制腐败的良好风气。要引导人民群众以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有序参与廉政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舆论引导,深入宣传腐败对党和国家及社会的危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
三、推进政党文化机制建设
政党文化机制指在政党内部文化层面的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建设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是政党文化建设的保障,也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每一组织机构都受本身文化环境的强烈影响,不仅影响组织的机构,还影响到组织的价值和规范体系。在文化环境的强烈影响下,应加强组织领导以把握政党文化机制建设的规律和方向,推进政党文化机制建设的科学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政党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意识,要把政党文化建设,特别是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当中,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要科学制定政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及时了解政党文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工作进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政党文化建设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政党文化建设,真正把政党文化建设置于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战略位置。
(二)建立健全政党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励机制
激励一般是指激发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把需要、内驱力、目标三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使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主体内在动力,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政党文化动力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党组织推进党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职务激励。职务激励是最容易被党政机关干部接受的动力因素,这就要贯彻职务竞争择优机制,以形成人才竞争的全面开放,而且要建立双向流动的人才机制,有竞争就有动力。其次,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和福利。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薪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养廉。再次,精神激励。主要包括成就激励、尊重激励。增强党员干部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最后,注重综合效应。建立激励机制必须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匹配,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必须与整个改革开放适应。
(三)建立政党文化建设的科学考核评估机制
考核评估不仅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而且党的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估是提高党员素质和推动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导向,能有效促进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党文化建设的持久、深入和健康的发展。因此,政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科学考核评估机制。首先,要注重机制的全面性。尽可能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面,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征求意见,既要有上级领导,也要有同级干部;既要有党内同志,也要有党外群众,从而尽可能保证参评人员的代表性、广泛性和获取信息的全面性。要尽可能以多种形式获取考评对象的详细信息。其次,要注重机制的客观性。要对考评中获知的考评对象的信息进行理性的综合的客观的分析和表述,不但要反映考评对象的成绩和不足,还要反映考评对象在取得成绩和所犯过失中的作用大小,并将成绩和不足与现状和过去联系起来。再次,要尊重机制的实效性。要将考评结果作为党内奖惩激励的依据,在党员干部的任用、培训、晋级、晋职和党组织的奖惩中充分运用考评结果。要以长效的政党文化建设的科学考核评估机制来推动党员、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四)健全政党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政党文化建设的坚实后盾,其实质是资金的投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渗透党建总体布局的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就是社会文化建设。可见,加强政党文化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健全保障机制意义重大。首先,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建立良好舆论环境保障机制。要切实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播党的文化中的作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报、党刊、电台和电视台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办好专版和专栏。要积极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打造先进、快捷、广泛的党建文化平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2]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0.
[3]江泽民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7.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5]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10.
责任编辑李秀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政党文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6-0027-03
一、塑造政党意识
政党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它对于制度规范、组织心理、党纪党风等政党文化标志要素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政党意识本身的科学性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如何塑造政党意识、确保政党意识的科学性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内容。
(一)塑造民主意识
民主最早来自希腊语,是人民的意思。民主总是同利益、政治相关联。我们知道,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作为一种制度,能够带来积极效应。国家权力体系向社会开放是民主发展的必然体现,也是政党出现的关键。一定意义上说,民主是政党产生的前提,民主导向新型政党政治文化。塑造民主价值意识是建设政党文化、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必然。
1.塑造一国民主要与一国国情相适应的思想。我国民主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革命流血换来的,与美国民主的形成截然不同,走的是先有政党后有民主的道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与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再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可见,中国民主的真正确立经过了近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国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2.塑造党内民主思想。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特殊产物,是优越于多党制的合理内核。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就一般政党来讲,党内民主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政治原则和制度,是党的肌体和运行机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党的活力源泉,是党提高自我完善能力的有效手段。党内民主是决定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因素,是人民民主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的全过程。
3.塑造民主集中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其产生开始,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重要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在这里,民主侧重于政党本质属性,是“体”?熏而集中侧重于现实的需要,是“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运作的实际过程中?熏如何寻求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平衡点是正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强调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二)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源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理性自觉地产生的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文化。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这正是毛泽东同志对党和国家的忧患之心的体现。忧患意识是竞争和创新的火种,催生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增强忧党之心,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并且是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一是牢记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要以史为鉴,要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共产党兴衰存亡的惨痛教训中得出全党要不断增强忧党之心的结论,从而产生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精神。二是密切结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事业就是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从执政理念到执政方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增强凝聚力。三是要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防止脱离群众,防止权力失衡、以公谋私、既得利益集体的出现。从政党政治的历史经验看,政党长期执政有增大危险的可能性,犹如其他事物的运动规律一样,道路是曲折的。
2.强化忧国和忧民之情,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才能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是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风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通过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的需要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全面科学持续发展。
3.强化忧己之情,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进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个体是政党存在、发展的主体。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是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因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共产党员要体现先进性就要始终保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强烈紧迫感和危机感。一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尤其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学习型政党的构建。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品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创业精神。以先进的精神塑造党的形象。三是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各项工作,务必真干、不走形式;务必实干、做老实人;务必苦干、以苦为乐。
(三)扩大开放意识
我们知道,政党不仅是政治组织,也是社会组织,属于政治社会学的范畴。政党意识淡化了意识形态,突出了政党的社会性,更加适应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的形势。塑造政党意识要坚持立场与方法的统一。既要坚持自己的阶级立场,又要采取多样的形式。塑造政党的开放性意识是多样的形式之一。开放意识是政党文化的特性,适应政党文化发展的要求。
1.具有开放意识才能扩大开放意识。存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党文化首先要具有政党开放意识,才能扩大政党开放意识。政党开放意识包括党际间的开放意识,主要是政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思想,既有一国之内的党派间的交流与合作思想、也有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思想,也包括政党内部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思想。看一个政党是否进步主要看这个政党的开放意识,以及这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否有包容品质和对事物认识的前瞻意识,是否能比较借鉴世界上具有科学价值的先进文化和思维理念,是否符合政党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
2.要与整体社会文化相适应。政党文化是开放性的文化,政党价值和政党行为不会脱离社会的其他领域中的价值和行为。所以,政党文化要与整体社会文化相适应。唯有这种适应才能保证政党政治融化在整体社会当中并真正发挥政党功能,才能确保政党文化与政党政治相适应,推进党的建设与自身的变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扩大政党的开放意识,建设政党文化。当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前瞻性的政党开放意识、就很难保证我国改革开放思想的实施以及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和落实。
3.要具有世界眼光推动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要以学习包容之心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的、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代表世界潮流的文化和理念。因为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以及其表现的科学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或许就会失去它的光彩,失去它那时有的价值和先进性。法国著名学者迪韦尔热认为,“在一种文化已经存在很久的情况下,这种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所起的作用便不如所有的习惯和行为的作用大,而习惯和行为往往已同意识形态相去甚远。”[2]所以要扩大政党文化的开放意识,尊重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站在世界的高度推动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就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3]要吸取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要借鉴世界政党执政经验、减低执政成本,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让中国社会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
(一)着力培育廉洁价值理念
1.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廉洁从政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根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汲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前进的力量,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为民、务实、廉洁。
2.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党员是政党的主体。党员主体意识的发挥是政党建设的核心。失去主体意识的党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员,失去党员主体意识的政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党员的主体意识是政党建设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3]这是尊重党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鲜明体现。可见,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能够有利于形成廉洁从政的监督约束机制,为党员廉洁从政提供良好的内在环境。
(二)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就是把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与廉洁从政的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学与用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以政党廉洁的事实提升政党的形象和提高执政的能力。这种创建活动为政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
1.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环境着手。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的优秀文化传统,把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5]为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创造良好的个人和家庭环境。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管好、把家庭看好,才能有利于廉政文化的创建。综观当前的腐败现象,症结在于没有管好自己、看好家庭,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创造良好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环境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基点。
2.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环境着手。要加强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教育,将廉政文化融入工作中去,大力宣传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行廉政承诺制度,建设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示范点,建设廉政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丰富党员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有利于落实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的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环境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保障。
(三)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
社会存在是政党存在的前提条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来说,政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政党的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为政党提供生存、发展的环境。可见,社会风尚是政党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培育公民廉洁、诚信的道德观念。我们知道,社会是政党建设的大环境。可见,公民道德观的培育影响制约政党文化的建设,束缚政党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角色定位的形成。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让廉洁诚信等道德观念成为公民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推动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广泛开展行业廉洁教育,加强行业廉洁文化建设。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规范教育。要建立廉荣贪耻的道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2.增强公民的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腐败问题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民众对党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认识,模糊民众的视线,制约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腐败问题已成众矢之的,公民的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成为时代需要。要提高公民的监督意识,鼓励公民检举腐败行为,倡导抵制腐败的良好风气。要引导人民群众以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有序参与廉政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舆论引导,深入宣传腐败对党和国家及社会的危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
三、推进政党文化机制建设
政党文化机制指在政党内部文化层面的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建设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是政党文化建设的保障,也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每一组织机构都受本身文化环境的强烈影响,不仅影响组织的机构,还影响到组织的价值和规范体系。在文化环境的强烈影响下,应加强组织领导以把握政党文化机制建设的规律和方向,推进政党文化机制建设的科学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政党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意识,要把政党文化建设,特别是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当中,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要科学制定政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及时了解政党文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工作进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政党文化建设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政党文化建设,真正把政党文化建设置于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战略位置。
(二)建立健全政党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励机制
激励一般是指激发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把需要、内驱力、目标三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使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主体内在动力,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政党文化动力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党组织推进党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职务激励。职务激励是最容易被党政机关干部接受的动力因素,这就要贯彻职务竞争择优机制,以形成人才竞争的全面开放,而且要建立双向流动的人才机制,有竞争就有动力。其次,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和福利。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薪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养廉。再次,精神激励。主要包括成就激励、尊重激励。增强党员干部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最后,注重综合效应。建立激励机制必须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匹配,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必须与整个改革开放适应。
(三)建立政党文化建设的科学考核评估机制
考核评估不仅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而且党的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估是提高党员素质和推动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导向,能有效促进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党文化建设的持久、深入和健康的发展。因此,政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科学考核评估机制。首先,要注重机制的全面性。尽可能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面,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征求意见,既要有上级领导,也要有同级干部;既要有党内同志,也要有党外群众,从而尽可能保证参评人员的代表性、广泛性和获取信息的全面性。要尽可能以多种形式获取考评对象的详细信息。其次,要注重机制的客观性。要对考评中获知的考评对象的信息进行理性的综合的客观的分析和表述,不但要反映考评对象的成绩和不足,还要反映考评对象在取得成绩和所犯过失中的作用大小,并将成绩和不足与现状和过去联系起来。再次,要尊重机制的实效性。要将考评结果作为党内奖惩激励的依据,在党员干部的任用、培训、晋级、晋职和党组织的奖惩中充分运用考评结果。要以长效的政党文化建设的科学考核评估机制来推动党员、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四)健全政党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政党文化建设的坚实后盾,其实质是资金的投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渗透党建总体布局的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就是社会文化建设。可见,加强政党文化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健全保障机制意义重大。首先,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建立良好舆论环境保障机制。要切实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播党的文化中的作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报、党刊、电台和电视台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办好专版和专栏。要积极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打造先进、快捷、广泛的党建文化平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2]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0.
[3]江泽民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7.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5]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10.
责任编辑李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