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问题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问
初中语文许多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是主旨所在。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社戏》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关键语句发问,甚至有些句子貌似矛盾,仔细体会才会恍然大悟。有的学生提出:“那夜返航时不是一直在骂老旦吗,为什么作者却说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对一些耐人寻味的语句,学生很容易提出质疑;二是预设争论性的问题,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有争论性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互动合作式学习,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目的性,避免学生因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提出偏执性和肤浅性的问题,从而使之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进一步思考问题。再如以《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例,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使学生深刻领会作者对亲情的感悟,如何让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教师可以预设这样一个争论性的问题—《秋天的怀念》和《怀念母亲》两个文题,哪一个更好?学生在比较中,能够进一步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思考,抓住关键的词句,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会,从而唤起他们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二、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乐于提出问题。学生爱问,这不仅说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而且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已增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好奇心。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问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用一个人的想法去代替所有人。如教苏轼的《浣溪沙》一词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想象村庄的画面,让学生产生疑问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肤浅或不合逻辑,教师都要耐心倾听,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沟通要平等对话,不能挖苦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难以开口的障碍,使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乐于提问;第三,注重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深思熟虑,力求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状况,更多地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
1.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如《变色龙》一课,对于奥楚蔑洛夫警官的人物形象学生都能够轻松理解,但对小说所要揭露的整个社会现象,需要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才能很好地理解。有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作者设置一个“独眼龙”的小细节,于是质疑作者设计的意图,进而发现作者的用意——两只眼睛的人什么都看不见,却让一只眼睛的人来说真相,这的确是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细节。而对于这一细节的质疑与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围观的人麻木不仁的心态,进而理解整个社会的背景。
2.逐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对情节的概括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有的学生认为是于勒,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我”。敏锐地察觉这一观念矛盾,把学生们的理解困惑和“错误”准确地披露在班级集体之中,引发研究、讨论和争辩,这样就可以及时地把集体性思维引向深入。
3.引导学生反思,促进问题策略的生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问题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习策略,特别是问题策略的生成过程。促进初中生问题策略形成的方法有:言语化训练法、他人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训练法等。通过训练使初中生形成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诱导学生自我提问为手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得出问题,又能善于分析和探究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搭建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平台。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问题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问
初中语文许多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是主旨所在。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社戏》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关键语句发问,甚至有些句子貌似矛盾,仔细体会才会恍然大悟。有的学生提出:“那夜返航时不是一直在骂老旦吗,为什么作者却说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对一些耐人寻味的语句,学生很容易提出质疑;二是预设争论性的问题,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有争论性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互动合作式学习,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目的性,避免学生因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提出偏执性和肤浅性的问题,从而使之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进一步思考问题。再如以《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例,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使学生深刻领会作者对亲情的感悟,如何让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教师可以预设这样一个争论性的问题—《秋天的怀念》和《怀念母亲》两个文题,哪一个更好?学生在比较中,能够进一步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思考,抓住关键的词句,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会,从而唤起他们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二、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乐于提出问题。学生爱问,这不仅说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而且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已增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好奇心。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问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用一个人的想法去代替所有人。如教苏轼的《浣溪沙》一词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想象村庄的画面,让学生产生疑问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肤浅或不合逻辑,教师都要耐心倾听,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沟通要平等对话,不能挖苦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难以开口的障碍,使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乐于提问;第三,注重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深思熟虑,力求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状况,更多地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
1.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如《变色龙》一课,对于奥楚蔑洛夫警官的人物形象学生都能够轻松理解,但对小说所要揭露的整个社会现象,需要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才能很好地理解。有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作者设置一个“独眼龙”的小细节,于是质疑作者设计的意图,进而发现作者的用意——两只眼睛的人什么都看不见,却让一只眼睛的人来说真相,这的确是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细节。而对于这一细节的质疑与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围观的人麻木不仁的心态,进而理解整个社会的背景。
2.逐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对情节的概括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有的学生认为是于勒,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我”。敏锐地察觉这一观念矛盾,把学生们的理解困惑和“错误”准确地披露在班级集体之中,引发研究、讨论和争辩,这样就可以及时地把集体性思维引向深入。
3.引导学生反思,促进问题策略的生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问题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习策略,特别是问题策略的生成过程。促进初中生问题策略形成的方法有:言语化训练法、他人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训练法等。通过训练使初中生形成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诱导学生自我提问为手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得出问题,又能善于分析和探究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搭建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