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课业学习压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是高中生物教学不断探讨的问题。诚然,在现有的教学实践当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一些改进高中生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现状 改进方法
高中生物是三大理科当中文科性相对较强的一门学科,它的知识容量大、知识点琐碎,有时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记忆;它研究的领域比较微观、抽象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发散性思维才能学会和掌握;它的实用性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作为一门前景广阔、趣味性强的学科,生物却成了一些理科生的“瘸腿”,他们学起来却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也就大大降低。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落实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各学科教师不断探讨和追寻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过程中的重大阻碍。只有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改革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大,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新课标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的教育界的大地,然而,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许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致使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生物课堂变得毫无生气,学生学起来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留、学生做的教学模式还是大行其道,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主导,学生的自主性被极大的压抑。
2.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做题能力。
高考是高中学习的阶段性目标,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是许多高中生的梦想。理科学习除了讲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外,还是十分强调学生的做题量的,正如“熟能生巧”之意,题做得多了,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教师大兴题海战术,甚至都抢占了原本属于实验的时间。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旧冲击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实验课也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教师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多拿分就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为会做题的人并不是教育的目标。
二、如何在教学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物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知识容量大、知识点琐碎,有时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记忆。对生物的学习不能犯懒,许多细节之处都需要学生格外留心,不能轻视。比如,我十分重视学生的生物基础,在每节生物课后,我都会给学生指出重点知识让学生复习,下节课上课之前会有一个10分钟的小测试。这样以小测验的方式督促学生记忆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够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为生物知识的发散和延伸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因其海量的资讯、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方便的使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课件的讲课方式,大大减少了板书的书写,减轻了教师的疲惫,也就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第二,它能够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运用Flash动画、音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从多个视角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网络上具有海量的生物教学资源,特别是一些视频资源可以免费下载下来供学生观看。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很重要的生物实验无法在校园的实验室中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下载下来供学生观看。
3.让课堂实验发挥效用。
实验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生物技能之一,在高考中也时常有一些对学生基本实验素养的考察,比如生物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等,这些只有在学生的亲身实验中才能掌握。教师应该重视实验课,要能上好实验课。实验课不能简化,更不能被习题占用。如果教学资源是在有限,教师还可以将实验器具拿到班级中来,给学生演示。
4.在教学过程中用生活实例做比喻。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许多生物现象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减少学生与生物课之间的陌生感,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妨穿插进一些生活实例,或者是用生活现象比喻所教知识。例如,在学习ATP这节内容时,学生都知道多糖、葡萄糖和ATP中都含有能量,但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的只是ATP。对于这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学生很糊涂,使用时容易混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简化教学,我将这一生物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比喻:把多糖比做支票,葡萄糖比做百元大钞,ATP比做一元小钞。提问学生:如果某人现在手上拿有一张两千元的支票,他想买一斤西红柿,他该怎么做?学生就会回答说:先把支票拿到银行兑现出两千元现金,然后再换出一元小钞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能明白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直接能源物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现状 改进方法
高中生物是三大理科当中文科性相对较强的一门学科,它的知识容量大、知识点琐碎,有时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记忆;它研究的领域比较微观、抽象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发散性思维才能学会和掌握;它的实用性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作为一门前景广阔、趣味性强的学科,生物却成了一些理科生的“瘸腿”,他们学起来却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也就大大降低。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落实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各学科教师不断探讨和追寻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过程中的重大阻碍。只有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改革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大,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新课标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的教育界的大地,然而,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许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致使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生物课堂变得毫无生气,学生学起来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留、学生做的教学模式还是大行其道,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主导,学生的自主性被极大的压抑。
2.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做题能力。
高考是高中学习的阶段性目标,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是许多高中生的梦想。理科学习除了讲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外,还是十分强调学生的做题量的,正如“熟能生巧”之意,题做得多了,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教师大兴题海战术,甚至都抢占了原本属于实验的时间。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旧冲击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实验课也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教师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多拿分就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为会做题的人并不是教育的目标。
二、如何在教学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物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知识容量大、知识点琐碎,有时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记忆。对生物的学习不能犯懒,许多细节之处都需要学生格外留心,不能轻视。比如,我十分重视学生的生物基础,在每节生物课后,我都会给学生指出重点知识让学生复习,下节课上课之前会有一个10分钟的小测试。这样以小测验的方式督促学生记忆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够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为生物知识的发散和延伸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因其海量的资讯、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方便的使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课件的讲课方式,大大减少了板书的书写,减轻了教师的疲惫,也就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第二,它能够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运用Flash动画、音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从多个视角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网络上具有海量的生物教学资源,特别是一些视频资源可以免费下载下来供学生观看。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很重要的生物实验无法在校园的实验室中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下载下来供学生观看。
3.让课堂实验发挥效用。
实验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生物技能之一,在高考中也时常有一些对学生基本实验素养的考察,比如生物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等,这些只有在学生的亲身实验中才能掌握。教师应该重视实验课,要能上好实验课。实验课不能简化,更不能被习题占用。如果教学资源是在有限,教师还可以将实验器具拿到班级中来,给学生演示。
4.在教学过程中用生活实例做比喻。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许多生物现象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减少学生与生物课之间的陌生感,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妨穿插进一些生活实例,或者是用生活现象比喻所教知识。例如,在学习ATP这节内容时,学生都知道多糖、葡萄糖和ATP中都含有能量,但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的只是ATP。对于这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学生很糊涂,使用时容易混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简化教学,我将这一生物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比喻:把多糖比做支票,葡萄糖比做百元大钞,ATP比做一元小钞。提问学生:如果某人现在手上拿有一张两千元的支票,他想买一斤西红柿,他该怎么做?学生就会回答说:先把支票拿到银行兑现出两千元现金,然后再换出一元小钞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能明白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直接能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