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过文字,我们可以领悟到真善美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一、从精美的散文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二、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三、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语文; 培养; 情感; 散文; 古诗;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32-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过文字,我们可以领悟到真善美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一、从精美的散文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美的散文,作者那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情感,让人在字里行间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内涵。朱自清的《背影》所勾勒的父亲形象,尤其是他那微胖而蹒跚的背影,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精读背影,体味真挚朴实的亲子之爱,回味父母供养自己上学的一幕幕,体验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学生的心里烙上了一个朴实细腻的父爱痕迹,这个痕迹将从学生时代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时刻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父爱。
《雨说》中恳切知心的话语,娓娓悠悠的诉说,拟人的运用,让人感受到无比的亲切和甜蜜。《春》所展现的春天美景,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美丽和希望,感受到明朗和热烈。
这些精美的散文,引导着学生细细地品读,体味着语言的美妙,感受着文化的内涵,感悟着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因此语文课本中都精选了多首古诗词。因为许多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那伟大的抱负,每每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位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仅仅是九个词,却展现了九种风景,其中流露出的萧瑟、悠远、沦落早已把人带到了无边的孤寂和犹豫之境中。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一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一瘦马徐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宁静祥和的日暮归家图,而“我”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陶渊明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
三、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典范文章有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因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中,同樣也是潜移默化的培养。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七根火柴》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名战士宁愿为革命事业而保护火种,不愿为苟全生命而耗用火柴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刘胡兰慷慨就义》写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慷慨就义。《最后一次演讲》,节奏起伏有致的语言,强劲有力的语流,昂扬亢奋的声调,不由得满腔愤怒、热血沸腾,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通过学生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意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先烈们的遗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语文课本中,那些或朴实或激情或沉重的文字,以一种感人肺腑的美,涤荡学生的心灵,利用人类情感这块精神空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一起诠释作品中的情感,正是陶冶性情、涤荡情操、净化心灵的实践。使学生具有健康和乐观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向往未来,拼搏进取,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邢改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语文; 培养; 情感; 散文; 古诗;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32-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过文字,我们可以领悟到真善美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一、从精美的散文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美的散文,作者那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情感,让人在字里行间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内涵。朱自清的《背影》所勾勒的父亲形象,尤其是他那微胖而蹒跚的背影,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精读背影,体味真挚朴实的亲子之爱,回味父母供养自己上学的一幕幕,体验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学生的心里烙上了一个朴实细腻的父爱痕迹,这个痕迹将从学生时代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时刻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父爱。
《雨说》中恳切知心的话语,娓娓悠悠的诉说,拟人的运用,让人感受到无比的亲切和甜蜜。《春》所展现的春天美景,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美丽和希望,感受到明朗和热烈。
这些精美的散文,引导着学生细细地品读,体味着语言的美妙,感受着文化的内涵,感悟着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因此语文课本中都精选了多首古诗词。因为许多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那伟大的抱负,每每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位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仅仅是九个词,却展现了九种风景,其中流露出的萧瑟、悠远、沦落早已把人带到了无边的孤寂和犹豫之境中。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一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一瘦马徐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宁静祥和的日暮归家图,而“我”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陶渊明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
三、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典范文章有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因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中,同樣也是潜移默化的培养。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七根火柴》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名战士宁愿为革命事业而保护火种,不愿为苟全生命而耗用火柴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刘胡兰慷慨就义》写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慷慨就义。《最后一次演讲》,节奏起伏有致的语言,强劲有力的语流,昂扬亢奋的声调,不由得满腔愤怒、热血沸腾,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通过学生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意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先烈们的遗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语文课本中,那些或朴实或激情或沉重的文字,以一种感人肺腑的美,涤荡学生的心灵,利用人类情感这块精神空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一起诠释作品中的情感,正是陶冶性情、涤荡情操、净化心灵的实践。使学生具有健康和乐观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向往未来,拼搏进取,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邢改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