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国网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一流企业大学建设,更好地服务公司创建“两个一流”,学院立足自身发展,用十项举措致力于提升培训质量。
构建“五统筹”、“五统一”的培训体系
根据公司构建集约化大培训体系的要求,完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学院本部、泰山校区、各分院的资源优势,做到培训资源“五统筹”(统筹培训设施建设、统筹培训师资培养、统筹培训项目开发、统筹培训教材应用、统筹培训理论研究),实现培训管理“五统一”(统一培训标准、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流程、统一培训课程、统一考核评价)。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培训论坛等交流活动,提炼最佳实践、交流成功经验、共享研究成果、推动培训工作持续创新。
提升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人资组[2012]89号),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深化培训项目开发。深入分析新员工知识、技能、素质基础,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分类建立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对电工类各专业和非电专业新员工实行差异化培训。深入研究“五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分析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需求,深度开发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实施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确保培训课程“实际、实用、实效”。
强化专兼职培训师能力建设
落实培训师培养、选聘计划。建立培训师培养课程体系与标准,开展定期培训;建立专职培训师现场学习制度,丰富实践知识;建立兼职培训师持证上岗制度和师资库管理制度,优化师资资源;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观摩教学,发挥专家人才和首席培训师的业务指导作用。制定培训师综合评价办法,多维度评价培训师业务素质。
加强实训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
按照公司培训需求,保持实训设施与现场一致性,且满足培训规模。坚持实训室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和优质工程评选制度。推行实训设施管理标准化,严格实训设备运维管理流程。推行实训设备定置管理,落实实训设备定期保养检测制度、使用前检查和使用后记录制度,确保实训设备安全可靠。
优化学员管理与综合评价
传承公司优秀企业文化,创新活动载体。按照全过程、半军事化的标准,落实学员“一日生活制度化”,构建符合公司管理要求、富有公司文化特质、科学高效的学员综合管理体系。坚持科学有效、公平公正,完善《学员综合素质考评办法》,发挥先优评比的激励作用。利用新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加强学员心理疏导与辅导,畅通学员沟通机制。建立与送培单位定期沟通管理机制,共同做好学员培养工作。
创新培训师和学员竞赛模式
不断改进培训师培训教学竞赛与学员技能竞赛模式,完善竞赛标准与竞赛题库。注重竞赛活动的实效性,将培训师日常授课、说课、技能传授等列入竞赛范围;将学员日常考试考核成绩等与竞赛挂钩。创新竞赛激励机制,探讨将竞赛结果纳入相应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以赛促培、以赛促学,促进人才成长。
完善培训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逐级督导体系,认真执行督导计划,落实督导员定期报告制度。建立新员工集中培训开班前条件评估、中期督导检查、期后质量报告制度。实现培训项目质量即时评估的全覆盖,提高指标定义和测量方法的科学性。建立“三级评估”制度,逐步开展分级评估。实行新员工培训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向公司汇报培训工作情况,并反馈送培单位。
搭建公司知识传承平台
履行学院在公司企业大学建设中的使命,加强知识管理,凝练组织智慧,积淀企业知识,加快建设公司典型技术技能案例库、核心知识库、关键技能库、考核试题库。紧跟公司网络大学建设,为公司技术技能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天候碎片化学习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加强公司知识的有效传承。
加快推进培训品牌塑造
加快建设精品培训项目,制定《精品培训项目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精品培训项目评价内容,加强培训项目知识和典型操作项目沉淀,规范培训项目管理流程,推进培训项目的精品化建设,打造业内公认和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
建立培训调度运行监控中心,实时显示培训质量看板、培训教学计划等信息,调控、监控培训教学运行状态,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培训管理“可控、在控、能控”。建设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凝练质量管理经验,实现资源管理集约化、流程管理统一化、考核评价数字化、辅助决策智能化,全面提升学院培训管理水平。
构建“五统筹”、“五统一”的培训体系
根据公司构建集约化大培训体系的要求,完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学院本部、泰山校区、各分院的资源优势,做到培训资源“五统筹”(统筹培训设施建设、统筹培训师资培养、统筹培训项目开发、统筹培训教材应用、统筹培训理论研究),实现培训管理“五统一”(统一培训标准、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流程、统一培训课程、统一考核评价)。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培训论坛等交流活动,提炼最佳实践、交流成功经验、共享研究成果、推动培训工作持续创新。
提升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人资组[2012]89号),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深化培训项目开发。深入分析新员工知识、技能、素质基础,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分类建立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对电工类各专业和非电专业新员工实行差异化培训。深入研究“五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分析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需求,深度开发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实施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确保培训课程“实际、实用、实效”。
强化专兼职培训师能力建设
落实培训师培养、选聘计划。建立培训师培养课程体系与标准,开展定期培训;建立专职培训师现场学习制度,丰富实践知识;建立兼职培训师持证上岗制度和师资库管理制度,优化师资资源;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观摩教学,发挥专家人才和首席培训师的业务指导作用。制定培训师综合评价办法,多维度评价培训师业务素质。
加强实训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
按照公司培训需求,保持实训设施与现场一致性,且满足培训规模。坚持实训室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和优质工程评选制度。推行实训设施管理标准化,严格实训设备运维管理流程。推行实训设备定置管理,落实实训设备定期保养检测制度、使用前检查和使用后记录制度,确保实训设备安全可靠。
优化学员管理与综合评价
传承公司优秀企业文化,创新活动载体。按照全过程、半军事化的标准,落实学员“一日生活制度化”,构建符合公司管理要求、富有公司文化特质、科学高效的学员综合管理体系。坚持科学有效、公平公正,完善《学员综合素质考评办法》,发挥先优评比的激励作用。利用新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加强学员心理疏导与辅导,畅通学员沟通机制。建立与送培单位定期沟通管理机制,共同做好学员培养工作。
创新培训师和学员竞赛模式
不断改进培训师培训教学竞赛与学员技能竞赛模式,完善竞赛标准与竞赛题库。注重竞赛活动的实效性,将培训师日常授课、说课、技能传授等列入竞赛范围;将学员日常考试考核成绩等与竞赛挂钩。创新竞赛激励机制,探讨将竞赛结果纳入相应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以赛促培、以赛促学,促进人才成长。
完善培训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逐级督导体系,认真执行督导计划,落实督导员定期报告制度。建立新员工集中培训开班前条件评估、中期督导检查、期后质量报告制度。实现培训项目质量即时评估的全覆盖,提高指标定义和测量方法的科学性。建立“三级评估”制度,逐步开展分级评估。实行新员工培训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向公司汇报培训工作情况,并反馈送培单位。
搭建公司知识传承平台
履行学院在公司企业大学建设中的使命,加强知识管理,凝练组织智慧,积淀企业知识,加快建设公司典型技术技能案例库、核心知识库、关键技能库、考核试题库。紧跟公司网络大学建设,为公司技术技能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天候碎片化学习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加强公司知识的有效传承。
加快推进培训品牌塑造
加快建设精品培训项目,制定《精品培训项目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精品培训项目评价内容,加强培训项目知识和典型操作项目沉淀,规范培训项目管理流程,推进培训项目的精品化建设,打造业内公认和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
建立培训调度运行监控中心,实时显示培训质量看板、培训教学计划等信息,调控、监控培训教学运行状态,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培训管理“可控、在控、能控”。建设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凝练质量管理经验,实现资源管理集约化、流程管理统一化、考核评价数字化、辅助决策智能化,全面提升学院培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