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预习的初步阅读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的生字积淀,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那么在二年级,我让他们在课前做一个初步的预习工作,这样孩子不仅能够有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看法,更加可以有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预习中,我对他们做好预习提示:标、本、读。(1)标。“标”顾名思义就是标拼音。在预习中,学生将课后“我会认”的生字标上拼音。如《邮票齿孔的故事》,课后“我会认”的生字有些在一年级就已经学习过了,学生通过在文章中找出这些字的拼音,不仅能初步认识新字,更可以温习旧知识,真正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2)本。“本”就是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在准备好的预习本上,这些字是学习的重点,不仅要求学会认,更要懂得怎么写,而且还要熟练运用这些字,所以在预习中,学生将字写在本上,并且通过查字典,了解它们的意思并组词。在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很好体现,并且学生通过动手查,记忆也会更加牢固。(3)读。“读”便是把课文和生字各读三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了前两个环节,生字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在预习时,只有做到“口、手、脑”三者结合,才能有好的预习效果。
二、课堂中的开心阅读
通过预习之后,学生不仅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并且能够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预习课文对于他们来说就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与评中感悟文章。
1.读。如果是一成不变地大声朗读,就是我们大人也觉得会枯燥乏味,更别说七八岁的孩子了。所以根据他们的这种特性,我在课堂中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在教授课文时,第一遍读我会让学生自由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随心所欲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并且可以在自己的读中去质疑,由读生疑,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够读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能够在自由读中产生很多的疑问,只要有了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孩子都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有着很强的欲望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个别读的形式,让孩子充分表现自己。在《泉水》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读泉水说的话,就是一个简单的“丁冬”他们也都读出了不一样的节奏,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课文不同的韵律。
在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妈妈和萨沙的话。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老师的引导,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他们能够读出妈妈的语重心长,能够读出萨沙的不解和最后的高兴。学生通过分角色读,不仅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有了更深的感受,而且还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堂中,还有更多形式的读。学生通过不同的读,不仅能够锻炼语言能力,而且对于理解课文也有很大帮助。
2.评。学生读得好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他们知道怎样读,就要让他们学会如何评读。
学生在读完之后,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去读。这样还不够,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读得好,哪里读得好。在我教授《难忘的泼水节》这课时,最后有两句:“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学生读完之后,有的重读“多么”,有的重读“幸福”和“难忘”。他们读得都很好,“多么”读出了心中的开心,在此刻读出了感叹号的语气。“幸福”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此刻的心情。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通过教师的评点,学生不仅知道了感叹号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更知道了在之后的课文中应该怎么读。
三、课外的开拓阅读
“书,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课堂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知识的海洋中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只有他们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才愿意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多读不同种类的书。因此,我经常在课文结束后,向他们推荐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文章。在《寓言两则》之后,学生知道了寓言,并且对寓言有兴趣,所以在课后,我提议他们去读读《伊索寓言》。《丑小鸭》结束之后,我推荐孩子们去读《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让他们了解祖先所留下的宝贵遗产,充实自己的大脑,并要让他们对名篇名著反复读,体会其中的精华。
总之,阅读是所有人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最佳方式。那么要让他们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让他们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让阅读从课本开始延伸。(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
责任编辑:刘伟林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的生字积淀,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那么在二年级,我让他们在课前做一个初步的预习工作,这样孩子不仅能够有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看法,更加可以有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预习中,我对他们做好预习提示:标、本、读。(1)标。“标”顾名思义就是标拼音。在预习中,学生将课后“我会认”的生字标上拼音。如《邮票齿孔的故事》,课后“我会认”的生字有些在一年级就已经学习过了,学生通过在文章中找出这些字的拼音,不仅能初步认识新字,更可以温习旧知识,真正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2)本。“本”就是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在准备好的预习本上,这些字是学习的重点,不仅要求学会认,更要懂得怎么写,而且还要熟练运用这些字,所以在预习中,学生将字写在本上,并且通过查字典,了解它们的意思并组词。在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很好体现,并且学生通过动手查,记忆也会更加牢固。(3)读。“读”便是把课文和生字各读三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了前两个环节,生字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在预习时,只有做到“口、手、脑”三者结合,才能有好的预习效果。
二、课堂中的开心阅读
通过预习之后,学生不仅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并且能够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预习课文对于他们来说就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与评中感悟文章。
1.读。如果是一成不变地大声朗读,就是我们大人也觉得会枯燥乏味,更别说七八岁的孩子了。所以根据他们的这种特性,我在课堂中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在教授课文时,第一遍读我会让学生自由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随心所欲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并且可以在自己的读中去质疑,由读生疑,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够读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能够在自由读中产生很多的疑问,只要有了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孩子都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有着很强的欲望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个别读的形式,让孩子充分表现自己。在《泉水》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读泉水说的话,就是一个简单的“丁冬”他们也都读出了不一样的节奏,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课文不同的韵律。
在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妈妈和萨沙的话。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老师的引导,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他们能够读出妈妈的语重心长,能够读出萨沙的不解和最后的高兴。学生通过分角色读,不仅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有了更深的感受,而且还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堂中,还有更多形式的读。学生通过不同的读,不仅能够锻炼语言能力,而且对于理解课文也有很大帮助。
2.评。学生读得好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他们知道怎样读,就要让他们学会如何评读。
学生在读完之后,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去读。这样还不够,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读得好,哪里读得好。在我教授《难忘的泼水节》这课时,最后有两句:“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学生读完之后,有的重读“多么”,有的重读“幸福”和“难忘”。他们读得都很好,“多么”读出了心中的开心,在此刻读出了感叹号的语气。“幸福”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此刻的心情。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通过教师的评点,学生不仅知道了感叹号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更知道了在之后的课文中应该怎么读。
三、课外的开拓阅读
“书,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课堂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知识的海洋中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只有他们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才愿意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多读不同种类的书。因此,我经常在课文结束后,向他们推荐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文章。在《寓言两则》之后,学生知道了寓言,并且对寓言有兴趣,所以在课后,我提议他们去读读《伊索寓言》。《丑小鸭》结束之后,我推荐孩子们去读《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让他们了解祖先所留下的宝贵遗产,充实自己的大脑,并要让他们对名篇名著反复读,体会其中的精华。
总之,阅读是所有人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最佳方式。那么要让他们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让他们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让阅读从课本开始延伸。(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