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强调阅读主体意识培养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认识阅读主体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语文课堂上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主体意识 阅读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已成为许多一线教师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在实施中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教师头脑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不清的问题:诸如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阅读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其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等,致使实践中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语文课堂中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认清阅读主体意识的内涵,了解閱读主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使学生成为能够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的人。从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针对性、主体性、引导性和开放性四个原则出发,现制定出以下三个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尊重学生主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清主体不完善性,坚持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都尚未成熟,主体意识发展尚未完善,只是潜在主体。小学教师负有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了解小学这一群体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从阶段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以成人思维要求学生。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开门见山地让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归纳概括,说出自己的想法。试想,一年级的学生,连字都认不清楚,懂得归纳吗?或者出现教师包办,一味地满堂灌,让学生当“秘书”的现象,这样也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如四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教师不能以一年级的教学目标设计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恰到好处地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
采用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多启发、善提问,精讲多思,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例如教学《成功了》一课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课文中描写的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与激动心情,在整体感知课文后,给学生提供几篇描写我国申奥的艰辛历程和介绍举办奥运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将产生何等重大影响的文章,再提几个启发性问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教学方法和教学难点。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所以课堂要适当“留白”。教师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根据具体的课堂情景,对学生进行有效调控,多套教学方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调控自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怎样看待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哪里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再以教师的高度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觉得美?是否说到了课文重点?还有哪些欠缺呢?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提升高度,从形象到抽象,待学生理解后,再从学生角度进行再一次感悟,巩固所学知识。
三、营造开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中的重要原则,所以要重视在课堂上创设自主阅读的开放课堂,以多种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教材加以适当补充,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如在进行《春风》教学时,教学前,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让他们对春天有真实感知,教学之后,可在学生中开展“写春天、画春景、唱春曲”等系列活动。我们的课堂秩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正襟危坐,不得乱说乱动”的不成文条款规定,殊不知,这样的“规矩”严重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参与教学,其实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自由的选择权,放宽课堂秩序。如教师可以到学生的位置上,学生可以站到讲台上当小老师,充分表现自我,坐姿在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保持各种自由的坐姿,讨论激烈时可以不必先举手就站起来发言,遇到精彩的发言,可自发为其鼓掌。再者,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中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学其中一个节目,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
坚持将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作为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中,是需要挑战性的。因为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求教师在长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坚持针对性、主体性、引导性与开放性原则。要求在语文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独立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细节方面多多注意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获得阅读见解的独立性能力,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由于阅读主体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促进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倡导更多教师关注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伍岳,王显槐,陈晓玲.近20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8(6):113-117.
[2]覃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2):12-14.
[3]张洪平.主体性阅读教学实施中的误区防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50-53.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371-375.
[5]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9.
关键词: 主体意识 阅读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已成为许多一线教师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在实施中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教师头脑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不清的问题:诸如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阅读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其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等,致使实践中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语文课堂中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认清阅读主体意识的内涵,了解閱读主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使学生成为能够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的人。从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针对性、主体性、引导性和开放性四个原则出发,现制定出以下三个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尊重学生主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清主体不完善性,坚持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都尚未成熟,主体意识发展尚未完善,只是潜在主体。小学教师负有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了解小学这一群体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从阶段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以成人思维要求学生。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开门见山地让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归纳概括,说出自己的想法。试想,一年级的学生,连字都认不清楚,懂得归纳吗?或者出现教师包办,一味地满堂灌,让学生当“秘书”的现象,这样也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如四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教师不能以一年级的教学目标设计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恰到好处地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
采用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多启发、善提问,精讲多思,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例如教学《成功了》一课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课文中描写的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与激动心情,在整体感知课文后,给学生提供几篇描写我国申奥的艰辛历程和介绍举办奥运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将产生何等重大影响的文章,再提几个启发性问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教学方法和教学难点。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所以课堂要适当“留白”。教师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根据具体的课堂情景,对学生进行有效调控,多套教学方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调控自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怎样看待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哪里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再以教师的高度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觉得美?是否说到了课文重点?还有哪些欠缺呢?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提升高度,从形象到抽象,待学生理解后,再从学生角度进行再一次感悟,巩固所学知识。
三、营造开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中的重要原则,所以要重视在课堂上创设自主阅读的开放课堂,以多种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教材加以适当补充,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如在进行《春风》教学时,教学前,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让他们对春天有真实感知,教学之后,可在学生中开展“写春天、画春景、唱春曲”等系列活动。我们的课堂秩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正襟危坐,不得乱说乱动”的不成文条款规定,殊不知,这样的“规矩”严重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参与教学,其实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自由的选择权,放宽课堂秩序。如教师可以到学生的位置上,学生可以站到讲台上当小老师,充分表现自我,坐姿在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保持各种自由的坐姿,讨论激烈时可以不必先举手就站起来发言,遇到精彩的发言,可自发为其鼓掌。再者,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中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学其中一个节目,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
坚持将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作为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中,是需要挑战性的。因为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求教师在长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坚持针对性、主体性、引导性与开放性原则。要求在语文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独立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细节方面多多注意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获得阅读见解的独立性能力,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由于阅读主体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促进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倡导更多教师关注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伍岳,王显槐,陈晓玲.近20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8(6):113-117.
[2]覃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2):12-14.
[3]张洪平.主体性阅读教学实施中的误区防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50-53.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371-375.
[5]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