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因此,我总结了自己在教法和学法中的点滴体会,特别强调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法 反思学习法 不同层次 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将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使学生参与观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新课改为教育带来美丽的春天,下面是我在执教中的教学片断和反思。
1 教学片断
1.1 出示数学问题。今天早上,张老师带了64元钱去菜场买菜,她买牛肉用去了64元的37.5%,买鱼用去了64元的1/8。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1.2 探讨数学问题。学生对上述的信息分析、处理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生1:买牛肉花去了多少元?算式是64×37.5%。生2:我在画线段图时发现37.5%=3/8,所以,买牛肉用去了多少元?还可以列成64÷8×3。生3:买鱼用去了多少元?算式是64×1/8。生4:买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算式是64×37.5%+64×1/8。生5:还可以列成64×(37.5%+1/8),这样比较简便。生6:还可以列成64÷8×(3+1)。生7:买牛肉比买鱼多用多少元?算式是64×37.5%-48×1/8或64×(37.5%-1/8)或64÷8×(3-1)。生8:还剩下多少元?算式是64-64×37.5%-64×1/8。生9:还可以列成64-64×(37.5%+1/8)。生10:他们的做法太复杂了,我认为列64×(1-37.5%-1/8)比较简便。生11:还可以列成48÷8×(8-3-1)。生12: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我在画线段图发生37.5%+1/8=1/2那么,剩下的钱是64元的1/2,列成64×(1-1/2)。同学们为学生12简捷的思考方法热烈鼓掌。生13:我受他的启发,解决买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可以列成64×1/2……老师:根据以上探讨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①以上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已经学过的哪些数学问题有联系?②你在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时发现了什么规律?
2 反思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反思等一系列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些数学问题,从而促进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1 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我们应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以不同水平学生的现有目的的选择、补充或调整,选择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每个学生能把新知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对应用题的选材和呈现方式作了改变,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了生活化、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扩展了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智慧得以展示。
2.2 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和解决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指出:“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之上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基础习得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在认知方式、起点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这种个体的差异,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和解决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开放式的数学问题和提问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的机会,拓展了选择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原有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选择和解决了适合自己的数学问题。例如,学生选择、解决的问题有:买牛肉用去了多少元?买鱼用去了多少元?买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买牛肉比鱼多用了多少元?还剩下多少元?……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用自己方法解决同一水平的数学问题。认知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感受。教师不应该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而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因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如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在解决“还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时,五个学生想出了五种解决方法,其中第五种方法是多么简捷,多么富有创新能力!
2.4 为学生建构有趣的学习平台——激活求知欲望。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新知内化之前,教师可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星期天,妈妈给你50元钱让你去菜场买菜,让你用50元的40%买牛肉,用50元的1/5买蔬菜,买牛肉和蔬菜共用了多少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跃跃欲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平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2.5 应该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师根据要求让学生自由提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提出很多适合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从中选一些有代表性、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再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时,有的学生提出买牛肉比与买鱼多用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买牛肉用去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买鱼用去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卖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还剩下多少元?等等。当小组汇报时,学生能用语言表述观察和操作的结果。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互动,使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创造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数学,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及智慧的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6 应该尊重个体学习方法——张扬学生个性。个性化教学强调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增强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实践中感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教学“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师直接出示题目“今天早上,张老师带了64元钱去菜场买菜,她买牛肉用去了64元的37.5%,买鱼用去了64元的1/8。”首先,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为不带“*”号的每个同学都必须掌握的,带“*”号的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①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适合自己的问题。②能概括地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③能用多种方法计算,从中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并能概括出计算法则。*④指出分数应用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教师提出,还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第29页,也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探索情况,给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在这里,我们重视体现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重视体现学习进程和方式选择的自主性,重视体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弘扬个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思想
2 中国教工,2011(9)
3 福建教育,2010(12)
4 中小学教材教学,2011(11)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法 反思学习法 不同层次 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将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使学生参与观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新课改为教育带来美丽的春天,下面是我在执教中的教学片断和反思。
1 教学片断
1.1 出示数学问题。今天早上,张老师带了64元钱去菜场买菜,她买牛肉用去了64元的37.5%,买鱼用去了64元的1/8。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1.2 探讨数学问题。学生对上述的信息分析、处理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生1:买牛肉花去了多少元?算式是64×37.5%。生2:我在画线段图时发现37.5%=3/8,所以,买牛肉用去了多少元?还可以列成64÷8×3。生3:买鱼用去了多少元?算式是64×1/8。生4:买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算式是64×37.5%+64×1/8。生5:还可以列成64×(37.5%+1/8),这样比较简便。生6:还可以列成64÷8×(3+1)。生7:买牛肉比买鱼多用多少元?算式是64×37.5%-48×1/8或64×(37.5%-1/8)或64÷8×(3-1)。生8:还剩下多少元?算式是64-64×37.5%-64×1/8。生9:还可以列成64-64×(37.5%+1/8)。生10:他们的做法太复杂了,我认为列64×(1-37.5%-1/8)比较简便。生11:还可以列成48÷8×(8-3-1)。生12: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我在画线段图发生37.5%+1/8=1/2那么,剩下的钱是64元的1/2,列成64×(1-1/2)。同学们为学生12简捷的思考方法热烈鼓掌。生13:我受他的启发,解决买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可以列成64×1/2……老师:根据以上探讨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①以上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已经学过的哪些数学问题有联系?②你在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时发现了什么规律?
2 反思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反思等一系列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些数学问题,从而促进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1 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我们应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以不同水平学生的现有目的的选择、补充或调整,选择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每个学生能把新知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对应用题的选材和呈现方式作了改变,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了生活化、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扩展了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智慧得以展示。
2.2 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和解决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指出:“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之上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基础习得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在认知方式、起点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这种个体的差异,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和解决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开放式的数学问题和提问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的机会,拓展了选择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原有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选择和解决了适合自己的数学问题。例如,学生选择、解决的问题有:买牛肉用去了多少元?买鱼用去了多少元?买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买牛肉比鱼多用了多少元?还剩下多少元?……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用自己方法解决同一水平的数学问题。认知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感受。教师不应该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而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因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如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在解决“还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时,五个学生想出了五种解决方法,其中第五种方法是多么简捷,多么富有创新能力!
2.4 为学生建构有趣的学习平台——激活求知欲望。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新知内化之前,教师可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星期天,妈妈给你50元钱让你去菜场买菜,让你用50元的40%买牛肉,用50元的1/5买蔬菜,买牛肉和蔬菜共用了多少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跃跃欲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平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2.5 应该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师根据要求让学生自由提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提出很多适合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从中选一些有代表性、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再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时,有的学生提出买牛肉比与买鱼多用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买牛肉用去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买鱼用去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卖牛肉和鱼一共用去了多少元?有的学生提出还剩下多少元?等等。当小组汇报时,学生能用语言表述观察和操作的结果。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互动,使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创造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数学,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及智慧的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6 应该尊重个体学习方法——张扬学生个性。个性化教学强调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增强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实践中感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教学“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师直接出示题目“今天早上,张老师带了64元钱去菜场买菜,她买牛肉用去了64元的37.5%,买鱼用去了64元的1/8。”首先,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为不带“*”号的每个同学都必须掌握的,带“*”号的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①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适合自己的问题。②能概括地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③能用多种方法计算,从中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并能概括出计算法则。*④指出分数应用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教师提出,还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第29页,也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探索情况,给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在这里,我们重视体现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重视体现学习进程和方式选择的自主性,重视体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弘扬个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思想
2 中国教工,2011(9)
3 福建教育,2010(12)
4 中小学教材教学,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