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孙的名义
壁上的大挂钟,沉宏地敲了二十二下,已是夜里十点了。
鬓发微白的贺萱,呆呆地坐在沙发上,不想看电视,不想喝茶,只盼着老伴祝济人快点回家,她有好多话要对他说。灯光下她的影子,寂寞而凝重。
再过半个月,儿子祝可和他的女朋友舒馨,恋了两年的爱该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举行婚礼。为了这一天,她和祝济人拿出了历年的积蓄,买了一套一百四十平米的电梯房,花了六十多万元;又抛出二十万元装修和购置家具、电器,再准备拿出五万元办酒宴。好在祝济人是中医院的在职著名大夫,拿的是正教授级的工资;她原是一家机械厂的工程师,虽说五十五岁时退了休,工资还是可观的。祝济人从早到晚,忙得兴致勃勃,看不完的病人,开不尽的单方,家事是不能指望他的。祝济人有一句很搞笑的口头禅:“我只管赚钱,不管花钱。”于是,贺萱就只能料理花钱的大小事项了。
儿子新婚房子的装修,虽说是找了专业队伍来操持,可她得对材料的质量、图纸的施工,进行认真而细致的监管和检验,累啊,但累得喜气洋洋。
今天午后,她领着儿子、儿媳去商场选购电视、空调、欧式家具、厨具、餐具……然后由商场派一辆大卡车和几位工人,呼啦啦地拉到住宅楼前,再呼啦啦地搬进这套房子,在适当的位置上摆好,然后说声“拜拜——您啦”,又呼啦啦地走了。
房子里就剩下他们三个人。
贺萱关切地问:“你们近来忙吗?”
舒馨立即接上话:“忙,忙得天昏地暗的。祝可在市政府接待处,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我们歌舞团在排新节目,为迎接建市六十周年。几个舞蹈节目里都有我,我的腰都扭痛了哩。”
祝可忙问:“现在还痛吗?哪个部位?”
“这里!还有这里!”
祝可伸出手去抚摸,舒馨嗲声嗲气地直叫唤。
贺萱轻轻叹了口气。这个傻儿子,就不问问老妈,为他们搞装修、买东西累不累?儿媳不问她不怪,可儿子怎么不问呢?
这门亲事贺萱原本是不乐意的,舒馨虽是个普通演员,却很张扬,总摆出一副名星的架势;儿子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只听见她指手划脚地说话,儿子基本上没有话语权。舒馨出身的那个家庭,贺萱也不喜欢,不仅仅因她父母是街边摆烟酒摊子的下岗工人,职业无贵贱,这是起码的知识,而是他们常来委婉地说:“亲家公,你业余做好事,为人家义务把脉开方,人家总得送些好烟好酒吧,要不太亏了。烟、酒多了,你们交给我们去卖,羸利二五分红。”
这种小市民气,真让贺萱和祝济人受不了。可儿子看重的是舒馨的漂亮,百依百顺。罢、罢、罢,就只这么一个独生子,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舒馨向祝可使了个眼色,祝可马上说:“妈,我……们有个事,想和你商量。”
贺萱说:“你说。”
“这房子是爹和你给我们买的,房产证上落的是爹的名字。”
“是呵,这叫婚前财产。但归根到底,将来还是你们的。”
“妈,舒馨的爹说,也要对我们表示关爱,希望为这套房子补贴四万元钱。”
“买房和装修,我们有这笔钱。他们给你们四万元钱,你们收了就是。”
舒馨的脸拉长了。
祝可结结巴巴地说:“妈,他们……是想让我们的下一代……记得他们的慈爱。钱给了我们,也……没个念想。”
贺萱明白了,舒馨的爹出四万元钱,是要在房产证上加上他的名字。这样一来,房子就为两家所有了。一旦发生什么变故,这房子舒家有一半!她愤懑,她伤心,多少反驳的话语欲冲口而出。但她忍住了。小俩口新婚在即,何必让儿子受“夹板气”呢,区区四万元钱,就要跻身“房主”之列,天底下没有这么自私的人了。
她在听完儿子的诉说后,从容地说:“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祝可的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挣的钱多于我。我会去和他商量,最后作决断的还是他,你们别着急!”
舒馨说:“妈,我们不急,你和爸好好商量一下。我们结婚的日子也定了……也没定,就等着你们一句话。哎哟,我腰痛。祝可,我爹打电话来了,叫我们去吃晚饭哩。”
说完,舒馨挽起祝可的手,头一昂,朝门外走去。
贺萱在他们走后,腻腻地打的回了家。当她打电话给祝济人,得知他不能回家吃晚饭时,她也不想吃晚饭了……
到晚上十一点钟时,祝济人回来了。
当着丈夫的面,贺萱忽然大哭起来。
“贺萱,有什么委屈,你说呀。”
贺萱这才止住了哭声,抹干泪水,一五一十地叙说来由。
听完了,祝济人突然仰天大笑,说:“很好。舒馨的父母很爱未来的外孙呵,难能可贵。那么,我们与他们,还要在房产证上落什么名?就落孙的名字吧。尽管儿媳目前还没有怀孕,但孩子总会有的。你让小俩口定个时间,两家的老人、孩子吃个饭,一定订一家大酒店,我来作东,一起把这事定一下。”
贺萱问:“他们会同意吗?”
“哼。他们愿意得罪未来的外孙吗?我们未来的孙,不管是男是女,都叫祝舒,表示这孙属于祝家和舒家。这套房子,业主就是祝舒!”
于是,两家在本城的五星级酒店“大中华”聚餐。
酒过三巡。
清瘦而神完气足的祝济人,对舒馨的父亲说:“你们对未来的孙充满爱意,我们也是呵。你们要补贴房子四万元,无非是想在房产证上加个名字,我看就不必了。我们都入老境了,房主是我也罢,加上你的名字也罢,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未必都会长生不老?你赚钱不易,四万元留着你自个儿花吧。我也不要这个名分,不都是为了后人吗?”
舒馨说:“爹,您是有学问的人,说得在理。房产证上,总得署个名字呵。”
祝济人哈哈一笑:“我们都年纪大了,望孙心切呵。不管将来你生男生女,都叫祝舒,是祝家和舒家的孙!亲家的四万元就不必付了,留着他们慢慢享用。房主是未来的孙,房产证就落祝舒的名字。你看如何?”
舒馨说:“爸,我是演员,我还不想就生孩子。”
祝济人说:“我们可以慢慢等,房子反正是祝舒的,房产证我们保管着。亲家,你们看呢?”
“好。我同意。”
“要得。”
舒馨说:“爹,妈,你们也催我生孩子?”
“我们也想外孙哩。”
祝济人又笑了,端起酒杯来,说:“亲家,来,我们再干一杯!”
顺风车
一连四个早晨,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三十八岁的付忠林,就急急地从“江山置业”社区的地下停车场,把他那辆米黄色的韩国“悦动”小车开出来,停在社区的大门边。
等着去送老婆上班、儿子上学?不。老婆刘素素教书的小学,离社区不过两百米,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三年级,都用不着坐车。他这么早把车开出来干什么?等待搭顺风车的人!
湖南方言把“顺路车”叫做“顺风车”。付忠林住在株洲的城南,他的广告公司却开在城北的清水湾。从“江山置业”出门后,便是一条笔直的由南而北的建设路,全长十公里。一个人开车,还空着好几个位子,可以让人搭顺风车。车身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醒目地用毛笔写着粗黑的仿宋体字:“江山置业”至清水湾,请搭顺风车,不收费!
奇怪的是,许多人从车旁走过去,瞥一眼那张纸,嘴角便叨起淡淡的笑。难道没有一个人,在建设路两边的单位上班?难道不相信他决不收费?难道害怕中途会遭到敲诈勒索?他是这里的固定住户,有家有室;光天化日之下,车经过的都是繁华路段,有什么值得担忧呢?
付忠林茫然不解。
几天前,报纸上倡导有车的人,搭乘顺路的人上班,既可和谐邻里关系,又可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付忠林决定身体力行,一个人开车、坐车,再捎带上三、四个人,又轻松又热闹,多好。
居然没有人愿意搭他的顺风车,他问妻子这是为什么?
妻子说:“彼此不熟悉吧。”
“不对,我们搬到这里都一年了,见了面也打招呼也聊天。”
“怕无端领了你的情,没法子回报。”
“瞎扯。又不是为他特意开车,有什么可回报的。”
“付忠林,你累不累?想来想去的。有人坐,你开车;没人坐,你也开车!”
今天是第四个早晨了。
忽有一个单瘦的身影,缓缓地移过来。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双鬓微白,微笑着问:“先生,我叫马力,住一栋303室。我去清水湾,可以搭你的车吗?”
付忠林高兴地说:“谢谢你的搭车。我叫付忠林,住五栋206室。请上车!”
马力上了车。
又等了一阵,再没有人来搭车了。
付忠林叹了口气,说:“马先生,只有你相信我,肯搭我的车。”他按了声喇叭,一踏油门,车便呼呼地跑起来。
“付先生,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我自已开一家广告公司,上上下下有几十号人哩。”
“哦,你的事业很红火,后生可畏。”
“马先生,你呢?”
“原单位是化工厂,是搞技术的。”
“幸会。马先生,我就不明白,人们怎么不愿意搭我的车?”
“因为你是老板,属有钱阶级。”
“我不是愿意让人来搭车吗?”
“他们认为你是施舍,宁肯保持一种所谓的清高,这是仇富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在我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你的车,你等了三个早晨了,不容易。”
“终于等来了马先生,这是伟大的胜利。”
“我不能不来坐你的车。其实,我已经从总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休了,不需要上班了。”
“今天是去厂里看看?”
“不!我得破一破这种世俗之见。靠勤劳、智慧致富,有房也有车,不去崇尚,倒变成了嫉妒、怨恨、冷淡,正常吗?这是真正的俗到骨了。”
“你是为了安慰我。”
“我是怕冷了你的这一片爱心,更怕社会的公德受到歧视。”
付忠林的眼睛湿润了。
“谢谢马先生。”
“值得谢谢的是你,付先生。从今天开始,我每早都来坐你的车。”
“你怎么回来?”
“到了清水湾,我去厂里转一圈,再坐公交车回家。”
“那多费事啊。”
“一种新风气的传播,都要费心费力。等到有第二个人坐你的车,我就可以‘退休’了,哈哈。”
…………
半个月过去了。
付忠林的车上有了第二个乘客,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在一家超市当营业员。马力本想马上下车的,但一想:不行,女同志疑心重,以为是个什么圈套,也跟着下车怎么办?
付忠林问:“马先生,你……”
马力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厂里还有事要办哩。”
又过了些日子,车上有了第三个、第四个乘客。
马力一直坐到付忠林的那家广告公司的门口,两人都下了车。
“付先生,我是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明天我和老伴要去北京了,去看看我的孙子!大家逐渐接受你和你的车了,社区里有车的人,都在向你看齐哩。再见!”
付忠林看着晨光中马先生的背影,缓缓地远去,忍不住大声喊道:“马先生,祝你明天一路顺风!”
秋海棠
今夜的月亮很大很圆,清辉从窗口泼洒进来,小小客厅里立即盈满了晶洁的月光。这月光使人觉得极为清凉,到底是秋天了。
客厅里的沙发上和正中的一张藤椅上,静着三个人影,一动也不动。壁上的石英钟“嘀哒嘀哒”地响着,响得很单调,很沉闷。
坐在藤椅上的贺静庵,微闭着双眼,用左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拧着下巴上的一绺胡须,右手无力地垂放在膝上——那是一次车祸给他留下的纪录。作为一个全城名闻遐迩的书法家,从此再不能执管挥毫了。书房兼卧室里的那张大书案上,笔筒里插着一大把各色毛笔,很痛苦地瑟缩在一起。而那方用了几十年的大端砚,也蒙上了一层轻尘。是的,自从右手伤残后,他就再没有写过字了。
他“咳”了一声,好像在提醒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儿子和儿媳:你们想说什么就说吧,何必这么呆坐着呢?
儿子贺帆望了妻子小欣一眼,小欣把嘴努努,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
“爹。”贺帆怯怯地叫了一声。
“嗯。”贺静庵轻轻地应了一声。
“爹。一年前您给我四十万元钱,去定购新房,那幢楼早已完工了,我们也把它装修好了。”
“哦,我听说了。”
“原先……定了个三室一厅。但是……但是……”贺帆一张脸憋得通红,怎么也不能把底下的话说出来。
小欣横了他一眼,嘴一噘。
贺帆马上说:“但是……小欣的爹妈年纪大了,想和我们一起来住……”
贺静庵依旧平静地坐着,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然后说:“是吗?”
小欣说:“我爹妈原本住在我哥那里,他们不习惯,想……住到这里来。”
贺静庵忽然叹了一口气,他还不至于糊涂到什么也不明白,这小俩口的心思他是估摸得出的,分明是要把他留在这套老房子里。他能去凑那个热闹吗?随即一种浓重的悲哀渐渐地从心上漫起,顷间便席卷到全身各个部位。是啊,他不中用了,除了一点退休工资外,他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了!妻子在十年前过世了,临终前对他说:“好好傍着儿子过日子吧,将来等儿媳进了屋,再添个孙子,一家人热热闹闹,该多好。”
他怎么不想好好过日子?可孙子还没出来,儿子儿媳就要别开他了。
“你们什么时候搬呢?”
“爹,您的手不方便,一起去吧。”小欣很热情地说。
“不,不。还是让我留在这里。楼下面有小饭馆,吃饭是不用愁的。我的左手也很方便,洗个什么还应付得了,你们放心去吧。”
儿子低下了头。
“爹。我们明天就搬好么?我们只搬我们房里的东西,彩电、冰箱、收录机就留给您吧。”小欣薄薄的嘴唇飞快地动着,话语似乎带着口红的色彩。
贺静庵说:“彩电、冰箱、收录机,你们也拿去吧,我一个老头子要它做什么。”
“谢谢您,爹。”小欣满脸是笑。
贺静庵慢慢地站起来,摇动了一屋的月光。
“我累了,先去歇息了。”
他朝自己的卧室走去,觉得身上有些冷。
第二天,楼底下停了一辆大卡车,小俩口把他们需要的东西都搬走了。
临走时,小欣说:“爹,您没事时,来我们家走走吧。”
贺静庵说:“你们好好过日子,不要记挂我——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
屋里空了,不仅是少了家具,少了冰箱、彩电,少了儿子和儿媳。不仅是少了这些,他觉得心上空了一大块,一种被遗弃的痛苦时时咬噬着他,命运真会捉弄人。
妻子死时,他不过五十岁,儿子贺帆刚好十七岁,高中还没毕业。他遵照妻子的嘱咐,就这么一心一意地领着儿子过日子:做饭、洗衣、为儿子补习功课。夜深人静,儿子睡了,他便在大书案上苦练书法,楷、行、草、隶、篆,特别是草书,很有点怀素的风骨,却又有他自个儿的东西。他办过个人书展,出过专集,有些作品还流传到国外。
许多人见他领着个孩子,日子过得实在艰难,都来给他作媒。他怕孩子受委屈,一一婉谢了。文联里有个画儿童连环画的女同志,叫刘文,丈夫病故了,不过四十岁,模样儿不错,性情又好,对他很有点意思,他也没同意。这刘文至今还没找哩。唉,想不到儿子大了,成家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离开这伤残了右手的爹。
日子真是悠长得很,看着窗前的太阳升起,又看着它落下。天变黑了,空荡荡的屋子里,只他一个人。他想找个人说话,没有,只有几堵墙壁。
这日子该怎么打发呢?
他又开始练书法了。把墨磨得浓浓的,在大书案上,铺上看过的废报纸,用左手拎起笔,在上面练书法。左手握笔真难,但反正他不图什么,无非消磨时间而已。先练颜字帖。再练赵字帖,再习魏碑,再临汉隶……日以继夜,废寝忘食。
日子再不那么枯燥无味,他从一笔一划中,体味着古人的心境、情绪、韵致,许多烦恼也就如风吹散。他觉得自己年轻了,对许多事再也不那么计较了。
他还去市面上买回了几盆菊花,搁在阳台上,写累了,就踱到阳台上去观赏,猛力地吸着菊花清苦的香气,连肺腑也感到格外清爽。
刘文忽然来看他,捧着一盆秋海棠,叶肥花瘦,别有一番情致。五十岁的刘文,还这么精神。
她站在门口,说:“我来看看你,送你一盆花。”
他愣住了,半天才说:“请进。”
刘文笑一笑,走进客厅,然后又把花端到阳台上去,顺便还浇了点儿水。她忽然发现摆在书房地上的大大小小的条幅,是宣纸写的,一笔好字,况且是左书!是草书!
她像个孩子似地惊呼起来:“静庵,你成了。这字比你右手写得好!所谓书法,易熟难生,易熟难拙,这字古拙得可爱,你成了!”
“是吗?”贺静庵有些不相信,问道。
“真的,你成了。另是一番面目,送两幅给我吧。”
“行。”
贺静庵喜孜孜地题款:“刘文女史雅属。贺静庵书于X年X月X日。”然后钤上印,递给刘文。
刘文说:“谢谢。你应该再办个个人书展。”
他说:“没有兴趣,玩玩而已。”
刘文正色地说:“我知道你为的什么,世界上好多事都要想开些。一个人有追求,也就不寂寞了。让我来帮助你吧,我马上去找书协、美协的同志谈,这是我们大家的事!”
他木木地点点头,心里热乎乎的。
一个月后,贺静庵个人书展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序幕,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片喝彩声。
刘文站在签到桌边,招呼着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忙得额上尽是汗珠子。
在展出的最后一天,由贺静庵当场挥毫进行销售,人们在大书案前排着长队。
刘文走过来问:“吃得消吗?”
他感激地点点头:“还行。这钱,我一分不要,全捐给儿童美术创作中心,好吗?”
“谢谢。”刘文双颊微红。
……
儿子和儿媳急急地踏着夜色,走进了贺静庵的屋子。
贺静庵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问:“你们还好吗?”
小欣说:“什么都好,就是记挂着爹。”
贺静庵点点头,心想:你们多少日子没来啊。
贺帆说:“爹住过去吧。要不,我们再搬回来。”
贺静庵摆摆手,亲切地说:“不用了。”
又停了一阵,他说:“小帆、小欣,我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要结婚了。”
儿子、儿媳很惊诧地抬起头来。
“谁?”
贺静庵平静地说:“小帆,你还记得刘文阿姨吗?小时侯她常给你买点心,有一回下大雨,她撑着伞到学校去接你。就是她!”
儿子颓丧地说:“爹不要我们了?”
“不。欢迎你们常来玩,爹很喜欢你们。你们现在还不懂,等你们有了孩子以后,也许什么都懂了。”
阳台上的那盆秋海棠,飘来极淡极雅的香气。
责任编辑曹庆红
壁上的大挂钟,沉宏地敲了二十二下,已是夜里十点了。
鬓发微白的贺萱,呆呆地坐在沙发上,不想看电视,不想喝茶,只盼着老伴祝济人快点回家,她有好多话要对他说。灯光下她的影子,寂寞而凝重。
再过半个月,儿子祝可和他的女朋友舒馨,恋了两年的爱该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举行婚礼。为了这一天,她和祝济人拿出了历年的积蓄,买了一套一百四十平米的电梯房,花了六十多万元;又抛出二十万元装修和购置家具、电器,再准备拿出五万元办酒宴。好在祝济人是中医院的在职著名大夫,拿的是正教授级的工资;她原是一家机械厂的工程师,虽说五十五岁时退了休,工资还是可观的。祝济人从早到晚,忙得兴致勃勃,看不完的病人,开不尽的单方,家事是不能指望他的。祝济人有一句很搞笑的口头禅:“我只管赚钱,不管花钱。”于是,贺萱就只能料理花钱的大小事项了。
儿子新婚房子的装修,虽说是找了专业队伍来操持,可她得对材料的质量、图纸的施工,进行认真而细致的监管和检验,累啊,但累得喜气洋洋。
今天午后,她领着儿子、儿媳去商场选购电视、空调、欧式家具、厨具、餐具……然后由商场派一辆大卡车和几位工人,呼啦啦地拉到住宅楼前,再呼啦啦地搬进这套房子,在适当的位置上摆好,然后说声“拜拜——您啦”,又呼啦啦地走了。
房子里就剩下他们三个人。
贺萱关切地问:“你们近来忙吗?”
舒馨立即接上话:“忙,忙得天昏地暗的。祝可在市政府接待处,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我们歌舞团在排新节目,为迎接建市六十周年。几个舞蹈节目里都有我,我的腰都扭痛了哩。”
祝可忙问:“现在还痛吗?哪个部位?”
“这里!还有这里!”
祝可伸出手去抚摸,舒馨嗲声嗲气地直叫唤。
贺萱轻轻叹了口气。这个傻儿子,就不问问老妈,为他们搞装修、买东西累不累?儿媳不问她不怪,可儿子怎么不问呢?
这门亲事贺萱原本是不乐意的,舒馨虽是个普通演员,却很张扬,总摆出一副名星的架势;儿子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只听见她指手划脚地说话,儿子基本上没有话语权。舒馨出身的那个家庭,贺萱也不喜欢,不仅仅因她父母是街边摆烟酒摊子的下岗工人,职业无贵贱,这是起码的知识,而是他们常来委婉地说:“亲家公,你业余做好事,为人家义务把脉开方,人家总得送些好烟好酒吧,要不太亏了。烟、酒多了,你们交给我们去卖,羸利二五分红。”
这种小市民气,真让贺萱和祝济人受不了。可儿子看重的是舒馨的漂亮,百依百顺。罢、罢、罢,就只这么一个独生子,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舒馨向祝可使了个眼色,祝可马上说:“妈,我……们有个事,想和你商量。”
贺萱说:“你说。”
“这房子是爹和你给我们买的,房产证上落的是爹的名字。”
“是呵,这叫婚前财产。但归根到底,将来还是你们的。”
“妈,舒馨的爹说,也要对我们表示关爱,希望为这套房子补贴四万元钱。”
“买房和装修,我们有这笔钱。他们给你们四万元钱,你们收了就是。”
舒馨的脸拉长了。
祝可结结巴巴地说:“妈,他们……是想让我们的下一代……记得他们的慈爱。钱给了我们,也……没个念想。”
贺萱明白了,舒馨的爹出四万元钱,是要在房产证上加上他的名字。这样一来,房子就为两家所有了。一旦发生什么变故,这房子舒家有一半!她愤懑,她伤心,多少反驳的话语欲冲口而出。但她忍住了。小俩口新婚在即,何必让儿子受“夹板气”呢,区区四万元钱,就要跻身“房主”之列,天底下没有这么自私的人了。
她在听完儿子的诉说后,从容地说:“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祝可的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挣的钱多于我。我会去和他商量,最后作决断的还是他,你们别着急!”
舒馨说:“妈,我们不急,你和爸好好商量一下。我们结婚的日子也定了……也没定,就等着你们一句话。哎哟,我腰痛。祝可,我爹打电话来了,叫我们去吃晚饭哩。”
说完,舒馨挽起祝可的手,头一昂,朝门外走去。
贺萱在他们走后,腻腻地打的回了家。当她打电话给祝济人,得知他不能回家吃晚饭时,她也不想吃晚饭了……
到晚上十一点钟时,祝济人回来了。
当着丈夫的面,贺萱忽然大哭起来。
“贺萱,有什么委屈,你说呀。”
贺萱这才止住了哭声,抹干泪水,一五一十地叙说来由。
听完了,祝济人突然仰天大笑,说:“很好。舒馨的父母很爱未来的外孙呵,难能可贵。那么,我们与他们,还要在房产证上落什么名?就落孙的名字吧。尽管儿媳目前还没有怀孕,但孩子总会有的。你让小俩口定个时间,两家的老人、孩子吃个饭,一定订一家大酒店,我来作东,一起把这事定一下。”
贺萱问:“他们会同意吗?”
“哼。他们愿意得罪未来的外孙吗?我们未来的孙,不管是男是女,都叫祝舒,表示这孙属于祝家和舒家。这套房子,业主就是祝舒!”
于是,两家在本城的五星级酒店“大中华”聚餐。
酒过三巡。
清瘦而神完气足的祝济人,对舒馨的父亲说:“你们对未来的孙充满爱意,我们也是呵。你们要补贴房子四万元,无非是想在房产证上加个名字,我看就不必了。我们都入老境了,房主是我也罢,加上你的名字也罢,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未必都会长生不老?你赚钱不易,四万元留着你自个儿花吧。我也不要这个名分,不都是为了后人吗?”
舒馨说:“爹,您是有学问的人,说得在理。房产证上,总得署个名字呵。”
祝济人哈哈一笑:“我们都年纪大了,望孙心切呵。不管将来你生男生女,都叫祝舒,是祝家和舒家的孙!亲家的四万元就不必付了,留着他们慢慢享用。房主是未来的孙,房产证就落祝舒的名字。你看如何?”
舒馨说:“爸,我是演员,我还不想就生孩子。”
祝济人说:“我们可以慢慢等,房子反正是祝舒的,房产证我们保管着。亲家,你们看呢?”
“好。我同意。”
“要得。”
舒馨说:“爹,妈,你们也催我生孩子?”
“我们也想外孙哩。”
祝济人又笑了,端起酒杯来,说:“亲家,来,我们再干一杯!”
顺风车
一连四个早晨,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三十八岁的付忠林,就急急地从“江山置业”社区的地下停车场,把他那辆米黄色的韩国“悦动”小车开出来,停在社区的大门边。
等着去送老婆上班、儿子上学?不。老婆刘素素教书的小学,离社区不过两百米,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三年级,都用不着坐车。他这么早把车开出来干什么?等待搭顺风车的人!
湖南方言把“顺路车”叫做“顺风车”。付忠林住在株洲的城南,他的广告公司却开在城北的清水湾。从“江山置业”出门后,便是一条笔直的由南而北的建设路,全长十公里。一个人开车,还空着好几个位子,可以让人搭顺风车。车身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醒目地用毛笔写着粗黑的仿宋体字:“江山置业”至清水湾,请搭顺风车,不收费!
奇怪的是,许多人从车旁走过去,瞥一眼那张纸,嘴角便叨起淡淡的笑。难道没有一个人,在建设路两边的单位上班?难道不相信他决不收费?难道害怕中途会遭到敲诈勒索?他是这里的固定住户,有家有室;光天化日之下,车经过的都是繁华路段,有什么值得担忧呢?
付忠林茫然不解。
几天前,报纸上倡导有车的人,搭乘顺路的人上班,既可和谐邻里关系,又可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付忠林决定身体力行,一个人开车、坐车,再捎带上三、四个人,又轻松又热闹,多好。
居然没有人愿意搭他的顺风车,他问妻子这是为什么?
妻子说:“彼此不熟悉吧。”
“不对,我们搬到这里都一年了,见了面也打招呼也聊天。”
“怕无端领了你的情,没法子回报。”
“瞎扯。又不是为他特意开车,有什么可回报的。”
“付忠林,你累不累?想来想去的。有人坐,你开车;没人坐,你也开车!”
今天是第四个早晨了。
忽有一个单瘦的身影,缓缓地移过来。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双鬓微白,微笑着问:“先生,我叫马力,住一栋303室。我去清水湾,可以搭你的车吗?”
付忠林高兴地说:“谢谢你的搭车。我叫付忠林,住五栋206室。请上车!”
马力上了车。
又等了一阵,再没有人来搭车了。
付忠林叹了口气,说:“马先生,只有你相信我,肯搭我的车。”他按了声喇叭,一踏油门,车便呼呼地跑起来。
“付先生,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我自已开一家广告公司,上上下下有几十号人哩。”
“哦,你的事业很红火,后生可畏。”
“马先生,你呢?”
“原单位是化工厂,是搞技术的。”
“幸会。马先生,我就不明白,人们怎么不愿意搭我的车?”
“因为你是老板,属有钱阶级。”
“我不是愿意让人来搭车吗?”
“他们认为你是施舍,宁肯保持一种所谓的清高,这是仇富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在我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你的车,你等了三个早晨了,不容易。”
“终于等来了马先生,这是伟大的胜利。”
“我不能不来坐你的车。其实,我已经从总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休了,不需要上班了。”
“今天是去厂里看看?”
“不!我得破一破这种世俗之见。靠勤劳、智慧致富,有房也有车,不去崇尚,倒变成了嫉妒、怨恨、冷淡,正常吗?这是真正的俗到骨了。”
“你是为了安慰我。”
“我是怕冷了你的这一片爱心,更怕社会的公德受到歧视。”
付忠林的眼睛湿润了。
“谢谢马先生。”
“值得谢谢的是你,付先生。从今天开始,我每早都来坐你的车。”
“你怎么回来?”
“到了清水湾,我去厂里转一圈,再坐公交车回家。”
“那多费事啊。”
“一种新风气的传播,都要费心费力。等到有第二个人坐你的车,我就可以‘退休’了,哈哈。”
…………
半个月过去了。
付忠林的车上有了第二个乘客,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在一家超市当营业员。马力本想马上下车的,但一想:不行,女同志疑心重,以为是个什么圈套,也跟着下车怎么办?
付忠林问:“马先生,你……”
马力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厂里还有事要办哩。”
又过了些日子,车上有了第三个、第四个乘客。
马力一直坐到付忠林的那家广告公司的门口,两人都下了车。
“付先生,我是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明天我和老伴要去北京了,去看看我的孙子!大家逐渐接受你和你的车了,社区里有车的人,都在向你看齐哩。再见!”
付忠林看着晨光中马先生的背影,缓缓地远去,忍不住大声喊道:“马先生,祝你明天一路顺风!”
秋海棠
今夜的月亮很大很圆,清辉从窗口泼洒进来,小小客厅里立即盈满了晶洁的月光。这月光使人觉得极为清凉,到底是秋天了。
客厅里的沙发上和正中的一张藤椅上,静着三个人影,一动也不动。壁上的石英钟“嘀哒嘀哒”地响着,响得很单调,很沉闷。
坐在藤椅上的贺静庵,微闭着双眼,用左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拧着下巴上的一绺胡须,右手无力地垂放在膝上——那是一次车祸给他留下的纪录。作为一个全城名闻遐迩的书法家,从此再不能执管挥毫了。书房兼卧室里的那张大书案上,笔筒里插着一大把各色毛笔,很痛苦地瑟缩在一起。而那方用了几十年的大端砚,也蒙上了一层轻尘。是的,自从右手伤残后,他就再没有写过字了。
他“咳”了一声,好像在提醒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儿子和儿媳:你们想说什么就说吧,何必这么呆坐着呢?
儿子贺帆望了妻子小欣一眼,小欣把嘴努努,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
“爹。”贺帆怯怯地叫了一声。
“嗯。”贺静庵轻轻地应了一声。
“爹。一年前您给我四十万元钱,去定购新房,那幢楼早已完工了,我们也把它装修好了。”
“哦,我听说了。”
“原先……定了个三室一厅。但是……但是……”贺帆一张脸憋得通红,怎么也不能把底下的话说出来。
小欣横了他一眼,嘴一噘。
贺帆马上说:“但是……小欣的爹妈年纪大了,想和我们一起来住……”
贺静庵依旧平静地坐着,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然后说:“是吗?”
小欣说:“我爹妈原本住在我哥那里,他们不习惯,想……住到这里来。”
贺静庵忽然叹了一口气,他还不至于糊涂到什么也不明白,这小俩口的心思他是估摸得出的,分明是要把他留在这套老房子里。他能去凑那个热闹吗?随即一种浓重的悲哀渐渐地从心上漫起,顷间便席卷到全身各个部位。是啊,他不中用了,除了一点退休工资外,他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了!妻子在十年前过世了,临终前对他说:“好好傍着儿子过日子吧,将来等儿媳进了屋,再添个孙子,一家人热热闹闹,该多好。”
他怎么不想好好过日子?可孙子还没出来,儿子儿媳就要别开他了。
“你们什么时候搬呢?”
“爹,您的手不方便,一起去吧。”小欣很热情地说。
“不,不。还是让我留在这里。楼下面有小饭馆,吃饭是不用愁的。我的左手也很方便,洗个什么还应付得了,你们放心去吧。”
儿子低下了头。
“爹。我们明天就搬好么?我们只搬我们房里的东西,彩电、冰箱、收录机就留给您吧。”小欣薄薄的嘴唇飞快地动着,话语似乎带着口红的色彩。
贺静庵说:“彩电、冰箱、收录机,你们也拿去吧,我一个老头子要它做什么。”
“谢谢您,爹。”小欣满脸是笑。
贺静庵慢慢地站起来,摇动了一屋的月光。
“我累了,先去歇息了。”
他朝自己的卧室走去,觉得身上有些冷。
第二天,楼底下停了一辆大卡车,小俩口把他们需要的东西都搬走了。
临走时,小欣说:“爹,您没事时,来我们家走走吧。”
贺静庵说:“你们好好过日子,不要记挂我——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
屋里空了,不仅是少了家具,少了冰箱、彩电,少了儿子和儿媳。不仅是少了这些,他觉得心上空了一大块,一种被遗弃的痛苦时时咬噬着他,命运真会捉弄人。
妻子死时,他不过五十岁,儿子贺帆刚好十七岁,高中还没毕业。他遵照妻子的嘱咐,就这么一心一意地领着儿子过日子:做饭、洗衣、为儿子补习功课。夜深人静,儿子睡了,他便在大书案上苦练书法,楷、行、草、隶、篆,特别是草书,很有点怀素的风骨,却又有他自个儿的东西。他办过个人书展,出过专集,有些作品还流传到国外。
许多人见他领着个孩子,日子过得实在艰难,都来给他作媒。他怕孩子受委屈,一一婉谢了。文联里有个画儿童连环画的女同志,叫刘文,丈夫病故了,不过四十岁,模样儿不错,性情又好,对他很有点意思,他也没同意。这刘文至今还没找哩。唉,想不到儿子大了,成家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离开这伤残了右手的爹。
日子真是悠长得很,看着窗前的太阳升起,又看着它落下。天变黑了,空荡荡的屋子里,只他一个人。他想找个人说话,没有,只有几堵墙壁。
这日子该怎么打发呢?
他又开始练书法了。把墨磨得浓浓的,在大书案上,铺上看过的废报纸,用左手拎起笔,在上面练书法。左手握笔真难,但反正他不图什么,无非消磨时间而已。先练颜字帖。再练赵字帖,再习魏碑,再临汉隶……日以继夜,废寝忘食。
日子再不那么枯燥无味,他从一笔一划中,体味着古人的心境、情绪、韵致,许多烦恼也就如风吹散。他觉得自己年轻了,对许多事再也不那么计较了。
他还去市面上买回了几盆菊花,搁在阳台上,写累了,就踱到阳台上去观赏,猛力地吸着菊花清苦的香气,连肺腑也感到格外清爽。
刘文忽然来看他,捧着一盆秋海棠,叶肥花瘦,别有一番情致。五十岁的刘文,还这么精神。
她站在门口,说:“我来看看你,送你一盆花。”
他愣住了,半天才说:“请进。”
刘文笑一笑,走进客厅,然后又把花端到阳台上去,顺便还浇了点儿水。她忽然发现摆在书房地上的大大小小的条幅,是宣纸写的,一笔好字,况且是左书!是草书!
她像个孩子似地惊呼起来:“静庵,你成了。这字比你右手写得好!所谓书法,易熟难生,易熟难拙,这字古拙得可爱,你成了!”
“是吗?”贺静庵有些不相信,问道。
“真的,你成了。另是一番面目,送两幅给我吧。”
“行。”
贺静庵喜孜孜地题款:“刘文女史雅属。贺静庵书于X年X月X日。”然后钤上印,递给刘文。
刘文说:“谢谢。你应该再办个个人书展。”
他说:“没有兴趣,玩玩而已。”
刘文正色地说:“我知道你为的什么,世界上好多事都要想开些。一个人有追求,也就不寂寞了。让我来帮助你吧,我马上去找书协、美协的同志谈,这是我们大家的事!”
他木木地点点头,心里热乎乎的。
一个月后,贺静庵个人书展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序幕,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片喝彩声。
刘文站在签到桌边,招呼着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忙得额上尽是汗珠子。
在展出的最后一天,由贺静庵当场挥毫进行销售,人们在大书案前排着长队。
刘文走过来问:“吃得消吗?”
他感激地点点头:“还行。这钱,我一分不要,全捐给儿童美术创作中心,好吗?”
“谢谢。”刘文双颊微红。
……
儿子和儿媳急急地踏着夜色,走进了贺静庵的屋子。
贺静庵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问:“你们还好吗?”
小欣说:“什么都好,就是记挂着爹。”
贺静庵点点头,心想:你们多少日子没来啊。
贺帆说:“爹住过去吧。要不,我们再搬回来。”
贺静庵摆摆手,亲切地说:“不用了。”
又停了一阵,他说:“小帆、小欣,我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要结婚了。”
儿子、儿媳很惊诧地抬起头来。
“谁?”
贺静庵平静地说:“小帆,你还记得刘文阿姨吗?小时侯她常给你买点心,有一回下大雨,她撑着伞到学校去接你。就是她!”
儿子颓丧地说:“爹不要我们了?”
“不。欢迎你们常来玩,爹很喜欢你们。你们现在还不懂,等你们有了孩子以后,也许什么都懂了。”
阳台上的那盆秋海棠,飘来极淡极雅的香气。
责任编辑曹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