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肥胖T2DM病人的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口服降糖药联合晚睡前注射诺和灵N,观察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FPG及HbA1c。 结果: 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血糖持续下降,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血糖下降值比较,仍有临床意义。 结论:补充胰岛素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治疗,可以使血糖平稳、持续的降低,与拜糖平联合有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联合 肥胖 型糖尿病
我科对18例饮食控制及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肥胖T2DM病人,采用拜糖平加罗格列酮联合晚睡前注射一次NPH的治疗方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所选择18例T2DM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已采取饮食、运动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8~72岁,病程6个月~17年,BMI25.3~28.9kg/m2,平均27.1 kg/m2。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衰患者。
方法:所有18例病人于晚睡前注射诺和灵N治疗(8~6U),分别于1周后复查FPG,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FPG及HbA1c。3个月时查肝功、肾功。血糖测定用美国强生公司稳步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
统计处理:所有结果用均值X±S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做显著性检验。
结 果
联合治疗前后FPG、HbA1c变化情况见表。联合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血糖逐渐下降,且血糖下降缓和平稳无明显波动,到治疗6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所有病例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低血糖反应”,经过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很快缓解。未见肝肾功能异常。
讨 论
1999年亚太地区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T2DM患者在坚持合理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者,即使肥胖,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也应联合胰岛素治疗。对肥胖的T2DM来说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高血糖导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可抑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体内可出现严重的胰岛素缺乏[1]。根据胰岛休息理论,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可降低高血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恢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睡前注射NPH可补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减少夜间及清晨肝糖的输出,由于其达峰时间在注射后5~8小时(恰在黎明时血糖水平最高时间段),从而可理想降低夜间及晨间空腹血糖水平。当空腹血糖下降满意后,大部分病人白天的血糖也可得到明显改善[2]。
拜糖平可以竞争抑制小肠上段的а-糖苷酶,使碳水化合物到达小肠的中下段,并在这些部位的а-糖苷酶作用下分解、吸收,延缓了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单糖吸收入血的速度减慢。因此,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所以更适合降低白天的血糖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另外,对肥胖的T2DM病人来说,应用胰岛素后,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病人体重增加,同时这类病人常伴脂代谢紊乱,应用拜糖平后,可以避免体重增加,对TG、VLDL有降低作用[3]。罗格列酮是一种强效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Y结合,可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中的作用,他通过提高脂肪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作用,逆转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分解能力,减少胰岛素用量,间接起到保护β细胞的作用。本例研究观察到,在联合治疗的1个月内血糖既有明显的下降,但未达治疗标准,继续用药观察,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治疗后3个月血糖仍有下降,说明此类药物起效时间慢,3个月后仍有降糖效果,与国内报道情况相似[4,5]。此类药物也具有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拜糖平加罗格列酮具有协同作用,更加适合肥胖的病人。
对T2DM来说,只要病人仍有部分内生胰岛功能,口服降糖药物联合NPH治疗较单纯胰岛素替代治疗在长期血糖控制中更好,体重上升少,低血糖发生也较少。通过本观察我们的体会,睡前联合NPH方案的优点:①无需住院,睡前注射一次方便日常生活,患者易接受;②低血糖发生少;③FPG下降后有利于白天降糖药对餐后血糖的控制;④拜糖平更适合中国人应用;⑤对肥胖的T2DM联合用药应首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具有改善脂代谢、调节炎症因子及保护血管作用[5]。
参考文献
1 胡肇衡 纪立农等.高血糖状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4):235~237
2 扬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国外医学,2003,3:169
3 刘静芹.齐峰,等.拜糖平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丛刊,2003,3(11):13~15
4 帕塔木汗,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2(1):33~34
5 [JP2]黄斌等.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006,14(1):9~10
关键词 联合 肥胖 型糖尿病
我科对18例饮食控制及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肥胖T2DM病人,采用拜糖平加罗格列酮联合晚睡前注射一次NPH的治疗方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所选择18例T2DM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已采取饮食、运动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8~72岁,病程6个月~17年,BMI25.3~28.9kg/m2,平均27.1 kg/m2。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衰患者。
方法:所有18例病人于晚睡前注射诺和灵N治疗(8~6U),分别于1周后复查FPG,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FPG及HbA1c。3个月时查肝功、肾功。血糖测定用美国强生公司稳步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
统计处理:所有结果用均值X±S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做显著性检验。
结 果
联合治疗前后FPG、HbA1c变化情况见表。联合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血糖逐渐下降,且血糖下降缓和平稳无明显波动,到治疗6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所有病例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低血糖反应”,经过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很快缓解。未见肝肾功能异常。
讨 论
1999年亚太地区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T2DM患者在坚持合理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者,即使肥胖,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也应联合胰岛素治疗。对肥胖的T2DM来说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高血糖导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可抑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体内可出现严重的胰岛素缺乏[1]。根据胰岛休息理论,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可降低高血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恢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睡前注射NPH可补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减少夜间及清晨肝糖的输出,由于其达峰时间在注射后5~8小时(恰在黎明时血糖水平最高时间段),从而可理想降低夜间及晨间空腹血糖水平。当空腹血糖下降满意后,大部分病人白天的血糖也可得到明显改善[2]。
拜糖平可以竞争抑制小肠上段的а-糖苷酶,使碳水化合物到达小肠的中下段,并在这些部位的а-糖苷酶作用下分解、吸收,延缓了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单糖吸收入血的速度减慢。因此,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所以更适合降低白天的血糖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另外,对肥胖的T2DM病人来说,应用胰岛素后,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病人体重增加,同时这类病人常伴脂代谢紊乱,应用拜糖平后,可以避免体重增加,对TG、VLDL有降低作用[3]。罗格列酮是一种强效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Y结合,可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中的作用,他通过提高脂肪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作用,逆转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分解能力,减少胰岛素用量,间接起到保护β细胞的作用。本例研究观察到,在联合治疗的1个月内血糖既有明显的下降,但未达治疗标准,继续用药观察,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治疗后3个月血糖仍有下降,说明此类药物起效时间慢,3个月后仍有降糖效果,与国内报道情况相似[4,5]。此类药物也具有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拜糖平加罗格列酮具有协同作用,更加适合肥胖的病人。
对T2DM来说,只要病人仍有部分内生胰岛功能,口服降糖药物联合NPH治疗较单纯胰岛素替代治疗在长期血糖控制中更好,体重上升少,低血糖发生也较少。通过本观察我们的体会,睡前联合NPH方案的优点:①无需住院,睡前注射一次方便日常生活,患者易接受;②低血糖发生少;③FPG下降后有利于白天降糖药对餐后血糖的控制;④拜糖平更适合中国人应用;⑤对肥胖的T2DM联合用药应首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具有改善脂代谢、调节炎症因子及保护血管作用[5]。
参考文献
1 胡肇衡 纪立农等.高血糖状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4):235~237
2 扬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国外医学,2003,3:169
3 刘静芹.齐峰,等.拜糖平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丛刊,2003,3(11):13~15
4 帕塔木汗,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2(1):33~34
5 [JP2]黄斌等.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006,14(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