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事小学生习作课教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多数学生存在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现象。这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经过反复调研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培养学生写作思维上注意不够。那么,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我们该如何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意识,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虽然拿起作文本,好长时间也不能够写出几个字来。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这主要仰仗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就我们小学的三个学段而言,我们都要十分重视观察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力主张的,更是我们习作教学的现实需要。为此,可以这么说(或者可以这么认为),作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
那么,怎样教学生去观察呢?第一要做到“时刻留意”。平时生活要注意身边事物,做到用自己的感官去近距离感知。比如说,看到一朵花,我们可以用眼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等等。
第二要做到“从小察起”。就是注意从细微处观察,要做到越细越好。只有观察细致了,才能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独到的发现。比如,观察花蕊,就要对颜色、味道、结构等方面做一番认真的观察。
二、捕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思维层面
從多年对小学生作文的批阅情况来看,小学生所写作文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篇幅上看,太短太简;第二,从内容来看,内容太空太贫;第三,从行文来看,大多语句繁琐,表述不清。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去办呢?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善于抓住一些教育资源,并灵活的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练笔,就是比较好的办法。
一天,在办公室里,笔者发现美术课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从家里带一些种子到学校。笔者不禁好奇的问了这位美术教师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这位美术教师告诉我说是让学生将种子粘在纸上作画。听到这个之后,笔者顿时产生了一个灵感:何不将孩子们的一些作品平放在桌子之上,用湿布覆盖,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呢?于是,笔者将班级分成四个大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各个组长的带领下,每天都要对这些种子的发芽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笔者要求每组的每个组员都必须将每日的观察情况认真的记录下来。最后,要求每个小组评选出三个最好的学生记录,并将其推荐到班级进行评比。
正是这种即兴之作,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的做法,收到了非同一般的效果。
三、借助综合手段,激发学生合理想象
语文教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的作文往往都是平淡无奇,没有亮点呢?怎样解决学生作文干巴巴的问题呢?这主要靠激发他们的想象。而学生的想象力又该如何去提高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手段达到这一效果。
比方说,我们教学古诗时,就要采取综合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笔者打破惯常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过几遍之后,说说自己想到了诗句之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自己是如何想到这些景物的。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所说的写出来。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就将学生的读、说和写有机的联系起来,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这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这一环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走出诗句。当然,这里说的“大胆”一定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这样,通过综合手段,避免了教学手段的单一,充分围绕以人为本来设计,鼓励学生想象。这就很好的实现了对学生思维层面的训练。
总之,从上述三大方面来看,不是学生眼中无物,而是他们缺乏观察的意识,想象力没有得到激发,一旦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激发,那么他们的写作就会丰富起来。只要我们平时教学中能在拓展学生写作思维上做出努力,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感到写作是一种“难事”。这样,我们教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束手无策而感到力不从心。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当中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入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谈。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221726)
一、培养学生意识,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虽然拿起作文本,好长时间也不能够写出几个字来。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这主要仰仗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就我们小学的三个学段而言,我们都要十分重视观察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力主张的,更是我们习作教学的现实需要。为此,可以这么说(或者可以这么认为),作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
那么,怎样教学生去观察呢?第一要做到“时刻留意”。平时生活要注意身边事物,做到用自己的感官去近距离感知。比如说,看到一朵花,我们可以用眼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等等。
第二要做到“从小察起”。就是注意从细微处观察,要做到越细越好。只有观察细致了,才能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独到的发现。比如,观察花蕊,就要对颜色、味道、结构等方面做一番认真的观察。
二、捕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思维层面
從多年对小学生作文的批阅情况来看,小学生所写作文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篇幅上看,太短太简;第二,从内容来看,内容太空太贫;第三,从行文来看,大多语句繁琐,表述不清。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去办呢?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善于抓住一些教育资源,并灵活的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练笔,就是比较好的办法。
一天,在办公室里,笔者发现美术课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从家里带一些种子到学校。笔者不禁好奇的问了这位美术教师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这位美术教师告诉我说是让学生将种子粘在纸上作画。听到这个之后,笔者顿时产生了一个灵感:何不将孩子们的一些作品平放在桌子之上,用湿布覆盖,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呢?于是,笔者将班级分成四个大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各个组长的带领下,每天都要对这些种子的发芽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笔者要求每组的每个组员都必须将每日的观察情况认真的记录下来。最后,要求每个小组评选出三个最好的学生记录,并将其推荐到班级进行评比。
正是这种即兴之作,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的做法,收到了非同一般的效果。
三、借助综合手段,激发学生合理想象
语文教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的作文往往都是平淡无奇,没有亮点呢?怎样解决学生作文干巴巴的问题呢?这主要靠激发他们的想象。而学生的想象力又该如何去提高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手段达到这一效果。
比方说,我们教学古诗时,就要采取综合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笔者打破惯常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过几遍之后,说说自己想到了诗句之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自己是如何想到这些景物的。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所说的写出来。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就将学生的读、说和写有机的联系起来,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这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这一环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走出诗句。当然,这里说的“大胆”一定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这样,通过综合手段,避免了教学手段的单一,充分围绕以人为本来设计,鼓励学生想象。这就很好的实现了对学生思维层面的训练。
总之,从上述三大方面来看,不是学生眼中无物,而是他们缺乏观察的意识,想象力没有得到激发,一旦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激发,那么他们的写作就会丰富起来。只要我们平时教学中能在拓展学生写作思维上做出努力,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感到写作是一种“难事”。这样,我们教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束手无策而感到力不从心。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当中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入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谈。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2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