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語用”教学理念提出以来,很多教师关注语言内容与形式的整合,试图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展现“语用”教学。但大多学生只是停留在文本碎片化理解的表层,使得语用教学的效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言语翻转的方式,引领学生在积累悦纳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创生性表达实践,让语言在儿童的语用实践中复活。
一、仿照:由替换到梳理,强化表达多维化
仿写是学生践行语用训练的基本方式,不同的学段,对仿写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或关注句子语段,或聚焦谋篇布局,或注重篇章立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身的所见、所听和所思,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来强化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高度契合。
笔者在执教《天鹅的故事》中“多么可爱的鸟儿啊”中“可爱”一词进行了这样的教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尝试用别的词语来置换“可爱”一词,学生纷纷罗列出“团结、勇敢、顽强”等词语。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自己选择的词语,将自己对天鹅“可爱”的理解进行阐述。这种训练下,学生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对天鹅的行为进行感知。如此设置就限制了学生的内在思维。教师应该将学生置放在课文的整体性语境之下,引领学生围绕“哪些方面体现了天鹅的‘可爱’”尝试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强化学生的丰富感知与理解。
二、拓展:由无序到有序,强化表达统整化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开掘出文本表达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在补白与拓展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内涵与意蕴。但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总是随心所欲的表达,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严谨性却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如在感受了天鹅第一次、第二次破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天鹅第三次、第四次的破冰情景。如此练笔,教师以“破冰勇士”为语用表达对象,尝试对课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进行补充,学生想象出老天鹅“遍体鳞伤”“翅膀折断”“头昏脑花”等形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了文本内核和老天鹅形象的认知,但学生的表达终究无法砥砺老天鹅的内心世界,补白描写依旧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中。
事实上,文本作者着重描写了老天鹅首次破冰之举,后续的破冰行为虽然省略,但源自其内心世界的信念却一直弥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只有真正融入到文本体系之中去,感知老天鹅内心的神奇力量,才能直抵天鹅内在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建构起全新的表达体系,为学生全面感知、表达“勇士”的内涵提供规范的语言支撑,促进学生言语表达的精准与严谨。
三、迁移:由游离到归源,强化表达生成化
在语用理念下的迁移是将自己的认知以及从文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力与方法,在另外的语境中进行实践运用。这不仅要求学生对现学的知识与能力有通透的把握与储备,同时也需要对全新环境进行认知与理解。但很多教师经常会“舍近求远”,出现了内化悦纳与迁移实践完全隔离的尴尬局面。
如在学习本文中点面结合时,不少教师习惯于为学生拓展补充“集体大扫除”“拔河比赛”等画面,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历练点面结合的写法。殊不知,这样的语用训练虽然实现了迁移,但与文本的情境相去甚远,变成了纯粹的阅读指导课,无法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融合。
鉴于此,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在揭示出课文“点面结合”写法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其实课文中还有不少场面描写,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比如破冰之前的彼此召唤的场景、冰面裂开之后寻找鱼虾的过程等,请同学们尝试运用课文中“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随后,教师出示了提示性语言,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进行着重描写:1.看到湖面冰封,天鹅意识到艰难,他们彼此召唤着。不信,你看;2.渐渐地,湖面由一道口子变成了一大片水面。一只天鹅纵身一跃,开始寻找起食物,只见。如此设置,引领学生从这一只天鹅迈向了另一个天鹅,从这一篇课文转向了另一个情境,但这种情境有着相应的联系,为学生的实践迁移铺设了渠道。
总而言之,不同情境的置换,是学生仿照练习、创生练习、迁移联系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借助翻转语言,将学生感知、悦纳的机械方法转化成灵活机动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一、仿照:由替换到梳理,强化表达多维化
仿写是学生践行语用训练的基本方式,不同的学段,对仿写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或关注句子语段,或聚焦谋篇布局,或注重篇章立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身的所见、所听和所思,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来强化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高度契合。
笔者在执教《天鹅的故事》中“多么可爱的鸟儿啊”中“可爱”一词进行了这样的教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尝试用别的词语来置换“可爱”一词,学生纷纷罗列出“团结、勇敢、顽强”等词语。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自己选择的词语,将自己对天鹅“可爱”的理解进行阐述。这种训练下,学生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对天鹅的行为进行感知。如此设置就限制了学生的内在思维。教师应该将学生置放在课文的整体性语境之下,引领学生围绕“哪些方面体现了天鹅的‘可爱’”尝试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强化学生的丰富感知与理解。
二、拓展:由无序到有序,强化表达统整化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开掘出文本表达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在补白与拓展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内涵与意蕴。但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总是随心所欲的表达,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严谨性却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如在感受了天鹅第一次、第二次破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天鹅第三次、第四次的破冰情景。如此练笔,教师以“破冰勇士”为语用表达对象,尝试对课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进行补充,学生想象出老天鹅“遍体鳞伤”“翅膀折断”“头昏脑花”等形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了文本内核和老天鹅形象的认知,但学生的表达终究无法砥砺老天鹅的内心世界,补白描写依旧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中。
事实上,文本作者着重描写了老天鹅首次破冰之举,后续的破冰行为虽然省略,但源自其内心世界的信念却一直弥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只有真正融入到文本体系之中去,感知老天鹅内心的神奇力量,才能直抵天鹅内在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建构起全新的表达体系,为学生全面感知、表达“勇士”的内涵提供规范的语言支撑,促进学生言语表达的精准与严谨。
三、迁移:由游离到归源,强化表达生成化
在语用理念下的迁移是将自己的认知以及从文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力与方法,在另外的语境中进行实践运用。这不仅要求学生对现学的知识与能力有通透的把握与储备,同时也需要对全新环境进行认知与理解。但很多教师经常会“舍近求远”,出现了内化悦纳与迁移实践完全隔离的尴尬局面。
如在学习本文中点面结合时,不少教师习惯于为学生拓展补充“集体大扫除”“拔河比赛”等画面,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历练点面结合的写法。殊不知,这样的语用训练虽然实现了迁移,但与文本的情境相去甚远,变成了纯粹的阅读指导课,无法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融合。
鉴于此,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在揭示出课文“点面结合”写法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其实课文中还有不少场面描写,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比如破冰之前的彼此召唤的场景、冰面裂开之后寻找鱼虾的过程等,请同学们尝试运用课文中“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随后,教师出示了提示性语言,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进行着重描写:1.看到湖面冰封,天鹅意识到艰难,他们彼此召唤着。不信,你看;2.渐渐地,湖面由一道口子变成了一大片水面。一只天鹅纵身一跃,开始寻找起食物,只见。如此设置,引领学生从这一只天鹅迈向了另一个天鹅,从这一篇课文转向了另一个情境,但这种情境有着相应的联系,为学生的实践迁移铺设了渠道。
总而言之,不同情境的置换,是学生仿照练习、创生练习、迁移联系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借助翻转语言,将学生感知、悦纳的机械方法转化成灵活机动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