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示是一种带有心理指向性的操作方法,暗示是相对明示而言的,适合不便于直接表达或者无需直接明示的场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暗示教学法,对学生展开多重启迪激发,就是要达到明示无法完成的学习引导作用。暗示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理,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暗示情境、优化暗示方法、开设暗示活动、创新暗示形式,从不同角度出发,为启动学生积极心理展开创新探索。
一、创设暗示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暗示介入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充分的教学调查和教学准备。小学生心理成熟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不同年龄心理也有自身特点,教师对此要有科学分析,掌握学生心理价值取向,这是教师展示心理暗示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提升暗示效度,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准备,如教辅材料的准备、教法的准备等,创设暗示情境时,还需要有多媒体的积极参与,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视频信息、再现生活情境等,都可为教师暗示教法运用创造良好条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了系统性学习之后,给学生布设一个思考问题:大自然有自身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去违背规律,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学生都陷入沉思,迟迟找不到出口。这时,教师打开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信息:浑浊的河水、干裂的土地、灰暗的沙尘、掩埋的村落等。学生认真观看,很快就找到了身边的案例。
教师在学生思维困顿时给出图片信息,这便是一种直接的暗示操作。学生看到这些信息后,其学习思维即刻有了明晰的方向感。教师没有给出语言提醒,让学生通过图片进行联想,这样的思维训练才具有较高价值度。
二、优化暗示方法,提升学生感知深刻性
心理暗示方法众多,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对暗示方法进行整合优化。实物展示暗示、针对性解读暗示、案例分析暗示、树立榜样暗示、播放音乐暗示、展示图片动画暗示等,都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展开。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暗示操作方法的匹配性,做好充分的教情和学情调查,给出不同的暗示操作形式。如果从教师操作暗示的形式来判断,暗示操作形式有语言暗示、表情暗示、行为暗示等,教师要注意做好设计,根据课堂实际需要,给出最为科学的暗示设计。
《触摸春天》学习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文本内容进行挖掘式阅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抽签形式选出一个同学,用布蒙住眼睛,原地转五圈,然后凭借触觉找到教桌上的黑板擦。游戏开始,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特别是被蒙住眼睛的学生走偏了方向,其他学生更是乐不可支。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参与游戏的学生谈感触,学生自然是感触颇多了。当学生还意犹未尽时,教师布设了课堂学习任务:品读课文,说说安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教师设计一个游戏,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一个盲童的艰难有所体验,这是比较科学的暗示方法。学生有了现实体验,其认知自然呈现鲜活性。
三、开发暗示活动,强化学生认知实践性
暗示教法具有广泛性和实践性,在实际操作运用时,教师需要对暗示教法展开深度剖析,即使抛开教师的语言、表情、行为,暗示教法也是可以展开的。小学生思想活泼,对一些操作性活动有特殊兴趣,如果教师能安排学生参与一些游戏、竞赛、演绎等活动,一样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放下心理包袱,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实践中。
《乡下人家》学习结束时,教师布设训练内容:乡下人家是美丽的,有那么多景观值得观赏回味,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描写,用手中的画笔将它画出来。这个训练任务难度不大,但学生还是感觉为难,因为用绘画形式展示,很多学生是没有这个自信的。教师看透学生心理,给出了暗示:我们知道写生需要实地观察,有了原型,才能画得真切。我们这不是美术课,不要求大家画得多么像,只要有一个轮廓就可以了,如果感觉不够丰富,可以加一点文字,说不定你会在无意间创作出精美的写意画。学生听教师这样讲解,顿时有了操作热情,纷纷开始了创作。成果展示时,学生作品可谓是
精彩纷呈,“写意画”非常多,很多还配上一些诗句。如“屋后的小河”,配词是:小河流水哗啦啦,河道涌进鹅和鸭,捣衣村妇何其美,原来竟是娘舅妈。
教师的引导很直接,暗示意味也非常鲜明,学生从教师暗示中获得了重要启迪,采用了写意画形式展开训练操作,其训练效果极佳。特别是诗配画形式,是学生受到启发后的成果,读来别具一格,很有味道。
四、创新暗示形式,塑造学生能力多元性
暗示作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不仅外化形式多种多样,其创新空间也非常广阔,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创新实践探索。暗示需要一定媒介传递相关信息,教师不妨在这方面展开创新实践尝试。如网络交互平台的建立,为师生交流提供更多便利,也为教师暗示教法运用提供良机。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多给出一些针对性指导,或者是鼓励性评价,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暗示。
暗示需要创新,教师应该从思考角度上多做探究,引发学生个性思考,自然能够获得个性认知。如学习《渔夫的故事》时,教师给学生设计课堂训练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成课本剧,自行设计台词,设计人物角色,进行彩排训练,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任务刚刚发出,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但在小组角色分配时,一些学生却拒绝出演,看来是心理存在一些畏难情绪。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不仅给学生展开示范,还鼓励胆子大的学生展开示范,其他学生看过示范,也渐渐有了一些信心。课堂展开开始,各个小组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教师及时给出积极评价,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布设课堂演绎活动,这是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的,但对饰演角色还是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存在心虚表现也是正常的。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现场展示,目的是给学生打气,学生从教师表演中获得了足够信心,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暗示教法获得巨大成功。
心理暗示是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教师将心理暗示作为课堂教学重要手段,势必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动力。只要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学生学习心理,给出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心理暗示是一种高级的教法运用,只有师生达成高度心理契合,才能体现心理暗示的引导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首南第一小学(215000)
一、创设暗示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暗示介入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充分的教学调查和教学准备。小学生心理成熟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不同年龄心理也有自身特点,教师对此要有科学分析,掌握学生心理价值取向,这是教师展示心理暗示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提升暗示效度,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准备,如教辅材料的准备、教法的准备等,创设暗示情境时,还需要有多媒体的积极参与,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视频信息、再现生活情境等,都可为教师暗示教法运用创造良好条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了系统性学习之后,给学生布设一个思考问题:大自然有自身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去违背规律,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学生都陷入沉思,迟迟找不到出口。这时,教师打开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信息:浑浊的河水、干裂的土地、灰暗的沙尘、掩埋的村落等。学生认真观看,很快就找到了身边的案例。
教师在学生思维困顿时给出图片信息,这便是一种直接的暗示操作。学生看到这些信息后,其学习思维即刻有了明晰的方向感。教师没有给出语言提醒,让学生通过图片进行联想,这样的思维训练才具有较高价值度。
二、优化暗示方法,提升学生感知深刻性
心理暗示方法众多,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对暗示方法进行整合优化。实物展示暗示、针对性解读暗示、案例分析暗示、树立榜样暗示、播放音乐暗示、展示图片动画暗示等,都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展开。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暗示操作方法的匹配性,做好充分的教情和学情调查,给出不同的暗示操作形式。如果从教师操作暗示的形式来判断,暗示操作形式有语言暗示、表情暗示、行为暗示等,教师要注意做好设计,根据课堂实际需要,给出最为科学的暗示设计。
《触摸春天》学习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文本内容进行挖掘式阅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抽签形式选出一个同学,用布蒙住眼睛,原地转五圈,然后凭借触觉找到教桌上的黑板擦。游戏开始,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特别是被蒙住眼睛的学生走偏了方向,其他学生更是乐不可支。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参与游戏的学生谈感触,学生自然是感触颇多了。当学生还意犹未尽时,教师布设了课堂学习任务:品读课文,说说安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教师设计一个游戏,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一个盲童的艰难有所体验,这是比较科学的暗示方法。学生有了现实体验,其认知自然呈现鲜活性。
三、开发暗示活动,强化学生认知实践性
暗示教法具有广泛性和实践性,在实际操作运用时,教师需要对暗示教法展开深度剖析,即使抛开教师的语言、表情、行为,暗示教法也是可以展开的。小学生思想活泼,对一些操作性活动有特殊兴趣,如果教师能安排学生参与一些游戏、竞赛、演绎等活动,一样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放下心理包袱,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实践中。
《乡下人家》学习结束时,教师布设训练内容:乡下人家是美丽的,有那么多景观值得观赏回味,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描写,用手中的画笔将它画出来。这个训练任务难度不大,但学生还是感觉为难,因为用绘画形式展示,很多学生是没有这个自信的。教师看透学生心理,给出了暗示:我们知道写生需要实地观察,有了原型,才能画得真切。我们这不是美术课,不要求大家画得多么像,只要有一个轮廓就可以了,如果感觉不够丰富,可以加一点文字,说不定你会在无意间创作出精美的写意画。学生听教师这样讲解,顿时有了操作热情,纷纷开始了创作。成果展示时,学生作品可谓是
精彩纷呈,“写意画”非常多,很多还配上一些诗句。如“屋后的小河”,配词是:小河流水哗啦啦,河道涌进鹅和鸭,捣衣村妇何其美,原来竟是娘舅妈。
教师的引导很直接,暗示意味也非常鲜明,学生从教师暗示中获得了重要启迪,采用了写意画形式展开训练操作,其训练效果极佳。特别是诗配画形式,是学生受到启发后的成果,读来别具一格,很有味道。
四、创新暗示形式,塑造学生能力多元性
暗示作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不仅外化形式多种多样,其创新空间也非常广阔,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创新实践探索。暗示需要一定媒介传递相关信息,教师不妨在这方面展开创新实践尝试。如网络交互平台的建立,为师生交流提供更多便利,也为教师暗示教法运用提供良机。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多给出一些针对性指导,或者是鼓励性评价,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暗示。
暗示需要创新,教师应该从思考角度上多做探究,引发学生个性思考,自然能够获得个性认知。如学习《渔夫的故事》时,教师给学生设计课堂训练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成课本剧,自行设计台词,设计人物角色,进行彩排训练,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任务刚刚发出,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但在小组角色分配时,一些学生却拒绝出演,看来是心理存在一些畏难情绪。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不仅给学生展开示范,还鼓励胆子大的学生展开示范,其他学生看过示范,也渐渐有了一些信心。课堂展开开始,各个小组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教师及时给出积极评价,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布设课堂演绎活动,这是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的,但对饰演角色还是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存在心虚表现也是正常的。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现场展示,目的是给学生打气,学生从教师表演中获得了足够信心,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暗示教法获得巨大成功。
心理暗示是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教师将心理暗示作为课堂教学重要手段,势必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动力。只要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学生学习心理,给出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心理暗示是一种高级的教法运用,只有师生达成高度心理契合,才能体现心理暗示的引导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首南第一小学(215000)